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慈善”是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 2021/7/23日    【字体:
作者:基联
关键词:  “慈善” 圣经  
 
 
慈善事工这个领域是神对祂子民的吩咐,是教会的使命,也是最能让神得荣耀的事工。我们也知道真正的慈善唯有连接到那爱的源头,才会流淌出纯净甘甜的活水,才能医治那些破碎的身体,滋养那些干渴的灵魂。
 
慈善是什么?
 
在武汉疫情中,红会和韩红基金会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韩红基金会因其透明度、务实度和速度而备受称赞,对比之中使红会显得尴尬无比。郭美美事件已经把红会的形象毁了,使其伤了元气,至今还没有恢复。这次又新伤盖旧伤。
 
慈善事业在和平年代几近被人遗忘,似乎只有在灾难中才突显其重要性。就像洪水中的大船是溺水者的拯救,灾难中这些慈善机构成为人们眼里的诺亚方舟。既然慈善事业对社会这么重要,那到底什么是慈善呢?
 
"慈善"一词,最早来源于圣经
 
“慈善” charity一词,最早出现在12世纪初的《圣经》英文译本之中。Charity源自拉丁文caritas,即武加大译本对希腊语agape的翻译。“慈善”(charity)的本意,就是来自基督的爱,是圣爱,是上帝对人类无条件的爱。所以慈善(charity)之于教会,有着特别的意义和渊源。
 
在早期教会中,“慈善”(charity)是信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期教会不仅存在大量私人间的施赠行为,而且还设有神职人员参与的“教会基金”(church fund)。教会“慈善”的帮扶对象,并不仅限于教会内部。曾经担任主教的特土良写道:“真正的慈善,是在街头上花费的开支,比用在圣殿里更多。”
 
世人的“大度”(liberalis),往往渴求回报,但基督徒的“爱”(caritas),却只为让人受益。罗马社会对弱者缺乏关怀,特别是在瘟疫到来之时,人们往往是自顾不暇,对那些感染者更是弃而不顾。与罗马社会的世态常情相比,同情弱者是当时基督徒的显著特点。源于“基督之爱”的教会“慈善”,给当时的罗马帝国带来了更新。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到慈善的本意是彰显上帝对世人无条件的爱[1].
 
热心慈善的宣教士们
 
早期来华的宣教士大都以慈善为媒介来传扬福音。他们认为,真实的爱心和正确的教义同样重要,因此致力于慈善事工,如赈济灾民、收养孤儿、培训技工、兴办学校等,借此将人引向福音。他们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育婴堂、第一家盲人院、第一家聋哑学校、第一家疯人院、第一家麻风病院,开启了中国近代慈善事业之先河。
 
当今中国许多知名的大学和医院,最初都是由基督徒创办的。这些慈善事工改变了国人对基督教的负面看法。宣教士在赈灾中也结交了很多中国官员,弱化了政府对于基督教的芥蒂和偏见,为福音传播打通了一条方便之路,为教会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也和基督徒有关
 
1904年,日俄两强为争夺中国东北而开战,清政府无力阻止战火的燃烧,故此宣布“中立”。当地的外国人都被救走了,而中国的老百姓却孤立无援。
 
时任山西洋务总办的沈敦和与一批上海绅商,决定成立“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他们的目的是让交战中的两国军队,都能按红十字的国际惯例,为救援提供方便。曾经在英国剑桥大学留洋的沈敦和,还请自己的老朋友——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帮忙说服在华的英、法、德、美等国代表,共同成立“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在沈敦和、李提摩太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于1904年3月10日,在上海英租界工部局宣告成立。
 
李提摩太在会上说:“设局之意,首在筹款。唯所筹之款,并非交付俄人日人支用。且将来拯救难民,不分中外。”作为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的开拓者,李提摩太将该机构的宗旨定为“筹款拯救难民,且不分中外”,是对《圣经》中“神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的完全解读[2]。
 
清晨的日光照耀
 
参考公众号如下,特此表示感谢!
 
[1]【信仰与学术】漫步光中的文章:《早期教会与“慈善”》
 
[2]【国家人文历史】中的文章:《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是怎么来的?》
 
[3]【特拉诺斯学房】将残的灯火的文章:《入华宣教士的不同宣教带给我们的启示》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道教善恶承负思想
       下一篇文章:宗教公益慈善:现实与远象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