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发挥宗教慈善力量,助推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
发布时间: 2022/7/7日    【字体:
作者:安基金
关键词:  宗教慈善 共同富裕  
 
 
4月11日上午,温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温州市人民大会堂举行。12位委员围绕当前温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关注热点问题,登台发言。大家紧扣“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积极建言献策,展现履职担当。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浙江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达照法师在会上发言,以下是发言全文:
 
温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统一。除了物质财富重新分配的慈善行为外,也应该把高尚的思想财富再次分配,帮助精神上烦恼痛苦的人得到开导,通过爱心传递而达到人心向善、自在欢喜的精神共同富有。在宗教慈善领域,物质层面的慈善行为一直都在代代传承中,精神层面上传递善念、感恩、慈悲的慈善行为更显其特色。
 
温州是一座丰富多元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相互融合的城市,更是勤劳行善、善行天下的温暖之州。全市依法登记的宗教场所就有3000多处,依法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有5000多人。然而,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宗教慈善机构却只有3个。究其原因,主要是宗教本身就带有慈善性质,一般宗教慈善活动是由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和宗教人士自发开展的。如果加强对宗教慈善力量依法依规进行引导,将对我市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起到积极作用。为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引导宗教界人士积极参与慈善活动。近年来,我市宗教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比如,文成安福寺,2017年在省民政厅注册登记了浙江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先后与统战部的同馨苑、民政局的爱心驿站合作,共同服务于社区怀老和乡村振兴的慈善事业。5年来,共募集善款一亿两千多万元,慈善救济支出七千多万元,被省民政厅授予了5A级社团组织。又如,温州太平慈善功德会成立13年,募集善款3000余万元,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受益群众达数万人。“十四五”期间,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和太平慈善功德会计划分别投入2亿元和3千万元,致力于“鹿力同心,共同富裕”的事业发展。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要求,大力支持和鼓励宗教界踊跃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特别在传统文化、养老助老、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领域,把各大宗教的慈悲博爱、和谐美好的精神融入到信教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在此,也呼吁广大宗教界善心人士团结起来,投入到公益慈善活动中去!有条件的宗教团体和场所都建立公益慈善组织,携手助力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
 
二、引导宗教界依法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建议从三个方面来规范宗教慈善活动:一是在宪法、法律、法规范围内举行慈善活动,严格遵循《慈善法》和《宗教事务条例》的各项规定,规范所有的公益慈善行为。二是在各自宗教的教理教规范围内举行慈善活动,严格遵循戒律教规和公序良俗的规定,让慈善行为成为宗教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在机构组织规范运作的范围内举行慈善活动,科学合理组织团队、建立章程、做好规划、明确执行方案、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打造专业慈善队伍。
 
三、引导宗教界对接社区开展慈善活动。慈善事业要通过助推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在基层落地生根。引导宗教慈善组织主动对接社区慈善公益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与社区合作的方式参与社区慈善。一是建立宗教慈善的公开募捐平台,与社会慈善及爱心人士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专项基金运营帮助,寻求共同发展。二是做好宗教慈善组织直接落地的慈善项目,零距离为群众提供服务。三是推动宗教慈善对接社区慈善、乡村慈善,带动社区和乡村的人群提升生活质量和人生境界,让行善之人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共同富裕,从另一个角度起到“提低扩中”的作用。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中和且平。希望通过宗教慈善活动,为社会大众的美好生活注入新鲜的活力,为我市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建设“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做出新的贡献!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百所寺院,万斤物资
       下一篇文章:2021年美国慈善捐赠预估超疫情前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