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浅谈城镇化进程中的宗教事务管理
发布时间: 2016/7/29日    【字体:
作者:林劲松
关键词:  城镇化 宗教事务 管理  
 
城镇化对宗教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和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强化和创新宗教管理工作,实现城镇化进程与宗教关系的和谐互动,已成为宗教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深层次的背景看,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处于急剧的变革之中,市场竞争的激烈、利益和价值体系的多元与分化、公民主体意识的醒悟、信奉宗教人数的增多、信教人员动机的多维化、境外势力的干扰等等,都给当今中国的社会治理与宗教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可以说,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迫切,更为繁重。要保证城乡一体化进程战略的成功实施,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而宗教工作又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外交往扩大,外来流动人口增多,宗教活动场所迁移变动,宗教事务不是少了,而是更多、更复杂。如果宗教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不能花大气力依法推进宗教事务管理,那么就会被境内外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从而影响到全局工作的顺利推进。
 
笔者认为,做好城镇化进程中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正确处理宗教活动场所总体调控与局部整合的关系,做好具有前瞻性的中长期布局规划。
 
城镇化进程使城区面积增长,信教群众的分布情况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宗教活动场所的原有格局被打破。宗教活动场所的合理布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制定宗教活动场所的调整规划中,既要符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局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应在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代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拆迁方案。对有重要的人文保护价值的寺观教堂,在保留的同时也应完善其周边环境和交通设施,对那些小而散的活动场地则可采取集中迁移的方法,改善信教群众过宗教活动的条件,使寺观教堂的布局与城镇整体规划相协调。这既团结了广大信教群众,又有利于依法开展宗教管理工作和城镇的现代化建设。
 
以人为本,善于发挥爱国宗教团体和广大信教群众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复杂性,使宗教关系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宗教作为一种惯性极强的精神文化,在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蕴藏着较大的精神力量,并可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切实尊重和保护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信仰自由,满足信教群众的精神需求,才能真正把他们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做到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宗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断为城乡一体化进程增添新力量,实现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共同奋斗、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引导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参与城乡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是城乡一体化战略进程的重要内容。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可鼓励宗教界人士根据各地区的文明建设规划,积极参与城乡文明建设,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抵御境外消极思想的渗透。结合各自宗教的教理教规,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荣辱观融会到讲经、解道、宣教的内容中,劝人行善,守信诚实,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引导宗教界运用现代理念,科学管理宗教实体的资金开支。
 
城镇化进程伴随着城乡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对外交往的扩大。在此阶段,宗教已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信仰与文化价值体系,同时也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体而存在。这个特殊实体要健康有序地运转,就必须构建行之有效的现代管理机制。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少宗教实体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和一定的资金总量。因此,要帮助和引导宗教界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在与全社会所倡导的公益事业相一致的前提下,借鉴现代管理理念,切实加强宗教实体资金的管理力度,使其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防止出现因资金管理混乱而破坏宗教界自身形象的问题。
 
构建宗教管理与一般社会管理相结合的大格局。
 
伴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人群结构发生变化,宗教关系和宗教问题更趋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善于运用群众工作方法、社会工作方法和统一战线方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深化管理、强化管理。宗教领域出现矛盾,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经常化、细致化的工作,才能及时发现矛盾问题,弄清其产生的原因、演化的规律,不断增强城镇宗教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在城乡一体化推进和社会结构转型的新时期,我们有必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度,建构宗教工作的宽领域、多维度、大格局,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宗教管理的新体系。
 
 
转自中国宗教学术网
http://iwr.cass.cn/zjyzz/201310/t20131030_15778.htm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北京两古寺退市在即 潭柘寺去年净利2659万
       下一篇文章:与天路客谈信仰:福利制度与十一奉献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