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家
 
东正教在台湾的现状及其适应
发布时间: 2017/2/16日    【字体:
作者:刘智豪
内容提示:目前在台湾有两家分别来自君士坦丁堡教会和俄罗斯教会的 “台湾基督 正教会”,信徒很少,参加 礼拜的人数最多 12O人左右 。其宣教方式有网络教学、教会出版物、文化课程和学术讲座等。
关键词:  东正教 台湾 宣教 华人宗教  
 
东正教与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并称基督宗教三大教派系,在这三大派系中,东正教的信徒最少,全世界约有 2亿 3千万人,分布在东欧、中欧、亚洲和北美洲 。 东正教没有像天主教那样的全世界统 机构,而是有多个 自主教会,各 自进行自己的发展和传教活动。
 
 
东正教向台湾最早传人可以追溯到 2O世纪初 的日据时代,但 当时的影响甚微,后来随 日据时代的结束而消失。近 10余年来,随着两个最具影响力的东正教会 “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和 “俄罗斯东正教会 ”对外传教活动的加强和扩展,它们也在台湾相继建立或恢复了自己的东正教会。 目前在台湾的这两个东正教会虽然规模很小,但都在积极探索在地化 的适应和发展之路。
 
一、教会建立
 
1996年 11月,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 (普世牧首区 )在香港设立 “正教会普世宗主教圣统香港及东南 亚都主教教区”,2001年9月 “正教会宗主教圣统”派遣希腊籍神父李亮 (JonahMourtos)来台进行宣教活动。 李亮神父在台建立的东正教会称为 “台湾东正教圣三一教会”,随着参与信徒人数持续增加,为了让信徒 能有更大的活动空间,由总会出资购买房产,作为台湾基督正教会教堂 ,并于 2003年向台北县宗教礼 俗科申请注册为 “财团法人台湾省台北县基督教正教会”,简称为 “台湾基督正教会 ”(THE ORTHODOX CHURCH INTAIWAN)。 ④
 
2012年 9月 16日,莫斯科及全俄罗斯牧首基里决定在台北重建台湾基督正教会,由爱西里尔神父和王西满公读士负责重建工作。2013年 2月台湾基督正教徒在台北召开台北堂区成立大会,并决议重 建 1901年俄罗斯东正教会的日本主教圣尼古拉在台湾建立的 “台北基督救世主正教堂”。于同年 9月举行台北基督救世主教堂建立 112周年和其重建 1周年庆典活动,使得俄罗斯东正教在台湾 的历史向 前推进了整整一个世纪。
 
 
笔者于 2012年 2月至 2013年 2月期间调查台湾东正教发展现状,俄罗斯东正教会尚在筹办阶段,但其近期已在台建立,笔者尚未详细调查,只略访谈一次概况。因此本文主要以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在台建立的台湾基督正教会现状及其适应的初步探讨。
 
① 张雅平:(20世纪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变迁与发展》,卓新平主编:《当代基督宗教教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
 
第 610页。
 
② 台中市太平区另有一间美国正教会 (OrthodoxChurchinAmerica)以家庭教会的形式独自运作,不受台湾基督正教会和台北 基督救世主正教堂的管辖。维基百科网站,h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5%9F%BA%E7%9D%A3 %E6%AD%A3%E6%95%99%E6%9C%83.(阅读时间 :2014年 1月 24日。)
③ 李亮神父访谈记录,2012年 2月 1日。
④  新北市民政局宗教礼俗科教会查询系统,htp://www.ca.ntpc.gov.tw/151;DATA Church/Details/209.(阅读 时间 :2013年 3月 3O
 
二、礼拜仪式
 
东正教会的圣礼仪式在生活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举行 的宗教仪式相当复杂,有受洗、涂圣油、授圣职、告解、婚姻、终傅及圣餐礼等 7个圣事 。台湾基督正教会举行的节日庆典活动与圣礼仪式与各地区的东正教会举行时间相同。在仪式举行上,依照当地文化与信徒参与时间做适当调整 。 台湾基督正教会的信徒并不多,除参与每周 日举行的教会主要常态性的圣餐仪式之外,其它 6个圣事并不经常举行,如有信徒提出需求,李亮神父会在举行圣餐仪式中一起进行,若信徒仍无法亲 自到教堂参与,李亮神父会亲 自前往信徒家中举行圣事。此外,笔者在访谈 台湾信徒中了解到,李亮神 父在举行圣事仪式时,使他深刻体验到东正教在宗教仪式上的神圣性,如东正教 的受洗仪式与基督教、 天主教或新教举行方式就有不同之处,东正教有教父教母形式,而且在仪式过程 中会点燃蜡烛、剪头 发和配戴十字架等象征动作,让受洗者与协助者都能感受到神圣性并留下深刻印象。
 
