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每周推荐
 
哈佛大学与宗教研究
发布时间: 2009/3/26日    【字体:
作者:段德智
关键词:  宗教  
 
 
                                          段德智
 
 
    哈佛大学不仅是美国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大学,而且也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和最有影响的大学之一。她是在1636年,即在普利茅斯的英国清教徒到达波士顿地区之后16年建立起来的。开始时只有16名学生和1位教师。而发展到现在,已有9大部门或学院(研究生院)。(它们分别为:(1)文理部,含哈佛学院,文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分部;(2)医学部,含医学院和牙医学院;(3)商务管理研究生院;(4)设计研究生院;(5)神学院;(6)教育研究生院;(7)肯尼迪政府学院;(8)法学院;(9)公共卫生学院。)每年招收近两万名学生和1万多函授生。并有1万多世界各国的学者在哈佛工作,其中有2千多个为教师。此外还有7千多人在附属教学医院任职。随着哈佛大学的迅速发展,先后产生和吸引了一大批著名的学者,其中包括亨利•沃兹沃思•朗斐洛、詹姆斯•罗素•洛厄尔、威廉•詹姆斯、老奥利弗•温德尔以及路易斯•阿加西斯等。至今,哈佛大学的教授中已经有34人荣获诺贝尔奖。此外,还有6位美国总统毕业于哈佛大学。(他们是第2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第6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罗诺•罗斯福,第19任总统拉瑟福德•B•海斯,以及第35任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人们无不赞叹哈佛大学所取得的这些惊人成就,但是却很少有人深思哈佛大学之所以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深层动因,特别是很少有人从该大学重视宗教研究这样一个角度来思索这个问题。本文的根本目的正在于较为全面、较为系统地介绍哈佛大学宗教研究的一些情况,以推动人们开展这一方面的思考。 
     
    一、哈佛大学历来重视宗教研究
    
    宗教研究,作为一项特殊的学术事业,在西方大学课程中是一门相对晚近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既跨越较为年轻的社会科学学科,又跨越较为古老的人文学科。在哈佛,它一向受到特别的重视。 
     
    哈佛大学的前身为哈佛学院。可以说,哈佛对宗教的关心就和哈佛学院一样古老。该学院的奠基人希望推进这项学术事业,以便不让“文盲牧师”“主持教会”。当然,哈佛最初特别关心的是基督宗教,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基督宗教神学。她所设立的最早的教授职位是从1721年开始的霍利斯(Hollis)神学教授。

    1816年更建立了哈佛神学院。该神学院至今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职业牧师教育的传统。该学院的其他一些研究生学位项目此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却始终注重神学研究,把所有的宗教研究特别地同基督宗教传统联系起来。 
     
    但是于另一方面,文理学院(也称“文理部”)的教授们则始终强调宗教是属于大学文科的一个研究课题。这就意味着宗教研究是一种全球现象,并非特别地同某一个宗教传统相关。宗教研究委员会监督考察宗教研究的两个研究项目,其中较晚的一个是宗教比较研究方面的本科生奖学金,是1974年开始设立的。另外一个较早的是宗教研究方面的博士生培养项目,该项目是从1934年开始的,那时,博士生研究的专业为“宗教历史与哲学”。 
     
    然而,哈佛在一般宗教研究方面的卓越的学术成就的光辉历史要比这久远得多。这里,只要提一下威廉•詹姆斯(1910年去世)的大名就够了。威廉•詹姆斯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学家。他对宗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写出了《宗教经验种种》这部不朽的著作,为宗教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奠基人物之一。对作为世界范围的宗教现象的比较规范的研究,在哈佛至少是从1867年开始的,那时詹姆斯•弗里德曼•克拉克在神学院执教。克拉克长期从事比较宗教研究,曾于1871年出版专著《十大宗教:论比较神学》。然而,只是到了后来,到了1891年,同基督宗教神学传统相分离的比较研究才趋于成熟。那一年,乔治•福特•穆尔(1932年去世)在哈佛担任宗教历史教授。穆尔是一位杰出的闪米语学专家,是哈佛第一个声名卓著的世界宗教专业的学生。 
     
