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团体
 
北美的基要派、福音派、灵恩派及对华人教会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15/1/9日    【字体:
作者:陈宗清
关键词:  北美基督教派 华人教会  
 
一、认识美国基督教界的重要性 

大体而言,自二十世纪初起,美国著名的大学就逐渐走向自由派。英国和欧陆各国则更早。对欧洲基督教历史有深厚研究的 Francis Schaffer ( 1912-1984 ),在他所写的书《 The God Who Is There 》中,作了一张图表,把欧洲世俗化的年代定在十九世纪末期( 1890 年),而将美国世俗化的时期定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1935 年),他称之为 line of despair ,失望之线。欧洲的世俗化不但比美国早,而且更彻底。自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今,欧洲没有明显、普遍的所谓基督教灵性复兴,只有局部发生。韦尔斯的大复兴曾影响到一些教会,但亦是局部的,没有影响到文化界与学术界。然而,美国在二十世纪开始,则有好几波灵性的更新运动,和大型布道震撼与校园的复兴,这些更新与复兴不单影响到教会界,也影响到文化界与学术界。不过实际的情形倒也蛮复杂,以下将说明。 

今天的讲题是“北美的基要派、福音派、灵恩派及对华人教会发展的影响”,这是个很大、很广泛的题目。过去三年我较多与中国学界交流(主要在北大、人大、北京师范、浙大、复旦、中国社科院)。为何我选这个题目?这个题目应是目前在作基督教研究时很重要的一个题目,特别是研究福音派,因为福音派是这三个派别的核心,也是最有历史渊源的一派,代表基督教思想,或基督教思想的运动。复旦大学的徐以桦教授 曾在 与我共进午餐时,提到他最近对福音派的崛起很感兴趣,特别注意它怎样主导美国的思想、价值观,以及美国的政治。他才和班上学生讲过美国福音派的情形。 

我有一份 2005 年二月一日的《时代》杂志,这份杂志以美国福音派为主题,因为前一年年底 George W. Bush 的连任与此有关。根据许多政治观察家分析,影响选情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伊拉克战争,另一为经济,第三则是“价值的取舍” (American traditional value )。在选举的时候,伊拉克境内的状况胶着,愈来愈多美国人不再支持这场战争,所以这个因素反而会降低布什的支持度。那时美国的经济还在受九一一的拖累,持续不景气,到了 2005 年,道琼指数才上升,就业情形好转,失业率下降;因此,经济对布什的帮助也不大。 该年影响美国选民投票最重要的因素,乃是价值的取舍( moral value choice ),许多有宗教信仰的选民把票投给布什,而不投给 Kerry 。 CNN有个著名人物专访的节目《Larry King Live》,这个节目以前曾访问过历届总统、时尚名人、各国元首的节目,过去一年访问了不少福音派的领袖,如Rick Warren牧师,他被选为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福音派人士中的第一名;另外也访问过在德州 Houston Lakewood Community Church牧会的年轻牧师Joel Osteen,他的教会每周日有三万人参加崇拜聚会。 

我手边也有两份报告,谈到基督教现今对全世界的影响。其中一份是 Pat Robertson 的报告,他是美国极具影响力的电视节目“七百俱乐部”的创办人, 1992 年曾参选美国总统(注:在共和党初选时即失败),他的电视台 CBN ( Christian Broadcasting Network )在美国媒体界非常有影响,他不仅创办学校 Regent University ,还在全世界作医疗服务。去年基督徒从业人员全美国大会请他报告,题目为《 Christian Faith on the Rise 》,在全球基督教正兴盛发展。他在报告中引用不少 Philip Jenkins 教授的资料,这位在 Penn State University 执教的著名历史教授,认为二十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一个运动,乃是 Charismatic and Pentecostal Movement (灵恩运动)。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转折时期,这派基督徒不过只有几百人,到了二十世纪末,则已达七亿八千万。这样的发展带来了基督教明显的版图转变,在二十世纪初,基督教主要在欧洲,但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则自北半球发展到南半球,并在南美洲、非洲、亚洲大大发展。 