 
在台基督正教会的教堂规模虽无法与外国东正教教堂相较,但教堂 内部布置十分庄严典雅,使 信徒在进入教会或参与仪式时能感染到浓厚的宗教氛围,并将神父与信徒间距离拉近,更凝聚了信徒的信仰认同感,让原来 只有少数的信徒参与的东正教,至今 已发展到拥有百人以上的信徒。另外, 教会在平日开放时间并无固定,主要是教会目前神职人员只有李亮神父一人,信徒平 日前往教会时,需提前联系。教会在每周日上午举行圣餐仪式,若当天举办重要仪式活动,参 与信徒人数将高达 100人左右。
 
三、宣教方式
 
教会建立的目的,除 了通过礼拜仪式来实现对已有信众的牧养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吸纳新信 众。由于东正教在台湾的信众甚寡,以外国人居多,而台湾 民众对此知之甚少,因此,如何宣教成为建立或重新建立的台湾基督正教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台湾大多数宗教团体的宣教活动,除了在教会内进行宣教外,神职人员经常会带领信徒们到户外 举办 “社 区关怀与活动 ”或发放 “教会出版刊物”让更多民众了解和参与教会的活动。而台湾基督正教会并不像上述所说的方式进行宣教,李亮神父认为此方式宣教是极度不礼貌的宣教方式,他希望可 以由民众来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
 
台湾基督正教的社会宣教活动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利用网络多媒体方式进行宣教工作。李亮神父在台建立了第一个以中文呈现的东正教会网站 , 架设了 “信徒观看视频参与圣礼仪式”、“远距离教学”、“查经班”等多样丰富的交流平台。
 
(2)教会出版物。教会负责人撰写、组织翻译和编辑出版有关东正教礼仪和教义的入门读物、研究著作和期刊。
 
(3)开设文化课程班。在台基督正教会不定期地开设了 “英文学习班”、“原文查经班 ”、‘《圣经》翻译班”、“希腊戏剧”、“希腊文阅读班”等课程班。
 
(4)学术讲座。李亮神父还经常接受台湾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或私人企业的邀请,去作有关东 正教神学、仪式和圣像等内容的专题讲座,以及在台湾神学院兼职教授课程。
 
① 于涓执行长访谈记录,2013年 2月 1日。
 
② 黄恩连信徒访谈记录,2013年 2月 1日。
 
③ 2005年至 2008年专题演讲: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宗教博物馆、辅仁大学、东海大学、慈济大学、佛光大学、中华信
 
义神学院、台南神学院;教学方面有:台湾神学院、道生神学院、齐鲁神学院及浸信宣道会神学院等。李亮神父访谈记录, 2012年 2月 1日。

此外,从 2009年开始至今每年都举办 “台湾基督正教会公开征文 比赛 ”活动,希望藉 由举办此活 动,让更多台湾民众了解东正教是基督宗教初代教会之传承者。
 
四、网站特点
 
在台基督正教会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是 以网站的形式用中文方式呈现,东正教却是第一个 。从
 
在台基督正教会的网站上来看,中文东正教资料十分多样与丰富,为华人信徒与 民众理解东正教会神 学与信仰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在台基督正教会开设网络教学课程目的,主要是想让任何人直接上网学习了解东正教会。教会的教学网站为 “东正教多媒体教学 网站”。 该教学网站是采取 “双 向式教学”,学生与老师现场连线, 若有问题即时发问,老师当场给予解答。
 
