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伊斯兰慈善观论述
发布时间: 2018/3/15日    【字体:
作者:赵宝贵
关键词:  伊斯兰 慈善  
 
 
一,中文慈善在阿语,特别是在伊斯兰经训中与之对应词语解析
 
人类自有史以来,“善恶”“是非”观念就一直相伴左右。而“慈”“善”也正如“是”“非”一样,在人类文明与文化中自然而然地蕴存着,在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民与民族的生存实践中不断地被重复、规范、保留、继承并发扬着,直至如今。而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滋润下乐善好施,其关于“慈”“善”的概念古已有之。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上爱下曰慈”、“慈为爱之深也”。《说文解字》道:“慈,爱也”。而“善”的本义是“吉祥;美好”,即《说文解字》中所解释的“善,吉”,后引申为“和善;亲善;友好”等义。而把“慈”与“善”联系起来,则是指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内含慈悲的心理和善良的举措。其语出《魏书•崔光传》:“光宽和慈善,不忤於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那么,慈善的现义:就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
 
伊斯兰教作为真主为人类所选中的唯一受真主喜悦的宗教——是至善至美的。它以人为本,导人于至善。它是真主让人类经过遣圣、降经的形式固本扶元,再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有意识地、主动地、有目的地劝善戒恶,确信真主,而让人们达到幸福的彼岸,最终实现两世的吉庆。
 
鉴于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是阿拉伯语的,而被派遣来传达真主旨意、教化世人的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又是阿拉伯人。所以要想了解伊斯兰教对于慈善的理念和观点,我们就必须从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的经典中着手才有可能获得直观、清晰、明朗的第一手资料。
阿拉伯语里,善(ير)、行善(إحسان)、善行(أعمالصالحة)等词,都与中文“慈善”近义。但就“慈善”而言所使用的最广泛、最频繁的专业词汇其实是——“海逸尔”(خير)一词!所以我们就先撇开其他与“慈善”意义相近的词汇不谈,单就“海逸尔”(خير),做一说明:
1,“海逸尔”(خير)为最高级名词,它的意思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如:你们是因世人而被产生的最优秀民族,你们劝善戒恶,确信真主【《古兰经》第三章第一百一十节】。
 
2,“海逸尔”(خير)是“哈赖”、“叶黑鲁”(خاريخير)的词根。那么它的复数形式有两个:虎尤尔(خيور),和:艾赫亚尔(أخيار)。
当其复数形式为虎尤尔(خيور)时,其意为:
 
(أ)“善”。即:“恶”的反义词。如行一个小蚂蚁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报,作一个小蚂蚁重的恶事者,将见其恶报【《古兰经》第九十九章第七、八节】。
 
(ب)或者是指“财产”。如:人,对于财产确是酷好的【古兰经第一百章第八节】。
 
而当其复数形式为艾赫亚尔(أخيار)时,其意为:“多善”;“多福”。如福利(多福)只由你掌握,你对于万事确是全能的【《古兰经》第三章第二十六节】。
 
3,“海逸尔”(خير)的阴性名词是“海逸莱土”(خيرة),而它的复数形式是“海逸拉特”(خيرات),意为“高尚的善行”;“多善行的”。
 
4,与“海逸尔”(خير)同为“哈赖”、“叶黑鲁”(خاريخير)词根的还有另一种音义迥异的词,即:“黑耶赖土”(خِِيَرَة)。它的意思是:“拣选;选择”[1])。
 
5,在艾素法哈尼所编著的《古兰经用语词义字典》中,“海逸尔”是这样被解释的:“它是所有人都喜欢拥有的,如智慧、公正、福利、恩惠等,其反义词是:“恶”([2])。
 
6,穆罕默德•尔玛莱在他的《经济学术语词典》中则这样说:“在阿拉伯语中,‘海逸尔’一词指的是任何有益的、良善的事物;或者是为实现某一‘利’,或抵御某一‘弊’的工具(媒介)。([3])
 
