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16—17世纪的犹太商人与东亚海上贸易——基于犹太后裔“新基督徒”的考察
发布时间: 2022/7/29日    【字体:
作者:李庆
关键词:  犹太商人 东亚海上贸易 犹太后裔 “新基督徒”  
 
 
在15至16世纪的反犹浪潮中,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大批犹太人被迫改宗天主教。随后,这些被称为"新基督徒"的犹太后裔,由于愈演愈烈的宗教迫害和相继成立的宗教裁判所,不得不迁徙至世界各地避难,并在16世纪中期辗转抵达中国澳门、日本以及西属菲律宾等地。基于共同的宗教信仰与内在的族群、血缘联系,以及16世纪80年代的世界格局变动,散落于上述各地的犹太人逐步渗透和掌控了东亚海域的主要航线,在世界市场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聚居于中国澳门的大量犹太人,他们竭力摆脱王室和宗教裁判所的控制,在远离母国的东方创建起相对安全的居留环境与庞大的商业网络。
 
1605年耶稣会士利玛窦对开封犹太人的发现,开启了欧洲传教士对犹太人与中国历史关系的探索。之后,学界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使得“开封犹太人”几近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代名词。实际上,大约在利玛窦抵达中国的30余年前,已经有一批犹太后裔匿身于远洋大帆船,由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澳门和日本等地,逐渐对东亚的海上贸易和澳门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16—17世纪犹太民族散居全球的历史研究,绝大部分仍集中于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等地区,对东亚海域犹太人的研究严重不足。犹太商人在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等区域的贸易史,可谓犹太史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者和相关著述较多,难以一一列举。与之相比,关于犹太商人与东亚历史关系的研究,则尤为稀少。詹姆斯·柏亚金和桑贾伊·苏拉马尼亚姆虽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有所论及,然而两者皆偏重从哈布斯王朝的整体历史考察新基督徒商人的历史角色,东亚地区仅占据不太重要的一角,并未进一步展开。近几年,米格尔·罗德里格斯·洛伦索和苏禄修是关注这一问题的主要学者,前者偏重从宗教史的角度分析宗教裁判所与澳门的历史,后者则主要以个案探析犹太人在东亚的迁徙史。总体而言,早期的研究难以脱离欧洲中心论的窠臼,东亚偏居一隅;近年来的研究则仍处于初步梳理阶段。本文拟从东亚海域犹太人的身份、远赴东亚的历史原因,其融入地区海贸网、整合全球贸易网络的作用以及他们的生存境况等多个方面作进一步考察。

犹太商人与东亚.pdf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宗教财产涉税政策的规范审查与实施评估 \顾德瑞
摘要:宗教工作法治化和税收法定的合力驱动下,宗教财产涉税政策走向法治是历史的必然…
 
英格兰宗教高等委员会法庭初探 \段定
摘要:宗教高等委员会法庭的前身为亨利八世设立的宗教委员会,经过爱德华六世、玛丽一…
 
19世纪英国宗教格局变化对国家宪制影响研究 \崔琳
摘要:19世纪的欧洲大陆风云变幻、革命迭起,隔海相望的英国本土却没有发生暴力革命,…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宗教的人本主义因素 \于殿利
摘要: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是一种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的宗教。深入其内部,可见具有神…
 
作为儒家法律思想基础的“天” \乔飞
摘要:“天”是儒家法律思想中的基础性范畴;学界对中国古代“天”的内涵理解不一,各…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马克斯•韦伯:一座绕不过去的现代性界碑
       下一篇文章:论基督教的生态经济伦理学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