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活动
 
春风化雨的事工-圣言会在中国
发布时间: 2020/10/16日    【字体:
作者:wiki等
关键词:  事工 圣言会  
 
 
圣言会(拉丁语:Societas Verbi Divini,缩写SVD;德语:Gesellschaft des Göttlichen Wortes;英语:Society of the Divine Word)是一个国际性的天主教的修士团体,由圣杨生·爱诺德神父(Arnold Janssen)创立于187598日。总部在意大利罗马,2013年会员 有6001名,包括4,171名司铎,分布在近70个国家。现任总会长Rev. Fr. Heinz Kulüke。其使命是把天主的爱、教导、和热情带给每一个人(Bringing Christs love, teachings and compassion to all people)。
 
在华传教沿革
 
1879420日,其第一批传教士安治泰(德国籍)和福若瑟(奥国籍)抵达香港。学习了一段时间中文以后,于1882年前往山东西南部阳谷县坡里庄,1885年起负责新成立的山东南境代牧区,这个教区的辖境包括半个山东省:曹州府、兖州府、沂州府和济宁直隶州。长期以来,方济各会的神父们无法在这一地区传教。坡里庄的100多名教友几乎就是新教区的全部成员。然而富于进取心的圣言会克服了种种阻力,终于在这一地区打开了局面。
 
189711月曹州教案中,两名德国籍圣言会传教士能方济和韩理加略被杀,德国政府借机强行占领山东胶州湾,引发中德冲突,义和团事件使得关系进一步恶化。
 
曹州教案后,得以将主教座堂建造在兖州府城,并扩展到青岛附近的4个县。1900年,福若瑟神父被选任为省会长;他在济宁附近的戴家庄建立了圣言会的省会院。1949年,圣言会在山东创建的5个教区-兖州教区、青岛教区(1925)、阳谷教区(1933,中国籍主教)、曹州教区(1934)和沂州教区(1937年从青岛教区分出)已经拥有20万教友。此外,圣言会在中国其他省份还陆续建立了信阳代牧区(1923)、新乡监牧区(1936)、西宁监牧区(1937),并从圣母圣心会手中接管了兰州代牧区(1923)、和新疆监牧区(1930)。
 
1933年,圣言会从本笃会手中接管了北京辅仁大学,至新中国接管为止。辅仁大学于1963年在台复校,圣言会为3大办学单位之一,对于辅大的重新建校助力甚多。在此之前,北京辅大附中已先于1961年由圣言会在嘉义市独立复校。
 
香港和台湾的事工
 
圣言会是第一个在德国成立专为向外传教的国际修会。6千多位会士从事福音传播、教育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从1879年开始派遣2位神父来到中国进行文化事工,由山东扩展到甘肃、河南等地,至1950年有354位圣言会士在中国,建设了10个传教区。在非洲、澳洲、南美及亚洲的日本、菲律宾也都有圣言会士的传教足迹。
 
国共内战后,圣言会在中国大陆的会士大多移往台湾,并以台北、嘉义两地为主要据点。1954年,阳谷主教牛会卿被任命为嘉义监牧;北平总主教田耕莘枢机也在1960年至1966年间担任台北总教区署理主教。
 
1970年,甘百德神父到香港创办圣言中学。
 
杨生·爱诺德神父在1889年又成立一个名为“圣神婢女会”(Holy Spirit Sisters)的女修会,与圣言会共同进行传教工作。
 
圣言会在1954年抵台后,肩负二项传教任务,一是经营嘉义地区、阿里山的传教工作;二是推动辅仁大学在台复校并管理辅仁大学理工、民生和外语三个学院。除此,还从事堂区、成人职工、外劳、监狱牧灵等使徒工作。
 
会士的多种肤色、语言,是国际性圣言会的特色。1946年,圣言会士田耕莘被教宗庇护十二世任命为首位华籍枢机主教。另一位圣言会士洪山川在2007年被任命为首位台籍总主教。
 
在香港、中国和台湾的圣言会,属于同一个会省。中国圣言会未获准成立,故没有任何团体。但就圣言会而言,仍视这三地区为完整的会省。
 
圣言会在青岛
 
圣言会自1882年起进入山东传教,并于1885年开辟鲁南代牧区。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鲁南代牧区的主教衔宗座代牧安治泰于1898年秋派遣圣言会神父白明德赴青岛负责传教。白明德到达青岛之初,在青岛天后宫后侧用木板搭建一座平房作为临时天主教堂使用,此处临时教堂是青岛市区的第一处天主教活动场所。
 
18989月,胶澳总督府公布了第一版城市规划方案,并于10月开始了土地拍卖。起初,由于德国政府和德国海军方面对传教会采取的不信任态度,总督府不肯依照圣言会希望的方式和价格提供他们看好的土地,城市规划方案也因为将天主教堂规划在离主城区较远、邻近铁路线的西北方而受到了天主教会的抨击。总督府的行为令安治泰大为恼火,他认为德军占领青岛的机会正是用两位圣言会教士的生命换来的。
 