通过《古兰经》经文与阿拉伯语工具辞书相互为证地对“海逸尔”一词的解释,我们学习和了解到“海逸尔”的原意是:好;善;优秀;财产;高尚的善行;选择等义,据此,我们可将“海逸尔”一词归纳理解为:在拥有财富(这个财富可以是物化的如钱财;也可以是精神意义上的如能力、意愿等)的前提下,其拥有者自觉自愿地、不求回报地干出的善事、做出的善举或表现出的高尚善行。这样的善事、善举和善行的发出者其心意是好的、行为是良善的、德行是优秀的。
 
照此来讲,阿文的“海逸尔”与现代中文“慈善”的内涵基本相同。这就不难理解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中绝大多数慈善基金会在用阿拉伯语表述自己所属单位的名称时,都用“海逸尔”的属性词“海逸任耶”(خَيرٍيَّة)来框定其身份的原因。
 
二,伊斯兰慈善观概述
 
伊斯兰的慈善观是什么?什么是伊斯兰慈善呢?
 
现代著名伊斯兰学者优素福•盖尔达维博士认为:伊斯兰慈善就是“人对他人提供物质的或精神的好处,而不求获取任何物质回报,以期实现比物质回报更大的一种特殊目的。”
 
“更大的一种特殊目的”是指“获得真主的喜悦”!这一目的超越了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种今世俗愿或尘望,它绝对是神圣的!!但凡神圣的都有前提,伊斯兰慈善的前提是:行善者在做善事时不仅要有神圣的意愿,而且必须具备对真主虔诚的心态。而其意愿是否神圣、心态是否虔诚,全知全能的真主则是一清二楚的。如果离开了为“获得真主的喜悦”这一神圣目的,那就没有了一般的“慈善”与“伊斯兰慈善”之间的区别。尽管两者的对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加任何修饰和限制的、泛指的、需要帮助资助救助的——人。
 
伊斯兰对慈善的论述在伊斯兰教的经训中俯拾即是!诸如此类的经文和训谕在尊贵的《古兰经》和至知穆罕默德的圣训中不胜枚举。但一言以蔽之:任何不求物质回报而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给予有需要的个人或社群以帮助或赞助的行为或物品都是慈善。而任何慈善,只要它是与人的天性相吻合,其前提是神圣的,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真主喜悦的,那它就是伊斯兰所主张的慈善!
 
而伊斯兰的慈善观!在伊斯兰教经训的指导下,我们略述如下:
 
1,行善,只为爱真主!
 
善人们在《古兰经》中受到伟大真主这样的夸赞:
 
他们履行誓愿,并畏惧灾难普降日;他们为喜爱真主而赈济贫民、孤儿、俘虏。我们只为爱戴真主而赈济你们,我们不望你们的报酬和感谢。’”【《古兰经》第七十六章第七、第八、第九节】。
 
所以,为爱真主而行善是伊斯兰慈善观的灵魂!不少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之为“鲜明的宗教性”!因为它的确牵一发而动全身!
 
2,信主爱人。
 
伊斯兰提倡信主爱人,因为信仰真主并喜爱人类者,堪为真正顶天立地的信士。先知穆罕默德坦言:“你们中的任何人的信仰都不完美,除非他爱人如爱己。”([4])主张凡信士必须完美自己的信仰,而其信仰完美的表现之一就是要爱人类。所以“爱人如爱己,方为真信士”!要求穆斯林助人为乐,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应当由己推人,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待人以善。
 
