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团体
 
历史上唐朝景教东来与圣母地位之争
发布时间: 2024/9/19日    【字体:
作者:孙继生
关键词:  唐朝 景教  
 


——厄弗所大公会议圣母地位争论与中国唐朝时期景教大规模的传播的历史渊源

 

一,圣若望带着圣母隐居的地方——小亚细亚省的名城厄弗所

 

耶稣死后,圣若望带着圣母来到小亚细亚省的名城之一——厄弗所,隐居在附近的丛林之中。若望宗徒在那里写了第四部福音,即《若望福音》。同时完成了《默示录》,最后在那里去世,他的坟墓就在厄弗所。

 

在距古城厄弗所西南处,有一座古老的小房子坐落在山谷丛林之中,据记载圣母玛利亚在那里度过了她的晚年,并在那里离世升天。

 

厄弗所大公会议于431622日至43110月在小亚细亚的厄弗所举行,大公会议的缘起是一场有关圣母天主之母的争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大公会议,却与基督教第一次在中国唐朝时期大规模的传播大有渊源。

 

二,两座古城和以它们为中心的神学派系的争论

 

保禄与巴尔纳伯一同前往安提约基雅展开他的第一次传教之旅,这次传教效果良好,皈依了许多人。那些皈依基督的人就被当地外教人称为基督信徒。这是“基督信徒”这个名称的起源。

 

安提约基雅是罗马帝国时代仅次于罗马和亚历山大的第三大城,是罗马帝国叙利亚省的省会,有来自各地的人在这里生活。

 

既然教会在这里发展得很快,无形中,这座城便成了向全罗马帝国传扬福音的出发点和中心。也为她成为基督徒神学研究中心奠定了基础。

 

公元45世纪时期的亚历山大城也是新生的天主教的一个神学理论和管理中心。当时这里的宗主教成为基督教最有影响的人物。

 

安提约基与亚历山大两座古城和以它们为中心的神学派系的争论,差不多占据了整个早期教父神学发展的历史。语言文化有别,神学也有不同的传统。

 

安提约基学派注重圣经的学术性及历史性的研究,倾向强调耶稣基督的完美人性;亚历山大学派的兴趣是探索圣经后面所隐含的奥秘意义,强调耶稣基督的神性。

 

到了聂斯多略的时代,安提约基和亚历山大两学派之间的争论已经到了互不相容的地步。

 

公元431年厄弗所大公会议特予隆重宣布“圣母为天主之母”是当信的道理

 

三,大公会议的缘起是一场有关圣母天主之母的争论

 

大公会议的缘起是一场有关圣母天主之母的争论,争论环绕着两位宗主教,即君士坦丁堡的聂斯多略和亚历山大的济利禄而展开。

 

聂斯多略本是安提约基雅的一个隐修士,中译亦作聂斯多略、聂斯脱利或聂斯托留,能言善辩,生活俭朴。他被认为是景教始创人。

 

公元428年他当上了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宣称基督有两个位格,两个性体,一位是天主性、另一位是人性,所以只能称圣母为耶稣之母。不能称为“天主之母”。

 

聂斯多略的学说在教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带来了信理上的混乱,济利禄反对这种说法,他的理由很简单:玛利亚有权被称作天主之母,因为基督耶稣就是天主。

 

公元四三五年左右,教宗为纪念厄弗所大公会议所定“圣母为天主之母”的信德道理,把当时的圣母雪地殿扩充。使这座堂的规模、成为罗马城中第一大的,便称为“圣母玛利亚大堂”;又因内藏有耶稣诞生的马槽,便也叫“马槽圣母堂”。

 

教宗谴责聂斯多略的教导,并在公元431年,召开厄弗所会议,处理这项争端。聂斯多略被通知如果在10天之内不收回错误教导的话,他将受到废黜的惩罚,但聂斯多略坚持己见,变本加厉。

 

四,会议把聂斯多略开除教籍,他被放逐到安提约基雅

 

聂斯脱里的名字后来代表的是一种基督教教派。他提出“基督二性二位说”,认为圣母玛利亚只是生育耶稣肉体,而非受予耶稣的神性。

 

为了及早结束这次争端,在431年的圣神降临节召集了200多位主教在厄弗所召开了第三次大公会议,在会议上,聂斯脱里的主张被认定为异端,会议强调耶稣位格的结合(天主性和人性)。他虽有两性,却只有一位,即天主圣子第二位,因此圣母应该称为“天主之母”。

 

公元431年厄弗所大公会议特予隆重宣布“圣母为天主之母”是当信的道理,会议同时把聂斯多略开除教籍。他被放逐到安提约基雅,后来到了埃及,于451年左右去世。

 

然而他的学说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亚述东方教会(中国人所说的景教)没有接受厄弗所大公会议。

 

聂斯脱里赢得了好些东方主教的支持,就在厄弗所会议之后,仍然与他站在同一阵线,后来还组成了一个独立的聂斯脱里教会。

 

聂斯脱里派的基督徒也具有非常高的宣教热情,曾把福音带到波斯、印度、阿拉伯和中国。

 

五,聂斯多略教会在唐朝景教的传播

 

公元431年厄弗所大公会议后,聂斯托利在主教会议上被解除大主教职务,聂斯托利派转向东发展,波斯帝国接纳了他们,有了立足之地后继续向东传播。直到今天为止,聂斯托利派依然在伊拉克、中亚和印度等地存在。

 

早在公元7世纪(唐朝)传入中国的“景教”,就是聂斯托利派,公元635年,该派的叙利亚主教阿罗本来到中国当时的首都长安,受到了中国皇帝的热情接待。

 

唐太宗派房玄龄在西郊的沣水畔列队迎接他们,人马喧嚣,尘土飞扬,一路浩浩荡荡回到十公里外的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揔仗西郊宾迎入内",皇帝还让他留在长安翻译圣经。

 

当时有所谓"德流十道寺满百城"之语,记录了景教在大唐疆域内200多年的兴旺历史。

 

后来通过与罗马教廷的交流,这个教会的一部分已经不再被视为异端,其中一部分在1551年左右回归罗马,称为加丁礼的天主教会。

 

慧言历史妙语古今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美国的多元宗教概述及成因分析 \贺相铸
摘要:美国是个多元宗教并存发展的社会,整个宗教种类繁多、宗派林立。但就其源流,多…
 
“完全的天主教”在拉美社会中的影响 ——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智利为中心 \张琨
摘要:自欧洲殖民者进入拉丁美洲以来,天主教就持续影响着拉美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
 
民法典背景下宗教活动场所监督管理研究 \蒋子翘
摘要:<正>《民法典》第92条第2款规定,依法设立的、具备法人条件的宗教活动场所自愿申…
 
宗教政治化: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再次兴起及其对印度外交的影响 \许娟
摘要:自2014年莫迪当选印度总理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政治思想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宪法中契约观念的始源与演变 \揭梅
摘要:近代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源于早期日耳曼的部落社会契约。中世纪以后,一…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当代佛教契理契机的思考
       下一篇文章:论“宗教”在巴特两版《罗马书释义》中的神学价值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