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观察
 
湖北安陆发现纪念天主教在抗日时期的纪念石碑
发布时间: 2022/9/29日    【字体:
作者:Fr. 张阔
 
 

 
近日,偶与湖北安陆本堂周神父聊天,其在当地发现一石碑,与教会抗日时期的护民保国有关,遂斥以重金购得此碑。石碑碑身完整,碑文乃“欧体正楷”,虽历经岁月的掩盖、划刻,但石碑所镌刻的字迹清晰可见,题额为“龚主教纪念碑”。
 
据刚担任本堂一年的周神父介绍,石碑本来是埋藏于教堂院落,因教会多年的蹉跎岁月,被人发现后而移走他用。近年方才建立新的教堂,且因周神父的偶遇,购得此碑,移回教堂,对见证教会历史的文物给予抢救性保护。此碑以纪念安陆教会在抗日时期对当地百姓保护的碑刻,为中国天主教在抗日保国的历史中添上浓厚一笔。
 
在此,仅简单叙述碑文:
 
龚成德神父,于罗马传信大学获得神学博士。1913年来华,任武昌副主教,创建文华中学,且以外语为主。1933年兼任安陆主教,创立光华小学。先后建筑红瓦住屋,绿瓦小修院各一栋。日寇侵华后,龚副主教创办难民收容所,且任难民收容所主席,集储谷千余石(一石等于120斤),米百余石,以及油盐炊具无不齐备。当日寇窜入县城,龚副主教难民所容纳难民达三千余人,起居饮食井井有条。当日寇入城时,其中青年妇女千余人,住绿瓦修院,各修女尽力维护,夜则将铁窗紧闭,以防不测。日寇尝试半夜爬墙窥探,诸多神父于修院北侧红瓦屋二层走廊上,以手电巡视,至天明方可休息。龚副主教与日寇协商,以考棚街大小传家巷为难民区,随即发放寒衣数千袭,米二十余石。凡无依无靠老弱残废皆驻留于教堂。龚副主教的嘉言懿行安陆人民不可忘怀。
 
1946年仲冬 安陆县全县民众
 
管窥信仰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19世纪英国宗教格局变化对国家宪制影响研究 \崔琳
摘要:19世纪的欧洲大陆风云变幻、革命迭起,隔海相望的英国本土却没有发生暴力革命,…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宗教的人本主义因素 \于殿利
摘要: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是一种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的宗教。深入其内部,可见具有神…
 
作为儒家法律思想基础的“天” \乔飞
摘要:“天”是儒家法律思想中的基础性范畴;学界对中国古代“天”的内涵理解不一,各…
 
当代印度的“政治印度教”体制——一项以司法-宗教关系为核心的考察  \张忞煜
摘要:尽管印度共和国以世俗主义为立国原则,但在宪法授权下,印度司法部门有权干预宗…
 
试论“瑞典模式”的本土文化特质 \黄皖毅
摘要:瑞典民主社会主义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本土文化特质。瑞典"中庸"的民族性格是…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台湾花莲发生6.9级地震,慈济基金会迅速启动援助机制
       下一篇文章:以色列的住棚节和中国的秋社日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