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观察
 
人间四月,古墓千年,有花有酒锄作田
发布时间: 2022/4/8日    【字体:
作者:寻古迹的莲莲
 

 

 
北魏宣武帝
 
 
 
欲问王侯何处是?萋萋芳草北邙山。
 
千年帝都洛阳城以北,北邙山如长龙般蜿蜒横卧,它雄健的身躯东西绵延数百公里,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有了它的呵护,从黄土高原滚滚而来的黄河,也只能依山而过,无奈的做了京畿之城的邻客。
 
洛阳是中华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古都,前后有十三个朝代都曾在这里建都,建都时间长达千余年之久。一座北邙山,收纳下太多历史的风雨,也积淀下太多岁月的烟尘,但在后人瞩目的中华名山中,北邙山似乎没有太多人知道。古人一句“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道出的是曾经叱咤风云,挽弓射雕的时代骄子,已归尘为历史的绳结,环环相扣。还有一句“生于苏杭,葬于北邙”,意思是说:邙山这座绵延百里的土丘,俯瞰着神都洛阳,有了黄河的灌溉滋润,土壤干燥有质地,是绝佳的埋骨地。据文物部门统计,北邙山上有八座东周王陵、五座东汉帝陵、两座曹魏帝陵、五座西晋皇陵、六座北魏皇陵、一座后唐帝陵,一座南明帝陵,此外帝陵周围还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墓冢,它们很多是王公贵族、皇亲国戚的陪葬墓。由此可见洛阳北邙山及周边地区,历代古墓葬星罗棋布,而如今,这些古代帝王将相的陵寝有的已被后人打开,有的依旧牢牢扣在久远的尘封中,默默等待着有一双双智慧的双手解开它无言记忆之门。
 
而本文我要记录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开考古挖掘的第二座帝王陵北魏景陵,它就在北邙山脚下,如今已开辟为古墓博物馆的一部分。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肯定都知道,明定陵万历皇帝的古墓,是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座被公开考古的帝王陵,而北魏宣武帝元恪的景陵,因盗洞常年渗水近乎塌方,1991年6月,景陵被保护性挖掘。
 
宣武帝元恪是孝文帝第二子,继位时年仅16岁,孝文帝因为他年幼,就安排咸阳王元禧、尚书令王肃等六位大臣辅政。凭着孝文帝的雄厚家底,宣武帝的事业从一开始就很顺,他在位期间,北魏国力达到极盛。
 
北魏从平城迁都洛阳,仅用了五六年的时间,便把洛阳“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洛阳当时是中国最繁华的都市。但是,也有一些鲜卑贵族总想着平城老家,孝文帝为了不让这些人太难过,就答应他们冬天住在洛阳,夏天回到平城。孝文帝时代,一直按照这一承诺执行,但宣武帝元恪不愿意再回平城,在他18岁亲政后,便废除了父亲的规定,命令洛阳籍的鲜卑人必须定居在洛阳,不再每年北迁。后人评价宣武帝这一举措时说:“高祖孝文帝定都于洛阳,作为永远的定居地,但完善此制度的却是世宗宣武帝”。
 
宣武帝确立洛阳为永远的国都之后,便开始对洛阳城进行全面的扩建,在汉光武帝中兴汉室建立的洛阳城基础上,北魏宣武帝重建华丽的宫殿。当时,佛教也大盛于洛阳,除中原僧人
 
与此同时,与北朝并立的南朝君王却昏庸残暴,动不动就胡乱杀人,当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推翻南齐,建立南朝梁。这齐梁交替的过程,正好给了北魏可乘之机,曾经随孝文帝南征的元澄、元英、邢峦等大将,都因此劝说宣武帝,千万不要错失良机,宣武帝便抓住时机,趁萧梁政权未稳之时,对南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可想而知北魏屡战屡胜,南朝守将只能撤兵投降,于是宣武帝饮马长江,尽得汉中。一时间,东起安徽,西至四川,延绵数千里都成为北魏的南部边疆。一直到宣武帝末年,北魏仍大举伐蜀,只可惜的是,伐蜀大军因宣武帝的离世而回师。公元515年,宣武帝在洛阳去世,年仅33岁,葬景陵,庙号“世祖”。
 
千年后的我静静望向一抔抔巨大的封土堆,耳边掠过的只有千年不变的风啸。一阵阵极有气势的韵律,回旋在这四野牡丹的山坡上,奏响了千年以来风起云涌的传奇与尘埃落定的终曲。
 
据考古报告记载,宣武帝元恪的地宫,早在宋代以前就多次被盗,考古挖掘时,出土了陶俑、残壶、石灯等寥寥文物。其地宫是一个巨大的方形墓室,高度有10米,向上逐渐收拢,形成一个尖角的弧形穹庐。地宫内有石棺椁一个,上盖及四周刻有精美的线刻,但考古报告对此石棺椁并无记载,不知主人是否是元恪本人,配上幽冷的蓝光,略显扑朔迷离。
 
人间四月清明时节,用一代帝王陵寝思考时节,当风起云涌与散淡宁静共同湮没于泥土之下,荣华富贵也好,清贫苦涩也好,一切随风而散。让凝固的史迹,依附在历史的琴弦之上,风起时,有花有酒锄作田。
 
古迹探秘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澳门教区呼吁举行特别九日祈求
       下一篇文章:教宗希望前往哈萨克斯坦参加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