3,人人须行善,个个应施舍。
 
伊斯兰号召人人行善,据先知圣训记载:有几位圣门弟子对先知说:“安拉的使者啊!富人们都已经把报酬占去了!他们和我们一样礼拜,和我们一样斋戒,而他们却能以富裕的财产施济!”使者说:“难道安拉没有赐予你们用以施济的吗?的确,每一句‘赞主超绝’是施舍;每一句‘安拉至大’是施舍;每一句‘一切赞颂全归真主’是施舍;每一句‘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是施舍;命人行善是施舍;止人作恶是施舍……’”([5])。所以穆斯林无论贫富都应行善!富裕者以他们的财产和名誉等行善;而贫穷的人则能以自己的心灵、双手、语言、行为去做善事——命人行善或止人作恶。
 
为了便于人们“扶贫帮困”,患难与共,同舟共济,更进一步地了解“扶贫帮困”的重要性,先知将行善者比作为主道修持者和献身者。先知说:“积极帮助寡妇和贫弱者的人,犹如为安拉之道献身的战士,也如夜间礼拜和白天封斋的修持者。”([6])
 
伊斯兰还要求每个穆斯林都须施舍,无论男女。先知说:“‘每个穆斯林都有施舍的义务!’门弟子们问:‘如果他无物可施呢?’先知说:‘他用双手劳动,既益于自身,又可施与他人。’他们又问:‘如果他无力做,或者他做不到呢?’先知说:‘他帮助有难的求助者。’他们再问:‘如果他还做不到呢?’先知说:‘那就让他以善命人、或命人行善!’先知(又自问自答)说:‘如果他依然做不到?’‘那就让他停止干坏事!因为不做坏事,也是一种施舍。’”([7])所谓真正意义的慈善行为就应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舍。
 
4,善有善报。
 
伊斯兰肯定“善人有善报!”真主说:行一件善事的人,将得十倍的报酬【《古兰经》第六章第一百六十节】。真主还说:“这等人都是争先行善,而且最先获得善报的”【《古兰经》第二十三章第六十一节】。
 
5,专款专用,善始善终。
 
伊斯兰强调:善款应当专用,不可滥用,也不可恣意截留!不许贪赃枉法!不能任意挥霍,禁止分配不公……。真主说:赈款只归于贫穷者、赤贫者、管理赈务者、心被团结者、无力赎身者、不能还债者、为主道工作者、途中穷困者【《古兰经》第九章第六十节】。
 
6,从善如流。
 
伊斯兰慈善观还要求穆斯林们在从善如流方面不要犹豫,而应当效主行、尽人事。以期获得真主的喜悦。因为真主对于他们的心意和行为是明察秋毫的。你应当以善待人,就像真主以善待你一样【《古兰经》第二十八章第七十七节】!你们绝不能获得全善,直到你们分舍自己所爱的事物。你们所施舍的,无论是什么,确是安拉所知道的【《古兰经》第三章第九十二节】。在后一段经文里中第二人称“你们”专指穆斯林。
 
7,人类手足亲善,利己利他,带动社会和谐,促进人类进步!
 
伊斯兰慈善观要求人们克服人性的弱点——吝啬,抵御恶魔的诱惑——怕变穷。真主说:能戒除自身的贪吝者,才是成功的【《古兰经》第五十九章第九节】。又说:恶魔以贫穷恐吓你们,以丑事命令你们;安拉却应许你们赦宥和恩惠。安拉是宽大的是全知的!【《古兰经》第二章第二百六十八节】
 
伊斯兰慈善观鼓励“行善者”与“受施者”之间发生手足般的友善关联,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了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古兰经》第四十九章第十三节】。以促成“性本善”的人与他人之间保持一种自然、正常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进一步完成和完善社会公益!实现人类社会高尚的人文关怀!伊斯兰的这种“中正慈善观念”凸显在人类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利己”又“利他”。堪为慈善社会互帮互助的典范!人类社会团结进步的标杆。 
 
