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日本招财猫起源传说的情节辨析与溯源
发布时间: 2021/6/11日    【字体:
作者:陈冠豪
关键词:  招财猫;义猫传说;报恩母题  
 
 
 
 
依据文献记录的时间先后,将日本最常见的六类招财猫起源传说进行排序,据此展开历时性的辨析,从而梳理出各自的情节基干及归纳出共同的核心母题:“报恩”,并得以确认“回向院版本”在起源传说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辅以中国明清两代于江浙地区广泛流传的“义猫传说”和清代中日海上贸易的史料,推论出日本的“回向院版本”起源传说可能承袭自中国的义猫传说。
 
根据日本《广辞苑》载,“招财猫”(招き猫)是一尊采坐姿并抬起一只前脚作势邀请人的猫像。起初是花柳界用来招呼客人的摆饰,明治时期(1868-1912年)在庶民之间普及。通常招财猫的左前脚会抱着一枚小金币,主要是祈求生意兴隆、家内安全和招福。常见有张子张子:以木头、竹片做出雏形,再用和纸包裹着色的日本传统纸糊艺品。与陶瓷制品,一般多装饰于餐饮店和商家内,也被艺伎当作吉祥物。据说举右前脚是招客,举左前脚是招财。此外,手举高被认为是招来远处的福气,手举低则会招来附近的好运。
 
在日本,有数本研究招财猫的代表作,如有坂与太郎的《玩具叶奈志第三卷:招财猫》(1930年)、 宫崎良子的《招财猫文化志》(1988年)、藤田一笑和村上玛论的《幸福的招财猫》(1995年)、荒川千寻和坂东宽司的《来福招财猫手帐》(1996年)、菊地真的《招财猫文化志》(2001年)和《招财猫之宫》(2004年)、辻原康夫的《招财猫在邀请什么?》(2006年),以及日本招财猫俱乐部编写的《招财猫百科》(2015年)等。国内目前以招财猫为主体的研究成果相当罕见,包括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在内,仅有10篇。
 
从上述文献来看,中日学者对“招财猫”的研究有逐渐模式化的倾向,论文结构多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简要介绍招财猫的外形、材质、职能等文化特征;第二,征引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的“俗言猫洗面过耳则客至”,并提及日本本土无猫,是唐代随遣唐使而来的说法;第三,从宇多天皇(867-931年)养猫的《宽平御记》谈起,⑩历数日本史上著名的家猫事迹,除各种文学作品的记录,不外乎丰臣秀吉(1537-1598年)解放犬猫项圈的法令、德川纲吉(1646-1709年)的“生物怜悯令”和歌川国芳(1798-1861年)的猫画等;第四,列举三篇左右的招财猫起源传说,再各自辅以作品赏析。有时,开头会加上各国古代的家猫文化,结尾则增添当代流行文化对招财猫的应用现象。整体而言,中日两国目前可见关于“招财猫”的研究成果多千篇一律,这和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的内容亦有大同小异的趋势。当中除许多观点有待验证,更始终未见突破性的见解。
 
笔者进一步聚焦在招财猫起源传说的研究成果上,会发现其他不足之处:一是传说版本的选择过于主观,如研究者依个人对传说的好恶来筛选文本,故在行文中多只介绍3 4则起源传说,鲜少提及相关异文,缺乏系统性的关照。二是各传说版本的排序方法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先后顺序非常随机,无明显规律。第二种,排序方法缺乏科学依据,如按情节背景的时代先后来排序。但目前所有招财猫起源传说的真实性均无法考证,故即便文本以历史人物如井伊直孝(1590-1659年)为主角,我们仍无法确认该传说初次出现的时间,故此排序的参考价值不大。三是基于上述情况,中日学者对招财猫起源传说的论述多停留在情节介绍及寓意总结上,少见深入剖析与思考。故笔者尝试列出日本最常见且情节较完整的6类招财猫起源传说,并将其各自的异文也囊括其中,由此展开情节母题的形态分析。同时,把这6类起源传说按各自目前可见最早的文献记录时间来进行排序,试图借此梳理出招财猫起源传说的发展历程。
 