    30年代以后,哈佛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研究某些特殊宗教传统的历史学家,给哈佛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阿瑟•达比•诺克(1963年去世)。他在希腊-罗马和希腊化时期宗教及早期基督宗教研究方面,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声誉,就像哈里奥斯特林•沃尔夫森(1974年去世)在犹太教方面的研究一样。圣经研究也很繁荣,在神学院如此,在文理学院也是如此,形成了一个流传至今的强有力的传统。印度学、远东宗教研究,以及伊斯兰教研究在二战以后,全都蓬勃地发展了起来,从而为一般宗教研究提供了特别有力的基础。 
     
    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的建立是这种一般研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该中心是在罗伯特•L•斯莱特这位著名的佛学家和神学家指导下于1958年建立的。1964年,斯莱特事业的继承人威尔弗雷德•坎特韦尔•史密斯进入中心,这件事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史密斯是一位伊斯兰教专家,后来成了哈佛大学的荣誉教授和杰出的北美宗教历史学家。他是决定随后20年哈佛博士生研究方向的关键性人物。 
     
    至于史密斯所确定下来的哈佛博士生宗教研究方向,从根本上说就是坚定不移地从全球的视野和多元主义的立场来审视宗教。8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从这样一种视角来审慎地修正博士生研究方案,并且在世界宗教研究委员会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使宗教研究形成一个整体。尽管该委员会一直是在文理学院的领导和赞助下活动的,并且一直得到各系许多著名教授的有力支持,但是它的运转却特别地依赖于哪些乐意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化费在这一项目上的神学院的教授们的善良意志和兴趣。然而,在一段时间里,该委员会却只局限于由文理学院的教授组成,正式负责种种研究计划。1973年,当史密斯一度离开哈佛期间(1973-1978年),文理学院院长深谋远虑,劝说神学院的理查德•R•尼布尔调整委员会的成员结构,以便更好地监督考察宗教研究的博士生项目,并且为本科生教育增加新的活力。同时任命宗教历史和伊斯兰教研究教授威廉•A•格雷厄姆为近东语言与文明系主任,并在委员会里帮助规划新的本科生教育项目。两年以后,黛安娜•L•埃克也同样被选派到梵语与印度研究系任职,并且被吸收到委员会中来。至此以后,特别是自从杜维明先生任中国历史与哲学教授(并且于1984-1987年间任委员会主席)以来,委员会的成员有了更为广泛的代表性,并且有了“核心成员”,极大地有助于委员会的发展和加强宗教研究的学士和博士两个项目。之后,任命阿兰•霍德为英美文学和宗教研究方面的教师也是强化该核心成员基础的一项重大举措。应当指出,宗教研究本科生项目和研究生项目的发展和加强始终同神学院和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的通力协作分不开的。此外,文理学院与神学院的广泛有效的合作已经使哈佛在北美的宗教研究方面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从而也极大地保证了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在美国,宗教研究一直是一个兴旺发达的领域,在许多行业都有一个相对稳定数量的可以谋取的职位,哈佛大学的宗教研究方面的研究生自然是特别受欢迎的。 
     
    二、哈佛大学神学院
    
    哈佛大学神学院及哈佛大学的神学研究,如上所述,可以一直追溯到哈佛学院的创建时期。从1636年起,即从马萨诸塞殖民地议会投票决定建立哈佛学院之时起,哈佛就已经开始承担起培养宗教领袖的使命。     
 
    由于哈佛的奠基人坚持要求培养有学识的牧师,神学在哈佛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如上所述,哈佛大学所设立的第一个教授职位是神学的(1721年),而且她所组织的第一个研究生项目也是神学的(即有关培养牧师的研究生项目,1811年)。1816年,当哈佛神学院建立的时候,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无教派的神学学院,其宗旨在于“鼓励每一个学生从事严肃认真的、公正无偏见的基督宗教真理的研究。” 
     
    时至今日,哈佛奠基人的上述意图依然是哈佛神学院建设的基本宗旨。也就是说,哈佛神学院的培养目标依然在于竭力培养学生成为宗教生活和思想的领袖人物,成为牧师和教师,成为其他由神学研究所充实和提升的职业中的领袖人物。哈佛神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有极其宽泛的研究领域,有完全不同的伦理、文化和宗教背景。人们可望在这里,在其他世界宗教和价值体系的大背景下,对基督教传统进行坚实的历史的和比较的研究。
     