值得指出的是:在《古兰经》中,“海逸尔”一词以它完整的阳性单数形式被使用了176次之多,如《古兰经》第二十二章第七十七节:你们应当力行善功,以便你们成功。《古兰经》第三章第一百零四节:你们中当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古兰经》第三章第一百一十五节】:他们无论行什么善功,决不至于徒劳无酬等。而“海逸尔”的阴性复数词“海逸拉特”(خيرات)亦被使用了10次。如【《古兰经》第三章第一百一十四节】:他们确信真主和末日,他们劝善戒恶,争先行善,这等人是善人。【《古兰经》第五章第四十八节】:如果真主意欲,他必使你们变成一个民族,但他把你们分成许多民族,以便他考验你们能不能遵守他所赐予你们的。故你们当争先为善。还有【《古兰经》第二十三章第六十一节】:这等人都是争先行善,而且最先获得善报的。等等。另外,“黑耶赖土”(خيرة)也在《古兰经》中出现了两次。你的主,创造他所意欲的,选择他所意欲的,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古兰经》第二十八章第六十八节】。当真主及其使者判决一件事的时候,信道的男女对于他们的事不宜有选择。谁违抗真主及其使者,谁已陷入明显的迷误中【《古兰经》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六节】。而其反义词“缮尔”(恶,شَرُّ)在《古兰经》中仅出现了28次。这个数据有力地说明了伊斯兰教对以善心善念善事为中心的“慈善理念”的重视、和以善行善举善德为表现形式的“慈善工作”的鼓励和支持。
 
综上所述。这就是伊斯兰的慈善观!
 
三,伊斯兰慈善原则之我观
 
伊斯兰认为:真主造天设地——创造了群山海洋湖泊河流和陆地;创造了植物动物矿物以及人类生存、生活所仰赖的诸多资源;还制服了太阳、月亮等。真主创造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人类在大地上的生存。“他为你们而制服天地万物,对于能思维的民众,此中确有许多迹象”【《古兰经》第四十五章第十三节】。而人类同源!都是阿丹的子孙。“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了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古兰经》第四十九章第十三节】。伊斯兰以人为本,慈善的对象是人。但人又是很复杂的,有男女老少之分,七情六欲之别。人生的境遇又丰富多变:例如学习就业、婚姻家庭、得意失意等等,不一而足。中国幸福学研究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众口难调”这句话就说明了这一点。对于有着多种需要的、复杂的、没有满足感的,甚至个别还有点喜怒无常的人进行慈善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不易完成的任务!鉴于这一工作的艰巨性、困难性和不易性,应该有个简单易行的原则来维持其工作的正常开展。笔者认为:该原则有如下三条([8])。
 
1.先己后人。
 
因为,“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真主说:每个人对自己都是明瞭的【《古兰经》第七十五章第十四节】。现实生活中,那对于自己个人的需求非常明瞭,对那与自己有利或有害的事物十分了解者莫过于每个人自己。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在向他人行善之前理当先善待自己!
 
那么,我们这儿所说的“善待自己、先己后人”,就是那种只管让自己吃好喝好穿好戴好,充分的自我享受,自我娱乐的自私自利吗?显然不是!因为真主说: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而营谋后世,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古兰经》第二十八章第七十七节】。生活中,每个人在今世的生存价值是由许多责任而构成,善待自己的要义就是每个社会人应当如约如期地、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应尽的的职责。在先知的圣训里,圣门弟子赛利芒对艾本•戴尔达义所说的话可以为此证明。赛利芒说:“你的养主对你拥有一份权利,你的身体对你拥有一份权利,你的妻子对你拥有一份权利。你应当把每个权利赋予给其拥有者!”(就是说:作为人特别是一个穆斯林,该你尽到的责任,你都得一一履行之!)艾本•戴尔达义到先知那里转述了赛利芒所说的话,向先知咨询此话在伊斯兰理念中正确与否时,先知肯定地回答说:“赛利芒说得完全对!([9])”就这样,先知肯定了赛利芒的话里所包含的内容,确立了人与造物主之间、人与自身、和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次第,从而也就确定了慈善工作的轻重缓急。这样的“先己后人”,这样的“自我服务”,实际上很人性化!它要求“行慈善者”须坚定信仰:你不要以任何物配主!以物配主,确是大逆不道的……”【《古兰经》第三十一章第十三节——十七节】;笃行功修:你应当谨守拜功,劝善戒恶【《古兰经》第三十一章第十三节——十七节】;完善道德:你应当忍受患难!这确是应当决心做的事情【《古兰经》第三十一章第十三节——十七节】;升华修养,尽职尽责,保持好个人的身心健康:“太阳照耀的每一天,人体的每一骨节都须施舍。在两个人之间主持公道是施舍;帮助一个人骑上他的乘骑或将行李递给他是施舍;善言美语是施舍;为礼拜而走的每一步是施舍;排除道路上的障碍物是施舍”([10])。
 
