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观点与争鸣
 
浅论天主教地上团体
发布时间: 2014/4/25日    【字体:
作者:佚名
关键词:  天主教 团体  
 

   
     50年代的中国大陆天主教会,真可谓多灾多难之秋,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在政权的强制下,一部分软弱的神职人员违心的加入了凌驾于教会之上的机构(多数或许非情愿),他们必须公开表态:罗马教皇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我们中国的天主教一定要实行三自革新,弃绝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自选自圣主教,云云。然而,一部分忠贞的神职人员,为了维护信仰的完整共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决不加入有悖教会信仰的爱国会,结果是劳教、坐监、甚至……(像范学淹主教、龚品梅主教等),从此教会被迫转入地下。前者称为官方教会,俗称爱国会(地上教会)。后者称为忠贞教会,也称正统教会(地下教会)。

     此况,风雨飘摇50载。2007年教宗关于中国教会牧函发表,像苍茫大海之上的航标,给中国教会指明了航向,可是双方对牧函的解读又出现差异,甚至海外高层神职也有不同的解读,比如,香港陈日君枢机主教和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韩德力神父(Jeroom Heyndrickx)。另外,不乏有人对牧函断章取义甚至曲解牧函,或诠释现在加入某机构的必要性、或解读由地下转入地上的合理性、或夸耀自己多年在爱国会任职的一贯正确性、或贬抑地下兄弟愚忠顽固性。不可一论,枚不胜数。的确,近几年来部分教区的非公开团体再次出现了令人痛心的分裂。现在的混乱局面,真的是教会史上的悲哀,真的让亲者痛仇者快。

  可以肯定,中国大陆天主教会“地上”和“地下”教会分治的局面很难马上弥合,教会当局也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点,因此教宗在牧函中:“先教宗以《新世纪伊始》宗座牧函向全教会表示:「不论在普世或地方教会的层面、我们必须以坚定的信念、具体的行动去规划并执行『共融』(koinonia),它是造就教会奥迹的核心和本质。……教会的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共融必经痛苦挣扎的修和才能达成。……我们大家都知道此路途不可能一天完成,然而你们可以放心,整个教会将不懈地为使你们达到此目的而祈祷。”
  
      由于地上教会的附庸本质和目前强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地下教会、甚至是梵蒂冈当局都形成了空间压缩的态势。一方面口口声声宣扬和教宗共融,另一方面却又不敢在具体行动上有丝毫越格表现。一方面对广大教友表态服从教宗,另一方面又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是俯首听命于那个机构,躬身接受‘平信徒’刘BN的摆布,且在行为上不断地做出违背与教宗共融的举止(这些举止,如举行圣事、祝圣主教、参加会议。《圣座新闻室就关于在中国天主教会会议公告》2010-03-26),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试从官方教会的主要特征、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主要特征

  地上教会特指1957年成立的、不承认教皇绝对权威的、坚决支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中国天主教公开团体,该团体早年的主教绝大部分属于自选自圣(有的受到教会当局绝罚latae sentientiae),比如汉口的董光清、北京的傅铁山、上海的张家树、内蒙的王学明、石家庄的蒋陶然、保定的王琪威(且娶妻生子)等,近年来,随着大陆宗教政策表象缓和,也随着梵蒂冈当局的政策妥协,公开团体主教恰似墙头的草——随风倒,试探性地打出了和教宗共融的旗帜,教廷方面出于慈母教会之情怀,宁失原则不失时机,对自选自圣的主教来了个80%的大承认。目前的地上教会由于有背景“支持”,梵蒂冈的无奈默许,故此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文化特征:由于宗教场所相对自由公开、又有政权的物质经济后盾,一般硬件设施较好,信友接受教育环境略好,但神修核心及本质触及较少,对“梵二”文献及教会新精神自诩了解(其实不然),骄傲自大。但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敏感问题,避而不敢谈、掩耳盗铃、任人摆布,俯首接受凌驾于教会之上机构的操纵,该机构操控着主教的任命权。

      2、性格特征:一般无自主思想、无原则性、见风使舵、属墙头上的草——随风倒、有奶便是娘、为义不敢受迫害(相反真福八端之一),爱站在自身的角度解读牧函,爱为自己不光彩行为狡辩,不敢外部因素对教会内部事务的直接干涉。

      牧函举例:因为教宗说了「秘密状态并非属于教会生活的常规」,有人就大做文章说今后不应该再有地下团体了。这明显是断章取义,在地下运作当然不是常规,是被不正常的环境逼使的,直至这不正常环境继续存在也就有理由留在地下,否则也就是「接受国家机构干涉教会切身生活」……而教宗的牧函却正鼓励地上团体摆脱那些干涉。(见8.11 节的注解)——陈日君枢机