英国神学家 Alister McGrath 认为,当今全世界四大基督教的阵营发展都不容低估。天主教早已遍布世界各地,美国的天主教亦相当兴盛,不像欧洲的没落,甚至中国的天主教也有相当的活力。东正教是罗马分成东西两边后,在东方的发展,现今东欧、南欧、中亚、目前独立的前苏联各国,东正教都有复苏的景象。如,乌克兰的总统尤申科即是虔诚的信徒,他的当选显示了教会的蓬勃。他在就职典礼时,不但手按圣经宣誓,还亲吻圣经,这个举动在当场造成很大的震撼;就职礼后,他们即赴国家教堂,举行全国性的祷告聚会。 

另一份报告,是由两位专家同席演讲,其中一位为 Mark Noll ,他是全美首屈一指的历史学家,原在 Wheaton College 教历史,后来因他的学术水平甚高,哈佛也请他担任客座教授;他是全球公认的基督教历史专家。他的报告也谈到基督教将会如何影响全世界。 

二、美国福音派、基要派、灵恩派的背景 

福音主义是西方灵性复苏所产生的一个运动。第一个即是宗教改革,再来是十八世纪的敬虔运动、十九世纪英国的灵性复兴等,这些都是福音主义的源头。文艺复兴是针对天主教的反弹,当年西方的社会以教会为生活与精神的中心,文艺复兴将人从这样的状态中释放出来,走复古路线,恢复希腊的人本精神。文艺复兴间接产生了宗教改革。研究文艺复兴,不能不同时研究马丁路德的思想,两者有密切的关系。文艺复兴也产生了启蒙运动,而这个运动在神学上的影响,即是现代派的产生,在德国出现杜宾根学派,进行高等批判、低等批判等研究,在释经学上带来 paradigm shift ,造成解经思维的大转变。 

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美国出现了基要主义,主要即是向自由主义挑战。当时许多美国的信徒发表了好些信仰宣言。由于反对自由主义, Princeton Seminary 离开了原来所属的 Princeton University ;后来从 Princeton Seminary 又分出一间很有名的神学院,就是位于费城的 Westminster Seminary (注: 1929 年创校),它的创立者为 Gresham J. Machen , Machen 原是 Princeton Seminary 的教授,后来他发现学校受自由主义的影响愈来愈大,他觉得一定要分离,才能表明自己忠于圣经的立场,所以成立了该校,这亦是二、三十年代的事。因此,基要主义是对自由主义的反驳、批判、与响应而产生的一种基督教保守的思想与运动。 

所谓“灵恩派”,从西方教会历史的角度而言,是发生在十九世纪跨入二十世纪的运动。 1901 年元旦时,堪萨斯州的托彼卡是爆发此运动的第一个城市,以后最有名的灵恩事件则是发生在洛杉矶 Azusa Street 一间教会,那教会的黑人牧师 Seymour 有特别的灵恩经验,讲了方言,而从那里产生了所谓的“五旬节运动”。这件事刚好发生在二十世纪的门坎,促成了灵恩运动的第一波,后来还有第二、第三波,甚至有人说有七波(注:阿根廷大复兴运动的主角米勒牧师有此看法)。 

以上就是福音派、基要派、灵恩派的大致背景。以下我要跳到另一个方向,暂时不谈这三个运动,而来看这份《时代》杂志。 

三、福音派领袖 Billy Graham 及其影响 

这份《时代》杂志介绍的二十五人,其中有两对夫妇,一对父子。父子即是 Billy Graham 和他的儿子 Frankli n。由于时间的缘故,我集中来谈Billy Graham,因为他 可称是美国福音派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人,最具代表性。甚至从全世界的福音主义中,若要挑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亦是非他莫属。他大概也是新教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布道家,意即,他向最多的人讲过道,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无法有人破他的记录。他曾经在布道会、加上卫星电视、网络,共向超过十亿人布道。一直到现在,每个周末美国的电视台仍可以看到他的布道节目回放,换言之,他仍不断透过媒体,向全世界布道。 2005 年八月他在纽约举办最后一次 crusade ,当时他已八十六岁高龄,从二十几岁开始,他布道超过五十年,去过一百八十几个国家,认识全世界不知多少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人类历史上很难出现几个像他这样的人物。 

