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华尔街日报:伊斯兰慈善制度或能解决经济危机
发布时间: 2017/4/13日    【字体:
作者:叶哈雅 编译
关键词:  伊斯兰 慈善制度 经济危机  
 
 
作为当今世界最著名新闻媒体之一,《华尔街日报》曾发文指出,源自伊斯兰文明的“外盖夫”(waqf)慈善制度很可能会解决我们现如今所面临的经济危机。
 
旨在抗议经济危机、高失业率以及西方银行体系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目前已经告一段落,但是,这场运动也早已化为了一场全球性运动。“占领华尔街”运动期间,查尔斯•兰道(Charles Landow)和考特尼•洛贝尔(Courtney Lobel)于2011年10月17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过一篇名为《亿万富翁应当如何与中产阶级进行沟通》的文章,我们从这篇文章中读到,全球著名私有资产投资公司卡莱尔集团联合创始人康威先生(Mr. Conway)曾向公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从他27亿美元资产中拿出10亿,我们应该如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于康威先生的这个问题,《华尔街日报》给出了这样一个答复:建造桥梁。
 
但是,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建造桥梁呢?
 
《华尔街日报》这篇文章指出,美国经济危机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全国各地公路、桥梁、铁路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凄惨现状。根据2009年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曾对全美境内各类基础设施做了一份详尽调查,该调查指出,各类基础设施的落后与破损状态正在腐蚀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也在无形中杜绝了外资的注入。
 
《华尔街日报》指出:“全美排名前四百的富翁总资产高达1.53万亿美元,排名前50者就拥有7000亿美元个人资产。我们可以动员这些人进行捐款,并将捐款与公众资产整合起来,而捐款者也应当享受一定的免税福利。”
 
《华尔街日报》指出,通过富人捐赠投资来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案来自历史上一个成功案例:“土耳其奥斯曼时代,政府一开始并没有对基础设施作过多预算,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土耳其社会建立了逾35000个被称为“外盖夫”的私募基金,这些私募基金对公共工程项目及市政服务都有一定资助,其中包括供水系统、学校医院、道路和桥梁。时至如今,依旧有许多土耳其“外盖夫”基金会继续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经济扶持,其中一所机构已经建立了120多所学校、医院、图书馆、孤儿院和其他设施,修建完工后,“外盖夫”基金会就会把相关设施交付给政府机构进行管理并运作。”
 
奥斯曼时期的人们经常说这样一句话:“若你想要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对我们有所了解,请回顾我们的‘外盖夫’制度,因为,这一制度最能代表我们的成果。”
 
那么,到底何为“外盖夫”?
 
一般而言,“外盖夫”代表一种特定的慈善基金,它意味着穆斯林要在信仰及社会层面都作出无私奉献,它要求穆斯林能够从自己资产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公共事业,以此来求得真主的喜悦。
 
对于“外盖夫”,伊斯兰信仰并没有任何特定限制或规定,但是,设立“外盖夫”慈善基金的终极目标,就是从个人及社会层面出发,有效监管这份源自信仰与理智的重大责任。纵观伊斯兰历史,“外盖夫”基金一直都在强调对他人的关爱,它一直都在鼓励人们不要一味地专注于自我保护及自我发展。
 
伊斯兰社会慈善基金的诞生要追溯到伊斯兰最早期,到了奥斯曼帝国时代,“外盖夫”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意义重大的经济社会制度。
 
在奥斯曼帝国时代,人们开始将“外盖夫”基金用于教育事业,人们用此类慈善基金设立了各级教育机构及学府。早期土耳其伊斯兰学校诞生之初,土耳其苏丹们就同步设立了专项教育基金,在安纳托利亚的塞尔柱突厥人以及土耳其各级伊斯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 “外盖夫”慈善基金制度传遍了整个奥斯曼帝国。 通过设立“外盖夫”慈善基金来满足人民基本需求,彼时的奥斯曼帝国成功团结了从土耳其斯坦到西欧地区的大量民众。
 
人民总是希望能够安居乐业,而“外盖夫”基金制度则正是团结民众、进而将人民理想化为现实的重要手段。
 
有人会问,“外盖夫”制度真的能解决我们的经济危机吗?有人肯定会说这种说法很荒谬,而有人也会像《华尔街日报》一样认为一切皆有可能。
 
无论如何,我们坚信,对伊斯兰辉煌历史的铭记与研究注定会帮助我们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但是,对于这种慈善基金的运用与争议,我们还是留给经济学家或政治家去处理吧,毕竟,我们很少看到《华尔街日报》这样的大型媒体对我们产生积极兴趣。
 
叶哈雅译自:
 
 
转自伊斯兰之光
http://www.norislam.com/e15/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6&id=7197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学者观点:从“罗尔募捐”事件看基于信仰的公益慈善发展
       下一篇文章:近代江南宝卷以劝善为主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