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案例选编
 
宋某某与被告卢某某离婚纠纷涉及信仰一案
发布时间: 2017/9/7日    【字体:
作者: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
关键词:  离婚 信仰 案例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案号:(2016)沪0101民初26568号 
 
原告:宋某某,男,1983年2月5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徐汇区。
委托诉讼代理人:田志超,上海中夏旭波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卢某某,女,1983年4月4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黄浦区。
委托诉讼代理人:严海平,上海市金茂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宋某某与被告卢某某离婚纠纷一案,本院于2016年10月18日立案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宋某某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田志超,被告卢某某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严海平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宋某某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一、要求判令原、被告离婚。二、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三、诉讼费由原、被告承担。事实和理由:婚后,因婚房尚未装修完毕,故原、被告各自住在自己父母家。2013年6月,婚房装修完毕后,被告却以各种理由不同意共同入住婚房。期间,原告为维系夫妻关系,答应被告提出的共同生活要求:一是在原告婚前购置的房屋产证上加名,二是上交工资卡。但原告完成上述两件事之后,被告仍不愿意与其共同生活。2014年年底,被告提出换工作要求购买车辆,原告遂出资为被告购买了一辆奥迪轿车并办理了沪牌,但被告仍然不愿意共同生活,致婚房一直空关。原告认为双方虽然自小相识,但结婚后没有夫妻之实,双方理念差距较大,又因原告的信仰问题导致双方缺乏共同生活的基础,故起诉要求离婚。
 
被告卢某某辩称,不同意离婚。原、被告是青梅竹马,双方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对彼此性格都非常了解,能走到一起也实属不易。婚后,原、被告起先是共同轮流居住在双方父母家里,后因被告工作变动,其单独居住在靠近工作单位的云南南路房屋,但周末双方仍共同生活直至今年6月收到闵行法院传票才正式分居。被告不去婚房居住并非双方感情问题,而因被告不能接受婚房装饰的宗教风格和摆设。被告虽不能适应原告宗教信仰的一些习惯,但也通过与原告去宗教国度尼泊尔度蜜月来努力增进双方感情。被告希望和原告进一步沟通,互相改进。
 
法院经审理认定事实如下:原、被告自小相识,于2010年5月确立恋爱关系,于2012年9月29日登记结婚。婚后,原、被告未生育子女。以上事实,有原告提供的结婚证以及原、被告当庭陈述为证,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婚姻关系的维系应以夫妻感情为基础。原、被告自小相识,成年后确定恋爱关系并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夫妻缘分。现原、被告因原告宗教信仰引发生活习惯不适等问题,虽非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婚姻生活。因被告当庭表露出希望继续维系这段婚姻关系的强烈愿望,且原告的主张亦不符合法定离婚事由,故本院再给予双方一次修复夫妻关系的机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之规定,本院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宋某某要求与被告卢某某离婚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200元,减半收取100元,由原告宋某某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员  魏乐陶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二日 
   书  记  员  黄  婷 
 
转自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艾合买提尼亚孜•斯迪克等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故意杀人、放火死刑复核刑事裁定书
       下一篇文章:黄世科非法利用网络信息案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