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姿
[内容摘要] 新疆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宗教对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正面的影响,又有**的作用。必须尽可能缩小和解决其**作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好地引导宗教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关键词:宗教;民族;经济发展;作用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宗教的社会作用仍然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讲到:“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深入分析宗教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影响,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前提。
一、新疆宗教的发展状况
历史上,新疆的宗教虽然一直在不断演变,但自从外来宗教传入以来所形成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却一直保持下来。现在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萨满教在一些民族中仍然有较大影响。新疆充分尊重和保护各种宗教信教群众进行正常宗教活动的权利,宗教界人士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依法保障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
伊斯兰教为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乌兹别克、塔吉克、塔塔尔、东乡、保安、撒拉等10个民族所信仰,新疆伊斯兰教主要是逊尼派,信徒众多,信教群众占新疆总人口的58.3%,分布在新疆各地。新疆的佛教为蒙古、藏族、部分汉族和锡伯族所信奉,其中,蒙古、锡伯和藏族主要信奉藏传佛教。蒙古族现有人口16.19万人,集中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锡伯族现有人口4.13万人,主要居住在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新疆藏族人口较少,且很分散。汉传佛教主要是部分汉族群众信仰,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和昌吉州。基督教、天主教和道教主要在一部分汉族群众中有信仰群众。基督教信徒约3万余人,全疆都有分布,但集中分布在北疆铁路沿线和伊犁、阿克苏地区;天主教徒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和伊宁市;东正教在历史上为俄罗斯族所信奉,目前,新疆俄罗斯族达到1 万多人,主要居住在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和塔城地区。新疆宗教具有信教群众多、宗教活动场所多和宗教教职人员多的特点。新疆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37万余座;宗教教职人员2.68万人,其中伊斯兰教职人员2.65万人。新疆虽然多种宗教并存,但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数居多,伊斯兰教存在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地区、民族的差异性。从人们的宗教意识看,南疆强于北疆,维吾尔、回等民族强于其他民族,农村强于城镇。但是,无论南疆北疆、城镇还是农村,宗教作为社会结构中的子系统,都将长期存在,必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二、宗教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新疆少数民族选择宗教为其信仰,意味着他们的认识、信念、情感、意志、行为都要从中吸收养分,因此,他们的社会关系、人生准则、思想意识都要在宗教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和发展。但绝大多数信教群众既是精神上的信仰主义者,又是世俗社会的劳动者,他们必须先求得生存。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作为上层建筑的内容和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经济是宗教存在发展的前提,反过来,宗教也会对社会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产生其特殊影响。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西部大开发浪潮的冲击下,新疆的信教群众的行为意识也发生着改变,一些有益于提高他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教义被认识,且不断在挖掘和推崇中。
1.宗教对新疆建立有序的经济秩序有良好的约束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享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承受着市场化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冲击,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拜金主义、纵欲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这些问题的出现,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经济要求一定的信用体系,信用体系作为一种制度设置,包含了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其中非正式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即是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诚信既是个体道德的基石,也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诚信对于人际协作与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贝格尔认为,宗教是一种用神圣的方式来进行秩序化的人类活动。几乎所有宗教教义都强调道德,这与和谐理念不谋而合。如《古兰经》强调:首先,“诚信”是每个穆斯林的义务。伊斯兰教反对不忠诚、不讲信仰;其次,诚信是穆斯林的一种品德。诚信从道德角度无疑是一种人品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准则;第三,诚信是为人处事中的一种责任。诚信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内诚于心,外化于人,言必信,行必果;决不能言而无信。在现实生活中,秩序的意义是深远的。有秩序就有信任,从而就能减少合作的成本。当秩序占据主导地位时,社会交易成本就少,人们就可以更好预期未来,从而将产生更多的有效交易,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问题做了精辟阐释:“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因此,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信用体系的基础。从经济学理论分析,交易的实质是产权的交换,如果产权界定不清晰,交易者一方面难以通过透明规范的方式增进自己的利益,致使交易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交易者也无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于是会出现损人利己的倾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遏制失信行为,关键在于确立排他性产权,使交易者的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趋于一致。