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感人的寺院住持:他让400多位癌症患者感受到世间温暖
发布时间: 2022/4/29日    【字体:
作者:中国佛教报道网
关键词:  寺院 癌症患者  
 
 
在198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歌曲——《爱的奉献》,以其深情的演唱和浅显易懂的歌词,成为了经典的歌曲。
 
歌词曾写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从里面感受到浓厚的温暖和感动,殊不知这里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故事里讲到,北京的一个男孩因为患有严重的肾病,需要进行手术,可是父母是工薪阶层,无力承担这高昂的费用,最后学校伸出了援助之手,而孩子父亲的单位也积极的行动起来,《北京晚报》报道后,更是有许多的爱心人士纷纷加入进来,让我们感受到这感人的一幕。
 
其实,这感人的场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世间尚有真情在,而广州的一座寺院也在上演着一段感人的画面。
 
在广州的大佛寺,耀智法师用5年多的时间,让400多位癌症患者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切实的体会到世间的温暖,让无数人为之感动。
 
据统计,中国每天有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患者,癌症患者所承受的身心痛苦,是健康人所无法想象和体会到的。
 
正是他们身患重病,对生活已经失去了希望,而耀智法师本着佛教“慈悲为怀”的理念,希望帮助他们解除痛苦,便想着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于是在2016年,耀智法师联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的康景轩教授团队,便开始建立了大佛寺癌症康复营。
 
从开始建立到现在,已经让400多位癌症患者受益,连续举办了14期。
 
想起刚刚建立时的困难,耀智法师说,不管多难,都会一直坚持下去,当初创建时,人们还不太相信,认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可是当他们亲身经历时,才感到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不由得为当初的想法所羞愧。
 
癌症康复营第十期学员董哲说:“自己当时已经不抱任何的希望,当得知这里后,还是想试一试,便来到这里,当他来到这里后,三天的时间就改变了他的看法,说这里请的都是顶尖的大师,而且都是免费吃住的,这里的人们对他照顾的非常细心,可谓无微不至,让他感受到温暖,同时还深深的感受到耀智法师的慈悲和智慧”。
在癌症康复营里,他们就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他们不仅得到了细心的照顾,包括抽检、化验、营养餐、营养素,而且还和义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这里他们似乎忘记了身心的痛苦,内心变的开心起来。
 
癌症康复营每期两周,成本三十多万元,学员不需要支付分文。不仅免费吃住,而且还能听到专家和高僧的讲课,让他们对生活重拾信心,也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真情和温暖。
耀智法师为了他们曾付出了不少努力,看到他们能够每天快乐的生活,就是他最大的快乐,所以他一直在努力,给他们最好的治疗和快乐,为此还特意到一千多米高的嵩山禅院,去邀请德建禅师(少林寺曹洞正宗第31代弟子、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第十八代传人)下山。
 
并说:“运动治疗是癌症康复营的核心理念之一”,而少林寺的内养功就最具代表性,正是耀智法师的慈悲和善行,让许多爱心人士纷纷前来加入。
比如:慧宽法师(江苏省鉴真图书馆总执行长)、慧开法师(佛光山副主持、南华大学副校长)、苏国辉(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解剖学专家)、宣方(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等一大批专家和高僧等等。
 
他们把佛学和科学相结合,更是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并引进了心理支援义工团,不仅注重他们的身体健康,更是与心理相结合,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还设立沙盘室,让他们在游戏中,忘却一切,还引入了书法课、绘画课、插花课、音乐课、茶艺课等等。让他们在治疗的同时,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
图片
 
而“真诚拥抱生命,坦然面对老病,自在迎接死亡,永续经营来生”正是癌症康复营的宗旨之一,让他们真正的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自信的去超越生命。
 
正是受到耀智法师慈悲理念的感染,让他们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一位年过八旬的学员在分享时曾说:“来到这里,最大的改变就是心理的改变,自己没有之前的绝望,反而心里更加平静了,自己以前并不信佛,但是在这里,她感受到了依靠,还让自己增强了信心”。
来到这里,让他们的生命发生了改变,同时还让他们有了一种身心重塑的感觉,对生活有了希望,更是想把这种爱和温暖分享给更多的人。
 
正如第十期学员伍姣娥说:“到这儿来以后,我觉得什么都放下了,我没有那么焦虑,我很轻松,我很享受,我很感恩”。
 
耀智法师本着慈悲之心,帮助他们解除痛苦,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一次新生,对生活和生命有了一种真正的领悟,虽然耀智法师常说,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但是他的这种爱,不仅仅是一种温暖,更是冬日的一缕阳光,照到了我们的心里,温暖了我们,更是让世间充满了温暖。
 
来源:广州大佛寺
中国佛教报道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各地教区捐献日活动
       下一篇文章:上海玉佛禅寺点心送进社区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