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调查
 
我和民工有个约——温州城郊教会民工福音事工回顾与前瞻
发布时间: 2014/9/19日    【字体:
作者:舍禾
关键词:  城郊教会 民工福音 边缘群体  
 
    Mark Mittelberg在其著作Building a Contagious Church(《建造有感染力的教会》)中提出,找到一种千锤百炼的方法,来提高教会传福音的热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本文以笔者所事奉的城郊教会为例,以民工朋友这一庞大的弱势群体为对象,以温州特殊的经济和文化为处境,讨论如何提高教会传福音的热度,让每一位基督徒都乐意委身于大使命,使基督的福音传给城市边缘的民工朋友;并尝试拟订一份具适切性的传福音计划,盼望能从多个角度来讨论和开展民工福音事工。

    一、城郊教会简介 

     城郊教会是温州市区教会11个大片之一,它属于联会的形式,由多个独立的教会组成小片段,再由多个小片段组成一个总会,即城郊教会。城郊教会地处城市与郊区的结合处,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它既有城市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底蕴,又不失乡郊的纯朴、热诚和宽松。这对民工福音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总体情况 

    城郊教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距今有将近20多年的历史。随着温州城市的不断扩大,加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地深化,城郊教会基本上已成为城市教会。而在福音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城郊的实体也在不断地扩大。 

    为了适应教会的发展,城郊开设了神学院、宣教学校(筹)、工人训练班等事工;为了更多地赢得城市,教会建立了白领团契、企业主团契、大学生团契等;为了能更多的赢得民工,教会设立了福音点(团契)、民工神学院等,加上此前已经成立的40多个民工点(我们教会称民工聚会点为福音点),我们相信城郊教会的民工福音事工必然会有长足的发展。 

    2、优势 

    比起温州市区其他教会,城郊教会的发展非常迅猛。许多乡镇信徒与传道人在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都以城郊为据点,实现从城郊走向市中心的跨越。因此,城郊教会在信徒人数,传道人的数量上占有优势。而这一批移民原本就生活在农村或乡镇,他们与外来民工具有相同或是相类似的人生体验,所以对民工生活疾苦的体会甚于城市原住民。这批信徒、同工成为了外来民工与教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此乃“人和”。 

    不但如此,随着宣教异象在教会中不断地深入宣传,一批爱主并愿意服事外来民工的同工凸现出来,他们就成了民工教会的核心力量,他们既是当地教会的领袖,又是民工教会的创办者,故此,民工教会在本地教会的框架中也就顺利地、茁壮地成长,并成为了整体教会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此乃顺应“天时”。 

    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更是突出。城郊教会在行政地域上遍布洞桥制革基地、中国鞋都、鹿城工业区、温州工业区等民工集散地。这为深入民工福音的腹地提供了便利条件。此乃“地利”。 

    3、面对民工福音需要做出的调整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不能排斥外来民工,要知道他们也是神所造的,同样具有神的形象,同样为罪人,同样需要福音的拯救。其次在策略上不能单单指望让他们“来”,我们也要主动“去”。 

    二、温州民工的生存现状 
 
    民工就是在城市中打工的农民。“农民是一个职业,一个经济阶层。他们被贫困所逼,被对新生活的渴望所激励,盲目地走向梦乡——城市。”[1]也有人把他们定义为“彷徨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人”。 

    “他们在城里干的是传统定义中工人的活,人们称其为‘民工’,农民是他们永恒的定语、终身的咒。当大批农民从乡下来到城里的时候,这个人流被称为‘民工潮’。因为他们既没有被邀请,也没有游山玩水的心情,他们不能被称为来访者或游客,而被虐称为‘盲流’。”[2] 
 
    据官方统计,温州市区居民约100万,外来民工却达到200多万,超出城市居民人口数的两倍。这200万人口对城市来说喜忧交加。喜,因为他们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为温州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注入充足的血液,这对近年来遭遇“民工荒”的温州来说,体验最为深刻不过了。忧,是因为他们给温州的城市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因为找不到工作,老板拖欠工资等问题,许多民工铤而走险,以触犯法律的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这经常成为公共治安的破坏源。 

