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活动
 
蒙古族祭敖包
发布时间: 2023/5/25日    【字体:
作者: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关键词:  蒙古族 祭敖包  
 


· 蒙古族祭敖包 ·

 

一首绵长的古歌

长生天的佑顾

让圣洁的敖包

积淀起厚重的祥瑞

历史的往事

在悠悠的时光里

酿造点点虔诚

为草原洒落琼浆

年年吉祥

岁岁平安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脑包”“鄂博”,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形,高低不等。

 

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在成吉思汗时代,每逢大事或征战时,成吉思汗必定要亲自到神山之下,摘帽挂带,虔诚祈祷,以求苍天保佑。在古代游牧于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人,就以石块堆成敖包来作为道路或牧场边界的界标,在广阔的大草原上用它来辨别方向、区分游牧场地。久而久之,蒙古人就将其演化为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蒙古人至今还保留着祭敖包的古老习俗。

 

蒙古人尊称天为“慈悲仁爱的父亲”,尊称大地为“乐善的母亲”。他们还崇拜山岳,崇拜河流,认为这一切都是由神灵掌管着。蒙古人也崇拜山川及土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握这部分的神灵,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这个别的圣地就是所说的敖包。所以祭敖包不是单一的祭天或祭地。祭敖包是祭各种神灵,是个综合概念。这种圣地是各氏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所建,它起源于氏族社会。具有祭祀祖先留下的这片天地这方山水的意义,因而是祖籍的一种表征。蒙古语中姓氏一词,就是由敖包一词演绎来的。内蒙乌审旗的哈德亨、艾古尔斤、赫赖德、察哈尔等以氏族为单位供奉的敖包,就是乌审旗的十三个氏族的名义供奉的,因此敖包是氏族的标志,是旗徽的变形。

 

主要活动

 

祭祀敖包分大祭和小祭,大祭要宰杀牛、羊为祭品,小祭用奶品果类作祭物。届时附近村屯的民众聚集到这里,敖包达(敖包长或村长)在祭祀时处理所管辖的行政事务,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和规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进行传统的“好汉三艺”比赛。

 

关山旗敖包祭祀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二,过去祭祀敖包时用各色彩旗彩带把敖包装饰一新,祭祀日供上全牲,旗王爷、旗府官员和全旗的梅林、扎兰哎啉达(村官)以及邻近村屯的百姓都前来参加,远近的香客及游客从四方汇集到这里。

 

祭祀开始,旗府的执事官员在敖包前面的石桌上点燃檀香、焚香奠酒,向敖包表示虔诚之词,请十三位喇嘛打坐,在敖包前诵《雹神经》经文。这时铃声、鼓声、锣声、号筒、诵经声四起,石鼎上香烟袅袅,旗王爷领头向敖包磕头。在清脆吉祥的诵经调和喇叭声中,为首的老人举蓝旗在前,插在中心敖包上,其它各色旗插在另外的敖祭敖包上。将招福箭插在盛满粮食的斗里。为首的喇嘛起身手持招福箭顺时针方向绕敖包三圈,口诵招福词后,各村村官每人手捧一个猪后鞘,绕敖包三圈,把猪后鞘放在供桌上,作为供奉敖包和山神的祭品,用肉粥涂抹十三敖包,每户人家都做些点心等祭祀食物,分别放置于供桌上。

 

祭祀活动结束后,把祭敖包的丰盛果品、酒、肉分给大家享用。也有人掷黏豆包,积德行善,给敖包添加山石。民间艺人演奏各种乐器、演唱民歌、跳舞,尽情娱乐。

 

文化特征

 

敖包类型多样,主要分为祭祀性敖包与标记性敖包。祭祀性敖包有以天地、树木为祭祀对象的原始自然崇拜性质的敖包;有以祖先为祭祀对象的,有以历史人物为祭祀对象的,也有以体现佛教文化的寺庙敖包。标记性敖包主要包括“路标敖包”“边界敖包”等敖包。

 

十三敖包的形式有3种。一是中间硕大敖包,其余十二个小敖包围绕在大敖包周围,如巴吉营子村敖包。二是中间一个大敖包,两边各建5各小敖包,前后各建一个小敖包,如舍不歹村敖包。三是中间一个硕大敖包,两侧各有翼形6个小敖包,如七家子敖包。安代的队形变化就是来自十三敖包的各种排列类型。

 

敖包体现的文化类型

 

(一)博格文化的原形

 

敖包的原始祭祀是由萨满祭祀的。蒙古族祖先在远古主要信仰的是原始宗教博格教。博格死后在其埋藏之地上堆起石堆,每年祭日人们都到这里进行祭祀活动。博格教敬奉日月星辰和天地山川。这种宗教意义的祭祀活动当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

 

(二)“三神文化”的反应

 

学者把文化分为“日神文化”“月神文化”和“酒神文化”。祭祀敖包有的说是祭天神(日就是天)的化身,有的说是山神(地、水)、火神(酒)的代表,也有的说是代表天神、地神、祖先神灵,众说纷纭。在海西西《西藏和蒙古的宗教》里敖包代表的神不是单一的一个神,而是代表万物的多神。

 

(三)佛教文化的拓展

 

13世纪末始,萨满教衰弱,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从萨满祭祀敖包,发展到喇嘛主祭敖包。旧贝村敖包发现蒙古文经卷。

 

(四)和谐文化的强音

 

敖包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不仅作用于历史文明,而且促进着现代文明。

 

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缩影,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和礼仪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创造力。祭敖包作为一种文化空间,包含了许多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对研究游牧文化、蒙古民族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发掘、抢救、保护祭敖包,对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有重要意义。传统祭祀敖包的博格教、佛教仪式日趋淡化,古来的禁规戒律也逐渐减少,敖包已成为政府推动民间组织、广众参与的一种民间民俗文化盛会。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社会动员与信任重构:乡村传统节日的文化治理功能
       下一篇文章:论近现代对经忏佛事的反思与批判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