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玄天上帝信仰——以武当山现存碑石、匾额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 2013/10/25日    【字体:
作者:梅莉
关键词:  台湾 东南亚 宗教  
 
 
 
    玄天上帝,即道教尊奉的真武神。自宋真宗封真武为灵应真君之后,真武得到了宋元明三代皇室的尊崇,其信仰迅速遍及全国,香火极盛。入清以后,真武在官方祀典中的地位逐渐衰减,但在民间仍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一、信仰概述
 
    台湾地区的真武信仰是由大陆移民传入的,其中主要是福建移民。这其中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规模的集体移民,主要是明末清初郑成功父子及部属这一移民群;另一种是民间自发的个人行为,缺乏计划与组织,相对的小规模的移民。这两种移民群是台湾玄天上帝信仰的主要传播载体。文献记载,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玄天上帝被供奉在船上,被奉为航海保护神;收复台湾后,又大力推崇玄天上帝,修建了许多庙宇①。郑成功之所以在台湾大力扶持玄天上帝信仰,目的是为了增加部将反清复明的信心,因为玄天上帝信仰在明朝达到了鼎盛,被朝廷奉为护国之神。而对自发性移民而言,在当时航海技术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要穿过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为驱除因无助而带来的恐惧心理,家乡的神明成了他们最好的寄托。“茫茫大海,何处问其道途?……行舟者,皆以北极星为准”②。在漆黑夜里行驶的船只,唯有依靠天上的北极星来辨别方向。传说中的北极星君,被奉为水神、航海保护之神的玄天上帝便格外受到移民的青睐,被带到船上。到达台湾后,先是供奉在家中。当移民开发活动进入一定阶段,聚居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经济相对稳定的时候,便会修建庙宇,玄天上帝成为聚居地民众共同信奉的神灵。据赖子清《嘉义县志》第五篇《宗教》第二章“道教”记载,嘉义县新庄里的北天宫、安福里的北极殿、溪西村的北极殿、顶港坪的福天宫、大溪厝的紫微宫、秀林村的晋安宫、和平里的真武庙、考试里的保安宫、金狮村的广福宫、中埔乡顶埔村的灵安宫等奉祀真武的庙宇,都曾经历过由大陆移民带至台湾、奉祀于家,后建庙宇的过程③。
 
    玄天上帝信仰在台湾长盛不衰。据民国十九年(1930年)的统计,全台真武庙有197座,仅次于福德正神(674座)、王爷(534座)、天上圣母(325座)和观音(329座)。此后,王爷及祖籍神明祀庙重要性下降,关圣帝君、真武祀庙相对增长。1960-198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真武庙的数量在全台一直稳居第五位,仅次于王爷、观音、天上圣母和释迦牟尼④。高丽珍以南投松柏岭受天宫玄天上帝祭祀活动为例,探讨台湾地区真武崇拜的流行、分布及其原因。除神话传说、郑成功的大力推崇外,天地会以崇拜玄天上帝为题联络会友,使得玄天上帝信仰转而与秘密结社谋合,普遍存在于台湾各角落;且玄天上帝以其法力高强,擅长除妖、去邪、治命,传说为乩童的保护神,故广为寺庙神坛所供奉⑤。
 
    东南亚一带,同中国有历史悠久的往来关系。从15世纪之后,这一地区又接纳了大量来自中国的移民。华人移民对所在国家的矿业、交通、港口建设和农垦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信仰习惯带到那里,其中道教也是他们带去的一项重要内容。东南亚地区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玄天上帝信仰就是由华侨传入的,也主要在华人中传播。据李天锡的研究,清康熙八年(1669年)印尼马达维亚(今雅加达)华侨的甘蔗种植者在丹戎格罗戈尔区建造了丹戎玄天上帝庙。这是目前所知的海外最早的玄天上帝庙。在印尼,尚有至迟建于清嘉庆甲戌年(1814年)的寥内丹戎槟榔的玄天上帝庙、寥内峇眼亚比供奉玄天上帝的小庙等庙宇。在马来西亚,潮州的华侨曾在古晋建造了玄天上帝庙“老爷宫”,即后来的潮州会馆,迄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清同治五年(1866年)福建和广东的华侨共同集资在威斯利兴建福德祠,主祀大伯公、保生大帝和玄天上帝。此庙曾在1882、1925、1964、1975、1985年五次重修。在新加坡,广东潮籍人士在新加坡披立街建造了一座粤海清庙。庙有左右两祠,左祠为“天后宫”,供奉“天后圣母”,右祠为“上帝公”,祀玄天上帝。庙中现存有一副清道光六年(1826年)的对联,可见此庙至迟在道光六年已建造⑥。
 