此外,中国学者研究招财猫均会引用古代的相关类书,但这也衍生出一些问题:一是中国学者必都引用清代王初桐的《猫乘》和黄汉的《猫苑》,但全遗漏清中叶才女孙荪意的《衔蝉小录》。《衔蝉小录》的成书时代介于《猫乘》和《猫苑》之间,三部书的内容实可互补,参考文献缺一不可。二是成书于清代的《猫乘》《衔蝉小录》和《猫苑》,虽搜集、分类了中国历代关于家猫的丰富文化记录,但同时这三部书也都存在大量的错字漏字、张冠李戴及错简杂编的情况。若需实际征引则必得查明原书,否则讹误俯拾即是。   故笔者除了在《猫乘》《猫苑》之余补充了《衔蝉小录》,同时也在这三部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查证引文出处,试图更全面、准确地还原中国古代的家猫文化现象。
 
二、日本的招财猫起源传说
 
一般认为,招财猫诞生于日本江户末期的江户城镇(今东京),或许因此招财猫的起源传说多以江户时代(1603-1867年)为背景,常见的有游女薄云版本、金猫银猫版本、回向院版本、今户烧版本、豪德寺版本和越后屋版本共六类。
 
(一)游女薄云版本(1757年)
 
马场文耕于宝历七年(1757年)编的《近世江都著闻集》中记录了游女薄云与爱猫的传说:游女薄云养了一只猫,对其非常宠爱。不管走到哪儿都会带着这只猫,从不离身。不久,人们就传出薄云爱猫入魔的谣言。妓院主人因担心自己的头牌毁于一旦,便趁薄云如厕时,把跟在后头的那只猫斩首。结果,发现掉落的猫头咬死了躲在厕所里的大蛇。人们非常同情这只知恩图报的猫,于是替它建了一座猫冢。
 
约莫一百年后,这则传说依旧在坊间流传,月冈芳年(1839-1892年)的画作《古今比卖鉴 薄云》(图1)里便有一段相关的文字记载。该异文在《近世江都著闻集》的基础上增加了妓院主人曾将爱猫从薄云身边带走,导致薄云郁郁成疾无法上工。最后妓院主人只好将猫还给薄云,随即康复的薄云才又开始接客的情节。但结尾未提及猫头咬死蛇和立猫冢一事,而是以“猫舍命救主”一句带过。
 
随着传说的流传,情节也日益丰富,比如结尾先增加了塑猫像一事:有人听闻薄云和爱猫的事后大受感动,便用珍贵的伽罗木雕刻了猫的姿态送给薄云。还有的传说是交代薄云过世后,她的木雕猫像被送到猫冢所在的寺院内,与真正的爱猫相伴。但日后寺院发生火灾,也就失去了证据。此外,笔者亦找到与主流情节不同的异文,其描述薄云并非如厕时遇到大蛇,而是一条大蛇爬进她的住处,紧要关头时爱猫舍身救主。且该异文未交代猫是否被断头,结尾也只落在了建猫冢。
 
从上述五篇“游女薄云版本”的起源传说可见,其情节基干为:主角宠猫→入魔谣言→(薄云与爱猫分合)→(妓院主人斩猫)→猫舍命救主→(建猫冢)→(塑猫像)→(寺院火灾)。
 
核心母题则为“报恩”。在招财猫起源传说中,作为最早文献记录的《近世江都著闻集》,其传说结尾首见建猫冢的情节。至于塑猫像一事,由于在文本中笔者未见对猫的细节和功能进行描绘,无从得知其外形特征,也看不出它招财纳福的作用,更无法解释这个木雕猫的形象是如何从报恩变成招财的。尽管如此,宫田常藏指出招财猫在花街柳巷的欢迎下在日本全国范围内普及,在风俗行业的神龛里,一定会供奉招财猫。目前笔者虽还无法验证日本的特种行业信仰招财猫是否受“游女薄云版本”的传说影响,但能确认的是,这个版本的起源传说从侧面记录了江户时代中期的民间百姓,尤其是在妓女间可能已存在豢养家猫的风气。
 
(二)金猫银猫版本(1797年)
 
喜田顺有于宽政九年(1797年)撰的《亲子草》中记载:“本所回向院前,第一目弁天前,这两处叫做猫。”据此,有坂与太郎认为这是向两国曾经有妓院名叫“猫”的事实。宫崎良子、藤田一笑和村上玛论等学者均认为招财猫关于招财、招客的习俗,应是从天明年间(1781-1789年),在江户向两国一家名为金猫银猫的妓院里,装饰着用金银点缀的大型招财猫开始固定下来的。
 
