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财产
 
文明的交流互鉴与中国佛教绘画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23/1/12日    【字体:
作者:何劲松
关键词:  佛教绘画;文明;交流互鉴;禅画;文人写意画  
 
摘要:中国佛教绘画史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所阐发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一论断是非常正确的。从“曹衣出水”到“吴带当风”的历史选择乃至禅画以及受禅学影响的文人写意画的产生,更说明“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我们既注重文明的交流互鉴,让中华文明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同时更注重外来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转自宗教学术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19世纪英国宗教格局变化对国家宪制影响研究 \崔琳
摘要:19世纪的欧洲大陆风云变幻、革命迭起,隔海相望的英国本土却没有发生暴力革命,…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宗教的人本主义因素 \于殿利
摘要: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是一种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的宗教。深入其内部,可见具有神…
 
作为儒家法律思想基础的“天” \乔飞
摘要:“天”是儒家法律思想中的基础性范畴;学界对中国古代“天”的内涵理解不一,各…
 
当代印度的“政治印度教”体制——一项以司法-宗教关系为核心的考察  \张忞煜
摘要:尽管印度共和国以世俗主义为立国原则,但在宪法授权下,印度司法部门有权干预宗…
 
试论“瑞典模式”的本土文化特质 \黄皖毅
摘要:瑞典民主社会主义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本土文化特质。瑞典"中庸"的民族性格是…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因寺成墟与因墟立寺:明清珠三角墟市与佛寺的互动研究
       下一篇文章:也谈三星堆遗址的“祭祀遗存”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