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中华文化认同与德昂族龙阳形象的激活
发布时间: 2023/1/20日    【字体:
作者:熊  威
关键词:  德昂族;龙文化;龙阳文化;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 
 
龙是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也是形成中华文化认同的媒介。改革开放以来,德昂族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德昂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一步增强。在此背景下,德昂族龙阳形象被激活,他们主动贴合主流龙文化意涵,在民族国家框架内建构和阐释德昂族龙阳形象。此案例反映出,共享文化符号是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可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德昂族地区做田野调查期间,笔者多次到中国德昂族博物馆参观。作为德昂族的文化标志物,博物馆内外遍布着龙阳符号。博物馆大门和屋顶的装饰是龙阳形象,博物馆正前方是一个巨大的龙阳广场,中央地带竖立着现今最大的龙阳塔,博物馆内容陈列从龙阳传说开始。毫不夸张地说,龙阳形象成为中国德昂族博物馆的核心文化符号。但是,如果翻开德昂族史一类的书籍,就会发现关于龙阳文化的记载很少,更谈不上龙阳形象的塑造。德昂族激活龙阳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是如何重新发掘、建构和阐释德昂族龙阳形象的?这种文化再生产实践对德昂族日常生活和文化认同产生何种影响?这些是本文希望回答的问题。
 
龙阳形象的激活,带有明显“传统的发明”意味。这种对神话、传说、景观叙事的“发明”,已经成为历史记忆建构和文化认同表达的重要资源。而且,这种利用“记忆、价值观、象征、神话和传统”建构的文化认同更为“持久、稳定和紧固”。比如,羌族地区流行的英雄祖先历史和弟兄祖先故事,反映出羌族动态建构自身与他者、边缘与中心关系的“历史心性”,成为他们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司岗里》和其他神话传说的不断再生产,为佤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提供合理性。德昂族也有类似的努力,利用“金齿国”的神话,在民族国家框架内重新确立德昂族历史叙事体系,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龙阳形象的激活和“金齿国”神话一样,都是德昂族在当代重新建构自身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背后呈现出德昂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目前,已经有学者关注到德昂族龙阳传说成为国家认同的文化资源,但是侧重于宏观理论层面,并未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其实,“认同尽管能够从支配性的制度中产生,但只有在社会行动者将之内在化,并围绕这种内在化过程构建其意义的时候,它才能够成为认同”。因此,必须回到德昂族生活世界,发掘德昂族的主体性及其文化实践,才能更好观察龙阳传说与中华文化认同的关系。本文立足于田野调查,关注中华文化认同与龙阳形象激活的关系,及其在德昂族生活中呈现的样态与逻辑,并探讨共享文化符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后文论述中,会出现龙阳文化和龙阳形象两个概念,二者使用的语境不同。龙阳文化侧重于文化体系层面,强调其复合型特征,包含宗教信仰、神话传说、节日仪式等诸多内容,而龙阳形象侧重于龙阳视觉符号,与当代文化生产实践联系更为密切。另外,按照学术规范,本文中的人名已进行技术化处理。
 
一、神话传说、文化景观与节日仪式:德昂族龙阳文化简介
 
龙阳传说讲述的是德昂族民族起源故事,传说德昂族的母亲和父亲分别是青龙和太阳,二者的结合繁衍出德昂族。自20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工作以来,学者们收集了众多版本的龙阳传说,虽然故事情节有所差异,但是主干内容基本一致。在此,笔者摘录较为流行的一则:
 
古时候在一片原始森林里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师和他的徒弟。徒弟名叫居木德瓦哈那,他继承了法师的衣钵,有奇异的本领,善于腾飞。有一天,他外出,正追赶一只鹿时,突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歌声。他放慢脚步,循声走去,来到了一个湖畔,猛地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湖中有七个姑娘在洗澡,一边说笑,一边歌唱。居木德瓦哈那情不自禁地过去与为首的姑娘攀谈起来。夜幕降临,其他姐妹们早已悄悄离去,姑娘和居木德瓦哈那却情意绵绵,依依不舍。他们俩就在湖对面的“町卡如那”岩洞里住下。数月后,姑娘有了身孕。有一天,居木德瓦哈那离开岩洞出去找食物,回来时发现有条龙躺在床上,原来自己深深爱着的姑娘是条龙。他一下子晕倒了。醒来后,他深感恐怖,犹豫良久,他与龙姑娘做了最后诀别,就直向空中的太阳飞去。龙姑娘无可奈何悲伤地看着心爱的人渐渐地消失在太阳里。几个月过去,龙姑娘生了三男三女,将他们精心抚育了十六年,然后让他们成婚,大的娶大的,小的娶小的,分成了三个姓氏:老大“格昂达”,老二“格昂弄”,老小“格昂点”。那天,龙姑娘把身世一一告诉了六个孩子,再三叫他们记住:你们的父亲是太阳,你们的母亲是青龙。说完,她就离开了岩洞,消失在与居木德瓦哈那相遇的那个湖中。传说德昂族就在这岩洞里繁衍子孙。他们自称为“衮思艾,妈勒嘎”。“衮”意为父亲,“思艾”是太阳,“妈”是母亲,“勒嘎”是青龙。
 