 
由此可见,“金猫银猫版本”最初是以传闻形式被记载的,其情节完整的传说是描述江户时代有一家妓院的店门搁置一只银漆猫,生意非常兴隆。后来,有人仿效银猫妓院,毗邻开了一家金猫妓院,店门口放了一只金漆猫,一样门庭若市。银猫妓院的主人因流连赌场而输光财产,于是便命自己的妻子阿纲色诱旧衣铺掌柜八兵卫以图谋其家财。但阿纲和八兵卫日久生情,于是两人相约在银猫妓院自尽。银猫妓院因此关门大吉,金猫妓院的生意也就更加兴旺。
 
据此可知其情节基干为:店门的银猫摆饰→店门的金猫摆饰→经济困窘→妻子的美人计→妻子假戏真做→妻子与姘头自尽→金猫妓院一枝独秀。
 
核心母题则为“婚外情”。“金猫银猫版本”和“游女薄云版本”同样都使用妓院作为情节背景。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招财猫起源传说中唯有该版本无“报恩”母题,甚至没出现家猫的角色,但此传说却落实了猫像对商家的摆饰功能。文中虽仍未点出猫具招财、招客等职能,但“金猫银猫版本”却极可能是招财猫习俗将显现雏形的标志。
 
(三)回向院版本(1858年)
 
宫川政运于安政五年(1858年)编写的《宫川舍漫笔》卷四中,记录了时田家的猫向鱼贩报恩的传说:时田喜太郎家里养了一只猫,它和常来做买卖的鱼贩感情甚笃。后来鱼贩身患重病,不仅没钱就医,三餐更无以为继。某天不知何故,鱼贩枕边突然出现一个纸包,里面有二两金子。病愈后鱼贩便去时田家借钱周转,但却没看见猫。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前些天丢了二两金子,后来有人发现猫又要叼金子出门,便认为先前遗失的金子也是这只猫偷的,便把它杀了。鱼贩惊觉自己可能是从猫那儿得的金子,便给他们看了包装纸,发现是时田家主人的手迹。知道是猫知恩图报后,时田家便把猫原先要叼走的金子都给了鱼贩作为做生意的本钱,同时鱼贩也将猫的遗体葬在回向院并立了碑。目前东京回向院猫冢旁的解说牌:《猫的报恩》(『猫の恩返し』采用的即是此版本。
 
该版本的起源传说在江户时代末期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异文。第一,石冢丰芥子收集并记录了文化文政时期26年间社会所流传的各种事件,其于万延元年(1860年)成书的《街谈巷议文集要》中便收录了一篇。其和《宫川舍漫笔》不同之处在主角从单身的鱼贩改成经营鱼店的夫妻、他人豢养的家猫改成野猫,此外还增加和猫道别的情节,并把猫偷金子的对象改在邻村;且主角未将猫叼来的赃款挥霍殆尽,最后还把剩余的金子物归原主,而猫的主人把这笔金子再赠予主角的用途也改为猫的祭奠费,同时也未交代是否将猫葬于回向院。
 
第二,《藤冈屋日记》是须藤由藏详细记录江户时代末期以江户为中心的事件和传闻的编年体日记,收录时间从1804年到1868年长达65年。在《藤冈屋日记》中记有“回向院版本”的异文,其和《宫川舍漫笔》的差异在主角是赌博输光了做生意的资本、主角自己有养猫、主角委托猫去找金子回来、贪心地二度委托,且结尾增加了主角改过自新,最后开了一家大商店的情节。
 
第三,丰岛宽彰于1961年至1975年陆续出版的《隅田川及其两岸》中也记载了一则传说。其主角集结上述所有异文的境遇:贫穷和患病,同时也赖于自家豢养的爱猫叼金币来解燃眉之急,最终家运兴旺;但未交代金子的来源及猫丧命的缘由,仅提及猫死后被葬于回向院。
 
此外,情节顺序也可能出现异动,如有的传说结尾是说待日后鱼贩功成名就时,为了纪念那只猫才在回向院建猫冢;还有一种说法是主角夜晚跟踪自家的猫出门,才发现那只猫到河边取水草扮成盲人乞讨来帮助饲主,但并无交代猫是否亡故,因此也就没有出现葬于回向院的情节。
 
