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活动
 
宁波的教会学校
发布时间: 2016/6/30日    【字体:
作者:胡审严
关键词:  宁波 教会学校  
 
 
在宁波和义大道万豪酒店东侧,保留着一幢中国第一所女子中学——教会学校甬江女中的旧址,令不少海内外游子和民众颇为欣喜。
 
1844年,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宁波开埠。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宁波,在传教的同时传播文化,把办学作为传教的手段之一。是年,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女传教士、东方女子教育协进会会员奥尔特绥,在甬城祝都桥竹丝墙门(今中山西路182弄36号附近)创办女塾,开设圣经、国文、算术等课程,兼学缝纫、刺绣,这是内地最早的女子学堂,后数易校名,拓展为甬江女中,直至1952年市人民政府接收教会学校止,办学长达108年。据宁波市及各县教育志统计,外国教会先后在宁波各地办起中小学150多所,居全省之首。
 
外国教会在宁波创设的小学堂,早于国人自办的小学堂。1845年,美国驻宁波首任领事、基督教北长老会传教士、医生麦嘉缔和传教士韦理哲,在江北岸槐树路设立一所男生寄宿学校,名崇信义塾,学生多为教徒之子,这是浙江省第一所男子教会学校。1847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柯夫人亦在江北岸槐树路设立一所女校。1857年,柯夫人和奥尔特绥举办的两所女校合并,称崇德女校,归属于美国基督教长老会。1860年,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罗夫人在城北江滨(今永丰路)创办浸会女校,后改圣模女校。1869年,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在大庙前仁德堂、五块板桥、小教场分别办起3所女塾,嗣后合并称仁德女校。1876年,英圣公会将同治七年办于贯桥头的义塾迁至孝闻坊改称三一书院(寓基督教“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之意)。1881年,麦嘉缔博士又在江北岸板树路创办崇信书院。1893年,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华以利沙白、华路易姐妹在江东张斌桥教堂内创办了华英书院(1912年改名华英学校)。
 
天主教传入宁波远比基督教早,但办学却比基督教晚。1903年,法国天主教浙江(宁波)教区法籍教主赵保禄,以庚子赔款和旅沪甬商捐款4万多元,在江北岸草马路泗洲塘畔办起约瑟学堂,后改名中西毓才学堂(今海军东航后勤部部分址)。
 
外国教会在宁波城区先后举办小学堂(女塾、义塾、书院)30余所,但因当时清政府学部决定,外人在中国开设学堂“无庸立案”,未列入各省学务公所之统计,故不少学校有待继续甄别考辨。
 
教会学校开办时多为小学,以后逐步发展为兼含中学的学校。1880年,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卫克斯、罗培生将原办在西大街(今中山西路)真神堂的私塾迁至盐仓门改为养正书院(后改名浸会中学,址北门碶桥)。1912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将崇信书院改为崇信中学(1923年与浸会中学合并为四明中学,1935年四明中学与斐迪中学合并为浙东中学,1952年改为公立、定名这市第四中学)。1923年,崇德女校、圣模女校之中学部并为私立甬江女子中学,由美基督教长老、浸礼会合管(1952年改为公立、定名宁波女子中学,今甬江职业高中之前身)。1932年,位于广仁街的三一初中(前身三一书院)和仁德女校合并,称私立三一初级中学(1952年改为公立,定名宁波市第三中学)。
 
外国教会先后在甬城创办中学(含联合中国传教士办学)10多所,其中三一中学、浙东中学办学时间长达40余年,甬江女中长达30年。
 
外国教会虽然没有直接在甬举办高等学堂,但浙江省唯一的一所教会大学之江大学,却源自宁波。1867年,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将在甬创办的崇信义垫迁往杭州,改名育英义塾。1897年增办高等教育,改称育英书院。1911年改为之江学堂。1914年更名之江大学。1931年改称私立之江文理学院。1948年复称私立之江大学。1952年,之江大学在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组建浙江师范学院、浙江财经学院(后并入上海财经学院),部分学院则并入浙江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
 
此外,甬上教会学校还曾设大学预科。1912年,英国基督教偕我公会在江北泗洲塘所办的斐迪学校中设初中、高中和大学预科三部,预科生毕业可保送至上海圣约翰等教会大学就读。办学期间,共有600余名预科毕业生升入教会大学。
 
