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美国要同伊斯兰教世界重新开始
发布时间: 2009/6/11日    【字体:
作者:佚名
关键词:  推荐  
 
 
 
    奥巴马履行了他的竞选承诺,在伊斯兰教世界里表明了美国要同伊斯兰教国家和平共处的立场。
 
    到埃及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誓言要同伊斯兰教国家重新开始,摆脱“猜疑与不和”的恶性循环,建立和平的关系。
 
  奥巴马6月4日在开罗的埃及大学发表具有历史意义的演说时,摊开了美国中东新政策的蓝图;他表明要尽力结束互不信任的关系、建立巴勒斯坦国以及缓解美国同伊朗为其核发展计划而起的争端。
 
  奥巴马说:“只要我们任由分歧左右我们的关系,那么就助长那些人种下仇恨,而不是建立和平。”
 
  奥巴马走上埃及大学的讲台时,出席者站立鼓掌,致以热烈的欢迎。奥巴马履行了他的竞选承诺,在伊斯兰教世界里表明了美国要同伊斯兰教国家和平共处的立场。
 
  奥巴马说道:“我到埃及来,是希望促成美国与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徒建立新的关系。”全球的15亿伊斯兰教徒能通过电视、互联网收看奥巴马的演说。
 
  奥巴马誓言要消除人们对伊斯兰教徒的负面印象,他也说:“但我希望这一个原则也用于消除伊斯兰教徒对美国人的负面印象。”
 
  奥巴马表明,美国同以色列的联系是不会中断的,但他也批评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拒绝停止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移植区发展计划。他也重申了美国认为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国应该共存的立场。
 
  奥巴马希望,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能重新举行和平谈判,他要巴勒斯坦人停止使用武力,也要以色列人顾及占领区内巴勒斯坦人的悲惨处境。他说:“泪水流得太多了;血也流得太多了。”
 
  奥巴马列出目标远大的外交政策,与他在国内的大刀阔斧改革相辉映。他也直接就伊斯兰教世界对美国的指责发言,设法净化美国在伊斯兰教世界中的不良形象。他谈及的有伊拉克战争、阿布加里卜监狱和关塔那摩湾监狱的囚犯虐待事件。
 
    谈到伊朗时,奥巴马说,美国愿与伊朗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解决双方之间的问题,这一意愿没有先决条件。美国致力于促成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同时也认为世界各国,包括伊朗在内,在遵守核不扩散条约的基础上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在阿富汗问题上,奥巴马说,7年以前美国进入阿富汗打击基地组织组织和塔利班是“必要的”,但美国无意在阿富汗保留驻军或设立军事基地,“我知道仅仅靠军事力量无法解决阿富汗问题”。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认为奥巴马的演说是一个好的开始。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发言人纳比尔说:“那是一场主题鲜明、语调诚恳的演说。演说提及巴勒斯坦人处境很不堪的段落,以色列应该彻底去了解。”
 
  以色列政府就奥巴马的演说发表声明说,以色列政府也同样希望能与阿拉伯国家建立和谐的关系。
 
  一些伊斯兰教徒领袖也纷纷赞扬奥巴马的演说。埃及主要的法文周刊《金字塔》的外交栏目编辑兰达说:“美国人首次采取了明智的策略,承认他人。”
 
  沙特阿拉伯政治分析员卡立德认为,奥巴马的言辞是“和解与新开始”之辞,阿拉伯世界将很受落。
 
  恐怖组织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在奥巴马演讲前的一天,发表录音带,要支持者同异端和他们的代理人抗争,他也警告,同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合作的伊斯兰教徒是叛徒。
 
  奥巴马4日早些时候抵达开罗,随后他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开罗东部的库巴宫共进早餐,并举行了闭门会谈。
 
 
 
 
                           (本文转载自:联合早报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欧美伊斯兰教徒因失业与贫穷加剧与主流社会磨擦
       下一篇文章:许多犹太人仍为大屠杀怨恨梵蒂冈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