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团体
 
今天的教会和基督徒喜乐吗?| 教会的标记(上)
发布时间: 2021/5/14日    【字体:
作者:博爱思
关键词:  教会 基督徒 喜乐  
 
 
经文:约翰福音十七章
 
你认为基督耶稣的教会应当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记号?换言之,你认为教会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我们怎么知道教会是健全的呢?
 
我想,要是几年前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一定回答,教会最重要的特点是相信教义,其次是圣洁、合一与爱。现在我并不是说,教义、圣洁、合一与爱不重要;这些实在是重要。但当我念到伟大的约翰福音十七章──基督为祂教会的祷告后,我才深深觉得,教会的第一标记是耶稣所说的喜乐。
 
教会的第一标记:喜乐
 
大多数人不会认为喜乐是教会的基本特点,这可能显示我们对喜乐的概念是何等忽视,又显示我们离开早期教会的精神是何等遥远,因为,若是早期教会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众皆喜乐。
  
耶路撒冷教会在首次教会会议以后,寄信给安提阿、叙利亚、和基利家众教会时,一开头就同他们问安:“愿你们喜乐”(徒十五23)。雅各的书信开头也是问安:“愿你们喜乐”(雅一1)。保罗书信中也有许多这样的问安。如此,当保罗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喜乐时,他希望最后还能给他的朋友腓立比人一点忠告,他写到:“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4)
 
然而今天教会喜乐吗?基督徒喜乐吗?
  
无疑我们理当认为,喜乐是教会的标记,而且当那日我们聚集在施恩宝座前歌颂神的荣耀时,喜乐将无疑是个标记。但目前呢?目前经常可以看见,愁眉苦脸、发牢骚、生气相、以及其它愁苦不堪的表现。
 
我们应当喜乐,但我们却经常忧虑。我们颓丧不堪,环境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来。我们原应过得胜的生活,但我们却屡遭失败与挫折。
  
既然我们没有人愿意永远那么凄惨,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看看是否有灵丹妙药。
 
第一剂灵丹妙药可见于约十七13,耶稣明明白白地说:“我还在世上说这话,是叫他们心里充满我的喜乐。”这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喜乐的基础是纯正的道。耶稣早在约十七不久前的几次讲道中就说过:“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爱里。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十五10-11)
 
喜乐乃发自于对神的性情和命令的认识,这认识乃基于祂的话语。一旦我们下功夫去认识神以及祂的旨意后,不论环境如何,我们就能平安与喜乐地信靠祂了。
 
有人会说:“噢,你说得倒容易,可是你不知道我的情形。我今年卅二岁,未婚,父母双亡,留下我一人孤伶伶的。若是一定要这样下去过个三四十年,真不知该作些什么。”也有人说:“我一无是处,寸步难行,我的境遇是何等坎坷……。”如果你硬是这么说,就表示你忽略了神的主权,并且承认你的意念并非真正在祂里面。希望我们不要这样。要知道是神计划了那些环境,我们应该由其中明白祂的旨意才对。
 
让我们说一说环境。我们常常怪环境不好。其实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的。“环境”一词是由两个拉丁字组成:circum意思是周围,stare意思是站立,所以合起来circumstare 就是英文的circumstances,就是围绕在我们四周的事物,它们是外在的。而在这幅画中,主在何处呢?祂不存在吗?不,祂在里面,乃是“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荣耀的盼望”(西一27)
 
所以若是基督在你里面,为什么还忧虑外面的事呢?知道祂在我们里面,知道祂随时指引我们,乃是我们重生称义作神儿女后而有的超自然的喜乐秘诀。
 
要治好信徒生活中缺乏喜乐的症状,第二剂良药是交通。这交通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垂直的交通──与神的交通;另一方面是水平的交通──信徒彼此间的交通。在这两方面而言,基督均是我们的典范。
  
当我们看教会的这六个标记时会注意到一件事,就是基督在每一项标记上都是典范。当然,这里也不例外。因为耶稣是喜乐的,虽然经上说祂“常经忧患”,但祂在患难中仍有喜乐。我们从经文中就知道祂是喜乐的,因为祂在约十五10所说的不只是“喜乐”,乃是“我的喜乐”。祂的喜乐是什么呢?乃是时时刻刻与父交通的喜乐。这使祂能继续祷告;这使祂甘心上十字架。
 
如果我们跟神之间也有交通,那我们也能获得这种喜乐。请不要说“但那是为耶稣定的;祂是神的儿子,而我只是我”。我们不也是神的儿子吗?耶稣自己不也是这样教导我们的吗?祂教导,我们可以重生入神的国 (约三37);祂教导,神会成为我们的父 (约廿17)。因此,我们也可以借着与父神不断的交通,而享受基督的喜乐。
 
此外,我们也要借着与众圣徒交通而得享喜乐。事实上,圣徒相通是必然带来喜乐的,因为每位圣徒都与神交通。所以若是你不喜乐,这可能是因你切断与其它基督徒的交通,甚至也许是因为你一味想建立你自己与神的私下交通。这样是行不通的。你需要别的信徒,他们也需要你。没有他们,你与神的交通可能会减少,你的喜乐也不会得着满足。
 
还有最后一剂神给不喜乐者开的灵丹妙药是:过圣洁的生活。因为罪会使我们远离神,中断我们与神的交通。在约翰福音十七章中,耶稣讲完我们须要喜乐后,马上就继续说我们须要圣洁:“求祢用真理使他们成圣”(17)。这件事在罗马书十四17也提到了,保罗说:“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
  
许多基督徒都没有应有的喜乐,因为他们走自己的路,不走神的路,他们不听神的命令。若能过圣洁的生活、安息在主怀中,让祂“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我们的心”,该是何等美好啊!
 