    哈佛神学院每年都邀请一些著名的学者和专家就当前人们感兴趣的与神学探究领域相关的重大问题发表演说。该学院出版两个定期刊物《哈佛神学院新闻简报》与《哈佛神学评论》。安多维-哈佛神学图书馆是美国最好的神学图书馆之一。
     
    神学院课程的设置旨在积极回应哪些从全球的范围来重新审视自己使命的各宗教团体所遭遇到的挑战。或许在这些挑战中最富于批评意义的,是宗教意义和宗教权威的当代危机。这一危机严重打击了宗教使命的核心,然而对于旨在超越特殊宗教传统理解、评估、批评、肯认和行动的神学教育来说却是至关紧要的。基于这样一种识见,该神学院的课程设置要求学生不仅学习必修的课程,而且要修炼那些为当代宗教生活和思想中的领袖人物所不可或缺的方法、敏感性和能力。
     
    哈佛神学院的课程设置分三个领域。第一个领域为“圣经与解释”。该领域的中心在圣经的本性与解释上,特别是在希伯来圣经和新约的本性和解释上。通过对语言、圣经解释和历史批评分析的深入研究,为那些被所有后圣经代所诉诸的先前的构成性的传统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发展出那种理解圣经在扎根于圣经证见的宗教传统中的作用的能力。第二个领域为“基督宗教与文化”。它包括神学、伦理学、基督宗教史以及一些社会科学。其中心目的在于对西方和第三世界文化中的基督宗教传统进行历史的和系统的研究。这样一种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神学地思考人类生活的能力,以及把基督宗教资源用于解决当代个人、社会和文化问题的能力。第三个领域为“世界宗教”。这一领域通过对世界宗教进行历史的和比较的研究,把基督宗教置放进人类宗教生活的整体背景中予以思考。该领域注重对基督宗教传统之外的其他有意义的宗教传统进行系统的开发性的研究,注重对这些传统为当代基督宗教思想和实践所提供的挑战和资源进行研究。 
     
    在这三个领域之内以及跨这三个领域,哈佛神学院课程设置的目标在于提高和发展学生认真负责地研究历史文献、历史人物和历史运动的能力,从比较研究的角度考察宗教和文化传统的能力,以及明确表达和捍卫指导当代道德与宗教的生活与思想的正确标准的能力。总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神学研究的历史的、比较的和规范的方法实乃哈佛神学院课程设置的根本之所在。
     
    下述两个进一步的特征对哈佛神学院的课程设置说来是至关紧要的。首先,在这些课程的每一个向度里都要求熟悉和了解妇女和非洲-美洲人的特殊的宗教经验,以及性别和种族作为变项在宗教生活中的意蕴。其次,不仅课程设置的整全概念,而且神学学位课程的明确要求,都力图使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应用合二而一。这样,在哈佛神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就没有单独的实践神学或应用神学。相反,每一个领域都存在着一个应用的向度。这种状况,连同监督管理教育,保证了牧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最后,哈佛神学院肯认和强调在神学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实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她的课程设置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允许学生在被认为是对培养牧师与领袖是必要的框架内在神学研究中自行确定他们的研究课程。鼓励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计划落实他们个人的研究计划。当他们这样作的时候,他们不仅可以从哈佛神学院,而且还可以从哈佛大学的其他学院以及波士顿神学研究会所属各单位极其广泛地利用各种资源。 
     
    哈佛神学院的神学研究能够保证学生谋取各色各样的职业,这包括委任的(专业的)和非专业的牧师,学术和教育方面的职业以及其他一类诸如服务行业、新闻、医学、法律、政府部门的职业。 
     
    三、哈佛大学宗教研究系与宗教研究委员会
    
    哈佛大学宗教方面的博士生项目始自1934年。那时,文理研究生院设立的博士学位的专业是“宗教的历史与哲学”。旨在保证博士生候选人不仅在宗教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方面获得宽广而充分的基础,而且能够在这一领域的某一方向上从事个人研究。根据这样一个宗旨,该研究生院于1963年将该项目定名为“宗教研究”。 
     
