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观点与争鸣
 
面对教会的腐败现象,你作何感想?
发布时间: 2017/4/7日    【字体:
作者:信心之歌
关键词:  教会 腐败  
 
 
在一个家庭式的小教会,一个放在窗台上的奉献箱引起了一个男孩子的注意。不懂事的他发现总有人从箱子的上边的小孔,往那个箱子里塞钱。小孩子在不被人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来到奉献箱前,但他根本无法从小孔用手拿出钱来,于是他开始琢磨办法。
 
 
人花在正事上的心思一般很少,一旦有了歪门邪道的想法,脑子就会变得灵活巧妙。小孩子也是这样,他用一个细细的铁丝捤成一个小勾,然后从小孔处伸进奉献箱里,去勾里面的奉献款。
 
当你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你会做何感想呢?孩子一定缺少了教养,不懂事。当你听到一位牧者或是更大的牧者,也做了类似小孩子偷窃奉献款的事情,你一定不会认为那是出于无知吧。
 
前两天在一个论坛上看了一篇文章,一位很有名的牧者被人举报贪污教款,私自占有教产的文章。有名有姓,有根有据,让人看了震惊。今天我们不去讨论这件事情的真伪,而是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什么样的人容易产生贪念?如何在教会预防这一事件的发生。
 
先看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圣经》告诉我们,人心比万物都诡诈,教会里有麦子也有稗子。有人说我们不必理会稗子,只要认清麦子就可以了。或用一种模糊的态度说出很属灵的话,“对错让神来定。”讲这样话的人,一种是不接受建议,来逃避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另一种就是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试想一下如果有了贼偷窃了你家财产,你还会静坐不理吗?《圣经》可不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创世记2章3章介绍了一件事情,神造了亚当夏娃让他们修理看守伊甸园。这个园子便是他们的家,他们从神那里已经得了授权,修理看守自己的家。在新约《圣经》中主耶稣多次用比喻说明,家主外出把家里一切交给仆人打理。这一切告诉我们神的儿女要管理好神的家!这一时期是家主没有回来的时候,是考察神的儿女在家尽忠心的时候。这也是神为什么允许教会有人为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什么人在教会容易被试探。从《圣经》中犹大卖主的事情上看,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现象。
 
犹大是主耶稣拣选的十二个门徒其中的一个,他是掌管门徒日常费用的拿钱人,因此他了解金钱的作用,进而金钱的诱惑力对于他是很大的。我们不敢断言犹大,在信主时是否有一颗纯洁的心,但从上帝的拣选上看,犹大早期应当是拥有一个纯洁的信仰。那么为什么偏偏是犹大会抛弃信仰,成为卖主求荣,腐败的典范呢?因为他的权利与便利,使他的心逐渐从最初信仰的爱,变成了现实事物的爱。从当前发生的腐败事例,我们看到所有犯罪的人都与犹大一样,都有着便利的条件,都有过信仰的基础,犯罪之先,都明白这是不应当做的,但还要无视法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人在世间的诱惑从圣经中可知道:有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这些极其富有诱惑力的事物,很容易摧毁人自身的克制力。保罗在书信中说道: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却由不得我。可见一位圣徒都为此感到苦恼的事,放在一般人身上又会是如何?所以人天生就有软弱之处,对于犯罪的律很难抵挡。犹大这个跟随耶稣的门徒面对诱惑,不就变成了永远的罪人了。
 
从犹大的腐败现象反映出来,腐败也具有极其的顽固性。犹大有了犯罪的想法时,耶稣三次提醒他,第一次在席间耶稣宣布,你们中间有人要卖我。此时犹大已经受了祭司长的钱,他完全知道耶稣说的是自己,理当马上放弃自己的阴谋,但他还是带着侥幸心里,他问耶稣说“是我吗?”耶稣回答:“你说的是。”这是主第二次提醒他,犹大仍没有反应,主耶稣又第三次蘸饼给犹大吃,仍没有唤醒犹大,主很失望的说道:“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
 
主三次唤醒犹大,最后都失望了,同样我们对于现在教会的腐败分子,不要抱有自己改好的太多期望。
 
腐败现象发生在两种人身上,一种是完全没有信仰的人,另一种是像犹大把信仰变卖掉的人。完全没有信仰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没有信仰的人,为了自己的目的伪装成有信仰之人,他的危害决不可小视。因此对于教会中看到腐败现象,却表现出不冷不热的人,一定要省察自己是否真的爱主?
 
有人说我是一个平信徒,我有什么资格来管教会管理人员的事?即使管能管得了吗?况且《圣经》不是告诉我们要顺服在上掌权吗?的确在社会上人有贵贱之分,但在上帝的眼里我们都是祂宝贝的儿女!神从没有把儿女分成三六九等,相反在教会中在上掌权的都应当是卑微的。主耶稣做了最好的榜样,祂弯下腰亲自服侍门徒,亲自给门徒洗脚。要知道祂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是神是荣耀的君王。顺服对象是生命像耶稣甘于降卑的人,顺服为神家福音事业劳碌的人,顺服在教会俯首甘为儒子牛的人。
 
对于教会领袖对平信徒言论一向不重视的问题,确实是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但我们可以为他们祷告,还可以利用主内的平台进行呼吁。现实社会利用互联网监督腐败现象成果显著。但本人坚决反对在不信主的平台上发表信仰方面的不同看法,不同意见,甚至批评的言论。因为主内已经有了很好的平台,为的就是让教会能够健康地发展。我们不是要对外掩盖什么!也不是那种所讲的家丑不可外扬,而是要避免成为外人攻击基督教的把柄。让人有悔改的机会,是我们指出弊病的初衷,不要成为相互攻击的武器!
 
指出问题与漠视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试想一下,当亚当与夏娃被蛇引诱时,如果有一只麻雀弱弱地提醒一句(能听懂蛇的话,就应当听懂麻雀的话),那么至少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不听,继续犯罪,而另一种现象就是停止犯罪。指出问题会将一变成二分之一,不说只能是一,问题只会更加严重下去。
 
其实只有树立纯正的信仰是防止腐败的根本,我们不否认现代社会高压下打击腐败的效果,这样做会起到震慑的作用,但对于犯罪本人,律法永远是滞后的所为,当他犯罪的心思意念刚刚产生时,律法无奈,在开始犯罪,没有暴露时,法律无能作为。因此只有心中的信仰可以预防犯罪并且抵制犯罪。
 
(本文作者为辽宁一教会的信徒。)
 
转自福音时报
http://www.gospeltimes.cn/index.php/portal/article/index/id/40348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佛法非宗教 不是教人厌世
       下一篇文章:儒家、儒教与宗教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