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活态存在的萨满传承——满族石氏家族传统萨满传承仪式
发布时间: 2017/7/7日    【字体:
作者:民族画报
关键词:  萨满传承 满族 石氏家族 传统萨满传承仪式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1月13日,正值东北农历隆冬时节,在“中国萨满文化之乡”九台市胡家乡小韩村一个不大的农家院落里,正在举行满族石氏(满语:锡克特里哈拉)家族萨满传承仪式。来自北京、上海、辽宁、广州、吉林等地的专家学者亲历了石氏家族祭祖和72年来的第一次萨满传承仪式。
 
  石氏家族祭祖习俗及萨满传承仪式是2008年吉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3年列入吉林省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分别在石氏家族居地设立了萨满文化研究基地。
 
  满族石氏家族历史悠久。据史载,石氏家族原居于黑水之滨三江交汇处的招远、抓吉一带,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开始向南迁徙,到达桦甸境内的福兴屯,在此居住约20余年,再次迁徙至今辉南境内的扈尔奇山脚下,成为海西女真四部之一辉发部族人,是辉发部部主直系后裔。清朝顺治初年,石氏家族迁至乌拉辖地郎通屯,不久又迁至九台市莽卡,至今已有310余年。
 
  石氏族家族祭祖有着久远的历史、清晰的传承、活态的存在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这次萨满传承仪式距上次传承已间隔72年。程序和仪式分为请神、祭家神、萨满祭、悬“大神案子”、“抬神”、踩猪、祭瞒尼神、祭动物神、祭自然神、送神十项内容,较为严格和完整。
 
  石氏家族祭礼中,不仅传承着满族所供奉的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祭祀始母神“佛多妈妈”的礼仪,而且有独具家族特色的原始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和随其家族变迁而生成的祖先崇拜、英雄崇拜、萨满崇拜等家祭、野祭礼仪,记载传承着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科学知识,蕴含着道德观念、原始思维、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音乐、歌舞、美术等多方面内容,现已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技艺等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认为石氏家族祭礼,被学术界誉为“萨满文化活化石”,已成为典型的中国北方满族萨满文化活态展示基地,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纳日碧力格则从生态、协商、和睦三个关键词诠注了石氏家族的传统习俗。他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有“节奏”的,而保存得最为纯粹、最为“草根文化”的,就是萨满文化。就民族和睦、文化繁荣而言,萨满文化中也体现得非常好:它展示着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如何相处、如何交往、如何沟通;人与自然如何互为环境、互相依存;人如何对待自然、看待自我的哲理。人们应从中提炼出人类文明最基本的精华。
 
转自广西民族报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海神妈祖与保生大帝
       下一篇文章:老庄的民俗表达与民俗思想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