    哈佛大学虽然有宗教研究系这样一个建制,但宗教研究的教学工作实际上是由宗教研究委员会领导的。宗教研究委员会,是一个学科际的学术机构,旨在协调宗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在行政管理方面,最初是一个由文理学院教授组成的学科际的常设委员会。只有那些文科与理科的委员们管理和实施本科生(学士学位)和博士生(博士学位)宗教研究项目。后来,如上所述,于20世纪70年代,宗教研究委员会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哈佛神学院也加盟宗教研究委员会。此后该委员会差不多总是有一半成员(20个左右)为神学院的教授。自1983年,该委员会又承担了神学院博士项目的行政管理。这样,在读博士生的规模便有了空前的发展。就教授方面来说,文理学院各系在委员会里都有代表,学生也可以发现他们自己在读书期间在各种不同领域就同教授们一起工作,例如在经典著作、英语、哲学、人类学、古代近东研究、犹太教或伊斯兰教研究、比较文学、印度教或佛教研究以及科学史等等。此外,学生也可以和各种不同专业的学院的教授们一起研究,例如同法学院、医学院以及政府学院的教授们一起研究。 
     
    哈佛大学宗教研究系和宗教研究委员会对于学生进入博士生研究项目,并无统一的要求。然而,作为最低的要求,申请者必须有学士学位,或其同等学历,并要求有本科生的学习成绩单(要求成绩优秀)。尽管有硕士学位并不是一项必要条件,但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录取有硕士学位的考生。同样,也不要求申请者先前学习过宗教专业,但对申请者在该专业及其相关学科的背景将予以批判性的考察。 
     
    哈佛大学宗教研究系和宗教研究委员会非常重视申请者的语言能力。所有博士学位的申请者在申请时都须有某一特殊领域的语言(如希伯来文、拉丁文、梵文、阿拉伯语、汉语等)的作品。被允准入学的学生还必须在其学习早期即表明其具有阅读法文和德文著作的能力。是否具有这种能力(阅读两种或其中任何一种著作的能力)也是优先考虑允许进入该项目的一项重要指标。 
     
    宗教研究的博士学位项目包括宗教研究的两个方面:一般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的特殊领域”。从最一般的层面说,每个博士候选人都应对人的宗教性有一种概括的历史的了解,在宗教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这一基础可望通过广泛地掌握研究背景而被深化。研究背景将提供一个重要的框架,博士候选人在整个框架内,从更深层次上精通宗教研究某一个特殊领域。 

    “研究背景”涵摄两个层面:“传统”与“历史综合体”。根据哈佛的师资和资料,下述背景或范围被认为是宗教研究的工作对象:在“传统”项下,可有“佛教”、“基督宗教”、“儒教”、“印度教”、“中国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历史综合体”下,可有“古希腊罗马或希腊化世界”、“现代西方”、“东亚”、“日本”、“南亚”等。研究生除了把他们的研究计划定位在一个研究总体脉络之内,还需要集中在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对于那些其研究总体脉络为基督宗教传统,其历史综合体为古希腊罗马或希腊化世界或者为现代西方世界的研究生来说,哈佛神学院有特别丰富的资料。而相关于这些研究总体脉络的特殊领域主要有:“新约与基督宗教起源”、“基督宗教史”、“神学”、“伦理学”、“宗教与社会”、“宗教、性别与文化”。当然,在某一特殊领域里还允许有更为特殊的论题兴趣,诸如妇女经验、礼仪、民间宗教或神秘主义等。
     
    哈佛大学宗教研究系和宗教研究委员会的博士生研究项目主要有三个大的研究方向。第一个大的研究方向为“比较宗教研究”。该方向旨在使学生了解曾经酿造了许多世界最重要文献、激发了人类的艺术和哲学并塑造了人类道德意识的一系列人类经验。真正说来,在所有的高级宗教研究中,都蕴含有比较的要素。因此这一研究方向特别地要求学生在“两种宗教传统”(如上所述)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并且以其中一个为主,而以另外一个为辅。既然“历史综合体”本质上是比较的,则学生就不应当在“历史综合体”项下进行选择。例如,允许学生在这一大的研究方向下开展基督宗教与印度教的比较研究,而不允许他们对基督宗教和南亚进行比较研究,也不允许他们对现代西方和南亚进行比较研究。而且,既然这一大的研究方向旨在强调“比较”,则该方向就不允许学生把同他们个人直接相关或在文化渊源上相关的那个宗教传统作为主要的宗教传统,而学生所选择的“辅”宗教传统一般说来,则应当是一个同他们相关的宗教传统。倡导宗教多元主义乃哈佛大学宗教研究委员会的一项“大政方针”。
     