    在越南,真武大帝信仰较为兴盛,其北部与中部有许多奉祀真武大帝的宫观和神祠。越南的真武大帝信仰传自于中国的广西。广西的真武信仰很兴盛,不仅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庙,而且流行在三月三庆贺真武圣诞。据清沈自修《西粤记》:“宣化(邕宁县)、武缘(武鸣县)之俗,三月三日,各村以乌米饭祀真武。”《隆安县志•地理考》:“三月初三,北帝诞。”民国《贵县志•风俗》记载“三月三日,有祀武当北帝与天后龙母”的活动。来宾(即今来宾县),“最崇奉者为玄武神,号曰‘北极玄天上帝’,省称曰‘北帝’。县城北楼及良江、寺脚、大湾、三墟皆立庙专祀。岁值夏历三月三日,辄赛会游神”⑦。近世的壮族仍在三月三建斋设醮,俳优歌舞,祭祀保护神真武大帝⑧。受广西崇祀真武的影响,与广西邻近的越南北部,尤其是从广西进入越南的路线上,有许多真武祠,如凉山有镇北真武祠,北宁省的瑞雷武当山有真武祠,红河东岸巨灵有真武祠,河内西北部有真武观等。这些主祭真武的庙宇一般塑有真武像,神像大多面向北方。越南历史最为悠久的真武庙当属河内的真武观,约建于我国北宋年间,又称为镇武观,原在皇城内,1472年,由于皇宫扩建而移建于城外西湖南岸。自创建之后,真武观一直受到越南历代帝王的重视,为祈求降雨、除妖,历代君主多次到真武观祈求玄天上帝降灵。此观至今犹存,主体建筑建造于1893年。大殿中供奉的真武铜像铸造于1677年,为坐式,散发,身披铠甲,左手握手印,右手臂绕有蛇,持剑⑨。
 
    东南亚地区的玄天上帝信仰一直持续到现代。时至今日,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海外华人还有三月三日奉祀真武大帝的习俗⑩。
 
    二、武当山所存台湾及东南亚功德碑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党的宗教、文物政策的不断落实,湖北武当山道教文物的保护及宫观维修也得到了加强。1984年武当山道教协会成立后,接待了来自台湾地区的朝圣谒祖团及新加坡、印度、泰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典、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宗教团体。据1992年的不完全统计,已有台湾省的260多个朝圣谒祖团来武当山进香⑪。2004年农历九月初九,我们在紫霄宫做调查时,就遇到了来自台湾省南投准天宫32人和花莲玄岳宫7人进香团。这些进香团和宗教团体在武当山留下了大量的碑文、匾额与对联。目前,紫霄宫的现代功德碑保存最多,南岩、金顶、太子坡、泰常观等处也有不少,其他地方如磨针井、雷神洞亦有零星分布。据我们所见到的,总共有300多通,其中,紫霄宫有254块,南岩大殿后有47块,大部分是台湾地区谒祖团所留,也有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的宗教团体;泰常观有19块,其中有新加坡和台湾地区朝香团所留碑文;雷神洞有3块,其中《名留仙山•朝雷神洞捐功德款名单》碑上有来自新加坡的香客;《名留仙山》碑上有菲律宾香客。在紫霄宫大殿内外柱之上,悬挂有对联一副:“跣足云为履游三界踏破真空佛号西方无量,披发天作冠荫九州覆昌实境道称北极至尊”,落款署“菲律宾中国道教总会九八年凌霄殿捐资重修”。此联原为明代人所作,1998年菲律宾中国道教总会捐资重修。悬于紫霄宫大正门外楣之上的“始判六天”、“云外清都”、“协赞中天”均是永乐年间所作,明清时期重修,1998年又分别由台湾嘉义市头港里真武宫、台南市上帝公庙、阿里山受镇宫信士捐资维修。而悬于紫霄宫十方堂内的“紫气凌霄”匾,为台湾省南投县玄武宫敬献;悬于紫霄宫大殿左次间上檐“天恩永存”匾、右次间上檐的“治世福将”匾、紫霄宫西宫厅门楣上的“回梓朝圣”、紫霄宫大殿内的“威震环宇”由来自于台湾永康市大湾圣延北极殿、台南市兰陵堂、南投县鱼池乡麒麟宫代化堂、台北指贤宫善男信女敬献。悬于紫霄宫朝拜殿正门之上的“朝拜殿”、殿内的“真武显赫”、龙虎殿正门上的“紫霄宫”诸匾则是台湾省台北县新庄市中平路应天宫、台南市后甲北极殿众弟子、嘉义县番路乡江西村受皇宫主罗银章所献。类似的献匾、对联仍有不少,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凡此可见台湾省及东南亚等国对真武的崇信。
 
    三、武当山朝圣谒祖的原因
 
    台湾省及东南亚诸国的宗教团体之所以来武当山朝圣谒祖的原因主要有:
 
