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案例选编
 
方城县广阳镇三贤山道观与孙金良、张德有健康权纠纷一案
发布时间: 2020/7/12日    【字体:
作者: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三贤山道观 健康权纠纷  
 
方城县广阳镇三贤山道观与孙金良、张德有健康权纠纷一案
日期: 2010-08-30
法院: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案号:(2010)豫法民再申字第513号
 
申请再审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原申请再审人):方城县广阳镇三贤山道观。
 
法定代表人:李泰丞,任主持。
 
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原再审被申请人):孙金良,男,1984年2月17日生,汉族,农民,住方城县广阳镇横山村横山沟组。
 
委托代理人:张洋,方城县148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原审被告:张德有,男,1961年10月10日生,汉族,农民,住方城县广阳镇高沟村南杨庄组。
 
方城县广阳镇三贤山道观(下称三贤山道观)与孙金良、张德有健康权纠纷一案,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0年6月2日作出(2010)南民再字第85号民事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2010年6月23日,三贤山道观向本院申请再审。
 
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
 
三贤山道观申请再审称:原审认定雇佣关系错误;认定该案不超过诉讼时效错误;认定此事未经协商处理错误。
 
请求依法再审。
 
孙金良答辩称:原审对本案查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三贤山道观属于无理缠诉,请求驳回三贤山道观的再审申请。
 
被申请人张德有经本院合法传唤未到庭答辩。
 
本院审查查明的事实与原审查明的事实相一致。
 
本院经审查认为,三贤山道观作为雇主,对其雇佣雇工孙金良在施工过程中所受伤害应负赔偿责任。
 
2002年农历10月14日,三贤山道观工地负责人张德有虽然说过小工第二天不用来了。
 
但第二天孙金良与其父一起又去工地干活时并无人拒绝,孙金良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受伤,三贤山道观理应承担赔偿责任。
 
关于诉讼时效问题,2002年11月18日孙金良受伤,2003年2月17日三贤山道观还在进行赔偿。
 
2004年正月,孙金良仍在向三贤山道观主张权利,故三贤山道观申请再审称本案已超过诉讼时效的理由不能成立。
 
关于双方是否协商处理的问题。
 
经审查,三贤山道观提交了张德有所写领条,内容为:“今日领到庙上赔偿孙金良医疗费3200元,以后不管有任何变化与庙上无责任。
 
经办人张德有,2003年2月16日”。
 
并提交了张德有、孙仁明证明,内容为:“证明因横山沟孙金良在石砰庙观建祖师殿摔伤腿一事,庙上赔偿医疗费3100元。
 
叁仟壹佰元整。
 
经手人张德有孙仁明2003.2.17号”。
 
孙金良之父孙长显承认该证明系自己所写,但不认可已放弃继续主张权利。
 
且三贤山道观在申诉期间也未提交新的证据证明本案已协商解决。
 
因此,三贤山道观的该项申请再审理由亦不能成立。
 
综上,原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三贤山道观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  第二款  规定的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一条  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方城县广阳镇三贤山道观的再审申请。
 
审判长卢红丽
 
代理审判员徐国俊
 
代理审判员丁伟
 
二○一○年八月三十日
 
书记员郭昱君
 
转自裁判文书网
http://openlaw.cn/judgement/e20e08c75c36434a9b94ba2aeb86526f?keyword=%E9%81%93%E8%A7%82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江苏倍宇教学装备有限公司、安徽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下一篇文章:卧底解救女童和奴隶:基督徒找回行动的勇气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