      3、信教教龄:老少皆有,教龄、信仰根基参差不齐。有些传统教友家庭感叹年青一代未接受过福音教育,忧虑祖祖辈辈的宝贵信仰在这一代被断送,也知道地上教会不是正宗,声称孩子无法接触忠贞教会的情况下,只能带领孩子进官方的教堂。故官方教堂内占相当一部分此类情况的青年。(注:多么热心而又糊涂的好教友啊。)
 
  4、牧灵状况:地上一般不参加地下团体的弥撒或其礼仪,自侍清高。因为他们常以如下情况孤芳自赏、以耻为荣:“我们有宽敞的圣堂,国家又给予物力财力的支持,礼仪公开无人干涉,我们的主教是获得双重承认的,说不定什么时候要出一位教皇呢。不像地下的主教非要去坐监……”如此云云。神职人员一般仿效港澳教会福传方式,照搬海外现成的牧灵经验,但在敏感事情上只能屈从身边势力。
  
  牧函举例:7.6「上述机构所宣称的宗旨,落实『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民主办教原则』,与天主教的教义无法调和。」 可官方教会的神职人员不但都加入该机构,而且在相关会议上,都宣称支持此类原则。可事实上,一个口口声声支持独立自办教会的主教怎能算是与圣座共融呢?——陈日君枢机
  
  5、生存状态:无须讳言,地上教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政治、宗教政策紧密相连,由建国初期的维持状态,到文革时期的濒灭状态,再后改革开放时期的新萌状态,最后是近几年的迷混维持状态。神职人员同样经历了上述波状时段,由最初驱逐外籍主教,到公开声讨梵蒂冈,又由自选自圣主教,发展到今天国家、教廷双认可,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无论如何,由公开声讨教宗发展到口头承认教宗,不能不说是个小进步,可是行为上完全服从教宗,才是大进步啊!
  
  理论上,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要长期存在下去。可以预见,地上教会在获得的狭窄空间内,在今后的福传上应该有限发展(但远不及基督新教)。而地下教会虽受到国家梵蒂冈双方挤压,因具备忠贞本质,不会轻易被AGH所招安、所吃掉。最关键的取决于中梵关系的发展,只能拭目以待。
  
                                               
理论基础或思想根源

    1、作为一种名称----官方教会,俗称爱国会(也称地上),尽管风雨沧桑50载,寄人篱下、俯首听命、备受屈辱。其本质还是天主教会(Catholic Church),单凭几个犹大式的主教,企图改变中国天主教为另类教会或另类名称的誓反教,应该说他们还没有那样的宏韬大略。由于宗教政策的趋缓、梵蒂冈的无奈默认,地上的生存状况有了一定形式的改观,但毕竟不是“从奴隶到将军”。早年人们经常断言他们就是裂教,现在看至少形式上不能成立(本质上另论),毕竟50年风雨兼程,经历了由声讨“教皇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到现在敢公开宣扬“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变化,所以,理论上、实践上趋向共融,应该是地上教会的宗教基础。

  2、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开放与变革,也在深深的影响着年轻的一代,甚至江泽民出访欧美后曾说:“令我不解的是欧美那么发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信仰神”。每年的圣诞节,各地官方教堂人山人海,尤以年轻人居多。当今人们不惜一切获取金钱的同时,也在寻找着人生的真正目标。这也是地上教会发展的环境因素。
  
  3、不可否认,现在宗教政策的确趋于表象缓和,特别是近期还未出现自选自圣的案例,但是,梵蒂冈的妥协政策、以及不讲原则的“合一”措施,无疑给地上教会的生存打了一针兴奋剂。笔者认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即将召开的中国天主教全国代表大会,才是真正考验官方教会是如何以行动落实教宗牧函的关键时刻。鉴于目前强大的中国,宗教政策的底线仍然是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这是雷打不动的原则。梵方的底线就是圣统共融。双方博弈的焦点仍然是主教任命权。
  
  4、地上教会自上而下普遍存在如下观念:「妥协才是聪明。我们又和教宗共融,又被政府承认;政府给钱,我们可以照顾教友。你们却宁愿坐监、舍生,这样,教友被遗弃,没有人照顾,你们真的很愚蠢……」,这就是地上教会的现代思想根源。
  