    面对民工的涌入,城市人的显赫地位似乎更加凸现出来。民工的地位则越发低下,“乡下人”、“外地人”、“外路人”等等成了傲慢的“城里人”对他们的称呼。 

    就目前民工的分布情况和生存环境,笔者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1、城市的边缘群体  

    边缘可指居住地域,也可指生存的状态。城乡结合部是他们的居住首选地。他们住的大都是出租房:窄小、阴暗、破旧、拥挤,有时是几十个人住在一起。有些民工则在城市荒废的空地或是农田搭棚,当然也是需要交“土地使用费”的。以捡垃圾为生的,则长年累月与垃圾睡在一起。生活环境极其恶劣。 

    2、日常生活和医疗保障 

    民工的困难非常具体。他们的食膳大多很简单,五毛钱的青菜可以解决一天的生活。有些人干脆去餐馆取别人的剩菜,以此养生。城市的生活是高消费的生活,各大商场自然就把他们隔离开来(很多大的购物中心以及大酒店都会在门口放置牌子:“衣履不整,谢绝入内”。民工朋友一般会在晚上购物,地摊就是他们的购物天堂,那里的的商品以低价、质劣,甚至破旧、肮脏著称。生病的话去马路边上的“地摊诊所”,在那灰尘四起的马路边,很多人正在接受“地摊医师”的针筒注射……生病看医生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有些民工顶着癌症的煎熬,往返于工地,为得是趁着机会,多赚一些钱供孩子读书。 

    3、性压抑与婚姻出轨  

    一些长年累月在外打工的人,因为没有能力把家人接到温州一起生活,导致性压抑、婚姻出轨等。从一些打油诗中可以看到已婚民工的相思之苦。[3]由相思苦发展到性幻想、性饥渴,再到性压抑,这已经成为民工生存状态的一大难题。《温州都市报》曾经做过抽样调查,结果是80%自认有性压抑,50%长期没有性生活。[4]而在北京的一个调查中,关于解决性压抑的方法,40名被访人中,超过62.5%(25人)选择了自我压抑,4人承认曾经找过小姐,1个人回答手淫解决。另外10名民工只是说有自己的解决办法,但拒绝向记者透露。[5]  

    4、子女教育难  

    温州现有小学、初中适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达10万人,尽管政府提出了“以随班就读为主渠道、以单独举办民工子弟学校为次渠道、全社会关心民工子女教育”的口号,但实际上惠及民工子弟的并不多,有许多学校对民工子弟的收费依然高的令他们无法承受。 

    5、低收入且没有福利  

    “一切的福利和他们无缘,他们和城市的唯一的联系就是‘打工’。”[6]很少有老板会给民工缴社会保险金,甚至与企业之间签订劳动合同的人都很少。因此,一旦出现工伤,老板就会给一点钱私了,或是干脆把工人赶出公司。近年来,中国经济以年10%的速度高速增长,而民工不但没有享受任何福利,连工资都是原地踏步,甚至反而有下滑的现象。故此,许多民工无法继续在温州生存,只得离开这个城市。 

    6、欠薪严重  

    在一些老板的眼里,民工只是另类的生产力和劳动力。一些狡猾的老板更是“肆无忌弹地拖欠工钱,拖欠到他们等不起、找不着,最终不了了之。”每一年春节前夕,劳资纠纷就会出现“井喷”现象,讨债成了各大报纸的主题,甚至政府都出面为民工讨薪。因为拿不到工资而无法回家的,拿不到工资而爬高压线自杀的,[7]拿不到工资而实施暴力的等等,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仅仅从鹿城劳动监查大队2005年受理的劳资纠纷看,未签订劳动合同造成的纠纷占到50%,由工价引发的纠纷约占30%,余下的20%则是合同违约。[8]  

    7、没有话语权   

    很少有人为他们说话,就算全国人大有人为他们呐喊,可惜的是那些声音不是出于民工自己。在温州特殊的经济环境下,政府所关心的是经济增长率,而不是人道与关怀。尽管民工潮与温州经济共存亡,但等政府觉悟过来的时候,严重的民工荒已经爆发!  

