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观点与争鸣
 
教会应该正视社会公众的批评和指正
发布时间: 2017/1/25日    【字体:
作者:刘盐约
关键词:  教会 社会 批评  
 
最近一篇题为披着宗教幌子的假先知在非洲敛财的文章在多个社会公众网络媒体上被广为转发。这篇文章是南非一位著名评论员所写,由国内反邪教网“凯风网”编译,原题为“挂羊头卖狗肉,假先知披着宗教幌子敛财”。文章针对时下非洲大陆出现的一些打着基督教幌子的宗教骗子(有的自称“先知”,有的自称“神的仆人”,他们都声称能进行“神迹”)的诈骗活动和丑陋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批评。这些宗教骗子们到处横行,用各种所谓的“神迹”等方式蒙蔽信众大肆敛财。文章写道:“这些假先知、贪财的牧师自诩‘神的仆人’,实际上是对基督教的严重亵渎,他们盗用神圣耶稣的名字,目的是方便为他们个人从教会信徒身上敛取财富。这些披着‘圣衣’的骗子、无节操的恶棍所作所为完全与基督教坚守的教义背道而驰。”
 
这篇针对基督教乱像的评论写得非常犀利,而又能越洋过海来到中国,也足见国内社会公众(当然也有官方层面)对基督教的关注(请我们以善意而非阴谋论来看待这个事情)。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非常迅猛,从乡村到城市,从农民到白领,从文盲半文盲到中高级知识分子,基督教的覆盖非常广阔,在一些地区基督教甚至发展成为当地第一大宗教。基督徒的数量在中国至少有数千万甚至上亿。基督教福音的传播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诸多“正能量”,但勿慵讳言,一些打着基督教招牌的异端和某些无良教会无良传道人(从教义看他们未必是异端)也同时在滋长蔓延。从全局来看,基督教是以一种良莠不齐的方式扩展的,也是以一种良莠不齐的方式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的。社会公众有时候很难对此做出分辨,因此会有一些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非洲大陆基督教传播势头更是迅速,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鱼目混珠,有人找到了发财的商机从中渔利。一些如诱使信徒吃草、喷杀虫剂等闹剧不时被媒体曝光,在这背后更是一些宗教骗子们的诈骗和疯狂敛财。这些乱像当然要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甚至引起政府部门的介入。     
 
笔者去年曾针对“南非牧师神迹事件”和非洲“巫童”事件写过两篇评论,从一个健康基督信仰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反思,指出这些现象是神棍的宗教网罗,与真正的基督信仰相去甚远。今天我再要写一篇评论,但不是护教的角度,而是从教会自我检讨这个角度——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公众的批评和指正?虽然圣保罗教导我们不可把教内的争议拿到不信的人面前求判断(参见哥林多前书第六章),但这不等于说教外的人就不能批评教会发生的错误和丑陋现象。
 
在此,我想我们首先要避免两个错误心态。第一种错误心态是,以社会公众为“属血气之人”,故而不屑于他们的批评和指正。这样的不屑其实是一种骄傲。我们要虚心地承认,教会自身存在的问题有时候连我们都看不清的(可能是真的看不清,也可能是既得利益使然而故意看不清),但社会公众却能看得到。连我们的主耶稣有一次都以社会公众的认可作为一个衡量他的门徒的尺度:“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5)这里的“众人”显然是指一般公众。也就是说,在教会里的我们真正是不是耶稣的门徒,不是我们嘴上说是就是的,而是要由外人来识别的。
 
第二种错误心态是,以“正统教会”自居,那些出问题出混乱的教会都是假教会,和“我”无关,故而仍然是不屑一顾。我以前遇到这样一件事,有人说你们基督教历史也是挺血腥的,又是十字军东征滥杀无辜,又是异端宗教裁判所枉杀了很多无辜。有位基督徒回应道那些都是天主教干的,和我无关。一句“和我无关”似乎可以撇清关系,但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那个时候还没有新教,天主教就代表整个基督教,后来的新教也是从天主教这个母体而来的。面对外人的质疑批评,我们不能采用这种鸵鸟方法,你可以撇清与你无关,但你无法令公众信服,除非你能坦然面对真诚反思。还有一次,有位改革宗学习者看到我写了好几篇批评反思基督教丑陋现象的文章,指责我是在诋毁教会诽谤基督教先贤。我说我这是在反思,基督徒和教会也需要反思,正视阴暗面,没有反思就没有成长。社会公众可没有这种真假教会的“神学”装备,他们看的是基督教的整体,我们不能说哪一块属于我哪一块不属于我。而异端也好无良传道人也罢,所伤害的是整个基督徒群体,破坏的是整个教会的声誉和见证。
 
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胸怀去聆听来自外面的声音,哪怕是批评。看南非评论员的文章,他并没有全盘否定基督教,相反,他对耶稣基督有着相当的尊敬,他认为那些假先知神棍们的所作所为严重背离了耶稣的教训。因此,他的批评是善意的暖心的,是对教会的帮助!
 
教会在公众眼里一向是“道德高地”一点都不假,但就算是撇开那些明显的异端不说,所谓正统教会里充斥着伪善、堕落和利益权力之争竞也一点都不假。那篇评论文章里特别提到教会钱财监管问责的问题,教会作为社会上的一个实体显然不能“逍遥法外”,要接受公众的“审计监督”。虽然在中国基督教远没有佛教那样的商业化火爆,但教会似乎是一个“真空”地带,谁也管不着,尤其是教会的钱财管理更是一个严重问题。有些教会俨然是传道人或其家族的产业、地盘,所收到的信徒款项数目也非常可观,但这些钱花在哪里怎么花的却是一笔糊涂账。有些教会极力说教灌输十一捐税以此向信徒吸取钱财却最终流入教会掌权者的腰包或胡乱花钱甚至挥霍一空,更不可能用在关心帮扶穷人或弱者的身上。这样的教会其实已经背离了耶稣的心意,尽管从教义看仍然是“正统”的。我就听过有的教会信徒奉献款被挪去炒股或放高利贷。有位弟兄曾不无激愤地说,如果中国的教会也来一场打虎打假运动,又多少人能站立得住?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今后中国进一步推进民主化,教会的合法空间越来越大,那么教会要如何面对来自外部的财务审计和监管呢?现在的暗箱操作和随心所欲显然就不能再持续了,因为你必须接受现代文明社会规则的约束,接受第三方公正独立的审计监管。
 
南非那篇评论文章最后特别提到天主教梵蒂冈的例子,教宗勇于接受公众批评,对神职人员严加监管,净化了教会风气。教会要自律,要自我检讨,自我改良,因为上帝也通过社会公众对我们说话,提醒我们,千万不要等到上帝给你兴起尼布甲尼撒来。
 
转自基督时报
http://www.christiantimes.cn/news/22845/【福音时评】教会应该正视社会公众的批评和指正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新学者”与“真信仰”——杨仁山居士与近代佛教革命
       下一篇文章:当代中国佛教要敢于审视传统佛教中的陈规陋习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