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观察
 
中国援柬吴哥古迹茶胶寺修复项目
发布时间: 2022/12/29日    【字体:
作者:莫竞西
 

 
11月10日,中国援柬吴哥古迹茶胶寺修复项目实体移交仪式在暹粒举行。
 
茶胶寺是吴哥古迹中最为雄伟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庙山建筑之一。
 
茶胶寺也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筑,只有主体建筑完成了,什么雕刻装饰都没有。
 
吴哥古迹位于柬埔寨首都金边西北约240千米处,是公元9至15世纪柬埔寨吴哥王朝的都城所在,占地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吴哥窟,以及以无数雕塑饰品而著称的巴戎寺。
 
1992年,柬埔寨吴哥古迹成为世界遗产并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这一遗址及其周边制定了一项覆盖范围广泛的保护计划。
 
长期以来,东西方不少国家都积极参与了吴哥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此次中国移交的茶胶寺项目,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吴哥古迹国际行动框架下,中国政府实施的第二处修复项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顾佳赟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在保护修复吴哥古迹方面非常务实,讲求实效。
 
据他介绍,中国承担的第一个保护修复工程是周萨神庙保护修复工程。这座寺庙的坍塌情况非常严重。
 
修复前,地面上只剩下地基和散落的石块。中国的文物修复专家一边学习研究吴哥历史和艺术风格,一边拼接石块,花费4年时间完成修复,并交付柬方。
 
“这次移交的茶胶寺是中国承担的第二个保护修复工程。茶胶寺寺体面积数倍于周萨神庙,修复难度很大。但经过8年艰苦工作,中国工作队还是在2018年完成了这项工程,”顾佳赟说。
 
实际上,中国工作队付出的心血远远不止于此。
 
目前,中国工作队正在执行的项目以王宫遗址保护修复项目为主。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8年到访柬埔寨时,中柬双方正式签署的项目。与此同时,中国考古专家还在开展关于吴哥古迹崩密列寺的研究。
 
据顾佳赟介绍,中国还是柏威夏寺保护项目国际合作委员会的联合主席。为了给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中国专家也对柏威夏寺展开了大量研究。
 
中国与吴哥古迹的渊源
 
中国援助吴哥古迹保护修复工作还有其历史渊源,因为最早揭开吴哥窟面纱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外交官——周达观。
 
早在1296年,被元朝皇帝铁穆耳派到柬埔寨的外交使团成员周达观就在吴哥城住了一年,细致考察了真腊王朝(柬埔寨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的政治和社会生活。
 
回国后,他编写了一本《真腊风土记》,对十三世纪柬埔寨的山川、物产、风俗等做了详细记录。
 
关于房屋
 
其次如国戚大臣等屋,制度广袤,与常人家迥别;周围皆用草盖,独家庙及正寝二处许用瓦。亦各随其官之等级,以为屋室广狭之制。
 
关于服饰
 
自国主以下,男女皆椎髻袒裼,止以布围腰。出入则加以大布一条,缠于小布之上。
 
 “周达观撰写的《真腊风土记》完整记录了古代吴哥王朝的风貌,是中外学者开展吴哥历史文化研究的必读文献。所以,今天的中国考古工作者是在古人的基础上,继续从事理解吴哥文化的研究工作,”顾佳赟说。
 
1819年,法国的J.P.A.雷慕沙首先将《真腊风土记》译成法文,从而让欧洲人了解到了关于吴哥窟的传说。
 
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艾米尔·布意孚神父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记:安南与柬埔寨》,报告吴哥状况,但未引人注意。
 
直到1861年,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Henri Mouhot)为寻找热带动物,到柬埔寨旅行,在原始森林中再次发现了宏伟惊人的吴哥的古庙遗迹,并通过素描告诉世人,周达观《真腊风土记》中所描述的那个“业已消失了的吴哥城”不是传说,而是事实。
 
吴哥古迹是古代柬埔寨人缔造的奇迹,也是古代柬埔寨人贡献给全人类的建筑奇迹。柬埔寨视吴哥为象征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1953年独立以来,柬埔寨的每一届政权都在国旗上使用吴哥形象。
 
顾佳赟表示,中方帮助柬埔寨保护修复吴哥古迹,就是在帮助柬埔寨保护其最珍视的瑰宝,也是中柬“铁杆友谊”的文化表达。
 
他还指出,保护修复吴哥古迹既有文化意义,也要有经济效益。吴哥古迹坐落的省份暹粒省是一座标准的旅游省份。大部分民众都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做好保护吴哥古迹的工作,就是在保护当地民众的“饭碗”,也是在帮助柬埔寨保护发展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基础。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巴黎圣母院开放时间定了
       下一篇文章:澳门的两座哪咤庙特色建筑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