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团体
 
江西之“道”
发布时间: 2020/12/18日    【字体:
作者: 朱虹
关键词:  道 道家 道教  
 
 
一、道、道家与道教
 
道首先由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所提出,他在仅有五千言的《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可以看出,老子认为自然即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本原,是世界的最高真理,世上的一切都由道而生。道又是万事万物运行之轨道,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总规律。
 
道家作为一种思想流派,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由老子在继承古圣先贤之大智慧的基础上系统总结而创立。道家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博大包容,主张清静无为,反对争斗。
 
而道教是我国的一种重要宗教,由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徒尊称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以其《道德经》为修仙境界的主要经典。他们一般以炼丹画符、服食神药等为手段,以引气养生、修炼成仙为目标。道教既是以中国本土思想为指导,又是在本土上生长出来的宗教,在中国发挥着特殊作用。其对中国哲学、政治学、文学、音乐、医药、健康养生都有过较大影响,鲁迅先生评价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不读《道德经》就不懂中国文化。”
 
二、江西之“道”的传说
 
自古以来,江西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占地十之有七,为道教的存在与生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留下了许多美好传说。
 
据传,黄帝的乐臣伶伦曾隐居南昌西山养身修道,因伶伦称洪崖先生,西山又称洪崖山。他在此凿井炼丹,取竹烧火,竹节爆裂,发出声响。伶伦受此启发,“斩竹做笛,恰五凤飞鸣,合其音而定律”,由此成为中华音乐的鼻祖和乐器制作的发明人。
 
据《庐山志》记载,周威烈王时,匡俗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南漳山,学道成仙。“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由此得名。
 
流传很广、影响巨大的还有麻姑的传说。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由此中国民间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麻姑十八九岁已得道,自言曾三次见到东海变桑田。她虽多经磨难,但屡用道法救人,而且青春永驻,三次现身都是十八九岁的少女形象,遂留下了“沧海桑田”“麻姑献寿”“掷米成珠”等成语。她修身养性,得道成仙之地就在江西南城县的麻姑山。
 
三、江西道教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派别
 
江西是道教产生、发展、繁盛的“福”地。从源头论,东汉张道陵在龙虎山创立天师道,江西成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从发展看,江西是道教繁盛之地。早期道教主要是三派,即龙虎山正一派、阁皂山灵宝派、茅山上清派,其中三派中正一、灵宝两派均位于江西;宋元以后,龙虎山统领“三山符箓”,灵宝派、上清派逐渐合并为正一派,全国道教分为正一和全真两大道派,一直流传至今。在江西道教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著名道教人物,撰写了许多道教著作,为道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道陵与天师道。江西道教虽然源远流长,教派叠起,高道辈出,但从现世看,影响最大的,非张道陵在江西鹰潭创立的正一派道教莫属。东汉和帝永元初年(89),张道陵为寻找修道宝地,来到江西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得名”,遂将此山改为龙虎山。此后在历代封建政权的大力扶植和利用下,江西道教各门派逐步得到发展。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继承祖业,开创天师道龙虎宗。龙虎宗经魏晋南北朝、隋唐成长壮大,到宋时张天师已由一教之主,发展到提举三山符箓,元代进一步被封主领江南道教。明初,天师道达到最鼎盛时期,发展到掌管天下道教事,民间广为流传“北有孔夫子,南有张天师”之谚,反映了其尊贵地位。尽管改朝换代不断,天师道却世代相传,至今承袭了64代,历经1900余年。
 
葛玄与灵宝道派。东汉建安七年(202),著名道士葛玄来到江西阁皂山悟道修真。葛玄既是灵宝派的始祖,又是樟树医药业的奠基人。他在炼丹过程中发现采集和制作了大量中草药,形成了中药中的“樟帮”,阁皂山也因此而成为樟树药帮的祖山。葛玄之后又有许多道人来此采药炼丹,其中葛洪贡献最大,他撰写的《金匮药方》是中国早期医书和药材炮制的典范。葛玄在阁皂山收弟子500人,传授《灵宝经》。经其后人葛洪至葛巢甫,正式创立灵宝道派。南朝,陆修静制定《灵宝经》35卷,编成灵宝科仪多种,于是灵宝派更为盛行。直至明代逐渐衰落,大约传承了55代。灵宝派与其他道派不同的一大特点是,大量吸收佛教教义,把道教历来以自己修炼功成得道为主的教义,发展为必须行善积德,普度众人后才能成为神仙,此后神仙便也有了救苦救难的责任,更能为一般民众所接受。灵宝派至今在江西仍有影响,如铅山县的葛仙山至今香火旺盛。
 