    除了以上的问题外,还有诸如温州人对他们的排斥,歧视,甚至有时候警察对踩人力三轮车车夫的殴打,违规罚款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民工在温州的恶劣生存状态。 
 
    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下,民工朋友开始对人生进行反思,对生命的终极价值有了探索。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钱?难道活着就是受罪?难道人生的意义就是这样?正当人心空虚、无望的时候,神让教会看到了民工群体的福音需求。 
 
    一次,某教会举行大型布道会,一位民工朋友路过此地,他被教堂里的歌声深深地吸引住,接待的人递给他一张诗歌纸。大概这首歌的内容正是他人生的写照吧,他就慢慢地从路边到教堂门口,再从门口到入座。就在那一个晚上,他决志接受了耶稣基督。今天,这位弟兄已经是很好的传道人。他说,当时边唱诗歌边流泪,仿佛那首诗歌就是为他写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5: 4)温州教会面对200万的外来民工,面对他们对生命的无奈,我们能视而不见、袖手旁观吗? 巴不得教会能成为民工朋友的“第二故乡”,让一切的排外从这里消失,更让神的心愿在这里得到满足。

    三、民工福音的回顾与开展计划  

    结合以往的经验,[9]笔者为未来的民工福音布道提出如下建议:  

    1、以教堂为基点,向民工集聚点辐射  

    福音不一定都要在教堂内传扬。若单以原有的教会为单位,福音无法覆盖广泛的民工聚集点(大凡工业区都是新近辟出的区域,基本上没有教会存在), 也就无法满足200万民工的福音需求。笔者以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民工教会应该“遍地开花式”、或是“地毯式”地开展。在远离教会的民工聚集地买房或是租房(城市教会有这个经济能力),以方便民工朋友进教会为前提。所建立的教会归属母会,并由母会为支持的力量。  
 
    2、建立企业教会  

    在工业区,绝大部分的工厂实行封闭式管理,员工日常生活基本上都在工厂里。对于这些员工,我们很难把福音传给他们,甚至连进工厂发福音单张都很困难。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基督徒企业主,开放他们的工厂,在他们的工厂里面建立福音团契,即企业教会。[10]另外,通过企业主团契,带领更多的企业主信主,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福音光明正大地进入企业。这是否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呢?不会。企业教会是目前看来比较安全的教会,工商不能插手干涉,公安无法随意进入,政府对企业又是花尽心思来扶持。而且,目前在各大城市都掀起了建设企业文化的热潮,基督徒企业主完全可以把企业教会纳入企业文化范畴之内。 
 
     3、为新设立的聚会点祷告、守望  

    落实聚会的地方后,需要全体教会投入到祷告之中。祷告是得胜的力量。笔者建议,无论怎样,教会全体同工要无条件出席三到五次晨更祷告聚会。在布道前如此,布道后也是如此。按照我们以往的经验,祷告越多收获越大。圣经说,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除了晨更祷告会,我们也要通知全体信徒为当次布道代祷,并自愿为此禁食祷告。 
 
    4、分发福音单张 
 
    在举行布道会之前,需要一批弟兄姊妹一起出去分发福音单张和邀请卡。出去发单张的人包括民工基督徒,青年、青少年、中年等,这些人必须有传福音的热诚,以及灵魂的负担。分发福音单张的同时,可以与接受单张的朋友分享福音信息,盛情邀请他在布道时出席。福音单张可以自行设计,尽量做到切入他们的生活。比如,在“非典”时期,我们教会的福音单张就以“非典”为主题;圣诞节时以“礼物”为主题;将近年终的时候,就以“天降福气”为主题。 
 
    5、看望疾苦的人 
 
    尽管布道晚会还没有举行,但我们不能停留在分发福音单张这一预备工作上。我们可以先去看望在教会附近居住的、疾苦的人。基督的福音是“以心照心”的,正如诗歌《把冷漠变成爱》 所唱的: 
 
                             分些关怀,给角落中受伤的灵魂,
                             分些爱,给那些不起眼的脸孔;
                             以基督的心为心,以他的眼看世界,
                             你身边的人需要你我把冷漠变成爱。  