凭心而论,这的确是一种高雅、优悠的慈善境界。
 
2.由亲及疏。
 
真主说:我曾命人孝敬父母……在今世,你应当依礼而奉事他俩……”【《古兰经》第三十一章第十五节】。人的社会关系是从家庭开始的,家中有生身父母、有兄弟姐妹,有妻室儿女等等。一个人理应在善待自己的同时善待自己的亲人,然后才谈得上善待他人。甚至就是孝敬父母,也有先后之别。圣训说:“有个人来到安拉的使者跟前问道:安拉的使者啊!人们中谁最应该让我善待?使者说:‘你的母亲!’又问:其次是谁?回答:‘你的母亲!’再问:其次是谁?回答:‘你的母亲!’此人再问:再其次是谁呢?使者回答:‘你的父亲!([11])”既然对父母的孝敬都有次第之分,那么亲戚之间的亲疏也就顺理成章。
 
《古兰经》说:你们的父母和子女,谁对于你们是更有裨益的,你们不知道。这是从真主降示的定制【《古兰经》第四章第十一节】。又说你应当警告你的亲戚【《古兰经》第二十六章第二百一十四节】。还说:血亲与血亲之间相互的权利,依安拉的经典,是重于信士和迁士的权利的【《古兰经》第三十三章第六节】。
 
所以,这顺序的次第是源于其血统关系的远近。这是经训为我们所指出的!尽管可能有个别人在情感上与非亲关系的人更亲近,但那是局限于人际关系和个人情感这一层面上的。而我们这里所说的亲疏顺序的确立,是就相互间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或各自所拥有的权利而言的。它是指法规!而不是指人之常情。立足点不一样,结论也就不一样!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彼此所应负的责任和义务。所以真主说:你们当孝敬父母,当优待亲戚,当怜恤孤儿,当救济贫民……”【《古兰经》第四章第三十六节】。先知也说:“你们中最优秀的人就是善待妻室的人”([12])真主又说:你们当为自身和家属而预防那火狱【《古兰经》第六十六章第六节】。真主还强调:亏折的人,确是复活日丧失自身和家属的人!真的,那确实明显的亏折!【《古兰经》第三十九章第十五节】。先知鼓励说:“谁喜欢生计宽裕、健康长寿,就让他接济骨肉。([13])”
 
如上所言,真主及其使者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序列为“父母、妻室、家属、亲戚、他人(孤儿与贫民)等等”以便我们理解其中的奥义。但我们中或许有个别人反其道而行之,在外面大行其善,可回到家中,却令人遗憾地与自己的同胞骨肉形同路人、或与自己的兄弟姐妹势如水火,这是我们所反对的。这恰好反映出他不懂得伊斯兰慈善原则!对此,我们借先知的圣训与他共勉,先知说:“给穷人施舍算一份施舍;而给骨肉血亲施舍算两份:既是一种施舍,又是接济骨肉”([14])。
 