许逊与净明道派。许逊,吴赤乌二年(239)出生于江西南昌益塘坡。从小博闻强记,一目十行。虽有学问,但不求功名,专事修道,希望用仙法道术,拯救人间时政弊端。朝廷闻其贤名,屡加礼命。许逊不得已任蜀旌阳令,上任伊始,提出了“忠、孝、廉、谨、宽、裕、容、忍”八字,作为吏民共同行为准则。从此,县吏廉洁从政,百姓民风淳朴。离任时大量百姓自愿背井离乡跟随。许逊还是1700年前治理鄱阳湖水患、保护生态环境的水利专家。他不仅深入灾区诛巨蟒,还教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抗御洪灾。他提出既要治水,更要治心。为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他决心弃儒从道,收11位弟子,连许逊共12人,号为“西山十二真君”。许逊率众人设坛传教,发扬净明忠孝之道。许逊飞升后,他的后代在其旧居建起许仙祠,南北朝时,改许仙祠为游帷观,北宋时,徽宗崇道,改观为宫,号玉隆万寿宫,为许逊上尊号为神功妙济真君。元朝时,道士刘玉用“净明”作为教派名称,创立“净明道派”,作为灵宝派的一支,奉许逊为教祖。相传,许逊年过百岁,在西山得道,“举家40余口,拔宅飞升”,连家禽家畜都带去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由此而来。从此每年八月初一至八月十五,百姓都会来朝拜,庆贺真君白日飞升。万寿宫在省内、国内和东南亚共建1500多处,宫内立许真君塑像纪念,成为江西商人聚居的会馆,被称为江西的象征。
 
四、江西道教的仙山琼阁
 
江西道缘深远,道教文化深厚。在全国道教36洞天72福地中,江西有5处洞天,12处福地,位居全国第二。5处洞天是:庐山洞、新建西山洞、贵溪鬼谷山洞、峡江玉笥山洞、南城麻姑山洞。12处福地是峡江县郁木洞、南城县丹霞洞、鹰潭龙虎山、上饶县灵山、宁山县金精山、樟树市阁皂山、丰城市始丰山、新建区逍遥山、奉新县东白源、庐山南虎溪山、都昌县元晨山、鄱阳县马蹄山。这些洞天福地,既是道修之地,又是旅游养生的好地方。
 
龙虎山。位于鹰潭市,方圆200平方公里,境内峰峦叠嶂,树木葱茏,碧水长流,并以24岩、99峰、108景著称,阴阳相对,和谐共生,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国内一流团队打造的《寻梦龙虎山》,在行进中观看演艺、诠释道教,美不胜收。在道教兴盛之时,先后有10大道宫,81座道观,50座道院,10个道庵。现保存完好的宏大的天师府,是人们观道的好地方。这里至今被公认为“道教祖庭”“中华道都”。
 
三清山。位于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为怀玉山主峰和信江源头,自古享有“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之殊誉。三清山中有玉京峰、玉华峰、玉虚峰三座高峰,因三峰峻拔,如道教所奉的三位天尊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巅,故而得名。三清山北山现存完好的道教古建筑,共有宫观、亭阁、石刻、石雕、山门、桥梁200余处,道教建筑遍布全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三清山自然风貌特色鲜明,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柱、山峰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风光与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其代表是“东方女神”和“巨蟒出山”,被称为“峰林奇观”“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
葛仙山。位于上饶市铅山县,是国家风景名胜区。站在山峰上眺望四周,九条支脉如九条苍龙,盘旋腾跃,气势雄伟,人称“九龙窜顶”。该山相传因葛玄在此修道成仙而得名。至今,试剑石、道人石、龙舌池、七星井等仙人足迹犹存。
 
灵山。位于上饶县西北部,距上饶中心城区仅20公里。拥有世上罕见环状花岗岩峰林地貌,中国最具特色的高山灵石梯田,江南最优的造型石地貌,共有108处景点。因其有一条长达20多公里向南突出的雄伟壮观弧形山体,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灵山又称灵应山,是“有求必应”的“信之镇山”,著名的道教名山。自唐以来,每年灵山各宫观朝山进香大会鼎盛,以石人殿最为隆重。直至今日盛况空前,特别是上山索道开通后,进香者每年达40余万人次。被誉为“奇石海洋、心灵之山”。
 
麻姑山。位于抚州南城县,这里山势秀丽,不仅有奇特壮观的飞瀑“玉练双飞”,千古流芳的“鲁公碑”,还有“半山亭”“仙都冠”“神功泉”“龙门桥”“丹霞洞”等古迹仙境,是著名的洞天福地。麻姑庙是一座典雅、古朴的建筑群,主要建筑有三清殿、元君殿和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的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
 
玉笥山。玉笥山位于吉安峡江县,风光旖丽,气象万千,蒙上了神秘道家色彩,产生过许多迷人的神话传说。汉武帝南巡时,路过此山,天降玉笥,遂称玉笥山。其山方圆40平方公里,峰峦连绵不绝,自北向南有覆箱、太白、元阳、送仙等32峰。玉笥山自秦代以来,历为方士、道士修真炼丹之所,成为江西道教名山。
以上所述,只是江西之“道”的沧海一粟。我们挖掘江西道教,是为了人们正确认识、研究和宣传道文化,说明江西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江西鹰潭是“中华道都”,使江西成为道文化研究成果的展示高地,道家健康养生的新型福地,道文化产品创意基地,海内外游客道文化旅游体验的目的地。使江西之“道”为更多人们所了解,成为江西文化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
 
 微言宗教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读赵朴初居士晚年三首挽诗引起的联想--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二十周年(下)
       下一篇文章:以地方教会为解决方案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