    这一做法正体现了“两条腿走宣教路”的福音战略,即大使命与大诫命并行,只有“道成肉身”才能把基督的救恩带进这些疾苦的人群之中。 
 
    6、举办连续福音布道 
 
    对于民工,按照“群众布道”的方式比较有效果。同一单元的群众在一起,容易让布道者找到信息的切入点。福音布道会可以以连续几个晚上的方式进行,比如连续三个晚上,或是四个晚上,这样才能把福音信息讲得透彻。但考虑到民工朋友多以体力劳动为主,故此,也不能占用他们太多的时间。 
 
    假如是三个晚上的布道,信息分配如下:(1)神的存在与人类的由来;(2)人不能自救与耶稣的救赎;(3)如何相信与问题解答。假如是四个晚上的布道,信息分配如下:(1)神的存在与神的本性;(2)人类由来、现状与需要;(3)耶稣的救赎与如何相信;(4)分成若干组,交给“三福”布道小组。  

    连续布道的几个晚上,除了信息的安排之外,还需要准备与信息切题的诗歌,教导全会众直到他们会唱为止,因此,所选的诗歌不但要切题,也要简短、易记、琅琅上口。此外,要安排接待的人员。其中一部份到大路边继续分福音单张,并请人进入聚会的现场。另外一部份人员则安排看守自行车、三轮车、垃圾车、擦鞋工具等。最后一部份人则负责会场接待,包括倒茶水,安排座位,看顾小孩子,帮一些很肮脏的孩子清洗等。考虑到每晚上的听众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故此,笔者建议每个晚上都做呼召(决志),让他们填写联系用的表格,以便教会去看望他们。 
 
    当然,我们也可以继续筹划户外大型布道会,这在过去的两年里已经取得很大的收获,但布道的形式各有不同,比如开音乐晚会,文艺晚会等。 
 
    7、按照决志的名单逐家探访 
 
    探访工作十分重要。笔者在9年的民工福音事工中,看到了进入民工生活的收获非常之大。当然,失败的例子也非常多。比如,门牌号根本不存在,甚至有时候找到的竟然是一片荒地,了无人烟。而有的时候,刚刚决志的朋友会怀疑我们的身份,深怕自己加入了某一黑社会集团。 
 
    基于各方面的考虑,笔者建议把福音朋友的名单分配给不同的同工,由他们专人负责。这样很容易建立关系,随之也便成为他们的鼓励者和辅导者。当然,也可以请福音朋友到自己家里吃饭,表示我们是公开的信仰,并没有什么可隐藏,这样也便于使他们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8、跟进与训练 
 
    初信者参加聚会的时间一旦稳定,就可以考虑给他们一些基本真理的训练。比如建立小型查经班等。考虑到民工的上班时间在白天,所以,聚会一律安排在晚上。同时也考虑到他们可能会加班,因此,有必要在一个礼拜或是十天内拜访他们一次。方便的情况下自带饭菜,到他们家里共进午餐或晚餐,借此时间跟他们谈论信仰的问题。这样的跟进不同于简单的探访,它不算正规的训练,但它具有训练的涵义。 
 
    9、安排大型聚会 
 
    为了丰富民工信徒的信仰生活(教会生活),也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教会可以为他们举行大型的联会(聚会),让不同教会的民工信徒能走到一起。请教会不要忽略这样的聚会,他们在大会中会遇见老乡(团契生活),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们不但可以找到家的温馨,也可以在这里寻找志同道合的老乡,共谋将来的家乡福音事工。 
 
    举行大会的时间既要考虑到是他们的假期,有时候也要考虑到与基督教信仰有关联的节日:正月初一(对于那些不回家过年的弟兄姊妹),全家上教会。三四月间的复活节,举行复活节晚会,既是崇拜,又有文艺。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举行大型培灵会、布道会。十二月,圣诞布道文艺晚会。农历十二月,就是春节前,举行五天的学道、退修会,对象是参与教会各项事奉的弟兄姊妹。这更能促使他们的灵性成长,为福音的继续扩展训练人才。

    四、民工福音的代价与困难指数 
 
    1、财力、物力的代价 
 
    曾有同工笑言,民工福音事工是做“出口公司”,而不是“进口公司”,意指教会在开展民工福音工作的时候,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但不要想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经济性的回报。 
 
