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一些国家的宗教立法
 
美 国
发布时间: 2004/10/2日    【字体:
作者:佚名
关键词:  /  
 

 

      一、 导言:主要的宗教和法律问题

      二、人口,历史和文化的因素
      (一)人口因素
      (二)历史和文化因素

      三、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
      (一)政治体制概况
      (二)法律渊源和法律效力等级
      (三)规范宗教的法律
       1. 1787年宪法和《权利法案》
       2. 国际公约
       3. 不存在总的宗教法
       4. 其他联邦法律
       5. 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宪法和法律
       (四)对宗教事务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机构

      四、与宗教相关的基本规范
       (一) “宗教”和“有关宗教的”的法律定义
       (二)有关宗教的主要法律原则(legal doctrines:法理学说)
       (三) 对宗教和宗教活动的限制
       (四) 国家对宗教的财政支持
       (五) “宗派,邪教与新宗教运动”
       (六) 对宗教歧视的补偿和反对宗教歧视的法律

      五、宗教组织
      (一)法律形式
      1.未登记的宗教组织
      2.宗教组织的不同法律形式 (在50个州的法律框架下)
      (1)非营利社团
      (2)宗教目的的非营利社团
      (3)宗教组织的其他法律形式
      (二) 依据联邦法律享受501
      (三)(3)免税条款”的组织

      六、宗教、刑法和国家安全条例

      七、宗教敬拜自由,宗教言论自由和改变宗教信仰自由
      (一)宗教敬拜和示威
      (二)公开的宗教演说,传教活动,旅行和签证
      (三)改变宗教信仰
      (四)诽谤和亵渎神灵

      八、宗教与教育

      九、宗教与军事


      一、导言:主要的宗教和法律问题

      美国有着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连续的成文宪法。本书涉及的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成文于20世纪后半叶,而美国的宪法早在18世纪后半叶就已经形成。美国1789年宪法和宪法第一修正案确立了有关宗教的基本权利。尽管在有关宗教问题上宪法使用了含糊的语言并且因此成为几百个法庭判决的对象,但美国人普遍认为宪法为宗教与法律的关系设定了正确的参数。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法官、律师、政客和学者对“宪法第一修正案是否为宗教制定了恰当的标准”而提出质疑,他们争论的焦点只是应该怎样解释宪法。这正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在本书涉及的许多国家中,主要的宗教和法律问题都与以下内容有关,譬如,国家承认宗教组织的标准,得到国家认可后宗教组织能够或者应该取得哪些收益,以及一些具体的问题如由于宗教原因拒绝服兵役等。然而,上述的问题中没有一个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中凸现出来。多数关于宗教和法律的书籍甚至根本不涉及国家是否承认宗教组织的问题,因为大家普遍认为个人可以自由成立或变更宗教组织,政府不进行任何监督和控制。美国目前没有征兵,法律(将在国家处于紧急状况时生效)已有相关条款规定了因为宗教原因而拒绝服兵役的三种不同情况,而这些条款也不再引起争议。 美国法律体系中凸现的首要的宗教与法律问题包括以下主题:公立学校中的宗教活动(如学校中的祷告);国家对教会学校的财政支持(特别是优惠购物券的问题);是否允许公共建筑上出现宗教象征物;宗教道德免于受到法律的普遍适用性的约束;私营雇主的宗教歧视;囚犯的宗教权利等等。这些涉及宗教的话题经常会带来激烈的争论,比如堕胎,常常造成美国人公共生活中的两极分化。

      这些有争议的问题不太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消失,但它们也不太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未来20年的宗教或者政治的图景。最能产生改变效果的问题是伊斯兰教是否会成为美国广阔的宗教蓝图上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美国过去的历史充满着对不熟悉的宗教的无法容忍的例子(事实上许多美国人经常忘记这一点)。19世纪,很大比例的美国人都在恶毒地反对天主教和摩门教。直到1960年人们还对罗马天主教徒的总统候选人约翰·肯尼迪非常不友好。早在20世纪初的时候,大多数美国人对耶和华见证会就怀有敌意。反对闪族人的运动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直在美国许多地方闹的沸沸扬扬。尽管对宗教形形色色的歧视在美国一直都存在着,就像它在其他地方也存在着一样,过去30年中,美国的政治宗教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变。总统候选人的天主教背景不再是个问题。一个犹太教徒在2000年参加竞选副总统时也几乎没有任何对他宗教背景不利的意见。现在美国称自己是在向世界展现一个和谐的“新教-天主教-犹太教”的面孔。请注意这里没有穆斯林。 这个问题可能比其他任何一个与宗教相关的问题都更能在未来的20年里挑战美国人。

      二、人口,历史和文化的因素

      (一)人口因素
      根据美国的人口普查数字,截止到2000年,美国人口总数达281,421,906人。 种族划分为:白人占75.1%,黑人或非洲裔占12.3%,美洲印第安人占0.9%,亚裔占3.6%,其他人占5.5%。与其他国家一样,在美国要想统计宗教人口是很困难的。例如,有时美国的穆斯林团体估计他们拥有五百到七百万人,而其他的估计则认为他们的人数在三百五十万到三百八十万之间。

      美国宗教信徒


      宗教                                           总人数

      罗马天主教                                  60,191,000
      浸礼会                                        36,613,000 
      非宗教信仰者                               23,000,000 
      卫理会                                        13,533,000
      五旬节教会                                  10,606,000
      信义宗                                        8,350,000
      东正教                                        5,302,000
      伊斯兰教                                     5,100,000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    4,766,000
      犹太教                                        4,300,000
      长老会                                        4,193,000
      主教派教会(圣公会)                   2,505,000
      归正会                                        2,039,000
      基督会                                        1,651,000
      无神论者                                     1,500,000
      新异端                                        1,000,000


     (二)历史和文化因素
      出于种种原因,美国人与美国以外的人都认为美国没有什么可提及的历史。其他国家的人常常认为美国太年轻了没有什么历史可言 — 就像美国人认为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没有历史一样。但另一方面,美国人经常忘记他们的历史,梦想着他们是早先来到美国海岸建立宗教自由王国的那些热爱自由的移民们的精神后裔。然而现实却截然不同。事实上,美国也经历了许多与其他国家一样在对待宗教问题上的遗憾,只是速度加快了。 历史上,美国也曾有过一些类似于其他国家现存、并将继续存在着的法律和态度......(阅读全文请点击附件)美国.doc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俄罗斯联邦
       下一篇文章:没有文章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