所以我们不仅要与他人为善,更要与自己的近戚和家人亲善。
 
3,从近到远。
 
众所周知:人生在世免不了与他人彼此间的交流和交往。这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具体表现形式。在这远近亲疏的人际关系里,伊斯兰慈善的第三个原则是:从近到远。这依然是经训给我们的启发!《古兰经》说:“……你们当亲爱近邻、远邻和伴侣,当款待旅客,当宽待奴仆。真主的确不喜爱傲慢的、矜夸的人【《古兰经》第四章第三十六节】。
 
请注意经文中“近邻”和“远邻”的提出,以及其在经文中各自的先后顺序。既然邻居有远近,那我们该怎么做?究竟如何向他们行善?圣训给我们回答了这一问题:圣妻阿伊舍问:“‘安拉的使者啊!我有两家邻居,我先送给他们两家中的哪一家呢?’使者回答说‘先送给其家门离你最近的那一家。’”先知的回答形象地点化出了人们彼此间客观距离的存在,同时还明确地告诉我们合适对待“近邻”和“远邻”的先后次序。先知又说:“信仰真主和后世的人,应该善待邻居!信仰真主和后世的人,应该款待客人!信仰真主和后世的人,应该说善言,或保持缄默([15])。
 
先知还提醒说:“只管自己饱食,不闻邻居挨饿的人不是信士([16])。”先知强调说:“谁为一个穆民解除了一件今世的烦恼,真主就会为他解除后世末日审判中的一件烦恼;谁为一个困难者提供了便利,真主就会为他在今后两世提供便利;谁为一个穆斯林掩盖其缺点,真主就会在今后两世为他掩盖其缺点;只要做仆人的一直在帮助他的兄弟,真主就会一直援助他([17]。)”
 
四,历史上伊斯兰慈善类型之一瞥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林林总总的伊斯兰教经典著作中见到不少与本文相关的著述,特别是已故著名伊斯兰学者穆罕默德•希巴尔的著作《我们文明的杰作》和现代著名学者优素福•盖尔达维《信仰与人生》等书里,都提到历史上伊斯兰社会多种类型的慈善服务和“沃格夫”服务。比如:
 
1,为旅途困顿和穷苦的旅客所准备的沃格夫驿站。
2,专为既无力买房也租不起房子的贫穷者们所准备的“穷人之家”。
3,专为路人解渴用的饮水处。
4,专门给路人或穷人们分舍饼子、甜点、粥、肉等食物的“舍饭场”。
5,专为行功办道者所准备的“泰肯耶”(道堂)。
6,专为朝觐者们在麦加朝觐而准备的沃格夫招待所。
7,在荒郊野外挖井,给过路人及他们的乘骑供水。
8,有给适婚年龄的穷苦单身者无偿提供便利的沃格夫,如替他或她支付婚礼的费用,或替他出聘礼、聘金,以促使婚姻的结成。(
9,还有“沃格夫宰巴迪”。“宰巴迪”是“泽布迪耶”的复数,意为:瓷器。这种“沃格夫”是专为那些出来买东西却打碎了盛东西的瓷器器皿的孩子们而设的,以便他们将破碎的盘子拿来换走新的盘子,回到家人当中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以免遭受家长责罚。[18])
10,流浪狗收容所,专给无主的流浪狗供食,以免饿死。
11,婚服、首饰无偿借用服务所。穷人举办婚礼时,可到此借用自己所需的衣物饰品等,事后归还。这样,方便了穷人在大喜之日以穿盛装,着艳服,以得体的仪表来展现自己,欢度佳日。([19])
所有这些都说明:伊斯兰教是普世的、是敬主爱人的、是以人为本的、是导人于至善的宗教!至圣穆罕默德是为惠泽众类而被派遣的使者!《古兰经》说:“我派遣你只为怜悯众世界的人”【《古兰经》第二十一章第一百零七节】。一千四百多年以来,《古兰经》以它无以伦比的魅力、优美的语言、美好的道德规范、独特的触及灵魂的冲击力,陶冶着全世界的穆斯林,影响着全人类,激发并鼓励他们人人存善心、树善德,个个践善行、求善报,互相竞先为善!
 