    2、人力的代价 
 
    其实,更重要的是人力的投入。假如抽调教会原有的同工,容易打乱教会一贯的事奉状态。假如选择新人,麻烦同样不小。很多本地人(所谓的新人)不愿意参与。很多人担心与民工混在一起是引狼入室。有些人则厌恶民工的肮脏和嘴里的气味(诸如大蒜味等)。因此,事工人员的抽调、带领同工的培养也使得教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另外,导致很多人不愿参与的原因是民工福音的成效似乎不大,做工的果效好像不明显。民工弟兄姊妹自身状况给信仰带来很大的困难,比如:忙于生计,没日没夜的上班,聚会自然不稳定;因着长期的远离家庭,产生婚姻与生活混乱;因生活所迫,流动性大;一些人一旦没有了工作,就会找教会要帮助,当然,其中真相如何实在难以立时明辨,或许很多人就是参杂人员:吃饼得饱的、寻找帮助的…… 
 
    3、容易混入异端 
 
    因为流动性大,所以,教会中出现新面孔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而这时一个潜在的危机随时会爆发出来,那就是一些不法之徒批着羊皮混入教会,专做破坏工作,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邪教“东方闪电”。为了防止异端的混入,笔者曾花很长的时间给弟兄姊妹查考《异端》的课程,并时时提醒大家,谨慎身边所出现的每一个行动诡秘的人。感谢神,十来年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地作了严肃的处理,使得教会至今仍在神的恩典和保护之中。 
 
    4、从“民工荒”到“福音淡季” 
 
    历经十年的“福音洗礼”,民工福音浪潮似乎走向下坡,传福音也越来越难。面对该问题,笔者经过思索,得出如下结论: 
 
    (1)从民工潮走向民工慌,在温州的民工正逐渐减少。 
 
    (2)温州企业走向正规化,大厂房、大公司的出现,使得小厂的生存受到威胁,而大公司又是实施严格的管理,工人晚间外出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假如不快速的向企业主传福音,建立企业教会,那么,大批的民工涌向大厂就相当于脱离了福音地带。 
 
    (3)面对大公司,小作坊都在苦苦挣扎。因此,大凡小厂,虽然外出的自由度较高,但他们大都是忙于上班,甚至有些小厂没日没夜的上班、加班,这导致福音布道时没有了听众。 
 
    (4)许多外来民工已经成了“老温州”,他们初来温州时的那股好奇、那股“热忱”已经被岁月和物质冲淡,福音对他们来说已不再有太大的吸引力。另外,外来民工在温州多年也建立了关系链、人际网、生活圈,他们也不乏娱乐与享受生活,故对福音的淡漠乃在“情理当中”。 
 
    (5)福音信息几乎在这几年是千篇一律,没有多大地变动。另外,由于聚会场所的限制与布道者生命素质均衡的原因,福音的活力与生机就很难展现出来。 
 
    (6)我们相信正当我们热情地向民工传福音的时候,撒旦也不会闲着,它在作垂死的挣扎和全力的抗争。假如我们不警醒,就会受到撒旦的攻击,致使教会的福音工作不能正常与有效的开展。

    五、民工福音的永恒价值 
 
    保罗说:“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罗8:31)冲破重重死亡的阴霾,神的恩典一直是够我们用的。从中我们也看出了民工福音事工的价值。 
 
    1、给温州社会带来祝福
从本质上来说,民工福音改变了许多人的生命。许多人信主后,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家庭变得和睦,处世待人以圣经为准则,这无形中有益于社会的稳定。不但如此,许多教会为民工安排和介绍工作,这对缓解政府的就业压力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抢救灵魂、建立教会
这是我们传福音的终极目标!若不是为了灵魂得救,为了神国度在地上的拓展,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枉然。因着民工教会在各处的建立(民工聚会形成网状分布),许多到温州打工的基督徒也轻松的找到了聚会的地方,他们在远离家乡后仍然能继续参加“相同背景”的教会聚会。 
 
