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观点与争鸣
 
书评:《一位基督:圣奥古斯丁的神化神学》
发布时间: 2022/9/1日    【字体:
作者:谢仁寿
关键词:  《一位基督:圣奥古斯丁的神化神学》 圣奥古斯丁  
 
 
在整个基督教神学传统的发展历史中,奥古斯丁深刻地影响了天主教、路德会和改革宗。他可以说是整个基督教历史中最为重要的神学家之一。虽然,在目前流传下来的奥古斯丁的作品中,“神化”仅仅出现18次。相较于爱任纽、亚他那修等在他之前的教父们,仅仅18次提及“神化”,使得“神化”看起来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根本是无足轻重的。甚至,有些学者还认为奥古斯丁是反对“神化”教义的。
 
麦考尼在第一章中指出,对于奥古斯丁而言,一切的受造之物中都有三一创造主的三重痕迹——度量、数目和次序。这三重痕迹分别对应神的三一性,或神的每一个位格。所以,人类可以透过创造之物来认识三位一体的神。所以,对于神而言,祂不仅仅是因着自己的喜悦创造万有,还邀请受造之物与自己联合,以至于能够有份于祂自己和祂的生命。故此,对于奥古斯丁而言,创造乃是被造物与神联合的序曲。
 
但是,人却无视于自己被造是为了透过与神联合而像神的目的,采取了一种虚假的“神化”行为。这体现在神的诱惑中“要像神一样”(创三5)这句话上。人的堕落,就是要在神之外企图得到神性,这是徒劳的,而且使得人类失去了神的形像。但是,人的受造和堕落也体现出,其本性中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要像神一样”的渴望,这是创造的目的。麦考尼在第二章的结尾指出,对于奥古斯丁而言,人类在离开神(God)的同时想要寻求成为神(gods),因此堕落。为了扭转这个局面,神自己将要成为他们中的一个。
 
第三章论到奥古斯丁对于道成肉身之真正目的的理解。奥古斯丁有时候会使用神圣儿子的名分来解释“神化”教义,有时候使用“成为众神”,有时候说子以祂的人性换得我们的神性(exchanging his humanity for our divinity)。麦考尼在本章中分析了奥古斯丁在三个不同的时期共17次使用“神化”语言的段落,以及他使用“神化”语言的方式。对于奥古斯丁而言,“神化”是道成肉身的目的,是一种被用来描述基督救赎工作的语言。
 
第四章论到圣灵在“神化”过程中的工作。圣灵使信徒与神联合,也使教会能够彼此联合。这使得被神的爱浇灌的信徒,成为“另一个基督”(other Christs)。教会进而成为一个神圣的受造之物,三一神在地上的有机体,一个活的赞美团体。
 
对于奥古斯丁而言,基督徒的“神化”是集体的,并且在圣礼之中。这使得教会能够向着神,分享神,并成为基督奥秘的身体。甚至,奥古斯丁认为,教会就是“团体的基督”(Totus Christus)。信徒成为祂的肢体,在祂里面,信徒也就是基督。(In illo et nos Christus essemus.)因为我们是基督的身体,都得到了圣灵的膏抹,使得我们在祂里面属于基督,而“是”基督,这团体基督就是头和身体。(Et omne in illo et Christi et Christus summus quia quomodo totus Christus caput et corpu est.)这句话的意思是,信徒是基督身体的肢体,因此被圣灵所膏抹,进而因为信徒都在圣灵里面,而成为属于基督的,甚至,他们就是基督。而作为头的基督与作为身体的肢体的信徒——小基督们,一同构成了一个团体的基督。
 
虽然在奥古斯丁的作品中,“神化”教义出现的次数不多。但是当东正教为代表的“神化”教义倾向于各人层面的“神化”过程的同时,奥古斯丁的“神化”教义凸显了基督徒的“神化”过程还有“团体”的层面。团体的“神化”不只让信徒能够因有份于神而真正地成为基督的身体,构成“团体的基督”,还指明了所谓“建造基督的身体”的正确进路。
 
英文书名:The One Christ: St. Augustine’s Theology of Deification
 
中文书名:一位基督:圣奥古斯丁的神化神学
 
英文作者: 大卫.文森特.麦考尼(Daivd Vincent Marconi, SJ)
 
中译者: 王亚伯, 周复初
 
英文出版社: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2013
 
中文出版社:橄榄,台湾,2022
 
 
信仰与学术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罗马教廷对宗教改革的回应 \张锐
摘要:1517年宗教改革运动爆发,1545年罗马天主教会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特兰托召开大公会…
 
孟加拉国世俗主义发展道路的嬗变与现状 \杨玉龙
摘要:世俗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学说、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是当代孟加拉国体制的主要…
 
宗教组织法人类型定位及其治理结构研究 \黄晓林
摘要:《宗教事务条例》中的三类宗教组织法人属于《民法典》中的非营利法人。其中,宗…
 
博尼佐的政教关系思想研究 ——以《致友人书》为例 \潘鹏程
摘要:在11世纪中后期关于帝权与教权的众多论战文章中,《致友人书》以历史为载体,旨…
 
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宗教财产归属的法律思考 \杜应芳 李荣
摘要:宗教财产归属不明,导致社会乱象比比皆是。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财产…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圣凯:佛教中国化是佛教的世俗化吗?
       下一篇文章:中国是否欠缺上帝或天的超越意识?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