从上述六篇“回向院版本”的起源传说可见,其情节基干为:主角和猫交好→主角经济困窘→(和猫道别 / 委托猫挣钱)→家中莫名出现金子→(二度委托猫挣钱)→(从受窃者得知真相 / 尾随猫的行踪得知真相)→(归还剩余金子)→(双方和解)→(受窃者提供赞助)→(主角将猫葬于回向院)→(主角奋发向上并功成名就)。
 
核心母题则为“报恩”,但和“游女薄云版本”的不同之处在“回向院版本”中猫的报恩方式已由“招财”取代“挡灾”,不仅确立了招财猫起源传说中主角贫困的形象,这也是当前可见的日本文献中最早关于猫叼回金币的记录。虽然该版本未见塑猫像的情节,但显然猫会招财的习俗于此时已悄然成型。而且在该版本《街谈巷议文集要》和《藤冈屋日记》的异文中,前者首次出现主角对猫道别的情节,后者则首次出现主角向猫求助的内容,这极可能分别对日后的“今户烧版本”和“豪德寺版本”产生影响。此外,这也是招财猫起源传说和名胜古迹(回向院,明历3年(1657年)建立结合的最早案例。
 
(四)今户烧版本(1878年)
 
斋藤月岑于明治十一年(1878年)成书的《武江年表》续编卷九中,在嘉永五年(1852年)三月的条目下记载了今户烧招财猫的传说:在浅草有一个养猫的老婆婆,因为上了年纪,工作又慢人又穷,最终只能寄人篱下,因此便赶走了爱猫。结果弃猫的当晚,那只猫出现在老婆婆的梦里,告诉老婆婆只要按照它的形态做出雕像来祭祀,就能福德自来。老婆婆照做后,不仅得到了工作,还可以回到原来的家居住。老婆婆的经历传开后,许多人都来向她借猫像回家供奉,于是老婆婆便用今户烧做了猫像来借人。
 
“今户烧版本”的招财猫还有一个别称:“丸标猫”(「丸〆猫」),因为今户烧制作的招财猫塑像背面臀部的位置会有一个标记:一个圆圈圈住“〆”的符号,寓意“把钱圈住”。小岛璎礼认为该别称悉出自上述《武江年表》的传说,但笔者查阅大正元年(1912年)版的《武江年表》,并未见到关于“丸标猫”的记录,推测其出处可能来自歌川广重于嘉永五年(1852年)绘制的《净瑠理町繁花图》。
从这幅画作可推知,江户时代末期“丸标猫”型的招财猫应已在市场上贩售。这个现象也体现在“今户烧版本”的异文中,比如有传说是描述一个陌生人来到卖蔬菜的主角家中,自称梦见这间房子里有一个猫像制品,希望主角能让予他。恰巧主角家中有一个友人制作的土制猫像,便给了他,对方付了钱便开心地离开。之后,每天都有人来询问相同的猫像,于是猫像便畅销起来。还有的是在开头增加了老婆婆的丈夫过世的背景,并在结尾明确交代老婆婆在浅草开了一家专门出售举右手的今户烧招财猫的商店且生意兴隆。不过,也有异文是将结尾落在老婆婆有能力回到自己家居住,而未提及因多人抢购,故老婆婆开店贩售猫像一事。
 
从上述四篇“今户烧版本”的起源传说可见,其情节基干为:老妇/菜贩→(老伴过世)→(经济困窘)→(寄人篱下)→(弃养爱猫)→老妇梦见爱猫/生人梦见猫像→实践梦中的所闻/实践梦中的所见→主角财运亨通→(邻里的争借/邻里的争购)→(开业专售猫像)。
 
核心母题则为“报恩”,但和“游女薄云版本”及“回向院版本”不同的是,“今户烧版本”中猫的报恩方式是有前提的——必须先塑猫像供奉。在传说中,猫向主角提供了一个互惠的建议,唯有主角满足要求,猫才会伸以援手。前面几种版本的猫均是不求回报的舍身救主,而该版本的猫看重的则是利益交换。对这只猫而言无论与对方的感情深浅、德行优劣、财富多寡,举凡有香火祭祀,便会提供予他人帮助;而对该版本的人类而言猫俨然成为一本万利的财神,打从一开始祭祀猫像便带着明确的功利主义。不难发现,这个版本的猫和人都越发现实导向,除逐渐摆脱“动物报恩”的传统框架外,也开始结合民间信仰的灵验叙事,其招财纳福的形象职能渐趋稳定。
 