《古兰经》允许并且规定人们享有私有财产: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不要借诈术而侵蚀别人的财产,惟借双方同意的交易而获得的除外。你们的财产,本是真主给你们用来维持生计的,你们不要把它交给愚人,你们当以财产的利润供给他们的衣食。你们当对他们主温和的言语。它实际上肯定了人们的私有财产的所有权。为了维护这种所有权,《古兰经》还规定了私人财产的继承权:我为男女所遗产每一份财产而规定继承人,即父母和至亲,以及你们曾与她们缔结婚约的人,你们应当把这些继承人的应继份额交给他们,真主确是见证万物的。选择现代化的道路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内在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和伦理道德的问题。经济发展如果没有伦理道德作为基础,没有合理的价值体系作为支撑点,势必陷入混乱甚至崩溃。因此,新疆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和法律建设的同时,一定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道德和伦理基础的建设,在新疆,这些有助于道德建设及信用体系建立的教义的影响,将更加有利于新疆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发展,更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2.宗教中的慈善发挥着再分配功能
目前,我国的分配体制还存在一些不足,由此产生的收入差距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而且还不同程度的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分配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分配形式是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的;第二种分配形式是政府按照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的;第三种分配形式是基于道德原则而进行的。而慈善就属于第三种形式的分配。宗教中的慈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果是多方面的。一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慈善有助于消除社会不满情绪,是化解社会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张显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正好与各宗教扬善惩恶的教义相吻合;二是有利于调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合理性。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人类的分配制度不可能总是很完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公平性,意在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所以,以慈善为基础的分配是有利于缓解分配不合理状况,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3.宗教重视教育的观念有利于信教群众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促进新疆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
人力资源对新疆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培育人才是新疆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尤其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的人才培育,一方面有利于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他们的带动作用,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向他们看齐,再一方面有利于他们对稳定与发展认识的推广,使稳定与发展的主旋律深入人心。而培育人才的途径是教育,宗教强调教育公平。这对于受教群众的素质提高有极大的帮助。宗教从很早起就有这样的特点:一是一些宗教场所也是人力资源培训的地方。在一些科学技术不发达和教育比较落后的地方,宗教承担了一定的知识普及功能。二是宗教本身影响人的价值观和劳动观。强调教育公平是和谐教育的基石。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伊斯兰教首先强调义务教育和平等教育。对每个穆斯林而言,受教育是带有强制性的,《古兰经》中指出“求知,是男女穆斯林的天职”。无论男子还是女子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改革开放以后,各地随着女校建立,穆斯林女童入学率不断提高,这与伊斯兰教的两性平等受教育观是分不开的。其次,伊斯兰教主张终身教育和广泛的教育。《古兰经》中指出“求知,从摇篮到坟墓”。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永不满足。《古兰经》中要求:“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从教育内容上看,伊斯兰教育主张,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相协调,信仰与科学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习多种文化成果,兼收并蓄,为我所用。这对新疆人力资源培养,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新疆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4.宗教性的消费对社会需求也是一种刺激,有助于新疆社会总产出的增加
在现实社会中,宗教自养越来越被推广,目前,新疆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39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人,为维持宗教的正常活动,宗教经济成为需要。宗教经济中包括宗教供给和宗教消费,宗教消费不仅是宗教组织的需求也是信教群众的需求。经济学认为所谓宗教性消费,就是指围绕宗教行为而产生的各种消费,包括献祭、进行宗教建设等方面。为了宗教自养能力的不断提高,它会积极宣传与社会相适宜的宗教文化及产品,而且宗教中的慈善行为也将不断被刺激。慈善行为有助于为一个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能力,从而也有助于增加社会的总产出。同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相比富人而言,对穷人的慈善将会增加更多的社会消费支出。
5.保护和传承宗教文化有利于发展民族特色经济
特色经济就是有自身特点的经济,富有个性的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就是活力、竞争力、生命力,它包括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这是其他地方不能模仿和替代的。如广受国内外旅客欢迎的最具新疆特色的维吾尔族花帽、手工地毯、喀什铜器、英吉沙小刀、维吾尔风铃、民族服饰及首饰、民族特色小吃、极具新疆风情的棉雕人偶、民族医药等。近几年来,新疆紧紧抓住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从旅游业的发展来看,旅游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大自然造就的名山胜川和景色独特的自然风光;二是历史文化古迹。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吐峪沟麻扎村,麻扎村是一座反映新疆东部伊斯兰文化背景下村落格局形态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伊斯兰文化和干旱少雨的沙漠绿洲文化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意义。怪石峪神秘“佛谷”等。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物质力量,宗教文化是一个民族实现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内源发展的动力,经济与宗教文化统一于社会的进步之中。新疆地区特色经济战略的实施,无疑对新疆各地区经济发展、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都起着双赢作用。
