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田青:佛教艺术是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纽带
发布时间: 2018/8/9日    【字体:
作者:李芳 舒珺
关键词:  田青 佛教艺术 一带一路  
 
 
拜访田青,是在他的办公室。秋日午后的阳光格外温暖,为他儒雅的轮廓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堆积如山的书籍,让来访者的每一个举动、每一次呼吸都不得不小心翼翼,深怕干扰到这份恬淡与宁静。
 
这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音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佛教音乐研究的“领航者”,面对我们的镜头侃侃而谈。短短一小时的谈话,他的儒雅、深刻、智慧与幽默,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如果说当年在央视歌手大赛上对原生态音乐大声疾呼的田青是一个勇猛的“战士”,那么沉浸在佛文化中的田青更像一个安静的居士。
 
佛文化对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具独特意义
 
谈及“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佛教文化艺术对于促进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独特意义,田青说,很多人看到“一带一路”,更多想到的是茶叶、瓷器、香料等“物”的交流,实际上这条路上精神文化的交流更为重要。可以说,佛教是“一带一路”输送给中国最宝贵的礼物,使中华文化得到丰富的营养和收获。佛教进入中国后,与本土的儒、道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绚丽灿烂的文化。
 
田青认为,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间沟通交流方面,佛教文化可以起到其他任何渠道都难以起到的独特作用。比如近年来举办的一些佛教文化交流活动,其中由三大语系、八大寺庙、两岸共同组成的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共140余人到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进行佛教音乐展演,通过佛教梵呗演出的民间交流方式,成功宣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了两岸人民的沟通与理解。
 
“现在的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此刻更需回眸远望,从历史和传统文化中找寻到文化自信以及新的自我认知。”寥寥数语,这位余秋雨口中的“学侠”,赤子之心,展露无余。
 
田青说,佛教文化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已有八九十项与佛教相关,如智化寺京音乐、五台山佛乐、唐卡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不仅仅是货物流通和商业合作,还包括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文化交流、各国人民心与心的连接。包涵佛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民族,都是一种非常好的促进社会和谐的良药。
 
佛教音乐利于清净人心,它的振兴离不开公众参与
 
聊到“老本行”佛教音乐,田青嘴角的弧度愈发上扬,如窗外秋日的阳光,温暖和煦。
 
在他看来,佛教音乐跟其他宗教音乐一样,是个独特的载体。现在西方的主流音乐都可以追溯到基督教音乐,中国的佛教音乐也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民间音乐。
 
佛教音乐利于时下年轻人端正行为和清净人心。
 
田青深入浅出地举起了开车的例子。开车时多放放佛教音乐,人们便不会产生“路怒”、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冷静对待各种交通“囧境”。“要是放摇滚,可就麻烦了,”田青玩笑道。
 
田青呼吁,佛教音乐的振兴需要公众多听、多参与。
 
应充分重视新媒体,让传统文化传播得更深、更广、更有效
 
作为一个年届七旬的老者,田青用起手机微信也是非常娴熟的,时常会分享一些文章、图片,和自己参加活动的动态、感想。同时,田青的学生为他开设了公众微信号“田青思想馆”,专门纪录、整理、传播田青的学术创见与追求,“田青思想馆”一直保持很高的活跃度。
 
谈到新媒体,田青认为,应该充分重视新媒体的传播形式,让传统文化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得更深、更广、更有效。
 
青年人对传承弘扬包括佛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肩负使命、大有可为
 
社会上有些声音批评年轻人脱离传统,田青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我很欣喜地看到现在越来越多青年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认真学习。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不会一蹴而就的东西,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过去有句话叫“邻居家的饭香”,这对年轻人是一个历程,经历了“邻居家饭香”,“山那边风景一定比这边好”的过程,他们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走了一圈……回来后发现还是“妈妈的饭香”。
 
青年人对佛教文化的弘扬肩负使命、大有可为,田青相信,在现今社会生活节奏十分快捷的环境下,佛教可以让青年人找到他们长久以来苦苦寻觅的东西,佛教文化和艺术,有清净内心的作用,对青年人安身立命、成功建业都大有益处。
 
访谈最后,田青在办公室的书案上,挥毫泼墨,写下“弘法之舟”四个字相赠,并寄语中国网:“做弘扬、传承中华佛教文化艺术的航空母舰。”
 
转自中国社科网
http://reli.cssn.cn/zjx/zjx_xzzl/201610/t20161021_3245195_1.s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各国须承担起捍卫宗教自由的重大责任
       下一篇文章:印度宗教领袖为何给埃及政府巨额捐款?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