(此文原载于甘肃民族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马强、马福德主编的《遭遇与调适——“现代化背景下的城市穆斯林”学术研讨会文集》)
 
([1])-参阅《古兰经》,以及《门智德辞典》,路易斯·迈尔鲁夫编,第201页。黎巴嫩·贝鲁特,东方出版社,1992年,第33次出版。
([2])-见《古兰经用语词义字典》,第163页。拉诶卜·艾素法哈尼著,奈迪姆·麦勒尔实利校勘,黎巴嫩·贝鲁特,思想出版社。
([3])-《经济学术语词典》,穆罕默德·尔玛赖编,开罗旭日出版社出版,第205-206页
([4])-《布哈里圣训实录》信仰篇:第十三段。布哈里编撰,{叙}穆斯塔法·布阿校勘,第一册,第14页;大马士革人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二次出版。  
([5])-《脑威圣训四十则》简释,脑威辑录,王建平编译。第二十五则,第109页。香港伊斯兰文化协会出版发行,2001年。
([6])-《圣训珠玑》,第699页,第1878段。{埃及},穆·福·阿卜杜勒·巴基编,马贤译,2002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7])-《布哈里圣训实录诠释》,伊本·侯哲尔著。第十册,第540页,第6022段。开罗,哈迪斯出版社,1998年出版。
([8])- 我们知道,当我们说“伊斯兰的某一观点”时,如果没有伊斯兰教的经训为其作依据,那这就不会是伊斯兰的观点!这就是本人一再举例证的重要原因。其实,甚至就是在有经训做依据的前提下,举例证者对经文的理解与把握仍可能有偏差,因而就会导致错误信息的发出,混淆视听,误人误己!我虔心祈求真主赐予我免受恶魔的挑唆,以便我能以正视听、正己又正人。——著者
([9])-《布哈里圣训实录诠释》,伊本·哈智尔著。第4册,第256页,第1968段。开罗,哈迪斯出版社,1998年出版。
([10])-同上。第6册,第161-162页,第2989段。
([11])-《伊本·马哲圣训集》,伊本·马哲辑录,沙特·利雅得,1999年,和平书局出版。第389页,第2706段。第95页,第316段。
([12])-《利雅得圣训集》,{叙}脑威·叶哈雅编撰,马风德译。第87页,第278段。
([13])-参阅《利雅得圣训集》第95页,第319段。
([14])-参阅《利雅得圣训集》第99页,第332段。
([15])-《穆斯林圣训实录》,穆斯林辑录,信仰篇,第51页,第48段。黎巴嫩·贝鲁特,思想出版社,2000年版。
([16])-《独特的礼节》,布哈里辑录,萨利哈·沙米整理勘定。2001年,大马士革,盖莱姆出版社。第109页,第200段。
([17])-《穆斯林圣训实录》,记主、祈祷、忏悔和求恕篇,第1326页,第2699段。
([18])-参阅《我们文明的杰作》第193-218页。{叙}穆斯塔法·希巴尔著,1999年,万拉格出版发行社与尼布雷印刷出版发行社合作出版。
([19])-参阅《信仰与人生》,第246-248页。{埃及}优素福·盖尔达维著,1991年,第15次印刷,贝鲁特使命印刷出版发行公司。
 
转自伊斯兰之光
http://www.norislam.com/e15/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46&id=7775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阿根廷天主教行动“再基督化”实践及影响(1931-1976) \孙雪利
摘要:天主教行动是天主教徒为维护教会的利益而组成的社会团体,19世纪末兴起于欧洲,…
 
会通之路:儒教对韩国现代法律的影响 \杜文忠
摘要:以"礼"为核心的传统儒教制度与近代西方法的冲突,成为近代以来以中国、日本、韩…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教会如何参与到大力发展社会社区组织的形势中?
       下一篇文章:宗教公益信托:宗教组织进入社会服务领域的新模式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