2008年 3月设立 “圣三一”网络神学院。 网络神学院的成立 ,主要是想要满足有兴趣学习东正教的神学、教义议题,却 因种种因素无法前来学习的学员,让学员们直接在家中就可以学习。“圣 三一”网络神学院是现场直接连线授课,学员有问题可即时发问,双向交流。该学院每学期开设三门 课程共计 16堂课,学员通过注册并修业满 6O学分后,学院会进行测验及作业检定,通过者将颁予美 国神学院之证书。近期教会已将 “圣三一”网络神学院暂时停开。主要原因是学员注册时都是在网络上进行,教会没有实际与学员接触,不了解每人状况。平时会对上课学员布置作业,学员们都没有定期缴交,不确定学员是否要持续上课,所 以教会选择将学院一些课程移至网络教学网站上。 2010年成立 “错译 《圣经 ’社群网站。成立此网站是因李亮神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超过数十种中英文版本在与原文比对之下有很多错,希望将错误或不精准处重新翻译 出版,但是出版成书需 要长期收集整理,为 了能让更多人可以了解原文准确含义,先将部分翻译整理完成上传至社群网站,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找出更精准意涵。 李亮神父藉由强大的网络功能来集思广益,将 《圣经》中翻 译错误减少,可说是颠覆传统的 《圣经》翻译方式。
 
东正教神父们举行圣餐仪式仍然维持传统方式在圣像壁另一边的祭坛进行。 而台湾基督正教会 将圣餐仪式变得透明化,使用网路视频现场直播,在仪式周 围架设多角度摄像头,让无法参与的信徒通过网络直播方式来观看圣餐仪式。若信徒当天无法同步观看圣餐仪式,只要等仪式结束之后,系统自己会将当日举行圣餐仪式影片上传至社群网站让信徒随时能点阅观看。
 
五、教会出版物
 
台湾基督正教会出版物有 “专书”、“翻译 书籍”与 “台湾正教会月刊”等。专书出版共有 3本。 李亮神父著的《生命的花蕾》是利用 “生活上发生的事 ”与 ‘《圣经》故事 ”结合起来说明东正教神学、信仰意含 ⑧ ;另一本书 《礼仪》是介绍东正教信仰与生活 以及举行礼仪的目的与过程。⑨ 于涓,
 
 
①  台湾基督正教会网站 ,htp:/theologica1.asia/.(阅读时间:2014年 1月 24日。)
 
②  台湾基督正教会多媒体教学网站 ,http:/www.etheology.en.(阅读时间:2013年 4月 10日。)
 
③ 圣三一网络神学院网站,htp:/www.theology.tw/index.php/how—to-join.(阅读IEl,i'l'~q:2013年 4月 10日。)
 
④ 于涓执行长、黄恩连信徒访谈记录,2013年 2月 1日。
 
⑤ 错译 《圣经》网站,htp://www.facebook.cora/theologica1.(阅读时间:2013年 3月 10日。) ⑥ 李亮 :《欢迎加入 “错译圣经”Facebook},《台湾正教会刊》第 70期,2011年版,第 5页。
 
⑦ 笔者于 2012年 7月 8日参与韩国东正教会、2014年 2月 9日台北基督救世主正教堂、2月 15日香港圣彼得保罗教堂等三
 
间教会的圣餐仪式。三间教堂内皆有圣像壁的摆设,让参与圣餐仪式的信徒们无法观看到圣盘中的 (上帝的羔羊 )面包放
 
人圣爵中情景,只能聆听到神父祈祷的声音,使东正教的圣餐仪式仍然保有宗教仪式的神秘面纱。
 
⑧ 李亮:《生命的花蕾》,台北 :财团法人台湾省台北县基督正教会 ,2005年版。
 
⑨ 李亮 :《礼仪》,台北 :财团法人台湾省台北县基督正教会,2007年版。
 
 
执行长著的《婚姻之美在东正教》,内容主要是探讨东正教的婚姻圣事。
 
台湾基督正教会的 “翻译书籍”由李亮神父 、于涓执行长和其他教会好友们共同翻译。教会成立
 
以来,翻译 书籍共有 8本。赫若迪奥 ·弗拉乔 (HierotheosVlachos)的《圣山沙漠之夜:隐修导师 谈 (耶稣祈祷文 )》 、圣约翰修道院修女们的《您对圣像画有何了解》 、约翰 ·罗玛尼德斯 (John s.Romanides)的《圣保罗理论中的原罪》 、JohnZizioulas的《基督教教义 :教义的形成及大公会议中的争议》 、彼得 ·基尔魁斯 (PeterGilquist)的《成为东正教徒:重回上古基督信仰之路 》 、 ArchimandriteGeorge的《天人合一 :生命终极目的》 、安东尼 ·阿勒维所波洛斯的《正教的精神与灵性》 、亚里斯迪黎思 ·巴巴拉启斯 (AristeidesPapadakis)的《教会历史》 。
 
