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中梵关系最新变化!教宗公开接见中国主教
发布时间: 2016/10/20日    【字体:
作者:联合早报
关键词:  中梵关系 教宗 中国主教  
 
 
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在本月5日与前来朝圣的教友合照,当中包括一位中国主教。此举被解读为中国与梵蒂冈之间有更加明显的破冰趋势。
 
(香港∕台北综合讯)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在本月5日(上周三)的公开接见时段上,首次公开接见一位来自中国的主教,并与他和一起前来朝圣的教友合照。此举被解读为中国与梵蒂冈之间有更加明显的破冰趋势。
 
天亚社中文网称,近70张显示教宗与华东江苏省苏州教区徐宏根主教及教友会面的照片,最近在中国天主教圈的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不过,梵蒂冈电台中文网页没有报道相关消息。
 
教宗公开接见中国主教非比寻常
 
徐宏根隶属中国官方教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他在1999年当选为苏州教区主教,并于2006年由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山东省临沂教区主教房兴耀为其祝圣晋牧。由于中国与梵蒂冈没有外交关系,再加上主教任命权等纠葛,教宗和中国主教之间的类似会面过去一直是私下进行,教宗此次公开接见中国主教之举非比寻常,外界普遍认为与正在进展中的中梵谈判有一定关联。
 
据台湾媒体报道,长期研究大陆宗教政策的真理大学宗教组织文化管理学系教授张家麟表示,方济各打破历代教宗传统,公开接见大陆自行任命的主教是史上头一遭,显示陆梵关系破冰迹象更为明显。
 
张家麟表示,天主教徒前往梵蒂冈拜见教宗有“朝圣”“朝觐”的意义,然而中国大陆的神职人员都具备官派的“半官方”性质,苏州教区主教率团赴梵蒂冈必定经过中共党政体系审批才能放行,而教宗也愿意公开接见大陆官派的主教,这显示陆梵双方已达成一定程度的了解与谅解。
 
台湾铭传大学新闻系系主任孔令信说,教宗愿意公开接见大陆官派主教,代表教廷与中国大陆谈判已达到“成熟的阶段”。
 
大陆方面天主教人士也有类似观点。中国天主教媒体《信德网》刊登笔名甘保禄的活跃神父博客的评论称,这次会面的意义“在于中国教会过去几十年来的状况和目前正在进展中的中梵对话和谈判,特别是针对主教任命方面的协定。”
 
外传中梵之间早前已达成主教任命谅解,并可能即将建交。今年8月,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汤汉在《公教报》撰文,力撑中梵建交前期协议,又透露教廷与中国就主教任命达成初步结果。
 
倘若建交,中梵之间会以何种方式进行主教任命,为外界关注。张家麟分析,方济各这次公开接见大陆官派的主教,可视为中国大陆与梵帝冈未来循“越南模式”由陆方提出主教人选,再由教廷认可作为主教任命方式的突破,“这样一来中共赢了里子,教廷也赢了面子”。
 
但张家麟表示,过去梵蒂冈与越南虽按这一模式达成主教任命共识,但双方至今尚未建交,原因在于梵蒂冈仍未取得完整的自由宣教权,未来即使陆梵达成循“越南模式”的共识,建交与否的关键同样也是自由宣教权。
 
转自宗教与国际沙龙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OTAyNjk1Nw==&mid=2651378375&idx=1&sn=b0b69b741bc5e0637beadd097db0a815&chksm=f26bb225c51c3b33b23d70a37e43bbfda3cd18df2b1fda2cf78d6cab4fd0e0a223743883111f&mpshare=1&scene=5&srcid=10185oQknqyg6MmsGbeFt17n#rd宗教学与国际关系沙龙宗教学与国际关系沙龙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捍卫并推动宗教信仰自由”在柏林召开 各国议员为信仰自由发声
       下一篇文章:汉传佛教与缅甸华人的相互依存关系研究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