    第二个大的研究方向是“一个单一的宗教传统或历史综合体”研究。学生选择这个大的研究方向时,应当考虑哪些哈佛在师资和资料方面占优势的“宗教传统”和“历史综合体”(如上所述)进行研究。特殊研究领域也应当在这些研究背景中进行选择。例如,学生的研究项目可以为:佛教(研究背景)与伦理学(特殊领域),现代西方(研究背景)与神学(特殊领域),印度教(研究背景)与中世纪(特殊领域)等。 
     
    第三个大的研究方向是“宗教与相关领域”。这一大的研究方向要求学生首先在宗教方面选择一个研究背景,然后选择另一个相关学科进行研究,通常是在文理学院的另一个系里进行选择,但也可以在哈佛的另一个学院里进行选择。例如,学生可以选择(现代西方)宗教与哲学,宗教(伊斯兰教)与法律,宗教(基督教传统)与艺术和建筑学等。如上所述,选择基督宗教传统或现代西方为研究背景的学生应当明确地把他们的研究领域特殊化和具体化,例如选择神学和伦理学等。 
     
    当然,在哈佛,宗教研究方面的高级研究项目可以由许多单位主持安排。宗教研究委员会主持的“宗教研究”项目只是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一些博士候选人将会发现他们成为人类学、古典文学、历史、东亚或近东语言与文明、哲学或梵语与印度研究等系能够最好地从事他们特别感兴趣的领域的研究。宗教研究委员会所管理的哈佛神学院的博士生研究项目能够提供基督宗教、犹太教和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等特殊神学研究。 
     
    宗教研究委员会不但主管文理学院和神学院的“宗教研究”的研究生项目,而且还面向全校开设“宗教研究”方面的公共课程。哈佛每年开设150多门“宗教研究”方面的课程。若按学习对象分,这些课程可分为“为本科生开设的”,“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和“主要为研究生开设的”。若按课程内容分,这些课程可分为下面12类:(1)一般:比较的和方法论的;(2)古代近东和古以色列人的;(3)犹太教的;(4)希腊的、希腊化的和罗马的;(5)伊朗的和中亚的;(6)基督宗教的;(7)现代西方的;(8)伊斯兰教的;(9)印度教的;(10)佛教的;(11)中国宗教和日本宗教的;(12)非洲的和其他的。当然,除宗教研究委员会外,还有别的教授担任有关课程。宗教研究委员会负责宗教比较研究的本科生项目,亦即宗教研究方面的导致博士学位的研究项目。本科生的专业研究者经主任导师认可,可以修其他院系如神学院的课程。追求更高学位的候选人在选课时应当同其他项目有关的院系协商。上述课程中有许多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都有分别的要求。 

    四、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
    
    哈佛大学世界研究中心,如上所述,建立于1958年。它是一个旨在研究世界宗教的国际性的学术团体。它致力于对宗教研究的全面理解,鼓励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广泛深入的交流。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强调研究课题的国际性,一是鼓励对宗教现象的多学科或跨学科研究,其领域不仅包括艺术、医学、法律、文学、音乐、经济活动,而且还包括宇宙论科学。既注重以同情的心境来透悟各种宗教团体,理解宗教的意义,又注重以学术的忠诚用全球的眼光来分析宗教的功能。 
     
    该中心是一座桥梁,它把哈佛大学所有同宗教理解有关的研究项目和单位联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充满活力的从事宗教研究学术团体的活动中心。它开发利用哈佛大学一切可资利用的资源,以推进对整个世界和整个人类历史的所有群体的宗教生活的研究。除了同哈佛神学院在行政管理方面有关联外,它还同文理学院以及其他学院内的许多系和中心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世界研究中心每年都举办一系列演讲会和研讨会。例如,1994-1995年度,该中心的系列演讲和会话的主题为“出神,舞蹈与宗教仪式:世界诸宗教中的神圣化运动”。1998-1999年度,该中心系列演讲和会话的主体为“宗教,冲突与苦难”。 
     