教会的第二标记:圣洁
  
圣洁乃是圣经中最常提到的神的属性,因此名正言顺它也应当是神教会的特性。我们当成为“圣洁的子民”(彼前二9);我们当“追求圣洁”。的确,“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十二14)。耶稣在祷告中说到教会这个特性,也说神会消灭邪恶。
  
但圣洁是什么呢?有些人以为圣洁是一种文化上既定的行为模式,故将赌博、抽烟、喝酒、打牌、看电影,或类似的事看为不圣洁。但这是一种根本上的误解。一位圣洁的基督徒确实有些事是不该去作的,但圣洁的本质却不在于此。因此,坚持教会不许怎样怎样,并不是促进圣洁,而不过是促进守法和假冒为善而已。有的教会走极端,甚至可能强迫信徒以一些公认的道德行为来显示自己的圣洁,以致于教会中出现许多假基督教。
 
使徒保罗发现当日的犹太基督徒有此情形,正如耶稣发现祂周围也有这情形一样,所以他竭力驳斥这种“圣洁”,强调它和真正的圣洁有所不同。他说以色列人“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罗十3)
 
要明白这个圣经的圣洁观,我们可以思考一些相关的词,例如“圣徒”或“成圣”。基督在约十七17曾用到“成圣”二字。何谓圣徒呢?圣徒并非达到某种道德标准的人,而是神分别为圣的人。
 
然而现在我们须要问个问题。若是圣洁与分别为圣有关,若是信徒因神将他们分别为圣而已经圣洁了,为什么基督还要为我们的成圣而祷告呢?为什么要为我们已有的东西祷告呢?答案显然是:虽然我们已被神分别为圣,但我们却经常未响应这个呼召。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属世的;世界看为宝贵的,我们也看为宝贵;世界以之为优先的,我们就惟之马首是瞻。
 
我们经常羡慕世界的智慧。教会旧有的智慧,在每一时代、每个宗派中,都是圣经的智慧。基督徒站在神的话语面前,承认他们自己在属灵的事上一无所知。他们甚至承认自己无法了解圣经的启示,除非神施恩借着圣灵的运行,将圣经向我们开启。基督徒承认他们反抗属灵之事,并且承认倘若神让我们选择自己的路,我们必然走回败坏的路上。这是种自我否定,是教会的智慧。但我们这个时代,却将此古老智慧搁置一旁,去寻别的智慧,结果忽略了神借着圣经所发出的权威的声音、使人归正的道理。
  
其次,不仅在世界智慧的范围里,我们会面对世俗主义,就是在神学的范围里,我们也会碰到世俗主义。世俗主义神学很容易定义:世俗主义神学说,人基本上是善的、没有人真正失丧过、得救并不一定要相信主耶稣基督。
  
教会经常使用属世的方法做事,这让我们看见,世俗主义也存在于教会中。属神的方法是祷告和福音的大能,借着圣灵使神的百姓从邪路上转回,让他们恢复与神的关系。这一直是耶稣基督教会力量的来源,但今天这力量却被藐视、被人嘲笑,因为那些发笑的人想用的方法是策略与金钱。
  
教会的世俗主义太糟糕了,要治好教会世俗主义之症,必须以教会的第三标记为药剂:真理。当然,我们早该注意到这药到病除的一剂了。耶稣在祷告中说得很明白,一开始祂说:“我已将祢的道赐给他们”(14),然后末了又说:“求祢用真理使他们成圣;祢的道就是真理”(17)。借着圣经,就是神的话语,我们才渐渐分别为圣归给神,并在实质上渐渐成为圣洁。
  
没有常规化、系统化地查考圣经,教会必然会世俗化,落入保罗对提摩太所描绘的景况中:“当末日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渎、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善良、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神;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虚的实意”(提后三1-5)
 
“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虚的实意”,就是世俗的教会。而靠着圣经,神的百姓就不会这样了。当教会使用世界的智能、世界的神学、世界的计划、世界的方法时,真理能够将教会扭转回来,她就转而使用神的智能、圣经的神学、神在圣经中所指引的计划和方法,直到主耶稣基督再来的日子。
 
(本文转自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信仰与生活》季刊198310~12月号。)
 橡树文字工作室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天主教》:当代天主教的复兴与持续改革
       下一篇文章:黑暗世界中的灯塔 | 教会的标记(中)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