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活动
 
中世纪的风俗节日-傻人节?愚人节?
发布时间: 2021/4/2日    【字体:
作者:伊达政宗
关键词:  中世纪 风俗节日 傻人节 愚人节  
 
 
41日是愚人节(April Fool's DayAll Fools' Day)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后才揭穿并宣告捉弄对象为“愚人”。玩笑的性质极少包含实质恶意,但个别玩笑由于开得过大而引起人们的恐慌,产生较大规模反响及衍生成为(传媒)谣言和都市传说,所以对于人们来说一般会加以避免如灾难之事的玩笑。
 
但是在遥远的中世纪欧洲也有一个“愚人节”,那时的人们都统称为“傻人节(Feast of Fools)”。中世纪的傻人节(Feast of Fools)与现代普遍认知的愚人节(April Fool`s Day)还是有所区别,但它又经常与其他性质相似的节日有关,如“小主教节"Feast of Boy Bishop)、"驴子节"Feast of Ass)等。
 
中世纪的傻人节(Feast of Fools)的由来
 
傻人节最初是在教士、神职人员之间流行,通常在圣诞时节, 通常指的是十二月二十五日至来年的一月六日,即耶稣降世以至三王来朝之日)举行,尤其是新年当日;由它最早的名称为“教会副执事节”(Feast of Subdeacons,即可看出其与教会的关系。
 
关于傻人节的文献记录首次出现于十二世纪,在十三或十四世纪的法国、德国、波西米亚、意大利、英国等地都有大量的文字记载。在节庆举行的当天,较低阶的教士会与高阶的教士互换彼此角色并接管教堂事务。诸如此类将某社会阶层较卑下之人转变为“一日之王”(king for a day)或“混乱之君”(lord of misrule,在中世纪的圣诞时节异常时兴。傻人节的庆祝不啻指出一个事实:岁末年尾的狂欢喧嚣,不仅发生在凡俗的街头巷尾,在神圣的殿堂内也是如此。
 
中世纪人们如何过傻人节
 
在教堂内,低阶级教士会将老旧的皮鞋,甚至是排泄物代替熏香来焚烧,在祭坛上玩抛骰子,将其滑稽可笑的服装上的铃铛乱摇一通,并在傻人王的身上挂满教会的勋章,有时“傻人主教”(fool bishop)还会将主教的圣裤穿在头上。此外,驴子也是主角之一。一来因为驴子是当初载着圣母与刚出世的耶稣离开圣城的动物,二来因为驴子经常是愚人的象征。所以傻人节里的傻人又常会装上两只驴耳朵或者学驴叫,甚至背朝驴头的倒骑在驴背上。而在教堂外,街道上有大型的化装游行,有些教士将僧袍内外倒穿或者打扮成乡野之人、女人,还会戴起怪诞面具,甚至是裸体游行,有时还相互鞭笞。
 
在事实上此类“粗野”的节庆有许多都源自于古代的异教节庆。比如一月举行的鹿节(Fiesta del Ciervo,男人们会穿戴皮毛以伪装成野兽,在田野里四处乱跑乱跳、饮酒作乐,甚至性交(鹿被视为性能力的象征)。直到四世纪的巴塞罗那主教圣巴西亚诺(San Paciano)下令禁止此节的举行。
 
而十三世纪的英国仪典作家约翰.贝列斯(John Beleth,为了将此时节的放浪形骸、粗野言行与古代异教节庆脱钩,以带点辩护性的口吻写道:
 
“其实以前的异教徒在十二月习惯给予奴隶、仆人短暂的自由,而且为了庆祝节日,这些奴仆能像他们的主人一样,被公平对待。“
 
曾经风靡于教士之间的傻人节后来也流行于俗人之间,大伙竞相扮丑装傻以赢得“傻人王”的头衔。在浪漫派文豪雨果的《钟楼怪人》(Notre Dame de Paris ,中文译为《巴黎圣母院》)里就有关于傻人节的记载,这是始于148216日的一场喧闹的傻人节庆典。
 
1482年的16日,整个巴黎城沉浸在愚人节欢乐的气氛中。法政大厅正在进行“愚人之王”的选举,选举的规则是谁长得最丑陋、谁笑得最怪最难看谁就有望当选。这时,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的收养人克洛德•弗罗洛到广场上驱赶在教堂前面叫卖的摊贩。与他们发生冲突,小贩攻击弗罗洛。卡西莫多从教堂内冲出来,救回了神甫。正在物色“愚人教皇”的狂欢的人们,一眼看中了奇丑卡西莫多。便选他为愚人王,给他戴上王冠,披上袍子,给了他一支口哨,让他坐在高高的轿子上沿街游行。这是《巴黎圣母院》选举愚人王的故事,同时也是悲剧故事的开端。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看这本书。
 
为什么后来傻人节会消失呢?
 
傻人节最初在教会的支持下举办的,目的是让较低位的教士也能暂时的、半玩笑地担任权力的掌控者。但谁知道玩笑越闹越大,以至于罗马教会不得不出面以压抑其气焰。
 
1199年的一份文件里巴黎主教苏利的俄德(Eudes de Sully)就提到傻人节活动中不得有面具化装、高歌,不准有游行伴随傻人王。后来甚至是教宗、世俗君王也都陆续下令禁止。例如:教会1431年于瑞士举行的巴塞尔大公会议(Council Basel,就曾明令禁止废止此节。但由这些三申五令也明显可看出傻人节受欢迎的程度。一直到进入十七世纪后傻人节才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变成现在的愚人节。毕竟玩笑开大了很容易出事的。
 
圣经语文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经典翻译与基督教的兴起
       下一篇文章:从清明到复活——生命终了, 仍然充满盼望!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