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调查
 
用中国传统曲调创作的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以晚清席胜魔作品为例
发布时间: 2021/3/26日    【字体:
作者:岳睿
关键词:  中国传统曲调 基督教赞美诗音乐 席胜魔  
 
 
在基督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基督徒对于赞美诗创作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这一过程始于梁发。梁发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左右编著的《救世录撮要略解》中,收有他撰写的3首赞美诗。不过中国基督教徒创作赞美诗的曲调,当首推席胜魔。(参见卓新平:《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载《中国宗教》2007年第8期)
 
席胜魔(1835-1896),原名子直,山西平阳府临汾县人,他是最早进行基督教赞美诗曲调创作的中国音乐家,也是将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相融会的早期探索者。席胜魔创作了很多具有山西民间音乐风格的赞美诗,其旋律或者是使用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调式,或者是用山西民歌填词,这些作品朴实简洁,表现力丰富,格式活泼,易学易唱,在当时极负盛名。
 
席胜魔创作的赞美诗被编为《席胜魔诗集》,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印行,很快就流行起来;光绪三十三年(1907),其创作的赞美诗又被编为《教会新诗》,由上海印书馆发行,并在全国流通,影响更广。
 
 
席胜魔创作的赞美诗,很多都是在讲道的过程中教人演唱的,因此他的作品诚恳、简洁,具有活泼的格式,易学易唱。
 
例如,他创作于清光绪九年(1883)的赞美诗音乐作品《我们这次聚会有个缘故》,在当时曾传唱于大江南北。这首赞美诗不但歌词通俗易懂,而且曲调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徵调式,带有明显的民歌味道。(参见陶亚兵:《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再比如席胜魔的作品《主赐平安》,这首赞美诗的旋律采用了山西临汾地区的民歌曲调,也是五声音阶徵调式;整首赞美诗由四大句组成,形成一个起、承、转、合的乐段结构。席胜魔的《颂主圣歌》《聚会大意》《浪子回家》等作品,也都是采用中国传统曲调创作而成。
 
此外,席胜魔还采用现成的民歌曲调填词,如《奉主差遣》就是采用民歌“孟姜女”的曲调填词而成。由于他是秀才,诗文很好,在歌词文字上十分考究;他的赞美诗作品大多是适应当时的需求而创作,因此不但内容通俗易懂、极具感染力,而且歌词押韵,方便诵读。
 
 
席胜魔的赞美诗作品采用了民间音乐的片段,同时把这些片段根据歌词的声韵和意义又加以重新组合,因此使歌词和曲调之间的配合更加相得益彰。
 
比如《聚会大意》,这首赞美诗作品的旋律是中国传统五声音阶羽调式。这是通用的中国曲调,其中每一段旋律都有十个音节,只要按照这种结构创作的歌词都可以配用这个曲调,因此在很多地区都有传唱。但是,席胜魔并不是简单地进行填词,而是对歌曲的正歌和副歌做了一定的调整,将正歌的旋律在副歌中重复一遍,以此加强词、曲的配合。再比如上述《主赐平安》,副歌与正歌形成对比,副歌在最后再现了前面乐句的旋律,起到了“合”的要求,可谓是一种早期的“民族化的和声”。
 
因此,席胜魔的赞美诗音乐作品比单纯地按照曲牌填词或者简单地根据民歌来改编更进了一步,具有很大程度的歌曲创作的意义。
 
席胜魔的赞美诗作品大多是在生活或者布道过程中有感而发写成的,因此他的作品往往都能体现生活,曲调也朗朗上口。
 
 
席胜魔是最早使用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创作赞美诗曲调的人之一,也是最早借用中国曲调或民间歌曲进行填词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创作的这些带有民歌色彩的作品,是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相融会的成果。但是,由于清末时期中国教会赞美诗集的编纂权仍掌控在外国传教士手中,因此席胜魔的赞美诗音乐作品难以真正推进赞美诗中国化的进程,直至20世纪以后,这种局面才得以改观。
 
不过,这些音乐作品对后来中国基督教音乐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为后来者创作中国化的基督教音乐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路径。例如,在1931年出版的《民众圣歌集》,就是采用中国的曲调来填词,所收的赞美诗的曲调都是中国旧调,未经丝毫的修改。这些曲调或者是出自于民间音乐,或者是采集的民歌,甚至佛教音乐也收入在内。(参见王神荫:《中国赞美诗发展概述》)而1936年出版的《普天颂赞》,则是用西方音乐体系为中国风格曲调配置和声,形成一种中国化的赞美诗和声音乐。这些基督教音乐的发展变化,大多滥觞于晚晴时期席胜魔的赞美诗音乐。此外,席胜魔“也可说是中国最早的近代歌曲创作的探索者”。(《上海文化艺术志》“宗教音乐条”)他的创作对近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中国音乐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色彩。
 
 
近几十年来,赞美诗中国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1983年出版的《赞美诗新编》,已经在中国基督徒中被广泛使用,可谓是其中重要的体现。
 
不过,赞美诗中国化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创作、推广、挖掘、整理、汇编等各个方面都有待加强。作为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音乐的中国化也是当前重要的课题。在基督教全国两会《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中就有“组织中国传统音乐旋律或地方曲调赞美诗歌的采风创作,编辑出版中国化的赞美诗歌,举办专场演出或文艺汇演,推动圣乐中国化”的内容。尽管席胜魔创作的赞美诗音乐流传至今的只有少部分,但是无论从歌词的创作,还是采用中国曲调谱曲,在中国基督教音乐的发展历程中都近乎创举,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微言宗教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金三角”中的傣-泰族群田野考察札记
       下一篇文章:晋豫风后神话传说的历史嬗变与文化记忆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