造成 Billy Graham 在美国迄立不摇的布道会,是 1949 年在洛杉矶举行,连续了八个星期,听道人数一天比一天多,最后一天不仅篷内爆满了一万一千人,甚至外面的街道也站满了几千人去听他讲道。 1954 年他到英国伦敦布道,英国的基督教已经开始没落,而英国的国教,安立甘宗派的领袖,觉得他太年轻(只有三十六岁),有点瞧不起这个来自美国 North Carolina 带有牛仔味的布道家,没想到他面对具有一千多年文化的听众布道,竟然非常成功,甚至震撼英国朝野,到一个地步,丘吉尔首相要接见他。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他所发挥的影响力。 

Billy Graham 所带来的福音派运动,直接与今天全球的华人教会有关系。首先,海外有一个华人福音运动,即“世界华人福音联络中心(华福会)”,这是世界华人超越宗派、最有组织的联络机构, 2006 年七月要在澳门召开第七届大会。这个机构的总部一直在香港,从 1976 年第一次办大会,是在香港。以后每隔五年举行一次全球大会。而华福运动( CCCOWE )的产生,与 Billy Graham 有关,因他布道非常的成功,所以到了六○年代初期,虽然没有正式的“职位”(如天主教的教宗),但他已无形中俨然成为基督教的领袖。 

1955 年,他邀请福音派最重要的神学家 Carl Henry 办一份杂志,叫《 Christianity Today 》 ,当时美国最畅的基督教杂志《 Christian Century 》 变成被自由派神学阵营掌舵、主导,所以基要派的人士,以及当时刚崛起的福音主义运动都觉得自己需要办杂志。那时 Carl Henry 本来受聘作 Fuller 系统神学的教授,而 Billy Graham 特别请他来创办《 Christianity Toda y 》 杂志。从那时 一直到现在,《 Christianity Today 》 虽换过许多主编,但仍是美国福音派最重要的杂志,代表美国福音派的主流与立场。 

四、 福音派的合一运动 

六○年代, Billy Graham 想把东西方信仰相同的领袖召集在一起开会,因此, 1966 年在柏林办了大会,主题为 World Congress on Evangelism,把全球重要的基督教领袖集合起来。当时有位华人作主要讲员之一,就是赵世光牧师,他是上海人,非常会布道。韩国也有一位韩景植牧师担任讲员,他是永乐长老教会的主任牧师。他们在大会中用英文演说。这是福音派第一次的世界性大会。 

那次聚会后,便蕴酿了“洛桑运动”。经过八年后, 1974 年在瑞士办洛桑大会,制定了福音派的宣言,由 John Stott 牧师起草,这位英国牧师也是福音派不可不知的人物。那次去参加会议的华人教会领袖为数也不少,包括滕近辉、王永信等。他们觉得,西方为了抗拒自由派神学的影响,而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办了自己的杂志、刊物,而华人也很需要,因此他们在洛桑就决定要成立“世界华人福音联络中心”,总部设在香港。而 1976 年就举办第一届华福大会,先后在香港(一)、新加坡(二)、台北(三)、马尼拉(四)、香港(五)、吉隆坡(六)等地举办。这是世界华人教会在组织方面最庞大的一个运动,已超过三十年历史,在全球每一洲都有地区委员会、同工。他们的杂志某种程度代表了华人福音派的思想、立场。这些乃是直接受 Billy Graham 和 Carl Henry 的《 Christianity Today 》 杂志之影响。 