此外,“今户烧版本”中老婆婆无奈弃养爱猫的情节和上述“回向院版本”中《街谈巷议文集要》的异文似有所沿袭。尤需注意的是,这是起源传说中首见与日本实存的陶瓷器种类(今户烧,15世纪中旬于东京台东区今户地区起源的素陶瓷器)相结合的版本。且该版本虽必然出现塑猫像的情节,但文中仍罕见对猫像形态的描绘,换言之,招财猫举手招人的动作在此时应尚未定型。
 
(五)豪德寺版本(1930年)
 
在招财猫起源传说的各种版本中,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无疑是“豪德寺版本”。虽然许多中日学者依据传说主角井伊直孝的生平,推断该版本的时代背景约为元和元年(1615年)左右,因此将其视为最古老的招财猫起源传说。但事实上,从目前可见的研究成果和古籍文献中尚未找到支持此论点的直接证据。而笔者能力所及查阅到“豪德寺版本”最早的文献记录是矢野弦于1930年撰写的《东京郊外的传说巡游》:在豪德寺还是一间小寺院时,住持养了一只猫。一天,住持一边摸着猫一边说:“若是有精力的东西,便可以报答我的养育之恩。”几天后,下起很大的雷雨。这时一个穿着华丽狩猎服装的武士,带着两三个随从路过这里。于是,猫就抬起前脚招呼了武士。觉得不可思议的武士便跟着猫走,遂发现豪德寺。于是,武士一边避雨一边听住持说法。因有感于住持的高德博学和猫的灵妙举动,武士将豪德寺定为菩提寺。菩提寺:回向、供养某位死者的寺院。这名武士是近江(今滋贺县)的彦根藩主、井伊家的第二代户主井伊直孝。
 
“豪德寺版本”起源传说的情节相对稳定,即使出现其他异文也多是增加点缀型的分支情节。比如会在开头强调豪德寺因没落而非常穷困,并提及井伊直孝外出是因猎鹰,结尾虽以井伊家的庇护取代定为菩提寺的情节,但会交代当爱猫过世后,住持为其建猫冢并立一尊猫像,称之“招福猫儿”(招福猫児)。豪德寺对外流传的风物传说《招福猫儿的由来》(「招福猫児の由来」便同此版本。不过也有一说是避雨过后,井伊直孝并未帮助豪德寺,而需待猫过世后,井伊直孝为报恩才在寺内摆放猫的瓷像供奉,之后豪德寺才逐渐兴盛。此外,有的异文除避雨外,还会加上寺外一棵树被雷击中的情节;甚至有的更说当时城内许多人因雷击伤亡,故躲过一劫的井伊直孝在猫过世后,不仅将猫厚葬,更在豪德寺修建了猫冢。有趣的是,小岛璎礼在井伊家墓地调查时,从当地老人那采访到一则异文:井伊直孝是因听闻猫叫,才循声走到豪德寺,而非看到猫做出招手的动作。
 
“豪德寺版本”的异文除上述的表现形态外,还有一类是情节雷同但置换时空背景和历史人物,其中最知名的即是“自性院说”:相传太田道灌(1432-1486年)和丰岛氏在江古田沼袋原之战(1477年)中失势后迷了路,此时有只黑猫向他招手,引他至自性院重整旗鼓,他们最后打了胜仗。太田道灌为了表示感谢,在黑猫过世后,不仅将其厚葬,更立了一尊猫地藏以供奉。
 
包含“自性院说”在内,从上述八篇不同的“豪德寺版本”的起源传说可见,其情节基干为:(寺院的经济困窘)→(住持期待爱猫报恩)→(雨天)→主角外出→主角行经寺院附近→猫举手招人/猫叫唤招人 →主角被引入寺院 →(雷击)→(住持说法)→(寺院定为菩提寺/主角庇护寺院)→(雷击使多人伤亡)→(猫过世)→(建猫冢立猫像)。
 
核心母题则为“报恩”,但该版本的报恩方式却和“游女薄云版本”“回向院版本”和“今户烧版本”又有所不同。上述其他版本的猫都是直接对饲主报恩,而“豪德寺版本”的猫则是透过向有权势的第三方展现灵验神力,从而帮助寺院摆脱贫困。换言之,无论文本中的第三方是井伊直孝还是太田道灌,猫和他们的关系其实更接近“今户烧版本”中初现端倪的“利益交换”,猫救他们一命,他们则助寺院香火鼎盛。
 