最终在安治泰与白明德的争取下,圣言会在青岛市区购买了至少7处土地,其中一处约3万平方米的地块位于一个山坡的顶部,处于欧人商住区与大鲍岛华人区之间,风景秀丽。1899年至1902年,圣言会在该地块上建设了圣言会会馆,为传教会机构所在地,设有办公室、传教士住宅、小礼拜堂和印刷厂,设计者为总督府建设局建筑师、天主教徒彼得·贝尔纳茨(Peter Bernatz)。会馆与西侧圣心修道院之间是为建设天主教堂预留的位置。会馆内的小礼拜堂自1902年启用,一直到1934年圣弥额尔主教座堂在空地上建成,这里一直是青岛市区天主教徒的礼拜堂。此外,白明德曾在会馆内开设一所男童学校。约1906年,圣言会又在临德县路的位置建设了一栋两层楼。
 
19148月,青岛战役爆发。在此期间,圣言会会馆曾临时作为青岛督署医院的战地病房使用。116日,圣言会会馆被日军炮弹击中。117日德军投降前的20分钟内,传教站一共中了九发炮弹,所有的窗玻璃都被震碎,门也被炸毁,传教士们躲在地下室里,无人伤亡。战后,会馆建筑按原貌修复。19233月,圣言会将原男童学校改为明德小学。1951年,明德小学被青岛市人民政府接管,后改名为青岛德县路小学。1950年代,外籍教士全部被驱逐,青岛天主教会与圣言会脱离关系。文革期间天主教会宗教活动停止,圣言会会馆旧址挪作他用。
 
1980年代,德县路小学拆除了建于1906年的两层楼和圣言会会馆旧址的另一小部分以建设教学楼。青岛市宗教事务局曾在该建筑内办公。2008年,建筑西翼经历整修,模仿原貌重建了两座塔楼的塔顶。2012116日,圣言会会馆旧址列入市南区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现西翼部分为天主教会所用,部分对外出租做为商铺。其东侧的小礼拜堂旧址(曲阜路1号)现部分为青岛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市南大队中山路中队所使用,其他房间部分为商业用途,东侧部分建筑为德县路小学所使用。
 
这一天主教传教机构设立在市中心离前海最近的一片丘陵的最高处。两层建筑的南立面沿柏林路展开,西立面则紧邻芦伊特波尔德路,围合成一片长方形的会馆。从这一面积很大且临近华人商业区的土地的选择上,可以判断出当时天主教在青岛的地位。圣言会建筑的两个入口分设在南翼和西翼的路旁,其中的南入口需经外设的石台阶进入,这是圣言会会馆的主要入口。
 
整个建筑的中心实质上是在两条道路的交汇点,流畅的会馆外墙在这里猛然突出,集成一个小型城堡样的塔楼,上覆尖顶。建筑外观上下两层可谓泾渭分明,一层为清水砖墙直接裸露,二层则处理成白色。会馆朝向大教堂的一面外墙饰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八角窗。条状的楼前花园环绕着这座建筑,楼内设有一个小教堂,一个印刷厂和修会的若干办公室。内院是一片花园。
 
1898年到1899年间制定的城市规划第一方案中,福音教堂和天主教堂被分别安排在亨利王子路(今广西路)的两个遥相对应的端点。在主教看来,这一位置似乎离华人的商业区过远。此外,这里也不如福音堂所占的高地位置那样理想。圣言会后曾按照所有传教机构的惯例从总督府无偿地得到一块相当靠北的地皮,其面积达3万平米。它位于欧洲区和华人商业区大鲍岛的临接处。
 
1914年德国人离开青岛前,清政府对德国传教土在山东和青岛的工作是肯定的。政府的蓝皮书说:传教士在当地居民中的影响,应该受到表扬,许多中国人的猜疑,被传教士仁慈的劝告驱散了。但是,随着1900年的庚子事变,德国政府的这种赞扬的声音随之就变得弱小和不那么张扬了。德国在上海的一家报纸把政府的声音变成了另外一种警告:传教士不得从事宣传教会和知识以外的工作,违者予以处罚和驱逐。当然,在这时候,德国在上海的传媒和变革中的德国政府本身,并不知道离着德国占领当局自己在青岛的被驱逐已经不远了。1900年时,作为天主教的附属事业,德籍神甫白明德在圣言会会馆的东边创办德华学校,19233月更名明德小学。学校有2幢楼房,3间平房和一个礼堂。
 
 圣经语文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中国古代冠礼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下一篇文章:圣像敬拜:一种信仰生活方式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