    “忠诚殉道变成了愚蠢?!这是多么荒谬的言论,多么短视的看法!妥协是权宜之计,不能长久拖下去。内心与教宗共融、外表却又参加独立自办教会是矛盾的。在特殊的环境下你们忍辱接受了这矛盾,后来求教宗宽恕,教宗仁慈地体谅了:「已压破的芦苇祂不折断,将熄灭的灯心,祂不吹灭」。但教宗本笃已写了一封信。中国教会的一个新阶段应该开始了。真理的权利应得到维护了。不正常的该改为正常的了”。——陈日君枢机
 
                                        「天主不期待我们成功,祂期待我们忠诚」。——德肋撒修女
 
  5.地上教会接受的是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教育,听到的是不厌其烦的爱国爱教政策的灌输,看到的是忠贞主教坐监、致命的悲惨一生,接触的是腋下夹包、手持文件发号施令、且掌握着主教任命权的官员,收到的是海外热心人士的捐赠善款,嗅到的是变幻莫测的政治气息。他们内心恐惧与期望、共融与自办、世俗与官位、人格独立与任人摆布、荣耀与屈辱,真的难以表述的矛盾交织曲。活的非常可怜!
  
  6.这些官方教会的新主教们多很年轻,几乎都在四十几岁。在理论上或许懂得宗教自由的基本内涵,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在完全自由的状况下体验过宗教生活的实质,对于他们来说,基督信徒历来就应该受到控制,包括纯粹的宗教事务亦不例外。
  
                                                         劝言与希冀

    1、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改革宗教政策。天主创造的世界是动态的,一切都出在发展变化之中。中共党章都历经修改,唯独爱国会的章程亘古未变。

  建议宗教管理部门对天主教会的认识也要变,应该从“意识形态角度”走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粗放管理,不具体涉及教会内部事务,特别是主教遴选祝圣。充分发掘宗教的积极作用,为社会服务,为人类奉献爱,提升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在国际上的宗教形象。
  
    2、教宗在牧函谈论到地上团体(也称官方团体):「也有一些主教在特殊环境的催逼下,未经教宗授命而接受了祝圣,事后提出欲与伯多禄的继承人及其他主教完全共融的要求。教宗考虑到他们的诚意和环境的复杂性,……以普世牧者的职权授给了他们合法身份的全部职权。此种措施,乃基于教宗对他们受祝圣的特殊情况之了解,以及出自他身为牧者对有助重建完全共融的深切关心所致。」

  真的希冀被认可或被批准的官方主教,你们一方面得到圣父慷慨的恩赐被接纳于圣统的共融之中,但另一方面应该勇敢的把这事实生活出来。一个口口声声支持独立自办教会的主教怎能算是与圣座共融呢?
  
  3、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列宁语),汲取过去并不等于违反上主的教导——宽恕,为的是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悬崖勒马、像“浪子回头”中浪子一样,勇敢承认与教宗闹独立的错误,以实际行动“不断地表现出与伯多禄继承人完全共融的明显行为。——牧函8.11”,只有这样,“浪子回头”中老父亲才能欣然接纳真心悔过的浪子。
  
  汲取过去为的是不再继续走‘自办’的道路,希冀地上教会各级神职时刻自醒“你当机警如蛇,纯良似鸽。(玛十16)”。
  
                                                           设想与展望

     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建议地上教会,把握时代脉搏,用心领会教宗牧函精神实质以及中国教会问题委员会第三届会议公告(梵蒂冈 2010年3月25日):“希望在中国的全体主教更加不断致力于促进全体天主教徒的信德合一与生活成长,避免违背与教宗共融的举止(这些举止,如举行圣事、祝圣主教、参加会议),并且这些举止在各自教会团体内部造成困难,有时造成痛苦。”

  2、由教宗牧函:“某些由国家建立的、与教会体制无关的机构,凌驾于主教之上领导教会团体的生活,是不符合教会道理的……”,这点尤其重要,像茫茫夜空的灯塔为我们中国天主教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由教宗牧函:「请你们不要忘记,圣经的传统要求人们在圣年里要宽免彼此的债务,弥补所行的不义并与邻人修和……彼此宽恕一切应该宽恕的,彼此接近,互相接纳,拆除藩篱,超越能使你们分裂的一切」。教宗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既重要又急切的任务:心灵的修和。要大家胜过一切困难,敞开心胸,付出诚心的友爱。首先是心灵方面的合一,教会上下团体彼此消除敌视,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多做批评和自我批评,然后才会有架构方面的并轨,只要我们多祈祷、少埋怨,多勇敢,少畏惧,多学习,少摇摆,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我们定能早日同归一栈、共属一牧。


                  (本文转载自:保禄萧的新浪博客2010年6月27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856a60100j3u1.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探究非公开团体中“小小班”
       下一篇文章:就“温州拆十字架”访洪予健牧师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