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法律
 
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转折在王阳明而非顾炎武
发布时间: 2023/5/11日    【字体:
作者:郝铁川
关键词:  法律思想 王阳明 顾炎武  
 

迄今为止,我国法史学界都认为,以儒学为基本内容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肇始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隋唐它则牢固确立。到了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法律思想的产生,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则开始向着走出中世纪、迎接近代化的方向转折。但近来温习师公嵇文甫先生1934年发表的大著《左派王学》、先师吴泽先生1949年发表的大著《儒教叛徒李卓吾》等,深感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转折点,应该是从嵇先生所说的左派王学开始的。

 

嵇老先生认为,王阳明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位极有光辉的人物,由他所领导的一场学术运动 ,是一种道学革新运动,也就是一种反朱学运动。朱熹集道学之大成,把纲常名教等同于“天理”,解释为一种不能改变的客观规律,人人应该“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因此,王阳明的思想被称为“心学”。

 

王阳明的心学有三大核心思想,一是“心即是理”,“心外无物”;二是“知行合一”,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三是“致良知”,即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圣凡平等”,"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心即理”是开端;“知行合一”是实践;“致良知”才是根本目的。三者是必然的递进关系,进而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缺一不可。那么这三大思想有何革新意义呢?嵇老先生的弟子、我的硕士导师郭人民教授生前曾经把嵇先生讲给他的见解,向我作了如下传授:

 

嵇先生说,王阳明的学说客观上具有思想启蒙作用,从“心外无物”这句话,人们可以推导出心之外没有什么皇帝老子、“三纲五常”,所以收到左派王学影响的曹雪芹才会在《红楼梦》第六十八回里借王熙凤的口说出“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从“心即是理”“致良知”这些话,人们可以推导出人人平等思想,王阳明以“良知”为成圣的根据,“致良知”为成圣的保证,主张圣人与凡人只有一步之隔,这种区别,就看每人能不能致得自己内心的“良知”,如果能“致良知”,即使是一字不识的“愚夫愚妇”,也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样,他的“良知”论很自然地便推导出“满街都是圣人”的结论。

 

在王阳明的弟子传人中,有右派王汝中、钱洪德等人,他们大都属于社会上层人士,思想停留在修、齐、治、平的孔孟儒学的圈子里。而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则属于与王阳明弟子中的左派,他们多来自劳动阶层,如樵夫、陶匠、农民。他们的活动接近劳动群众,反映他们的思想愿望,主张"百姓日用即道",饮食男女的人欲就是天性。这种观点包含了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平民思想,它崇尚人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说教。强调身为家国天下的根本,以"安身立本"作为伦理道德的出发点。明白地指出"正人必先正己""正己"就是"正身"。正身应人人平等,包括统治者在内,概莫能外。这样的观点,与那些封建统治者只要求平民百姓"正心"的观点有着天渊之别。我想,师公称其为“左派王学”,原因即在于他们反映的多是社会下层的心声。

 

我的博士导师吴泽教授受到了嵇先生“左派王学”观点的影响,他在《儒教叛徒李卓吾》一书中认为李卓吾是左派王学中的杰出人物。他在叙述他为何写此书时说,我敬仰他,崇奉他。敬仰他思想的锐利,为个性自由而毅然反对纲常名教,崇奉他敢言敢行,独立特行,一贯反专制反独断,至于死,也是旷代所无的以身殉道的铁汉子。

 

李卓吾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君尊臣卑、男尊女卑、重农抑商等,痛加批判,主张"革故鼎新",活泼思考。

 

第一,李卓吾劝人不要迷信儒家经典,认为它们未必都是圣人之言,大都是懵懂弟子、迂阔门徒随笔记录的,即使是圣人之言,也只是一时所发之药石,不能成为"万事之言论"

 

第二,李卓吾以民本思想批判专制君权,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主张,成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民本思想的先导。

 

第三,李卓吾认为讲求功利无可非议,坚决不同意道学家宣传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强调"不言理财者,决不能平治天下"

 

第四,李卓吾主张个性解放、人类平等。他自幼"便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主张每一个人都应该凭心自断、自为是非,不要盲从过去圣贤的是非标准。他认为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下贵贱的区别。老百姓并不卑下,自有其值得尊贵的地方;侯王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

 

第五,李卓吾主张尊重妇女,实行婚姻自由。他反对歧视妇女,批判了那种“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的说法。当有人说:"妇女见短,不堪学道"的时候,他驳斥说,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他主张婚姻自由,热情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

 

因此,左派王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早期启蒙思想家,左派王学是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走向近代的转折点的开始。

 

嵇老先生提出的“左派王学”观点已被不少《中国文学史》教材所采用,也常被一些中国思想史论著所提及。但遗憾的是,迄今尚未引起中国法史学界的关注,作为嵇门再传弟子,我自知有不可推卸的弘扬师门学术传统的义务,故草成此文,与博雅君子共探讨。

 

《民主与法制时报》2023420日第8版《法律文化》

法学学术前沿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教活动场所(寺、观、堂、庙)涉税相关法律问题
       下一篇文章:作为儒家法律思想基础的“天”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