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广种福田”种的是什么田?
发布时间: 2023/3/16日    【字体:
作者:上海玉佛禅寺
关键词:  福田 悲 田 敬田  
 


 

在寺院里,我们常能听到一个词——“广种福田”。

 

福田是什么,为什么要“广种”?要怎样才能“种”出这些“福田”呢?

 

你有没有发现,福报好比土壤,福报好的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壤,无论种什么都能顺利地丰收。而欠缺福报的人,即使有才华,即使很努力,却不一定有与之相匹配的收获。

 

在佛教中,把培植福报称为“种福田”,春天播种,秋天才能收获。福报并不是上天的格外恩赐,而是各人往昔的业力、种下的福田使然。修学需要智慧,但也不能缺少福报。

 

惜福,更要修福

 

惜福

 

说到福报,好比一个账户,开源也要节流。首先,福从惜中来。佛门高僧弘一大师、印光大师那样的惜福节俭,普通居士可能做不到,至少可以做到合理点餐、不浪费粮食、不奢侈铺张、践行环保......尤其是对孩子,提供过多的玩具、过于昂贵的服饰,不仅影响孩子们的注意力、价值观,更是在快速消耗孩子们的福报。

 

修福

 

惜福的同时,福从修中来。释迦牟尼佛曾说,“我圆满的功德,来自于每一个微小福报的聚积”。佛法中所说的福田大致有三种:恩田、悲田、敬田。

 

父母是我们最大的福田

 

恩田,就是指对有恩于我们的一切,都要怀着感恩的心去报答,包括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和众生恩。

 

父母不仅给予我们生命,并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三界中最胜之福因。而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师长的教诲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生存的技能的培养,就来自父母师长的教育。

 

国土恩也是我们要铭记在心的,国家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空间,提供了安全和福利的保障。再就是众生恩,世间生活是缘起的,要依赖各种条件,对一切有恩于我们的众生,都要知恩报恩。我们不仅要对人类要怀有感恩之心,对哺育我们的自然也要心怀感恩。

 

种恩田的方式就太多了,并不局限于金钱或物质上的回报,例如常常通电话报平安,定期上门探望师长等等更有温暖的情感。带父母亲近三宝、接触到正信的佛法,也是更好的报恩方式。再者,在工作岗位上恪守尽职,出国旅行用言行重塑国人形象,这些都是种恩田。

 

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也切勿使自己产生一种高尚的优越感,因为这一切不是自己在施恩于他人,而是报恩、种福田。

 

只有心怀感恩的人,看到太阳升起时才会有感激的心情,听到鸟儿鸣叫时才会有欣喜的感受,否则就会忽略这一切的存在,更不会懂得去珍惜,去善加呵护。

 

帮别人,也是在帮自己

 

悲田,就是从慈悲心出发,尽自己所能帮助千千万万需要帮助的人。从帮助身边的孤苦老人、失学儿童,到救助贫困病人、受灾难民,再到佛教倡导的茹素戒杀、随缘护生、慈悲放生都是。

佛法讲福慧双修,做这些事的过程中,也可以修智慧。相比简单粗暴的给钱,运用自己的能力联系医院或学校,或是帮助他们找到一技之长,建立生存能力是更有效、更有智慧的做法。护生放生更要科学合理,切勿好心办坏事,对他人或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在菩萨道的修行中,利他与自利是一体的。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其实是在帮助自己,付出的爱心和努力,不仅能使他人获得利益,也能从中升华自己的人格,又为未来培福,可谓一举多得。

 

礼敬供养佛法僧三宝

 

敬田,就是恭敬一切应当恭敬的人,这里主要是指佛、法、僧三宝。

 

因为有佛陀作为我们修行的榜样,有佛法作为我们修行的指南,有僧团作为我们修行的依怙,我们才能在生死流转中获得真实的依靠和解脱的途径。因此,我们应当以至诚的心来礼敬三宝、供养三宝,有一分虔诚,就能获得一分佛法的受益。

 

中寺讯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去过度专业化,社会工作应重建与慈善、公益的有机关系
       下一篇文章:多地教会开展公益活动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