二十世纪初期,因受到很多方面影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混乱,人类文明受到威胁,当时全世界都蕴酿合一运动。而基督教因着宣教,传播到第三世界,所谓“宗派主义”也在第三世界发生。西方兴起合一运动之后,全世界各种不同宗派也觉得有需要合一,需要有世界性的组织,所以组成了“普世教协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当时有一位很重要的领 John Mott 将此运动到全世界,也掀起学生的宣教运动。他到过中国,因此许多著名的华人基督教领袖都参与了普世宣教的事工,如诚静怡代表中国教会参加了第二、三届的世界宣教会议,另外赵紫宸则代表中国教会参加普世教协并被选为主席之一。 WCC 的立意很好,但是组成份子很复杂,政治、神学方面立场都不同,渐渐有些保守派人士因不赞成自由主义而退出。台湾有位著名的黄彰辉, Shoki Coe ,他作过 WCC 神学委员会的主席,他的副手是图图( Desmond Tutu )主教,后来图图主教得到诺贝尔和平奖,而黄彰辉是剑桥的神学博士,他的组织能力很强,“处境神学”( Contextualization )是他创造的词汇,与从前所用的“本色神学”( indigenous theology )区别出来。 

故在西方所产生的运动,都会与华人发生关系。洛桑第一次会议( 1974 )之后十五年, 1989 年福音派人士在马尼拉召开大会,那一届与前一届最大的不同,是邀请了许多灵恩派的重要人士参加。由此可见,在过去十几、二十年中,美国福音派与灵恩派的界线愈来愈模糊。 Philip Jenkins 所计算 Charismatic 的人数,其实包含了不少福音派的信徒。 Gabriel Fackre 认为福音派可分六个派别:基要派、传统福音派、新( neo )福音派、社会关怀的福音派、灵恩福音派、普世合一的福音派。去年香港建道神学院庆祝 105 周年时,请 James I. Packer 去演讲,他是福音派很重要的神学家,在加拿大的维真教书。他清楚指出,西方的福音派,是包括灵恩派在内。故这三个派别有时很难真正区分,在某些情境中,有些人将这三个词互相交换使用。以上是华福运动与洛桑福音运动的关系,而华福则带动了今天海外的华人教会。 

五、 几位著名的福音派领袖 

谈福音主义信仰时,英国的著名解经家与医师 Martyn Lloyd-Jones 我们不可不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有一位不可忽略的人,是 Campbell Morgan 牧师,在十九世纪末时,他对圣经的讲解无人能比。他很长时期在 Westminster Chapel 作牧师,他离世时,将棒交给 Martyn Lloyd-Jones 。后来,他的外孙 Christopher Catherwood 写了一本书,列举福音主义神学最有影响力的五位神学家,其中有三位是英国人, Martyn L Jones, John Stott, 和 J. I. Packer, 在美国人中,他列 Billy Graham, 和 Francis Schaeffer 。我若要列,决不会忽略 Carl Henry 。 1955 年时,他刚四十出头,作了《 Christianity Today 》的主编,为福音主义定调。 1947 年,他只有三十四岁,写了《 The Uneasy Conscience of Modern Fundamentalism 》,成为福音派的经典之作,直到现在影响福音派的路线。 2004 年,布什能够当选总统,与这本书有关系。当时基要主义为要抗拒自由主义,愈来愈从社会退缩,对世界的影响愈来愈少。年轻的 Carl Henry 反省基要主义的问题,觉得基督教对社会的影响愈来愈少,这样不行,一定要从教会的围墙里走出来。 他 2003 年过世 ,九十岁。他与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神学家都亲自单独对话过,如 Karl Barth , Emil Brunner 等。故在七○年代,他认真思考福音主义的运动要怎样走,如何面对所有哲学及世界不同阵营对福音派的挑战,因此他写了一套六册的书《神、启示、权威》,迎向西方思想的挑战,八三年写完;有四本由康来昌译为中文,他曾是中华福音神学院的教务主任,看出这系列书对华人教会的重要性,因华人教会也会面对同样的挑战。因此八○年初华神邀请 Carl Henry 到台湾去讲学。 