可以看出,龙阳传说中的核心意象是龙母,故事情节都是围绕龙母展开,与其他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龙”母题相似。关于德昂族民族起源神话,除了龙阳传说以外,还有葫芦说和茶叶说。在这三种说法中,茶叶说的影响力最大。在很长时间里,龙阳传说一直处于隐而不彰的地位,传承情况并不理想。在私下跟德宏州德昂族研究会骨干成员相处中,他们也承认,在改革开放以前,龙阳传说并不流行,只有少数老人还有些许记忆。
 
而近些年来,龙阳传说被重新激活,逐渐成为德昂族标志性文化事象。无论是在电视专题纪录片,还是在学术专著中,龙阳传说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而且,德昂族民族精英也有意识编撰相关书籍,大力推广龙阳传说。现在,龙阳传说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民族起源神话竞争中,与茶叶说形成分庭抗礼的态势。龙阳传说之所以被重新激活,与德昂族的文化自觉有密切关系。德昂族与傣族都信仰南传佛教,两个民族的节日文化、风俗习惯、仪式仪轨、道德情感等高度类似,而傣族作为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社会知名度比德昂族高,以至于德昂族一直笼罩在傣族的文化“阴影”之中。于是,德昂族民族精英希望通过发掘德昂族独特的文化事象,彰显出德昂族的民族性。比如,为了与傣族泼水节相区别,借助非遗申报契机,德昂族将自己的泼水节申报为浇花节,作为自己独有的民族节日。龙阳传说的激活,也是这一文化策略的体现。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龙阳传说再次融入民间生活,重新成为重要的口头文化资源,大多数德昂族同胞对龙阳传说有一些了解,虽然不一定能够做到完整复述,但是对核心情节和内容较为熟悉。
 
德昂族是一个跨境民族,龙阳传说在中缅两国均有流传。龙阳传说被重新激活与缅甸德昂族修建龙阳塔有着密切的关系。1972年,缅甸德昂族发明了德昂族文字,为了纪念文字的发明,他们在缅甸南坎县修建龙阳塔。龙阳塔的修建以龙阳传说作为蓝本,主体建筑是盘旋在石基上的龙,以及龙头后面的太阳。国境线两侧德昂族社会文化交流密切,看到缅甸德昂族修建龙阳塔后,中国德昂族也觉得有必要修建龙阳塔。1993年,以陇川县德昂族研究会会长XT为代表的德昂族民族精英筹集资金,在陇川县章凤镇户弄村修建了一座龙阳塔。当时,国内还没有修建龙阳塔的经验,他们特地请缅甸工匠过来帮忙。陇川龙阳塔是国内第一座龙阳塔,在修建完工后,很快成为德昂族地标性建筑,吸引了很多德昂族前去“朝圣”。
 
龙阳塔的修建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给龙阳传说提供了物质载体,另一方面也激发了龙阳文化景观再造的热潮。除了陇川龙阳塔外,后续还修建了两座重要的龙阳塔。一座位于昆明的云南民族村,在20世纪90年代,昆明投资建设了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布置德昂族村寨的时候,设计师选取了龙阳塔、奘房、泼水龙亭等作为德昂族标志性文化景观。另一座是中国德昂族博物馆前面的龙阳塔,也是现在最大的龙阳塔。博物馆前面是一个2000多平米的空地,特地将其命名为龙阳广场,在广场中央靠右侧地带,修建了一座高12米、宽10米的龙阳塔。按照设计理念,此座龙阳塔是总系龙阳塔,在基座部分雕刻了4只小龙,表明包含了德昂族4种支系,象征着龙阳文化是德昂族共同的文化根源。由于此座龙阳塔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文化象征意义,它的影响力已经超过陇川龙阳塔。现在,德昂族民族精英正在努力争取各种资源建设更多的龙阳塔,他们的目标是在德宏下辖各个县市都修建一座龙阳塔。据笔者了解,瑞丽龙阳塔的修建工作已经提上日程。
 