由此可指出一个逻辑问题:在目前的研究成果里,中日学者多将“豪德寺版本”视为招财猫信仰的重要起源之一。而从上文的论述可知,该版本的实际主角实为井伊直孝而非寺院住持,笔者认为此现象应受相关史实影响。根据成书于文政十三年(1830年)的《新编武藏风土记稿》卷四十八记载,历史上豪德寺的发展确与井伊家关系密切:豪德寺于文明十二年(1480年)开创,最初称弘德院;宽永十五年(1638年)井伊家成为大施主;万治二年(1659年)井伊直孝过世,由于其法号为“久昌院殿豪德天英大居士”,寺院因此改名豪德寺。尽管如此,对传说中的井伊直孝而言,猫的救助行为并无关报恩,更不涉及招财,他完全只是猫对住持报恩行动中的棋子,即便后来井伊家自发在豪德寺为猫建冢塑像,也仅是出于感念猫的灵验神力。因此,忽视真正作为猫报恩的受惠方——住持,而刻意强调历史人物的神奇经历来论证招财猫招财纳福的职能信仰是有疑虑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豪德寺版本”中,除了替猫建冢塑像的情节外,猫举手招人的动作也终于正式固定下来。
 
(六)越后屋版本(1994年)
 
奈知未佐子于1994年推出漫画《越后屋小判》,该作品在1997年荣获第26回日本漫画家协会奖优秀奖,中国台湾地区于1995年引进,书名译为《猫咪的金币》:江户时代,位于深川的越后屋是一家相当有名的酱油店。但接手的少主人成天赌博不务正业,还总开玩笑地对爱猫说:“以前不是有动物报恩的事吗?快去带些金币回来吧!”后来他把家产败光,屡次委托爱猫,该猫竟真两度叼回金币,但都被他赌博输光。当他第三次委托猫再拿些金币回来时,便暗自尾随其后。结果他看到猫走进森林里的一间小庙前坐了下来,合掌祈祷:“拿走一点儿耳朵、拿走一点儿手,给我一些金币!拿走一点儿爪子、拿走一点儿脚,给我一些金币!拿走一点儿毛发、拿走一点儿肚子,给我一些金币!”念着念着,猫的身体就越变越小。少主人见状悔不当初,便出面阻止。但为时已晚,爱猫忽然消失不见,地上只留下了一枚金币。从此他发奋图强,终于再次发家致富。后来,越后屋的店前便放着一只抱着金币的猫像,人们都称它“招财猫”。
 
需指出的是,日本学界从未将“越后屋版本”纳入招财猫起源传说之一,民间也未见此传说流传。但中国却在大众口耳相传的作用下,不仅抹去了漫画家作品的出处,更将其视为影响最广也最可靠的起源传说,甚至还出现了相关异文,比如将原著里的“酱油店”改成“染布坊”;或是猫最后留下的金币变成三枚,且结尾未交代主角重振家业的情节。不过,关于将“越后屋”改成染布坊的设定也情有可原,因为作为吴服店的“越后屋”实于延宝元年(1673年)创立,是日本三越百货公司集团的前身。
 
从上述三篇“越后屋版本”的起源传说可见,其情节基干为:主角不务正业→(委托猫挣钱)→主角经济困窘→委托猫挣钱→猫叼回金币→主角赌博输光→再委托猫挣钱→猫再叼回金币 →主角又输光钱→再委托猫挣钱→尾随猫的行踪→猫的祝祷→猫化为金币→(主角奋发向上并重振家业)→(塑猫像)。
 
核心母题则为“报恩”,显然该版本的情节极大程度受到“回向院版本”的影响,尤其是《藤冈屋日记》的异文。比如主角均养猫且嗜赌,并曾请求爱猫拿钱回家;而猫总会叼回金币来援助陷入贫困的主角,同时主角都会以跟踪猫来发现真相;最终猫也都以牺牲生命告终,换来主角的自立自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个简表(表1)。
 
