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浅谈九华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发布时间: 2017/9/29日    【字体:
作者:施海燕
关键词:  九华山 佛教 文化旅游  
 
 
   一、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
 
    九华山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山,其文化类型包括儒释道文化、鬼文化、古建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和肉身文化等,可谓异彩纷呈,在历史时期就吸引着大量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诗赋。这些文化对于提升其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意义重大。然而文化与实体旅游资源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当前九华山佛教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九华山佛教文化与其他资源进行整合,构建载体,展现给游客。九华山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最为关键的是依托载体,应依托载体进行整合。
 
    首先不可忽视的是实体景观,如建筑、塑像、石刻、经文等,这些能直接体现佛教的文化含量,关键是要让游客能真正地理解、欣赏。因此,对这些实体景观不仅应该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展示,还要针对游客猎奇心理,完善解说系统,使游客产生兴趣,达到文化呈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其次,要充分利用九华山举行的法事活动这一载体,吸引游客参与,使游客在体验过程中对佛教文化内涵有更深入地了解。
 
    第三,九华山不仅是一座文化名山,还是一座风景名山,其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佛教文化历史相得益彰,并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游客在山水之中,能深切地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浓郁气息,体验“莲花佛国”的庄严意境。因此,其自然景观可成为其佛教文化的一项重要载体。在其旅游资源整合中,也不可忽视九华山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二、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创新
 
    九华山现阶段比较成熟的旅游产品主要是观光游、佛教朝圣游、民俗风情游及九华庙会游。在春节黄金周期间又推出了“迎新春撞钟祈福”、“过大年、朝九华、拜地藏、保平安”等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动,这些活动对九华山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得九华山近年来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但这些产品大部分己经进入成熟期,与其他佛教景区旅游产品有很大相似性,因此,要想继续保护高速的旅游经济增长,避免与其他佛教景区面对面地进行低层次激烈竞争而过早进入衰退期,必须阶段性推出旅游新产品,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品位,而这一点正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的优势所在。
 
    九华山佛教文化中最为突出的部分是其独具皖南民居特色的佛教建筑、众多的佛教传奇人物及真身菩萨、深入人心的地藏信仰、奇特的佛教民俗文化,既有容易呈现的物质文化,也有急需寻求载体的精神文化。如何活化这些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创新佛教文化旅游产品,是景区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根据九华山佛教文化自身特点及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其产品的开发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旅游产品中更多地体现佛教文化的内涵,充分挖掘佛教和历史人文要素,使九华山的佛教文化从目前仅仅满足于游览观光向满足游客精神需求转变。随着城市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需要寻求一种释放途径,外出旅游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然而有些人会觉得旅游回来会更累,这说明单纯的走马观花式旅游已经不太适合游客的需要。对于佛教文化景区来说,利用景区幽雅、庄严的佛教氛围,打造佛教文化休闲及度假产品则能很好地响应市场的需求,在度假期间,引导游客进行修禅、参与诵经、体验佛教僧侣生活,在旅游中获得心灵的抚慰,舒缓日常工作与生活压力。
 
    2、充分利用九华山高品位的生态环境及周边地区纯朴的民风民俗,建设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家园、生态乡村、古民居、民俗文化体验等生态和文化旅游项目。如九华山由于其山区潮湿的气候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而且茶叶在当地种植历史悠久,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商品,管委会也已经在景区开辟了一块茶园,建成茶园生态观光基地。但目前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关键在于游客参与度不高,文化含量不足,如果在茶叶采摘、制作、茶艺表演等过程中加入佛教文化、民俗文化要素,并吸引游客参与其中,必能成为一项极具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
 
    3、加强对九华山地藏信仰文化、九华民歌、佛教音乐及傩文化、青阳腔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加强与其他国家佛教文化的交流合作,尤其是与韩国的交流合作,如中韩书画艺术交流、金地藏学术研究交流、佛茶文化交流等,通过佛教文化的交流,扩大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影响力,从而推动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
 
    4、创新传统重大节事活动。九华山“地藏文化节”应该与传统的庙会有机结合,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要加以创新,尤其是要在节庆活动中融入一些游客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体验性项目。对于每年元旦与春节期间的“九华山大愿平安祈福之旅”活动,应该与自驾游结合起来,丰富活动内容,而不仅仅是撞钟祈福。
 
    5、旅游商品创新。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九华山旅游产品佛教文化产值不高,大量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来自外地,这不仅淡化了佛教胜地文化特色,难以刺激游客的消费欲望,也不利于带动景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当地旅游部门应组织力量、加大投入,搞好旅游商品建设。一方面,要结合九华山佛教文化特色,别出心裁,设计一批能体现自身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另一方面,把当地的土特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商品进行包装,要体现其生态性、保健性、文化性和便捷性特点。
 
    三、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佛教的缘起论、生命观及其理想境界决定了佛教的生态伦理观,因此,自古以来,佛教寺庙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体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景观。然而随着游客的蜂拥而来,这种景观被破坏了,佛教所特有的庄严、清静的景观氛围也不复存在。九华山风景区在佛教文化旅游开发中也不可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据文化线路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想保护一种文化,就必须保护这种文化的生存环境,因此,九华山佛教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能否实现佛教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而佛教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则取决于佛教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必然成为景区首要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首先,在九华山管理部门下迁柯村之后,下一步,应有计划地下迁部分旅游服务部门,尤其是对景区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宾馆饭店等,逐步形成九华山“山上游、山下住”的新格局。其次,通过旅游线路的科学设计和新景区、新产品的开发建设,使景区内游客在空间上分布相对均匀,改变游客集中于少数几个景区的状况,从而减轻核心景区生态压力。第三,运用佛教生态伦理观对旅游从业人员及游客进行环保教育,减少旅游活动过程中不文明行为。
 
转自佛旅网
http://www.china84000.com/75975.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教市场理论述评
       下一篇文章:致富无原罪,生财有正道——从《犹太致富金律》谈犹太商业智慧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