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义诊万僧,让辛酸不再
发布时间: 2020/10/30日    【字体:
作者:觉悟号
关键词:  义诊 寺院  
 
 
我认识一位老年僧人,她独自住在深山老庙,满手沟壑,一己之力将寺院从无到有建造起来,直到自己病倒,却因无钱医治,拖着病直到走不动路,就以手代脚,以爬代走......
 
一张义诊桌背后的辛酸与欢喜
 
一张痕迹斑驳的桌前,有序摆放着一堆药品,义诊团谢院长坐在老旧的红漆椅上问诊。
 
“师父,您的病情之前去医院检查过吗?”她一边诊脉一边问面前的如祥法师。
 
“没查过,不想去,不想遭人嫌。”对方回答。
 
在义诊桌后的外面,等待着一条长长的队伍,清一色的朴黄或青灰的僧服,他们是来自大寺周边的法师,听说某大寺来了义诊团,簇拥而至。他们渴望累积多年的沉疾,通过义诊有所改善。
 
在上月,灵山慈善基金会发起、乾县百事一善公益基金协办,在陕西咸阳乾县地区请义诊团队,为多家寺院及周边贫困群众500余人提供义诊服务。
 
灵山慈善僧伽团队的小伙伴,也远赴而至,近距离体验了师父们真实的生活环境,感受到了出家人的看病难问题。
 
义诊团的到来,让僧人们欢喜无比,“太好了,这给我们看病带来极大的便利!”
 
他们有的人在医院看病,每当穿梭于人群中,总因身份问题受人讥嫌。
 
“看啊,出家人也会生病。”
 
“出家人会有钱看病吗?”
 
在这些人看来,僧人出家,便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种种的杂言碎语让师父们不堪听聆。再加上离医院路途遥远,交通行车,多有不便,索性停止了往返医院看病。
 
有的即便有心奔波看病,却因担负道场建设或功课,实在太忙,能拖就拖。一来二去,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成了重病,饱受困扰折磨。
 
出家人对看病不易,曾有多辛酸,对义诊团的到来,就有多欢喜。老院长带领的义诊团精湛的医术,分类好的一列列瓶罐药物,一扫笼罩在出家人身上的疾病乌云。
 
一张病历单背后的难言与无力
 
我认识一位老年僧人,她独自住在深山老庙,满手沟壑,一己之力将寺院从无到有建造起来,直到自己病倒,却因无钱医治,拖着病直到走不动路,就以手代脚,以爬代走。
 
直到有好心人送了一架残破的轮椅,直到周边几位师父,为她四处筹了钱,送到城里的医院看病住院了半年。现在勉强能走点路。
 
她怕闻到医院里的消毒水味,她知道踏进医院碰到这个味儿,下一步就是走到缴费台,一张张雪白的病例单和账单的背后,身痛心无助。
 
偏远破败的小庙,是香火薄弱的,更何况即便有可观的香火,像老比丘这样的僧人,也多半拿来道场寺院,买物品供殿堂,基本很少用到自己的看病费用上。
 
“信众的捐赠,本就该十方来十方去。”
 
他们对自己是无情的,可对信众却并非冷心的,他们也会红着眼,湿着眼眶对在病重期间拿过医药费帮助他们,再次来拜访的居士说:“阿弥陀佛,感恩!您来了……”
 
一个专为僧伽服务的团队的使命
 
在我们僧伽团队里,就有一位小伙伴,曾有一段“短期出家”的经历,在佛学院求学时,常因气血两亏在早殿上晕倒的她,是寺院药房的常客。她和其他法师结伴到药房取药,因没有医生看病下药,只能靠自己的感觉和预测拿药。
 
她总结大部分病症,一部分是肠胃不好和体寒,这和出家人的饮食习惯有关。
 
而另外一些师父常见的病症是,胃寒老寒腿等寒性病症,地处深山或四季寒凉的丛林生活,身体热量不够也是滋生低血糖的首发因。
 
去年秋天,僧伽团队的小伙伴,去医院看望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师父,诊断结果是心脏病,这个还是不想麻烦别人,拖了十几年实在感觉不适,才到医院确诊的结果,还好遇到发心的居士承担看病费用。
 