    该中心出版“世界宗教”专著系列,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印行。该丛书不仅包括对世界各宗教的比较的和历史的研究,而且还包括同它们相关的符号的解释性论著。这套丛书包含若干个分支系列,涉及许多学科,其中有宗教人种学,宗教与法律,宗教与医学,宗教与艺术以及宗教与科学等。该丛书探究当代世界的观念与实践同宗教想象的创造力在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时期关联的方式。例如,属于这套丛书的有温尼弗雷德•法勒•沙利文的《言外之意:美国最高法院的宗教论说》(1994年),约翰尼斯•威尔伯特的《音乐天赋:沃奥印第安人的宗教人种学》(1993年),J•L•梅塔的《印度与西方:理解问题》(1989年),F•M•科特瓦尔与詹姆斯•W•博伊德编译:《琐罗亚斯德教入门:一个19世纪的附有现代注解的教义问题法》(1982年),玛丽•伊夫林•塔克与约翰•伯思朗编:《儒教与生态学:天、地与人的关系》(1998)以及F•伯峰、A•G•布罗克与C•R•马修斯编:《使徒的不足为信的行为:哈佛神学院研究种种》(1999)等。该中心还出版“通讯”,一年两期(秋季和春季),主要介绍该中心的学术活动。 
     
    在教材资源方面, 该中心设有“世界宗教图像教材库”,藏有5000多个幻灯片,供课堂教学使用。它提供了有关宗教日常生活的大量图片,包括民族、宗教人物、宗教仪式、宗教符号、宗教艺术、实物及宗教建筑等。图像库的重点项目包括妇女与性别研究,世界各地少数民族宗教生活,以及载体的宗教意涵,如纺织品和陶器等,它们通常是不被看作艺术品的。这些幻灯片是依主题、传统、地点、日期和供稿人分类编排的,并且是依3个主要索引(传统索引、地理索引和主题索引)事先编排好了的。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使用这些幻灯片。 
     
    该中心还有30多盘录像带,供课堂教学使用。凡属于该中心的教师都可以借用。该中心还有13个关于宗教哲学的VHS录音带,提供了世界各大宗教的主要文件。这套录音带原本是供大众电视广播使用的,其内容包括佛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新教、正统基督宗教、道教以及印度尼西亚宗教和非洲宗教。 
     
    为了贯彻该中心的进行跨大学(across the university)宗教研究的目标,该中心的教授顾问委员会(Faculty Advisory Councils)每年邀请哈佛不同院系的40位教授就他们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领域的进展状况进行跨学科的讨论。除有关特殊题目的临时委员会(ad hoc councils)外,还有一些常设的关于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教授委员会(standing faculty councils)。它们的专业领域涉及到世界宗教的许多部分。这些委员会旨在交流这些委员会成员所代表的各种不同学科的有关宗教研究的信息,向全校通报重大的研究成果;建议如何把这样一些研究成果以创造性的方式同哈佛大学的教学使命衔接起来。 

    该中心设立多项研究员基金项目。作为该中心教育任务的一部分,这一项目涉及宗教研究方面的博士候选人以及那些其研究同宗教的某一分支有关的人员。每年,这个中心都邀请访问教授到哈佛任教,邀请一些资深研究人员来中心进行专题研究。近几年该中心曾邀请了包括中国、印度、伊朗、以色列、土尔其、加拿大、阿根廷、日本、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拉托维亚、加纳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有关专家学者来中心进行教学研究活动。这些访问教授在中心先后开设了美国土著居民研究、佛教、犹太教、印加宗教和伊斯兰教课程。该中心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住房。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的这样一种密切联系为他们深化或尖锐化他们各自的问题、发现其工作的批判性价值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该中心所设立的研究员基金项目主要有下列几种:
    
    (1)资深研究员基金:该中心每年都实施资深研究人员国际项目,那些具有博士学位或同等学历、其研究题目包括宗教研究的,都可以申请该项基金。凡申请获准者都可以从该中心的学术资源获益。基金会可能把这些研究人员分成若干类:有机会住在中心的,允许参加中心主任研讨班(the Director’s Seminar)的,允许借阅大学图书资料的。一般来说,该项基金将优先考虑那些先前没有得到过中心支持的、其计划离开其大学教学岗位一年,然后又回到原来大学执教的人员。 
     
    (2)博士论文基金:属于哈佛大学项目的博士生候选人,凡是其论文的研究领域本质上涉及宗教现象的,都可以申请这项奖金。获得该项奖金的可获得一年1万美元的生活津贴,同时可享有住在该中心的优先权。 
     
