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像特蕾莎修女学习
发布时间: 2018/3/1日    【字体:
作者:梅
关键词:  特蕾莎修女 荣神益人 服务穷人  
 
 
说起“荣神益人”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特蕾莎修女。她虽然是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信仰有一些不同之处,但是她的身上有着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地方,这个以爱为天职的女人,她平凡而伟大着。
 
    她出生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中,她的母亲庄达应该是对她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也是间接促使她走这条奉献道路的人之一。她母亲常常会带一些无家可归的人去她们的家,给那些穷人免费提供吃住,而且为了不伤害那些人,她会告诉孩子们那些人是他们的远房亲戚。这种对穷人的尊重和爱,着实让人敬畏和感动,也值得我们学习,也让我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
 
    是庄达将这种爱穷人的种子悄悄地播在了特蕾莎修女的心中,通过这件事我们也要反思和警醒自己,做个谨言慎行的人,不可轻看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它有可能会影响别人的一生。
 
    特蕾莎修女从被影响到影响人,是她18岁高中毕业时。她放弃了深造的机会,加入了修女会,立志要为穷人服务。在她看来,服务穷人就是服务基督,当她看到穷人受苦时,她说自己仿佛看到基督在受苦。
 
    这也使我想起了一节经文,马太福音25:40:“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如果每个基督徒都能够将这节经文深记在心中并且能够实践出来,想必绝对可以成为一个荣神益人、讨神讨人喜悦的人,也是真正为基督作光作盐的人。
 
    歌罗西书3章23节又说:“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 刘志雄长老也说:“工作是来自神的呼召,工作是为神而做,是为了事奉神,而不是事奉金钱或者是事奉你的老板。”我们作为一名基督徒一定要知道这个观念,只有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工作(包括服侍)的目的和意义,我们也就不会计较我们在什么岗位上,干什么工作了(当然不能干违法的工作啦),也就不会认为工作是属世的都是劳苦重担了。
 
    那么在神所呼召的岗位上要如何行呢?首先要恪守尽职,其次是不仅要干好本分的工作,还要友善待人,寻找适当的机会将福音传给你的同事和周围的人,并且要不断地为他们祷告,求主怜悯和拣选他们,将把他们带领归主当作自己的使命,因为主耶稣也曾在马太福音28:19节中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
 
    特蕾莎修女曾经有这样的几段祷告词:“天父,我不求自己的光荣,只求你的喜乐。”“我唯一的快乐就是爱你,生也好死也好,有什么关系呢?”“吸引我的不是天堂,而是爱,爱上主,又被上主所爱,然后再回到人世间,使人热爱。”这几段祷告词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愿意做一个像特蕾莎修女所说的那种人吗?求主帮助我们,特蕾莎修女在服侍上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的荣神益人的榜样。
 
    特蕾莎修女为了服侍穷人,选择放弃了安逸和舒适的生活,试问我们今天这些号称信仰纯正的人又在做些什么呢?在我认识的基督徒中,有很多基督徒都是信誓旦旦地说爱主,但更多时候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的行为,也不愿做出任何的牺牲和改变,总是习惯性的强调“我”,不愿舍己。
 
求主怜悯,使基督在我们里面活着。不仅如此,也有颗效仿基督的心志,能够实践信仰,并且能够在工作中荣耀神、服侍神,以及带领更多的人归向基督。
 
原标题:从特蕾莎修女看:基督徒如何在岗位上荣神益人?
 
转自信德网
http://www.chinacatholic.org/News/show/id/40000.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成立“多元文化教育基金会”专门做慈善、办学、团结宗教
       下一篇文章:教会如何参与到大力发展社会社区组织的形势中?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