    一、武当山乃玄天上帝即真武大帝修炼与飞升处,是真武崇奉的中心。真武来源于古代“四象”之一的玄武,道教产生之后,随“四象”崇拜进入道教神系,充任四方守护神中的北方之神。玄武受到官方祭祀的文献记录出现在北周,唐代已有专祠。不过其身份的显著改变则是在宋代。流传于北宋的道经已将武当山与真武联系在一起,今存河南嵩山、刻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的《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经》即称真武“入武当山中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满”⑫。张端义《贵耳集》(卷下):“均州武当山,真武上升之地,其灵应如响。”下及元朝,武当道士编刊了《武当福地总真集》、《玄天上帝启示录》等经书,使真武神在武当山修仙得道的故事更为丰满完善,武当山成为世人崇奉的真武道场,香火旺盛。元代统治者或加封神号,或修宫赐额,或遣使奉香建醮,使武当山教团势力日益扩张,武当山成为与正一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名山。至明朝,由于明成祖把真武神作为明皇室的特殊保护神而大加崇奉,在真武神的本山武当山大修宫观,史载“当永乐中,建真武庙于太和,几竭天子之府库”⑬,30万军民在12年时间里,共建9宫9观33处建筑群。成祖之后,历代皇帝对武当宫观多有增修,加之官吏、藩王、信士的兴建,武当山宫观规模难以计数。据不完全统计,明代有各种建筑500多处,大小为楹2万余间,武当山被称为“皇室家庙”,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道场,也确定了全国真武信仰中心的地位,其影响及于今日。
 
    二、武当道教的影响。明末清初,武当山各宫观曾向外地派人传道,使武当道教在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各地得到广泛传播。据台湾台茄荖会永清宫庙志记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湖北谷城县安营村武当山正一派道士洪氏三兄弟东渡台湾,礼奉玄帝香火;嘉义县梅山玉虚宫庙碑记载,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武当道士在福建开辟基业,后东渡台湾建庙供奉玄帝⑭。据赖子清《嘉义县志》记载,嘉义县秀林村的晋安宫,主神系由武当山迎来;福兴村的广兴宫所祀主神由张姓从大陆武当山迎来;过山村的保元宫主神系林姓祖先由武当山迎来奉祀;和平里的真武庙、湾桥村的北极庙等主神均发源于武当山。南投县名间乡松柏岭的受天宫被公认为台湾的玄天上帝开基祖庙。据该庙沿革记载,明末清初,福建李、谢、刘姓诸人来此开垦,随身带有武当山北极玄天上帝香火,供奉于茅屋中,朝夕膜拜。后来,他们迁往别处,香火竟被留下,附近村民发现后,建造小庙祭祀,后信众日多,香火旺盛,庙宇规模也随之扩大⑮。现在,每年三月三日,全台湾玄天上帝庙(除准天宫外)都要到受天宫谒祖,其盛况与北港朝天宫的妈祖圣诞不相上下。在印尼的寥内峇眼亚比供奉玄天上帝的庙宇中,门额为“武当山”,内有一匾云“太和宫”⑯,显示出武当山道教的影响。
 
—————————
注释:
 
①蔡相辉《明郑台湾之真武崇祀》,《明史研究专刊》(台北)1980年第3期。
②(清)高拱乾《台湾府志》卷一《封域志•附海道》。
③转引自林国平《闽台民间信仰源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4-166页。
④参见李亦园《台湾民间宗教的现代趋势》,载《文化的图像》下册,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119-120页;郑志明《台湾民间信仰的神话思维》,载林如主编《民间信仰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汉学研究中心,1994年版,第95-139页;高育仁等《重修台湾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2年版;余光弘《台湾地区民间宗教的发展——寺庙调查资料之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53期,1982年春季。
⑤高丽珍《台湾民俗宗教之空间活动——以玄天上帝祭祀活动为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硕士论文(1988年),转引自郑志明《台湾民间信仰的神话思维》一文;《松柏岭受天宫进香的时空律动》,《思与言》34卷,第2期。
⑥李天锡《东南亚华侨华人玄天上帝信仰举要》,载詹石窗主编《道韵•玄武精蕴》(第三辑),中华道统出版社,1998年版。
⑦《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1443《南宁府部汇考四》,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7年影印本,第17册,第20911页。
⑧陈久金《容县真武阁考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⑨参见陈耀庭《道教在海外》,第一编《道教在海外的传播》,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2-84页。
⑩参见谭天星、沈立新《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5页。
⑪王光德、杨立志《武当道教史略》,华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305页。
⑫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1册,第7页。
⑬(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七四《宛委余编》,四库全书本。
⑭王光德、杨立志《武当道教史略》,第304页。
⑮赖宗贤《台湾“北极玄天上帝”信仰》,载《道韵•玄武精蕴》。
⑯李天锡《东南亚华侨华人玄天上帝信仰举要》,载《道韵•玄武精蕴》。
 
 
                (本文转载自:《中国道教》2006年第3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从上伍堡瑶族“盘王信仰”看当代农村民间信仰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下一篇文章:从个体认同到社会认同的当代民间信仰个案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