    (3)本科生毕业论文基金:属于哈佛学院项目的低年级学生,其高年级的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宗教现象研究方面的均可以申请。该项奖金的资助额为1200美元,可用于任何同研究相关的活动,包括旅费在内。 
     
    (4)住中心研究项目:凡在哈佛大学任何一个部门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只要其研究课题集中在宗教问题上的都可以申请租住中心的住房。该中心共有19套住房,每套住房都有厨房和卫生间,至于卧室,则既有1人独用的和两人合用的,也有三人合用的。优先考虑那些在中心居住少于两年的申请者。

    属于中心的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可以参加中心主任研讨班。他们可以在研讨班上报告和交流他们正在进行的研究情况,并且对其他一些人的研究工作发表自己的看法。 
     
    该中心还提供两项奖学金。专门奖励在哈佛神学院注册入学的学生。其中一项是“约翰与伊纳克•卡曼奖学金”。该项奖学金是由约翰与伊纳克•卡曼的同事、先前的学生和朋友设立的。这项奖学金每年奖给一个在哈佛神学院注册并且从事世界宗教研究的研究生。另一项是“格兰德•赫米斯家族奖学金”,每年奖给一个从事比较宗教或信仰际对话研究的神学院的研究生。该项奖学金将优先考虑欧洲的或世界其他地区的学生。
     
    该中心指导哈佛大学许多研究机构或研究项目。其中主要有:非洲研究委员会,拉德克利夫学院玛丽•英格拉哈姆研究所,布希-赖辛格博物馆,文化与医学研究中心,哈佛神学院,W•E•B•杜波依斯美国黑人研究所,费正请东亚研究中心,东亚研究委员会,国家东亚研究资料中心,职业伦理项目,明达•德•冈日堡欧洲研究中心,艺术系,艺术图书馆,威廉•海斯•福格博物馆,哈佛-燕京图书馆,历史科学工具收藏馆,国际事务中心,国际教育办公室,犹太研究中心,哈佛学院图书馆犹太教部,朝鲜研究所,拉丁美洲与伊比利亚研究委员会,哈佛法学院,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医学人类学项目,怀德纳图书馆中东部,中东研究中心,皮博迪考古学与人种学博物馆,埃德温•欧•赖肖尔日本研究所,宗教研究委员会,俄罗斯研究中心,阿瑟•M•萨克勒博物馆,梵文与印度文化研究系,梵文图书馆,哈佛闪米特博物馆,南亚研究委员会,妇女与国际发展,宗教问题上的妇女研究中心。其中特别重要的有哈佛神学院(见前)、费正清研究中心、哈佛燕京图书馆、犹太研究中心、宗教研究委员会(见前)等。 
     
    费正清研究中心实际上是一个公共论坛。各类学者,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都可以在这里报告他们尚未发表或出版的手稿,并相互交换他们的意见。该中心还是整个波士顿和新英格兰地区对东亚感兴趣的学者的一个活动中心。每星期五下午该中心都举办系列研讨活动。费正清中心图书馆相当一部分藏书、杂志和资料是关于1949年以后的中国的。其中大部分是英文的。但它不是一个流通图书馆。《费正清中心报》每年出版三次。 
     
    哈佛燕京图书馆集中收藏东亚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图书资料,既包括传统的又包括现代的。中文、日文和韩文藏书既包含有最重要的专著和学术杂志,又包含有这些国家的宗教和哲学方面的原始手稿和所有基本的参考书。该图书馆藏有大量的藏文和蒙古文的佛教手稿。此外该馆还藏有大量的基督教传教士的中文出版物以及关于基督教在华教育的档案资料。 
     
    犹太研究中心建立于1978年,旨在协调犹太研究各个领域不同研究活动,深化对犹太民族的研究,并使对犹太民族的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和宗教的研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该中心每月举办一次沙龙,邀请哈佛及大波士顿地区的有关学者参加。每年秋季都以东道主身份主办一次大型犹太研究国际性会议。该中心出版一系列专著、经过修订的博士论文、会议纪要等。哈佛犹太方面的藏书丰富,约有250,000本(册)。 
     
     
    (该文首次发表在段德智等主编的《珞珈哲学论坛》第四辑《世纪之交的宗教与宗教学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854-869页)
 
 
                                   (本文转载自:天益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文明与宗教
       下一篇文章:民间动力:中国改革发展的希望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