除了上述出版书籍之外,教会每月定期发行 《正教心语》月刊。
 
六、东正教仪式与华人宗教文化的相似性
 
基督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得基督宗教 的三大派系在中国的传播都呈现出 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李亮神父力图找寻东正教礼仪与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相似之处。这方面主要体
 
现如下:
 
(一 )东正教会为亡者祈祷与华人祭祖的相似性
 
华人的祭祖问题向来是西方教会在华人地区宣教的一大障碍,但在 1971年农历春节,台湾天主教于斌枢机主教领导举行 “祭祖 ”大典,这是 自 17世纪天主教在华宣教所引起的 “礼仪之争”以来,最 大规模的一次祭祖活动,虽然引起新教人士的激烈反弹,不过,此次 的 “祭祖 ”获得各界热烈的支持,于斌枢机又于来年宣布 “祀天”与 “祭祖 ”合并举行,至此之后,天主教每年举行祭祖活动。
 
在台的新教对天主教举行祭祖问题也有分歧,赞成的宣教师认为 “祭祖”在华人社会里可促进家庭伦理与团结,反对 的则认为 “祭祖”是崇拜偶像 的行为,这也是大多数宣教师的看法。加拿大长老会派驻台湾北部宣教的马偕牧师 (GeorgeL.Mackay)对 “祭祖”风俗虽表示敬佩,但立场仍然反对,这种见解也成为台湾长老会所持的典型态度。
 
虽然天主教与新教对华人 “祭祖”有不同见解,但李亮神父的观点认为正教会举行的 “追思礼拜”和 “圣餐礼仪”与华人祭祖有相似之处。李亮神父认为正教的信仰并不是要把不同文化习俗完全消除, 尤其是华人祭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不是拒绝或禁止就能磨灭,他只希望华人正教信徒们在为亡者
 
① 于涓 :《婚姻之美在东正教》,台北:财团法人台湾省台北县基督正教会,2012年版。
 
② [希 ]赫若迪奥 ·弗拉乔 (HierotheosVlachos),卢德译:《圣山沙漠之夜:隐修导师谈 <耶稣祈祷文 >》,台北:上智出版
 
社。2004年版。
 
③ 圣约翰修道院女修女们编著 ,李亮译:《您对圣像画有何了解》,台北:财团法人台湾省台北县基督正教会,2006年版。
 
④    约翰 ·罗玛尼德斯 (Johns.Romanides),香港及东南亚都主教教区译:《圣保罗理论中的原罪》,台北:财团法人台湾省 台北县基督正教会,2007年版 。
 
⑤ [希 ]JohnZizioulas,丁晓原译:《基督教教义:教义的形成及大公会议中的争议 1—2册》,台北 :财团法人台湾省台北县基 督正教会,2008年版。
 
⑥ [美 ]彼得 ·基尔魁斯 (PeterGillquist),译者不祥 :《成为东正教徒:重回上古基督信仰之路》,台北:财团法人台湾省台 北县基督正教会,2006年版 。
 
⑦     [希 ]ArchimandriteGeorge,LuciaChang译:《天人合一:生命终极目的》,台北:财团法人台湾省台北县基督正教会,2007
 
年版。
 
⑧     [希 ]安柬尼 ·阿勒维所波洛斯,任炎林译:《正教的精神与灵性》,台北:天恩出版社,2002年版。
 
⑨ 亚里斯迪黎思 ·巴巴拉敞斯 (AristeidesPapadakis),译者不祥:《教会历史》,台北:财团法人台湾省台北县基督正教会,2006年版。
 
① 董芳苑:《基督徒的天父与中国人的祖先——基督教对 “祭祖”礼俗所取的态度》,《神学论文集 l一5O期》,1976年第 30期,
 
第 493页 。
祈祷时,不要将亡者当成神来看待与祭拜,而是当成自己的祖先来追思与祈祷。
 
(二 )信徒参与圣礼仪时与华人的家庭概念相近
 
周日早晨基督徒都会参与教会圣礼仪,在这之前大家都是互不关联,因为时间、空间、性别 的差距使大家分开,但 由于大家抱着同一个目的,于同一个地点、时间聚集举行圣餐仪式,成为教会一部 分,同时也成为神的儿女,这就是在教会中的合一。
 