还有一些师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既没钱看病又不想麻烦别人的他们,就生生拖着熬着,将小病拖成了大病,轻疾熬成了重疾。
 
生病难,看病难!贫困地区的小庙,基本开销都是一笔重负,水电费无力缴纳,更是不敢生病。
 
即便如此,僧人群体,并非和大家想象的对疾病报以随缘的态度,他们也会上山挖草药,或自我打针,熬中药维持病情,借艾灸缓解症状,不想给他人添麻烦。
 
可,这些手段都难以根治,中药没有对症的情况,也会见效缓慢。很多病如果早医治,也不会演变成不可挽救的地步。
 
我们发现,在所有的看病方式中,义诊是最方便出家众,不用去医院,将一个“小型医院”、一个由专业医疗团队组成的“移动诊所”送到寺院内部,让出家人不必出寺门,让上门的医生“望闻问切”,据病情配药治疗,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可极大缓解出家人就医难的问题。
 
于是,僧伽义诊项目,
 
就在上万出家众的殷殷盼望,
 
在僧伽团队“信仰有爱·愿更长久”的使命下,
 
应运而生!
 
一起“僧伽义诊项目”背后的希冀
 
僧伽义诊,属于僧伽医养项目中“医”的部分。
 
“医”包括:
 
病前——
1. 社保和补充医疗保险(含住院和门诊报销),缓解出家人无经济保障之忧,让他们能安心看病。
 
2.免费体检,每年组织出家人去做一次全面健康体检,防患疾病于未然。
 
病后——
 
大病救助,是针对没有及时购买社保和医保的出家人,帮上无畏健康管理平台众筹,号召爱心人士以涓滴之力,维持医院治疗。
 
“僧伽义诊”项目的设置,便是考虑到,在出家人病前病中有保障的前提下,在最难熬的病中又该如何度过,该提供怎样的服务,让他们愿意看病,方便看病,并及时被治疗。
 
谢院长作为义诊团的团长,退休后70多岁高龄,每年奔赴38个左右道场,每个道场义诊一次就是三五天,为络绎不绝的出家人义诊。
 
临别后,有患病多年躺床的老僧人,含泪向她合掌俯首,连声感谢。
 
这样的僧人,有很多很多!
 
久病的疾痛,难耐蚀骨,或许在义诊团到来前,他们没有一天安然好眠过。
 
谢院长给僧人和穷人看病从不收费,退休金也拿来给僧人买药,家里冰箱常年空空如也,干枯的几根菜叶,七十出头的她,在古稀之年,仍四处奔波在路上。
 
谢院长前期准备工作及后续配药,加班至深夜为第二天做准备
 
她常掏空自己的积蓄为贫病群体买药,并非她视金钱为粪土。她坦然道,她喜欢钱,她带领的这个团队也需要更多的钱,因为每多一百块钱,就能平均给一位僧人施药。
 
在她眼里,钱=药,药就是命!是能让僧人远离病患,安心修行的救命丸!
 
义诊团队药物整理及分类(按照常见病,如:呼吸道、颈椎、脑梗、冠心病、高血压、胃溃疡、感冒、肩周、消化、风湿、皮肤、泌尿、痔疮、妇科、乳腺等等,为每一种病配好对应的药品)
 
一起上线的僧伽义诊项目,一个到处跑道场的僧伽义诊团,
一张义诊桌背后的辛酸与欢喜,一张病历单背后的难言与无力
... ...
 
让出家人防患于病前,义诊于病中,救助于病后,使24万僧伽群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修有保障,让信仰有爱,愿更长久,这是灵山慈善僧伽医养团队的使命!
 
这个使命仰系每位善心人士的爱心,您的一次分享,一次支持,一颗爱心筹助,就可能增加给一位僧人治疗的药钱,就能让僧伽义诊团队义务维系的更长久,就能问诊更多的患病僧人,远离疾病忧患,安心潜修!
 
觉悟号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穆斯林当扶危济困
       下一篇文章:清朝“富二代”的慈善创新之路|传统慈善人物启示录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