外国教会还在宁波城区开办了幼稚园5所、孤儿难童院7所、宗教院校6所、职业技术学校和补习学校5所,其中1925年美国基督教浸礼会创办的宁波私立华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望京路5号)颇具特色,办学至1952年共毕业学生247人,1952年9月,该校与省立宁波医院医事技术学校合并组建浙江省宁波卫生学校。在1925年以前,宁波医院不分医师、护士,所有工作都统管兼做。创办护校后,才有专业护士。
 
教会学校外国列强进行文化一种手段,开设的中心科目是圣经,学生除了要学圣经这门必修科外,还必须履行晨更、晚祷、做礼拜目等各种宗教仪式。如三一中学,规定圣经与英文两科不及格者不能升级。教会为了传教,借助于学校教育,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西方近代文明。所以,教会学校的开办客观上也给宁波带来了良性影响,在宁波乃至中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少可圈可点的篇章。
 
首先,传教士在宁波办开了许多女子学校,给予女子受教育的机会,这无疑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无女子进学校的旧传统,使国民意识到女子教育不但可能而且必要,为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开了先河。如1869年和1881年,麦嘉缔把教会学校中的鄞县人金雅妹先后带到日本和美国留学,使金雅妹成了我国近代第一位妇大学生、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位有大学学历的女医生。1907年,金雅妹在天津创办了一所医院附属的医科学校,这也是我国最早的一所培养合格护士的学校。1883年,美国基督教浸礼会应女士还在北门外创办了妇女短期学校,以招收女教友等成年妇女,1927年改名为鄞县私立慕义补习学校,学生逾百人,6年修业期满,发给小学毕业证书。该校办学直至1952年。
 
第二,教会学校在开设圣经科的同时,亦开设国语、作文、史地、格致、生理、数学、音乐、体操、英语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这些欧美近代教育内容和制度的输入,封建教育模式被打破,学生了解到中西方近代文化,形成新的知识系统,起到了传播新知识的作用。宁波帮中的精英周宗良,曾就读于英国牧师阚斐迪所办的宁波斐迪书院,毕业后进宁波海关担任译员,后出任上海谦和洋行买办,由此开始其长达35年的买办生涯,成为上海滩上的豪门。甬上望族鄞县潘火桥人蔡松甫,11岁考入英国基督教创办的宁波华英书院,后曾任上海惇叙商业储蓄银行经理、董事长30余年。1950年,他出席全国金融业联席会议,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接见。慈溪人林汉达,在宁波崇信中学毕业后考入之江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教育部副部长,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文学家、文字改革家,著述颇丰。
 
第三,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在“五四”、“五卅”、“一二•九”等反帝爱国运动和反对奴化教育,收回教育权的斗争中,宁波教会学校许多师生冲破重重阻力,投身救亡运动,涌现了大批革命志士。早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张秋人、中共宁波地委书记杨眉山、宁波总工会委员长王鲲等,就是崇信中学、三一中学、华英学堂等教会学校的师生。浙东中学在抗日战争时期,有6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浙东中学支部;在解放战争时期,有50余名学生奔赴四明山、会稽山游击根据地参加革命。
 
第四、教会学校中的一些传教士热心沟通宁波与世界的联系,起到了宣传中国文化的作用。崇信义塾的美国基督教教员丁韪良,在宁波注册14年,他不但先后在甬城南门内、外各创办了一所教会学校,还参与1854年在宁波创办的浙江省第一份新闻报刊《中外新报》,发行全国及日本、英国、美国等地,除传播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和政治社会思想外,还大量介绍宁波的经济和民情风俗(今英国大英博物馆有藏)。1869年,丁韪良受聘京师同文馆总教习。1898年,清政府赐予他二品官衔,聘任清政府国际法顾问,并任清廷第一所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后称北京大学)西学总教习,直至1912年。丁韪良在华生活工作达64年。晚年他在自传《花甲记忆》第4章“宁波的场景”中称:“宁波是一个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尽管你缺点很多但我爱你始终不渝的城市”。
 
转自360图书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221/20/160678_16375123.s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北洋时期的宗教学校教育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下一篇文章:加国佛教会五台山迎香火 万僧斋法会盛况空前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