由此可见,招财猫的起源传说似乎有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在起初的“游女薄云版本”和“金猫银猫版本”中,首次出现“报恩”母题,唯独此时猫的报恩方式是替主角挡灾,还不是招财;且这两个版本均以妓院作为情节背景,也透露着招财猫的习俗似乎与花街柳巷有一定的联系。毫无疑问,“回向院版本”是起源传说中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它不仅成功树立了一种叙事模式,将每个角色的作用固化,影响后续其他版本的情节走向,其传达出的“猫会招财”的观念更成为日后招财猫主要的信仰职能,该版本的关键性可见一斑;此外,该版本还开始与名胜古迹结合,体现出传说解释地方风物的功能。随后的“今户烧版本”和“豪德寺版本”则在猫施展神力的灵验传说下,流露出更多民间信仰中塑像祭祀、有求必应的还愿文化;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猫举手招人的动作应在此时定型。最后的“越后屋版本”,当代漫画家以起源传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回向院版本”为基础进行再创作,赋予文本不同以往的神奇故事型叙事风格。
 
三、中国的义猫传说
 
从上文论述可知,在日本的招财猫起源传说中,始见于1858年的“回向院版本”是承前启后的代表性阶段。耐人寻味的是,笔者在中国明清时期的文献中发现一类流传甚广的“义猫传说”及相关异文,其核心母题、情节基干皆与日本的“回向院版本”极其神似。
 
首先,明末朱国祯于天启元年(1621年)完稿的《涌幢小品》中,记有一篇《猫》:
 
姑苏齐门外陆墓,一小民负官租,出避,家独一猫,催租者持去,卖之阊门铺商。忽小民过其地,跃入怀,为铺中所夺,辄悲鸣顾视不已。至夜,衔一绫帨,内有金五两余,投之而去。
 
约莫过了八十年,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已高龄69岁的褚人获成书的《坚瓠集》中有一篇《义猫》,其内容基本与《涌幢小品》版本相同,唯增添四处细节:一是主角和爱猫分离的时间为“已年余”;二是交代主角的落脚处及猫来访的方式:“民夜卧舟中,闻板上有声,视之猫也”;三是描绘主角的心境是“民甚贫,得银大喜”;四是结尾增加了猫亡故与建冢:“明晨见有卖鱼者,买鱼饲之,饲不已,猫遂伤腹死。民哀泣而埋之。”另外,这也是所有义猫传说中唯一讲述主角获得的是“银五两”且未点明事发地点的异文。
 
无独有偶,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由陈梦雷编辑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完稿,其食货典第三百三十七卷中亦记有情节基本和《坚瓠集》版本相同的传说,唯结尾有两处更动:一是未提及猫身故一事,二是正式给予其名号:“人谓之曰‘义猫’。”同时期,由张潮(16501707年)所编的清初短篇文言小说集《虞初新志》中,收有明末清初的王言(1641-1711年)所著的《圣师录》,其中载有和《涌幢小品》版本一字不差的义猫传说。
 
近百年后,王初桐于嘉庆三年(1798年)成书的《猫乘》中,记有一篇与《古今图书集成》版本几乎相同的传说,唯个别字词存在差异。需注意的是,王初桐在书中标明该传说出处为《续文献通考》并亦见于《中吴纪闻》。然笔者实际参阅《中吴纪闻》和《续文献通考》二书却一无所获,推测作者极可能是参考《古今图书集成》而来。翌年,江南才女孙荪意的《衔蝉小录》完稿,当中收有一篇注明出自《圣师录》的义猫传说,但细究其情节内容,实亦为《古今图书集成》版本。
 
半个世纪后,咸丰二年(1852年)黄汉完成《猫苑》,书中记载:
 
陈笙陔云:“杭州城内金某素贫,其家所养猫一日忽衔龙凤钗一对来,明珠满缀。价值千余缗,以作本贸迁,家道日盛,十余年间,竟成巨富。其老母爱惜此猫,无殊珠宝,另建一楼及床帐居之。凡有携猫求售,必如值收买,积数百头,喂养婢仆亦数人。猫有死者,皆冢而瘗之,至今不衰。此乾隆季年间事,杭人盖无不知之者。”
 
作者并按语:
 
猫献金宝,使主人发家,虽猫之义,亦由主人有德以应之。
 
显见的,该异文在延续先前义猫传说的叙事范式外,又增添更多细节,比如将背景从姑苏(今江苏苏州)置换成浙江杭州,并把猫叼回的“金五两”改成“龙凤钗”,且结尾不仅交代了主角因此发家,更描述了家人感恩惜猫、乡里皆闻之情状,最后作者更直接点出该传说道德教化的寓意。
 