以下稍微介绍 John Stott 牧师(生于 1921 年)。《时代》杂志每年四月都会列举全球一百位最有影响力的人,至少可代表美国媒体对影响全球之人的看法。两年前基督教界(不包括天主教,教宗几乎每一年都上榜)没有任何代表。或许有人对此提出抗议,因目前基督教界全球将近有十亿人,没有代表实在不合理;结果, 2005 年《时代》杂志挑了两位:一位是 Rick Warren ,另一位就是 John Stott 。 John Stott 的推荐是由 Billy Graham 所写。 Billy Graham 认为,从宗教改革至今,在神学思想和圣经解释两方面,对世界的影响无人能与 John Stott 比拟,尤其是在第三世界中,翻译他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John Stott 写了六十余本书。他是剑桥大学毕业,认真研究圣经,三十几岁起就一直在 All Souls 教会作牧师。他带给西方教会与华人教会的影响,主要的一方面是书,他的英文书销售常排在前五名。他的书翻译成中文的至少有十几本。其次,他提供奖学金,他有一个基金会,叫 Langham Foundation ,帮助第三世界许多领袖到英国受教育,如香港浸会大学的关启文,他在牛津大学读到博士,中神的李思敬教授亦然;第三,他非常殷勤旅行,到很多国家去演讲,对各国的教会领袖均带来极大的震撼。 

最后,再讲一个人, Alister McGrath 。不过,要先说明一下,为何会有这三种派别。由于他们在一些神学课题上的立场不太一样,所以有所区别。第一,是社会关怀、社会参与、包括教会与政府的关系,当持何种态度。第二,是有关圣经的权威:这是过去三十年西方教会界辩论最多的课题之一,由 inerrancy 到 infallibility ,如何看待圣经的瑕疵与不一致性,立场各自不同;我在 Dallas 神学院读书时,我的老师 Norman Geisler 与 Fuller 的教授 Jack Rogers 正为这个问题争论。 1978 年,赞成圣经无误论的学者在芝加哥召开大会,发表了宣言,所收集的论文由 Geisler 主编,出版了一书《无误论》。后来前建道神学院院长张慕皑写了《近代福音信仰运动》,也把该宣言的中译文放在附录。第三,如何对待科学:一直到今天,对信仰与科学的看法约有三、四种派别。浸会大学的江丕盛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卓著,他是“国际科学与宗教学会”的创会会员,并于 2001 年四月获得邓普顿基金会赞助的“科学宗教课程奬”。第四,是怎样看待犹太人:美国教会界对犹太人的看法不太一样,而对犹太人的看法会直接影响白宫对以色列与中东的政策,而美国的犹太人对商业、经济、政治有非常大的影响,教会如何看待犹太人,则要看如何去解释神在圣经中对犹太人的角色,这是很有意思的话题。第五,合一运动:从 John Mott 倡导合一运动,到 WCC ,到洛桑会议,都是与合一运动有关。合一的范围是什么?是用圣经的真理,或外表的称呼与组织?第六,是妇女的角色:许多宗派的分裂与此话题有关。妇女可否按牧、担任圣职人员、主持圣礼?第七,是何谓灵恩?灵恩发生是在初信主时,还是需要第二次祝福?福音派、基要派、灵恩派对于神迹式恩赐──医病、方言、智慧的言语等,看法都很分岐。 

至于在伦理问题上,基本上对堕胎、同性恋、安乐死、基因工程等,基要派与灵恩派的立场很接近,福音派是一个很宽的名称,尺度则比较宽,对妇女的权利、胎儿生命的保障等,分野会比较大。 