按照正教会的理解,信徒在领受圣餐时就是与神合一。李亮神父觉得透过领圣餐可以将幸福联结起来,就像我们来 自不同父母,血缘不一样,并不是兄弟姊妹,但 当我们领受圣餐,从神那里我们领 受到相同的血脉,在教会 中我们可以称呼为弟兄姊妹,透过圣餐礼仪让我们成为一家人,这与华人重 视家庭概念是相近的。 另外,华人有许多节庆日与食物有关,特别是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华人都会 在这些特定的节庆日团圆在一起享用食物。李亮神父认为正教信徒参加圣礼仪式,不仅是感受仪式中的神圣感,更让信徒们得到团圆,感受 回家的温馨气氛,以及共 同享用圣餐礼仪中的食物,这是和谐美好的感觉 。
 
 
【三 )正教会奉献方式与华人对神明的祭品相近
 
华人进入寺庙祭拜时都会携带食物、水果或鲜花来献给神明。而正教会的信徒们参与圣餐礼仪时也会携带 “面包”与 “酒”到教堂,这与华人对神的祭拜方式有相同之处。另外,正教会举行圣餐礼仪只需一个面包即可,其它的面包神父会切成多个小块,让参与圣餐礼仪的信徒、慕道者或拜访者食用,也可以将祝福过 的面包带回家,让家人得到此荣耀的祝福。而在华 人的宗教信仰上也是相同方式。李亮神父强调,这方面的相似性是华人宗教 和基督正教本身具有的,并没有将正教思想灌人华人思想中,也没有将华人 的宗教信仰与仪式加入到正教内。
 
(四 )圣餐仪式结束后的聚餐活动与华人习俗相近 李亮神父认为,正教会在圣餐仪式结束后所进行的聚餐活动,也接近于华人的宗教习俗。在台的民间宗教团体一般会在宗教仪式结束后有聚餐活动,而且会将仪式 中的祭拜食物让信徒带回。其实正 教会在初代教会时,类似的活动就 已经开始,信徒参与圣餐仪式结束后会将各自携带的食物分享食用, 只不过这样方式让富有与贫困的信徒会比较带来的食物,因此导致信徒之 间的排挤,所以改为 由教会 提供点心,使得聚餐活动一直传承至今 。 在台正教会因受到场地狭小限制,只能利用圣餐仪式结束之后,信徒们互相帮忙将场地排序成聚餐 的方式,信徒们在轻松愉快环境 中互相交谈,无形 中增进了 信徒间的浓厚感情。而且在共餐同时信徒能间接与神父互相探讨正教的神学与信仰问题,使信徒对自 己宗教信仰有更深的认同感。
 
李亮神父关于东正教礼仪与中国文化具有某些相似性的观点,对于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进一步认识东正教传统和西方基督宗教文化之外,还对于促进中西文化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具有启发意义, 因为历史经验已经证明,文化融合并不意味着一种文化对他种文化的完全同化,或其 中一种文化的彻 底消失,而是两种文化的相互吸收、补充、改变或接纳。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亦当如此。
 
(责任编辑 易 轩 )
 
①  李亮神父访谈记录 ,2012年 2月 1日。
 
② 李亮 :《礼仪》,台北:财团法人台湾省台北县基督正教会,2007年版 ,第 24页。
 
③ 李亮神父访谈记录 ,2012年 2月 1日。 ④ 李亮神父访谈记录,2012年 2月 1日。

载于《现状研究》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只要宗教自由发扬光大,美国就会繁荣昌盛——特朗普在2017年全国祈祷早餐会上的演讲(摘要)
       下一篇文章:宗教与意识形态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