从上述七篇义猫传说的异文可见,其核心母题为“报恩”,情节基干则为:主角经济困窘→(爱猫被转卖)→(阔别年余)→(主角与猫偶然相聚)→(爱猫难舍旧主)→(主角夜卧舟中)→猫叼来钱财给主角→(主角欣喜 / 主角发家)→(猫亡故 / 主角惜猫)→(获得义猫称号 / 邻里皆知此事)。
 
可以发现,中国义猫传说中最稳定的情节基干是“主角经济困窘猫叼来钱财”,这和上述日本招财猫起源传说“回向院版本”的主要情节基干完全不谋而合,且二者在其他点缀型分支情节如主角与爱猫被迫分别、猫叼来的金子有包装、猫过世、建猫冢、主角功成名就等也全都相同。再加上中国义猫传说目前可见最早的文献记录为《涌幢小品》(1621年),即便算上影响最广的《古今图书集成》(1706年)或是成书最晚的《猫苑》(1852年),都较“回向院版本”最早的文献记录《宫川舍漫笔》(1858年)提前6年问世。换言之,日本的“回向院版本”极有可能受到中国义猫传说的影响。此外,笔者通过整理中国义猫传说出处信息表(表2),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显而易见的,除去陈梦雷和王言,其余四位作者均出身江浙沪,且记录义猫传说的时间从朱国祯(1621年)至黄汉(1852年),历经二百三十余年。可知义猫传说于明末至清代中叶时至少在江浙地区应广为流传。
 
事实上,对日本的招财猫起源传说而言,中国江浙沪地区可能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江浙各港口直航日本长崎比闽粤地区的港口距离短、时间快,故自明中后期以来便是中国对日贸易的重镇。但清初顺治十二年(1655年)颁布禁海令,贸易发展受到一定打击。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翌年把江苏的松江、浙江的宁波、福建的泉州、广东的广州定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后,江浙一带才逐渐成为对日贸易的中心区域。日本学者西川如见在《华夷通商考》中曾统计,清代大量从江浙地区运往日本的商品中,明确记载有“书籍”一类。事实上,据日本内阁文库藏《唐蛮货物帐》所记,正德元年(1711年)该年入港的载书船共6艘,全来自江浙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长崎图书馆所藏的《御禁书目录》中记载,《坚瓠集》曾于正德二年(1712年)输出日本并被查禁,原因是书中“载有西洋三主并天主利玛窦之事”,最后是先以墨消除有问题之处再行返还。约五十年后,宝历十年(1760年)卷帙浩繁的《古今图书集成》也正式输出日本,于宝历十四年(1764年)被收入红叶山文库。由此可见,中国的义猫传说确曾不止一次搭船东渡日本。
 
据此,笔者足以合理推论,日本的招财猫起源传说,尤其是最关键的“回向院版本”极有可能是承袭自中国的义猫传说。
 
 四、结语
 
首先,本文将日本最广为流传的六类招财猫起源传说按各自最早的文献记录时间排序,依序为:“游女薄云版本”“金猫银猫版本”“回向院版本”“今户烧版本”“豪德寺版本”和“越后屋版本”。据此再对每一类起源传说进行异文比较,从而归纳出各自的情节基干,并揭示共同的核心母题:“报恩”。此外,透过历时性的辨析,笔者得以推导出传说情节和招财猫习俗逐渐丰富且稳定的过程,更明确了“回向院版本”对传说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其不仅奠定起源传说的情节范式,更赋予猫“招财”的职能形象。
 
 
接着,笔者从中国明末至清代中叶的文献中梳理出七篇“义猫传说”,并指出日本的“回向院版本”在情节基干与核心母题上实与中国义猫传说大同小异,且中国义猫传说被记录的时间远早于“回向院版本”二百三十余年,故推论后者有承袭之可能。此外,笔者还发现这七篇义猫传说的记录者籍贯多为江浙沪,由于清代运往日本的载书船多出于江浙地区,且据日本史料,中国载有义猫传说的《坚瓠集》和《古今图书集成》有输出日本的记录。这不仅说明义猫传说在明清两代曾广泛流传于江浙一带,更代表中国的义猫传说确实可能对日本的“回向院版本”起源传说造成一定影响。
 
 
 
(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原文载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
 民俗学论坛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清代河神朱大王形成的驱动因素探析
       下一篇文章:龙王传说类型分布与地理特征的关系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