    3、推动温州教会整体的福音工作
民工福音的成功,鼓舞了教会对整体福音事工的志气,并带动了其他教会的民工事工,推动教会走向宣教的步伐。 
 
    4、训练了一批同工领袖
通过多年的牧养,许多民工弟兄姊妹逐渐成才,并涌现出一批热衷福音与事奉的人。为此,我们教会创办了半年或全年的全日制神学院,藉此训练他们成为工人和宣教士。除了以上密集型的训练外,许多参与本教会事奉的弟兄姊妹也同样在事奉中受到训练。 
 
    5、福音“返乡”
我们一直鼓励在温州信主的外地弟兄姊妹,一定要带着福音使命返回家乡,如同成为宣教士进入工场。这个理念经过尝试后已经被具体化,效果相当不错。当他们回到老家“创业”的时候,温州的母会自然而然就成了他们的支持力量,这种合作在福音的拓展过程中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得基督的道在每一个荒芜的村落被传扬! 
 
    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16:26)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是为自己赚得全世界的人吗?不!不是!是那些为基督福音的缘故舍弃生命的人,因为他们将要得着生命,这生命比得着全世界更宝贵! 
 
    假如你是教会的长执,或是传道人,或是信徒,请你切切地记住,在你的身边有200万个昼夜为钞票而挣扎的灵魂(在整个中国则是1.2亿——编者注),他们正如同驴在推磨,要把生命消耗在毫无指望的打圈之中。弟兄姊妹们,起来吧,为基督赢得民工朋友! 
 
    温州民工福音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比起200万的民工,在农民人数超过9亿的中国,进城打工的农民究竟有多少,这个数字实在是庞大得令人无法计算。如此之众的民工,他们都面临生存的挑战,都面临艰难的环境,但他们更面临灵魂的需求。 
 
    对于民工福音,我们并没有绝对的良方,但我们需要用汗水,用生命,用激情,用行动在民工群体中传扬基督的救恩。这不仅仅是指个人,而是全体教会;不仅仅是指温州,而是全国每一个有民工生活的地方!


注释:
1、 陈瑞洪:《定义原生态民工》,原发表于中国公法网。笔者引自《华尔街电讯》,2006年2月13日。
2、同上。
3、打油诗一:离乡背井夫何忍,妻贤孩幼思最深。堂堂男儿志何在,枉自为人惭今生。
4、打油诗二:花近高楼伤客心,苦中挣钱虚光阴。茫茫天下终无济,天翻地覆日月新。
5、《温州八成民工性压抑》:http://news.sohu.com/03/49/news214874903.shtml
6、李佳、楚贵峰、陈峰:《调查京城民工性生活现状 文娱活动能舒缓情绪》,《北京娱乐信报》,2003年11月7日。
7、陈瑞洪:《定义原生态民工》,原发表于中国公法网。笔者引自《华尔街电讯》,2006年2月13日。
8、笔者亲眼看过一例,一位男性民工爬上高压线的铁架子,而铁架下围观的人群堵塞了几条大马路的交通。当时笔者的心情坏到了极点,为什么我们不尽早用福音去拯救他们呢?这事件使我们对民工福音有了更大的紧迫感。
9、白锐:《温州民工“薪情”调查》,《温州晚报》,2005年3月30日。
10、限于篇幅,城郊教会早期民工福音事工简述如下:先是在路边或生活区里接触社会最底层的人士,比如 捡垃圾的,擦皮鞋的等,然后邀请他们于某日晚上到某地参加一个聚会。聚会结束后,统一发送面包、方便面,或是送一把雨伞等礼物;有些在工厂里举行的布道聚会,老板在聚会结束后分给每位员工5元钱,作为误工的补偿。这种分食品的方式一直持续到民工朋友真正懂得圣经道理之后才停止。刚开始时事工的规模不大,且都与本地教会共用一个聚会场所,假如本地人安排了聚会,那么,民工聚会就要另作安排。因此,早期的民工福音事工比较单一,比较“物质化”,聚会场所也受到很大局限。
11、企业教会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都有比较成功的例子,许多成功的案例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本文原载:《教会》2007年11月总第8期。
 https://www.churchchina.org/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藏区活佛现状调查——失控的“活佛”
       下一篇文章:风险、社会保障与农村宗教信仰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