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观点与争鸣
 
自由对人类的呼召以及罪的悲剧
发布时间: 2021/7/30日    【字体:
作者:拉辛格
关键词:  自由 正义 罪 不义  
 
 
一、对自由的初步探求
一种天然的反应
 
23. “自由意味着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天然反应是这样的:一个人可以自由地为所欲为,而不受任何外在约束的阻碍,因而享有完全的独立性。因此,自由的对立面将是我们的意志对他人意志的依赖。但是人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他能做他想做的一切吗?封闭在自己之中,与他人的意志一刀两断,这符合人的本性吗?某一特定时刻的欲望通常并不是一个人真正想要的。在同一个人身上可能存在着矛盾的意愿。但最重要的是,人类面对的是他自身本性的局限:他的欲望大于他的能力。因此,人意志的阻碍并不总是来自外部,而也来自人自身的局限性。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在自我堕落导致的痛苦之中必须学会协调自己的意志和本性。
 
自由的规则:真理与正义
 
24. 不仅如此,每个人都朝向他人,并需要他们的陪伴。人只有因着真正的善,学会把自己与他人的意志联合在一起,才能学会端正意志。因此,意志与人的本性的迫切要求是一致的,也正是人的本性使意志成为人的意志。这意志实在需要需要真理的尺度以及与他人意志的恰当关系。因此,真理和正义就是真正自由的衡量标准。抛弃了这个基础,把自己当作神,人就陷入了欺骗,他就毁灭而非实现了自己。自由根本不是彻底自给自足和脱离关系,自由仅只真正存在于相互联结的纽带之中——真理和正义统治这一纽带,将人与人联结在一起。但要使这纽带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必须生活在真理之中。自由不是随意地去做任何东西。自由是做善好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幸福。因此,善是自由的目的。因此,人因认识真理而变得自由,并且在此程度上,是这个真理——而非其它任何力量——指引着他的意志。以认识引导意志的唯一真理为目的的解放,才是名副其实之自由的必要条件。
 
二、自由与解放
受造物的自由
 
25. 换言之,自由是对自身行为和自我决断的内在掌控,它直接导向与伦理秩序的关系。自由在道德品质的抉择中找到了自己的真正意义。然后通过从道德的恶中获得解放来显现自身。通过人的自由行为,人必须通过较小的善走向至善,这符合人本性的迫切要求和人的神圣呼召。
 
在行使自由时,人自我决断、自我塑形。在这个意义上,人是自己的原因。但人只是受造物和天主的肖像。这对人的存在而言是事实,它通过对比表明,某些理论是多么的荒谬。这些理论认为,通过把自由作为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绝对原则,他们就高举了人的自由或者说人的“历史实践”。这些理论的逻辑是无神论或倾向于无神论的表现。无差别主义和有意为之的不可知论也走在和它们一样的道路上。正是人身上的天主肖像构成了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基础。(16)
 
造物主的呼召
 
26. 通过创造自由之人,天主在人身上铭刻下自己的肖像和模样,也使人相似天主。人从他向善和渴求善的本性中听到了他的创造者的呼召,更从基督以完美方式宣告的启示之言中听到这种呼召。这就向世人显明,天主创造了自由之人,使人得以通过恩典与天主建立友谊,并分享天主的生命。
 
无排斥性的自由
 
27. 人的根基不在于自身个体或集体行动,而在于创造人的天主的恩赐。这是我们信仰的首要告白,它证实了人类思想的最高领悟。人的自由是一种无排斥性的自由。人的自我实现能力绝不会被人对天主的依赖所压制。认为神圣自由的因果性和人类自由的因果性之间是对立不可调和的,这正是无神论的特点,就好像对天主的肯定就意味着对人的否定,或者天主对历史的干预会使人类的努力付诸东流。事实上,正是从天主及其与人的关系那里,人类自由才获得了它的意义和一致性。
 
人的自由选择
 
28. 人的历史通过人由天主而来的本性而得以展现,也通过这种本性指向对目标的自由实现、通过接受圣宠的引领而显现出来。但人的自由是有限和容易出错的。他的意欲可能被表面上的善所吸引:因为选择了虚假的善,他便不能实现自由的呼召。人因自由意志而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他可以积极地行动,也可以破坏性地行动。通过顺服镌刻在他良心中的神法,并接受圣神的推动,人能真正行使对自己的掌控,从而实现他作为天主子女的尊贵呼召。“人通过侍奉天主而成为君王”。(18)真正的自由是“侍奉正义”,而选择不顺服和恶则是“为罪所奴役”。(19)
世俗的自由和解放
 
