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观点与争鸣
 
当科学家遇到佛法时会发生什么?
发布时间: 2017/6/15日    【字体:
作者:潘宗光
关键词:  科学 佛法  
 
 
潘宗光教授在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编者按:2017年6月15日至20日,由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发起,中国佛教协会、加拿大佛教会、美国佛教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加美三国佛教论坛》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中加美三国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各级政要、相关社团及护法居士近万人齐聚多伦多,围绕“圆融中道,持久和平”的论坛主题展开讨论。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出席论坛并提交了《佛法与科学》的主题论文。潘宗光教授是自然科学家,他在论文中简单介绍了科学世界和佛法相遇时产生的奇妙结论。全文高能,当相对论、量子力学、弦论、生物中心主义与佛教的空、无常、无我、一切唯心造等理论相碰撞时,你会找到什么答案?凤凰佛教选编潘宗光教授论文,以下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在一般人看来,科学与宗教是不兼容的,很多人认为佛教是迷信,是不科学的,因此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潘宗光教授:作为理工大学校长,又是理学博士,是名副其实的自然科学家。您是怎样看待佛教的呢?
 
殊途同归:数学上的“零”与佛家的“空”
 
佛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对因果的探索,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并不互相矛盾,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并不是创造一切及主宰一切的神。他只是人,但透过修行得到觉悟,觉察宇宙的本体,以及它所衍生的自然规律。佛陀明白人就是因为违背自然规律行事而产生烦恼。比如说,空气污染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大自然世界里,空气是自然调节的,人吸入氧气,排放二氧化碳;而森林中的树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可是,人却因为不停制造大量二氧化碳,同时亦不断砍伐树木森林,导致空气系统失去平衡。现在人人都谈环保,就是要减少制造碳化合物,多种树木,回归自然。
 
佛陀非常慈悲,他觉悟后,说法49年,教导我们明白宇宙的自然规律及如何修心来回归自然,摆脱烦恼,而最终开悟。我认为他是我们人间最优秀及最慈悲的老师。
 
佛陀发现宇宙的本体很奇妙,不可思议,又不能用任何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要是讲或是写出来都必定有所偏差,佛陀称这个本体为“空”。我们凡夫不能真正完全了解“空”,就像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样。
 
数学上的“零”有点像佛家的“空”,表面看来“零”好像什么都没有,其实它包罗万象,变化多端,说有似无,说无实有。例如:在100 的后面加一个“0”位,马上增大,变为1000;你把一个数目乘以零,这个数目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以零除一个数目,则又要变为无限大。“零”又可以对其他数目不作干预,保持中立,任何数目加零或减零,都不会改变其本身数值。“零”就像“空”一样,富于包容性,可变性。
 
这个“空”的本体所衍生出来的自然规律,就是世间一切万事万物及现象都不停在变,可大可小,可快可慢。在时间上,佛教称一切事物的变化为无常,例如明天会怎样,我们不能肯定,会有意外吗?会有惊喜吗?这就是无常;而在空间上,一切事物不会单独存在而不停在变为无我,例如我们不可能完全认识一个人,十个人对他的认识都不会一样,这就是无我。不是说没有我的客观存在,只是说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的存在,很多时候,由于变化很微小或很慢,我们根本不容易察觉,所以会认为是实有,是固定不变的。
 
在时间面前,佛和科学家都看到了真相
 
佛教强调见到或触摸到的一切事物不是实在的,是不停在变的,时间及空间也是一样,并没有不变的本质。这与科学有同一看法。人类一向觉得时间是绝对的,一秒就是一秒,一分就是一分,对所有人来说时间的流逝是均一无偏差的,然而时间是绝对的观念并不正确。
 
先用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晚上看天上光亮的星星,我们会感觉星星就在头上的某方。其实,星星离我们很遥远,它发出的光可能要经过十亿年的时间才照射到地球,等于说我们看到的星星是十亿年前它在某个位置射出的光芒,那颗星星现在的位置我们不知道,可能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转移。因此,我们认为是同一时间存在的东西,可能有很大的时间差距,只是一般人没有留意到这时差罢了。又例如打雷闪电,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但其实打雷和闪电是同一时间发生的,因为光速较打雷的音速快很多,才会令人产生先闪电后打雷的错觉。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假如乘坐宇宙飞船作星际旅行,当飞船以接近光速(每秒约300,000 公里)飞行,时间的流逝会明显变慢。如果一对同龄的孪生兄弟,哥哥登上了飞船作长程太空旅行,而弟弟则留在地球上,当飞船加速至光速的87% 速度飞行,飞船内的时间流逝会减慢一半。当哥哥完成太空旅行十年后重回地球时,他会比留在地球的弟弟显得更年轻,因为哥哥在飞船内所度过的十年时间,等同在地球上的弟弟过了二十年。
 
时间不是实在的,而是动态、无常的!若速度愈快,时间便过得愈慢;反之若速度愈慢,时间便过得愈快。除了时间流逝的差异外,飞船及在内里的人(在沿着飞行方向)的长度会缩短,质量会增大,而两个星球的距离,会因宇宙飞船的速度而缩短,直至减速回到地球时才恢复正常。
 
所以,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时间的流动、空间的大小等都会因应速度而改变,并非固定绝对的。这与佛教的无常、无我理论很吻合。但我们的运动或交通工具的速度,比光速慢得很多,所以差异很小,根本不能用任何仪器测量出来。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人类认为时间、空间及物质是实在不变的,是一错误理解。
 