6.从新疆的区位情况看,各民族的宗教文化交流有助于新疆扩大开放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与8个国家接壤,拥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俄罗斯联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约13.5亿人口的大市场,新疆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与中亚、南亚和西亚进行经贸合作的前沿,并将作为中国和中亚、南亚及西亚经济合作的承接地和聚合点。新疆地区除了道教,其他的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都有着传统的对外的广泛联系。通过各宗教的文化联系,一方面提高民族贸易水平,另一方面使国际资本进入新疆金融市场,提高新疆金融市场的融资水平等。早期的学者在分析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时研究了宗教对金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认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由于各自的教义不同,从而对金融发展产生了不同作用。基督教早期禁止放贷获息,中世纪时反对高利贷的思想达到顶峰,直到16世纪才渐渐放松禁令;伊斯兰教自始至终严禁高利贷;而佛教不仅允许放贷取利,而且对交易方式和利率作出了明确规定。
三、宗教对新疆经济建设的**影响
1.有些宗教教义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
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广大农村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事业发展的水平较为落后,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较贫乏,精神、文化和情感的需求更多集中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人们不是通过提高劳动技能、科学种田想方设法脱贫致富,而是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胡达”的身上。这种虔诚的宗教意识对南疆维吾尔族农民世界观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相信天命、顺乎自然、安于现状等待国家救济和政府帮助等消极思想和惰性行为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也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土地经营手段难以变革的深层心理障碍。
2.宗教迷信在农村还普遍存在,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农村人口1260多万,占全疆人口的65%,农村人口中有90%以上是少数民族群众,这些少数民族普遍信仰宗教,其中伊斯兰教在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群众中影响力最强,信教群众多,宗教氛围浓厚,是新疆农村、特别是南疆三地州农村的特点,因此,宗教迷信在这些地区影响也最大最深远,新疆南疆地区特别是上述三地州经济发展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牧民人均收入低,尤其是身处山区的牧民,居住分散,交通闭塞,至今也未能脱贫。统计显示,到2005年,南疆三地州人均GDP只有405美元,仅相当于新疆天山北坡地区的1/7,这种局面直到去年才有所转变。南疆三地州的发展关乎新疆稳定大局,由于种种原因,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思潮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潮在南疆三地州仍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地区历来是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与我们争夺的必争之地。自治区政府主席努尔·白克力表示,南疆三地州既是抵制国际恐怖势力渗透的前沿阵地,又是同境内外“三股势力”作殊死斗争的主要战场。就南疆的发展问题,努尔·白克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再次向记者强调,“不实现南疆三地州的全面小康,就没有新疆的全面小康;没有南疆三地州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疆和全国的和谐稳定”。国务院去年下发的3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南疆三地州既是新疆工作的重点,也是国家支持的重点,既是援疆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工作的重点,从中央到地方都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帮助”。在新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和谐发展问题。
3.宗教的狂热与偏执,影响新疆稳定,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分析宗教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于新疆与时俱进地开展宗教工作,使宗教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新疆区域经济、民族经济发展服务。通过发展提高信教者的素质及生活水平,促使宗教为新疆构建和谐社会献力。但是,宗教工作毕竟不是经济工作,宗教活动不能成为发展经济的手段,宗教活动场所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我们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是为了使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更加提高,使人们更好地摆脱愚昧落后东西的影响,而绝不允许那种寺庙越来越多、宗教越来越强化的局面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出现。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尤其要注意。必须贯彻宗教政策,做好宗教工作,维护团结稳定,调动信教群众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总之,宗教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也是双重性的。只有客观的认识宗教在经济发展中的双重影响,促使其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得以发挥,尽可能缩小和克服其**的影响,努力作好宗教工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而促进新疆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为建设和谐新疆、为更好更快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各项目标而服务。
(本文转载自:《世纪桥》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