29. 这一自由概念澄清了世俗解放的范围:它关乎所有旨在维护和保障某种条件的过程,这种条件是行使人类真正自由所需的。因此,解放本身并不产生人的自由。通过基督宗教观念所证实的常识可得知,即使自由受到各种条件在形式上的制约,它也不会因此被完全摧毁。受到严重制约的人们也能成功地显现出他们的自由,并采取措施争取自己的解放。已经实现的解放进程只能为有效行使自由而创造更好的条件。的确,如果不考虑那些为自由而战的个体的自由,这种解放是注定要失败的。
 
 
三、自由与人类社会
人的权利与人的“自由”
 
30. 天主并未将人创造为“孤立的人”,而希望他是“社会的人”。(20)因此社会生活并不是外在于人的:人只能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成长并实现他的呼召。人属于不同的群体:家庭、职业以及政治团体,他只有处于这些团体中才能行使对自由的责任。公正的社会秩序为人们实现自由人格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帮助。反过来,不公正的社会秩序是一种威胁和障碍,可能危及人的命运。在社会领域,自由在社会行为、组织框架和政治体制中表达和实现,人们得益于它们而可以相互交流、共同生活。每个人都有责任和权利拥有自由人格,社会应当帮助而不是阻碍它的形成。在此我们对一种道德本性产生了迫切需要,它在“人的权利”这个词中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一些这样的权利,其目的在于我们常谓的“自由”,换言之,这些权利通过各种途径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对自己和自己卓越天命负责的特性,也认识到每个人的良心都不可侵犯。(21)
 
人的社会维度和天主的荣耀
 
31. 人的社会维度也有另一个含义:只有广大的人口和海量的多样性才能表达天主的无限丰富性。最后,这个维度意味着它只能在基督的身体即教会中被成就。这就是为什么在符合神法范围内,形式多样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天主临在于世界的荣耀。
 
四、人的自由与对自然的统治
人统管自然的任务
 
32. 由于身体层面的要求,人需要物质世界的资源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人通过劳动让世俗为自己服务从而实现对世俗的支配,在这个使命中人可以看到天主肖像的一个方面。(23)但人对自然的介入并非“创造”;人所面对的物质世界和人一样由造物者天主所造,人也被任命为物质世界的“高贵而睿智的守护者”。
 
人,自身劳动成果的掌控者
 
33. 技术和经济变革影响着社会生活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文化乃至宗教生活都不得不受到它们的影响。然而,因着人的自由,人仍然是他自身行为的主人。当今时代的变革宏大而迅速,这使人面临着戏剧性的挑战:运用人的理性和自由来掌管和控制他的力量,使其造福于人类存在的真正目的。
 
科学探索与道德进步
 
34. 因此,当自由很好地建立起来时,它的任务就是确保科学技术的成果及对其有效性的探索,乃至劳动生产、经济的深层结构以及社会组织,不能用来为脱离人类目的的事情服务,把它们与人自身对立起来。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都涉及具体的紧迫需求。但它们只有在服从道德原则的时候,才能获得它们正确的人性意义与价值。这些紧迫需求必须得到尊重;但如果绝对、必要的自主性赋予这些科技活动,这就与事情的本质不符了,会导致人类真正自由的毁坏。
 
五、罪,分裂与压迫的根源
罪,与天主的疏离
 
35. 天主呼召人类走向自由。在每个人格中,都活生生地存在着对自由的渴望。然而,这种渴望几乎总是趋于奴役和压迫。因此,所有对解放和自由的承诺都预示着它们又包含了这一悲剧性悖论。人的罪,也就是人与天主的决裂,是这悲剧的根本原因,这些悲剧使自由的历史伤痕累累。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许多同时代的人必须首先重新发现对罪的意识。在人对自由的渴望中,隐藏着拒绝自身本性的诱惑。人想要得到一切、想要无所不能,从而忘记他是有限的受造物,他就声称要成为神。“你们……将如同天主一样”(创3:5)。蛇的话揭示了对人的诱惑的本质;这句话隐藏着对“人的自由”的意义的颠倒。这就是罪的深刻本质:人拒绝真理,并把自己的意志置于其上。由于企图摆脱天主、自己成为神,人欺骗并毁灭了自己。他从自身中异化了。在这种想成为神、想要压制一切以用于自我愉悦的渴望中,隐藏着一种对天主的真正概念的颠倒。在圣三位格之间相互给予的满全中,天主是爱和真理。人实实在在地被呼召要相似天主。但相似天主绝不意味着可以专横地随心所欲,而是要意识到真理和爱同时就是人的自由的原则和目的。
 