时间与空间只是人类意识的工具:一切唯心造
 
现在一门非常热门的科学话题是人类意识与宇宙的关系。宇宙不是独立客观的存在,而是会受到人类意识所影响;没有生命,没有意识,便没有真实的世界。
 
这类思维主要是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
 
一切事物均由分子组成,而分子是由极细小的粒子,如电子、夸克等组成。在20 世纪初中期,量子力学成功地解释微观世界的一切现象。对一般人而言可能是难于理解,连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玻尔(Niels Bohr)也说他们自己也没有完全弄懂,但量子力学却能被实验证明,而亦被应用于很多重要的科技范畴(例如电子科技)上。量子力学指出在空间里的任何基本粒子,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状态,它处于一种自由状态,可以同时存在于各种可能的状况,亦可以同时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它可以是占有空间的粒点,亦可以是不占有空间的微小能量波动。在微观世界里,粒子所呈现的现象是不可思议的,根本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
 
但一被干扰,例如当粒子被观测(人类意识所引发的动作),它就只会出现某一种确定的状态(例如以某个形态在某确定的地方出现)。干扰过后一切又回复自由状态。这有点像佛陀的宇宙观,一切都是不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可思议。量子力学让我们了解到人类(观测者)意识的重要性,意识和事实不可随意切割开来,就好像杰出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所讲的模型所依实在论( Model– dependent Realism ),事物真相端赖于观测者的意识。
 
当两粒或以上有密切关系的粒子(如原子内的各电子),无论被分隔多远或多长时间,它们仍会维持密切关系而互相影响,如果它们都没有受到干扰,便会各自处于各种可能的自由状态。若其中一粒被观察而突然出现某一确定的状态,其他有关系的粒子,便会立即调整自己的状态与之相应,如同他们本身亦被干扰一样。这种关系被称为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
 
量子纠缠的应用面非常深远,很多科学家亦在这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简单来说,如果分开在两地互有纠缠关系的两个物质,无论距离多远或相隔多久,只要一方接收到一些信息,另一方便立即感受到并做出相应的确定状态,这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发生。例如一对孪生姐妹,无论他们相隔多远,他们很多时都能感应到对方的一些突发事情。
 
目前,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如彭罗斯(Roger Penrose)和哈梅罗夫(Stuart Hameroff)相信人的大脑有无数互相纠缠的电子。它们本处于自由状态,由于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例如看到、听到或接触到一些外面的事物,有关的脑电子便受到干扰而处于某种确定状态,而这些确定状态亦随着干扰的变化而转变,其他有纠缠关系的脑电子(例如处理记忆系统的电子等)亦立即做出相应的确定状态,互相传递信息。这样便构成人类的意识或念头。这些意识可能储存于脑部的某些地区。当外界的干扰过后,例如不再看或不再听,这些脑电子又回复原来的自由状态,意识亦随之减弱或消失;如是者循环不息,意识念头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大脑的电子亦很可能与身体以外,以至宇宙中的很多电子互相纠缠,因为他们都来自同一根源——宇宙的“大爆炸”。所以脑电子一旦产生意识,这信息亦立即传递到宇宙各方,完全不受时空限制。
 
杰出物理学家惠勒(John Wheeler)及林德(Andrei Linde)均相信人类的意识会影响我们所认识及感受到的现实世界。人类的意识是参与发展真实世界的重要元素。意识深深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不断在改写自己的命运及身处的世界。所以,每个人认识的世界都不是完全一样,例如每人对外境的每一件事都没有绝对的标准,就如我感觉到的深红色与他人的深红色是不会一样的。干细胞权威兰扎(Robert Lanza)最近更提出“生物中心主义”(Boicentrism)的理论。他指出生命与生物是真实世界的中心。人类的意识是创造宇宙的重要条件。意识使世界变得有意义。时间与空间只是人类意识的工具。
 
实验证明当一个人充满正能量的时候,心率的波动稳定,而脑部以致体内所有基本频率亦被带动而趋向同步,能量得以加大。反之在负面情绪,或心绪不宁的状态下,心率变异便会呈现失衡混乱的情况。
 
意识是一种能量,它有自己的振动频率。当意识能量强大的时候, 它可以引起宇宙其他事物(能量),尤其是与它有纠缠关系的事物,产生共鸣。共同愿望的强烈群体意识,影响更大。
 
“弦论”(String Theory)认为当很多相关的基本粒子(例如电子、质子等)在依从着一股强大的指挥动力下,可以和谐共振,整合为一种更大的能量。从爱因斯坦的能量(E)与质量(M)的互变关系(E=MC2,C=光速),这一大能量可以展现为一种物质或现象。
 
这与佛教所强调修心——当精神极端专注时,意识可以影响外境的思维,非常吻合。
 
自然科学对宇宙的认识非常贴近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证悟。相对论、量子力学、弦论、生物中心主义等等,对宇宙万事万物及现象的认识就跟佛教的空、无常、无我、一切唯心造等理论,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吻合。
 
所以说,佛教并不是迷信,佛教是智慧。
 
转自凤凰佛教华人网微信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如何看待儒家与政治的结合?
       下一篇文章:错误信息导致错误结论——评秦晖老师《欧洲穆斯林政策的两大弊病》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