最后我要提 Alister McGrat h,他是目前整个福音运动很重要的学者。这位英国的神学家 原为生化学家,后来攻读教会历史,后来主要在牛津教神学。1988 年左右 Bakers 出版社编列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福音派神学家,当时 McGrath 只有三十几岁,却已被列名,编为最后一位。年轻时,他曾相信共产主义,后来他又受自由神学很大的影响,却发现自由神学没有路可走,因为高举理性,灵性会感到反常贫乏,而理性是否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却很值得怀疑。在他读神学时,西方世界慢慢有一些有灵性、有思想、有学识基础的神学家出现。他觉得自己很幸运,他说,若他早二十年读神学,像 J. I. Packer ,在牛津就几乎只能读到自由派神学的书,大部份都是德国神学家所写。意思是说, Packer 要走上福音派的路加倍艰难。后来,他写了两个神学家的传记 Odyssey ,其中之一就是 J. I. Packe r。 

我再讲一些牛津的故事。维真学院的创校校长 James Houston也是牛津毕业 ,年轻时他与 John Hick 同学, Hick 也是牛津毕业,他从基要派至福音派,再变成宗教多元主义( religious pluralis m)的倡导者,他的信仰变化很大。Houston说,当年许多虔诚的基督徒同学都觉得Hick很怪而不理他,没想到后来Hick写许多书来批判基要派。早期他们的思想都差不多,属基要派。Packer很早就写了《基要主义与神的道》一书。到McGrath读书时,已有许多高质量的福音派著作出版。 

McGrath所写的另一位神学家是 Thomas Torrance ,他是爱丁堡大学已退休的神学教授。为何会挑他?因今天福音派神学一定要面对科学的挑战。其实,信仰与科学的对话已经进行了五、六十年,而到最近二十年才比较成熟。目前这样的对话仍在进行,前面已提过,美国基督徒约有四种立场。(注:诚如 Ian Barbour 教授所提的四种模式:冲突、独立、对话、整合之外,我们晓得,基督徒处理圣经创世记的内容和生物学及化石的证据时,采取了“权威创造论”、“渐进创造论”和“有神进化论”的观点。 2005 年八月 15 日的《时代》杂志,以“进化论战争”为题,其中有一个专栏,由四位专家 Francis Collins , Steven Pinker , Michael Behe ,及 Albert Mohler 发表了四种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我讲的四种立场。) 

六、 结论 

McGrath 亦深深觉悟,今天作基督教的学术研究非常重要,因为影响非常深远,会影响以后的教会发展。但学术研究也要配合教会的蓬勃兴盛,否则学术研究必会没落。他感慨地说,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主要的神学家是德国人,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神学著作却不再是德国人所写,德国只有三位神学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继续对基督教有影响,他们是 Moltmann, Panennberg 及 Eberhard Jungel 。( Panennberg 来过中国,他是很厉害的神学家,可以用拉丁文来教安瑟伦的神学思想,好像卓新平所长在慕尼黑大学时上过他的课; Moltmann 也来了中国并且对中国的文化很感趣,台湾的林鸿信博士是他的学生。) McGrath 的意思是,今天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学术研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教会基层的灵性能力( spiritual vitality ),而这两方面要有良性互动,这样对基督教的认识才会全面。若只在学术界钻研,而不能体会普罗大众中基督教的灵性能力,这样,你对基督教的认识乃是片面的。 

我们的时间已经过了,以上笼统的讲了一大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倘若各位要了解现代的基督教,你们一定要明白这三个派别在美国的发展,以及它们对全世界基督教的影响。谢谢! 


2006-5-23 讲于中国社科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室 

载于基督日报网,2012年08月28日;
http://www.jiduribao.com/template/news_view.htm?code=gen&id=920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论我国宗教法人制度之完善 \朱宏俊
摘要:2017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在我国首次从法律上确定了宗教活动场所…
 
印度莫迪政府的佛教外交研究 ——基于关系型公共外交的视角 \孙先正
摘要:近些年来,莫迪明确提出,印度不再做平衡性大国(BalancingPower),要当引领性大…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关于基督教“家庭教会”问题的研究综述
       下一篇文章:佛教之僧自治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