罪,人类异化的根源
 
36. 因为犯罪,人欺骗自己并与真实的自我相疏离。寻求完全的自主和自足,人拒绝了天主,也拒绝了自身。人是天主所爱的受造物,对这一真理的疏离,是其它一切形式的异化的根源。由于拒绝或企图拒绝作为人的元始和终末的天主,人类极度扰乱了自身的、社会的、甚至是肉眼可见的受造界的秩序和内在平衡。(25)《圣经》认为,一切压迫人的人格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灾难,都与罪有关。《圣经》表明,整个历史进程与人类的行动有着神秘的联系:人从一开始就通过与天主对抗、通过摆脱天主去寻求实现自我的目标而滥用自由。(26)通过劳作和分娩的痛苦本性,也通过男人对女人的支配、通过死亡,《创世纪》表明了这原罪的后果。被剥夺了神圣恩典的人因此而继承了共同的可朽本性、择善的无能,以及贪婪的倾向。(27)
 
偶像崇拜与失序
 
37. 偶像崇拜是罪引致的失序的一种极端情形。对受造物的崇拜取代了对活生生的天主的崇拜,这扭曲了个体之间的关系,并带来各种压迫。对天主无知是有罪责的,因这种无知而释放出的激情是人类心灵失衡与冲突的原因。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失序,直至影响到家庭和社会领域: 性放纵、不公正和杀戮。因此,圣保禄描述异教世界因偶像崇拜而导致的极度恶劣的畸变,使个人和社会堕落。(28)甚至在圣保禄之前, 以色列的先知和贤哲就在人民的灾难中看到了对他们偶像崇拜之罪的惩罚;“世人的心都充满邪恶”(训9:3) (29),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人对他们的同胞施加的极度奴役和各种形式的压迫的根源。
 
轻视天主而转向受造物
 
38. 圣教父和教会贤士们创建的基督宗教传统,已使《圣经》关于罪的训导更为详尽。它把罪视为轻视天主(contemptus Dei)。它伴随着一种渴望,即仆人渴望逃离他所依赖的主人,或更多是孩子渴望逃离父亲。人通过犯罪而企图脱离天主,可事实上却使自己成了奴隶。因为,拒绝天主,人就损毁了他那向往无限之志的推动力,消灭了人共享神圣生命的呼召——这就是人心不安的原因。有罪的人拒绝接受天主,必然导致他对受造物的虚假和毁灭性的依附。在这一朝着受造物的转向 (conversio ad creaturam)中人专注于通后者,即人得不到满足的无尽欲望。但受造物是有限的,因此人的心接连踵至地寻找,总在搜寻那不可能的安宁。事实上,当人赋予受造物以无限重要性时,他就失去了他作为受造物的意义。他要求在自身之中找到他的中心和整体。失序的自爱的另一层面是轻视天主。人企图仅仅依赖自己;他希望通过自己来达到完满,并通过自己的内在而达到自我满足。(30)
 
无神论,一种虚假的自由释放
 
39. 当罪人认为他只能通过明确否认天主来维护自己的自由时,这一点就变得更加清晰了。受造物对造物主的依赖,以及道德良知对神法的依赖,被他视为无法忍受的奴役。因此,他把无神论看作摆脱桎梏和人类解放的真正形式,而宗教甚至是对道德法则的承认则构成了种种异化形式。紧接着,人便企图对善恶或价值做出独立裁断;在这同一行动中,他既拒绝了天主,也拒绝了罪的概念。正是通过罪的肆意妄为,他自称取得了成熟和自由,并声称这种释放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全人类。
 
罪与不义的社会结构
 
40. 罪人视自我为中心,往往通过事物的功用来确立自己、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财富、权力和享乐;他们鄙视和不公正地劫掠他人,把他人当作物或工具。这样,他就主动为剥削与奴役的社会结构的产生添砖加瓦,而这种结构本是他声称要予以谴责的。
 
本文为1987年信理部签发的《基督徒自由与解放的指南》第二部分,由时任部长的拉辛格枢机(即现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署名,若望保禄二世教宗批准。
本文原载《中国基督教研究》2021年6月总第16期。译者奚望,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博士生;校订者黄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
 
 
何处相逢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人类历史的五个文明形态
       下一篇文章:“移孝做忠”的儒家密码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