伴随着龙阳塔的修建,龙阳形象的视觉符号逐渐固定下来,后续衍生出一系列以龙阳形象为核心的文化符号。2008年,德昂族研究会在设计会旗和会徽的时候,一致同意以龙阳形象为核心意象,将其作为德昂族文化标志。随后,为了进一步塑造龙阳形象,德昂族民族精英创作并改编出龙阳歌曲、龙阳舞蹈、龙阳武术等内容。相比依托于口头叙事的神话传说,固定的龙阳塔建筑和具象化的龙阳文化符号更为直观,让人印象更为深刻。借助于建筑、歌曲、旗帜等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记忆之场”,德昂族关于龙阳形象的历史记忆得以重建,并在当下不断延伸。可以说,以龙阳塔为代表的文化景观生产,在当代龙阳形象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龙阳塔修建起来后,就需要相配套的文化活动,于是龙阳节开始复兴起来。据老人回忆,以往龙阳节主要是祭祀父母,带有很强的原始宗教色彩。在举行祭祀仪式之前,要请村寨老人卜卦确定具体日期,家家户户置办祭品,并严格遵守相关禁忌。现在的龙阳节已经变成一个综合性节日,不仅大量吸收了其他节日的内容,而且受政治和经济等因素影响明显。陇川龙阳塔修建时间最早,当地的龙阳节最为出名。每年农历正月十九,各地的德昂族同胞来到陇川龙阳塔前,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节日活动的高潮是点灯仪式,在夜幕来临的时候,每个人点起一支蜡烛,放在龙阳塔四周,既是对祖先的祭奠,也祈求福泽庇佑。这明显借鉴了“出洼”节日仪式内容,传说佛祖在“入洼”的时候去天庭讲经,在“出洼”时候重新返回人间,所以要用点蜡烛的方式为佛祖照明回来的道路,也借此希望积累功德,能够得到佛祖的保佑。本来,龙阳节是一个民间自发的节日,复兴的龙阳节却由政府机构和民族精英主导,无论是宣传标语设计,还是节日活动流程安排,都体现出明显的政治性、表演性和商业性。在此过程中,以往神圣的祭祀环节被边缘化,而政治宣传、歌舞表演和休闲娱乐成为节日的主要内容。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民族节日,还是颇受德昂族同胞的喜爱,他们经常结伴去陇川参加龙阳节活动。近些年,随着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龙阳节开始受到其他地区德昂族的重视,芒市、保山等地德昂族村寨也经常举办龙阳节活动。
 
现在,龙阳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德昂族民族精英有意识地将其打造为民族品牌节日。在他们看来,将浇花节作为德昂族代表性节日是不准确的,因为浇花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基本一致,应该将龙阳节确定为德昂族法定民族节日。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极力推动龙阳节的非遗申报、龙阳塔的文物申报工作,希望进一步扩大龙阳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龙阳传说的激活、龙阳景观的打造以及龙阳节的复兴,龙阳文化已经渗透进德昂族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明显是文化再生产的结果。在王明珂看来,“文本”产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承载着主体的历史记忆,体现出主体的历史心性。依托于龙阳文化资源,德昂族重新发掘神话传说、建构历史记忆,以及复兴节日仪式,这些“文本”背后的“情境”是什么?体现出德昂族怎样的历史心性?要想解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回到德昂族生活世界之中,细致探究德昂族龙阳形象再生产的过程、实践与逻辑。
 
二、“我们也是龙的传人”:德昂族龙阳形象再生产实践
 
进入中国德昂族博物馆,前言图版上是一个龙阳图标,但是主要凸显的文化符号是龙,太阳只是作为背景,并不是特别显眼,随后几张介绍德昂族迁徙历史的图版上,都只出现了龙的图案。笔者跟博物馆工作人员BYH聊天,问起如此陈设的原因,他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道:“我们德昂族也崇拜龙,和你们汉族一样,我们也是龙的传人。”当时,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带有个人理解色彩的解释。但是,在后续的访谈中,经常出现“我们也是龙的传人”一类表述。可见,“我们也是龙的传人”观念已经根植于德昂族思想情感之中,对德昂族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产生重要影响。和日益兴起的龙阳形象一样,“我们也是龙的传人”观念形成的时间并不长,最近这些年才慢慢流行开来,但是影响力越来越大。
 
德昂族之所以说出“我们也是龙的传人”,显然是受“龙的传人”观念影响。其实,“龙的传人”是文化建构的产物。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时,一批知识分子怀揣着学术救亡的意识,将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以此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抵御侵略的决心。当然,“龙的传人”流行开来,得益于2000年王力宏改编并翻唱的歌曲《龙的传人》,这一观念高度契合改革开放后国人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时代思潮。自此以后,“龙的传人”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华人的身份标识。笔者认为,“龙的传人”并不局限于身份认同,背后还包含着更为深层的中华文化认同,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可能十分多样,但是他们都将龙作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符号。因此,龙作为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可以因应时代的需求生产出不同的社会文化意义,为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提供重要的媒介。德昂族龙阳形象再生产实践利用龙文化符号的这一特性,使得“我们也是龙的传人”观念得以出现并流传开来。
 
改革开放以来,德昂族努力发掘龙阳文化传统,通过与过去建立联系的方式,为当下龙阳形象生产寻找合理性,并以龙阳传说、龙阳塔和龙阳节等形式呈现出来,使之融入德昂族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记忆,进一步夯实龙阳文化的社会基础。下面,我们将对德昂族 “发明”龙阳形象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剖析,并探讨背后的原因。
 
首先,从造型艺术来看,虽然德昂族有龙阳传说,但是龙的视觉符号并不发达,除了浇花节所用的龙形水槽以外,其他地方很少会涉及龙的图像,这给当下德昂族龙阳形象的生产留下了充足的空间。以往浇花节所用的木质龙形水槽较为古朴,造型十分简单,整体架构较小,龙头只有张开的双颌,没有龙角、龙须、龙爪等部位,稍微讲究一点的村寨,会在水槽周围画上波浪纹,标识出龙鳞特征。因此,仅有龙形即可,注重实用功能,并不看重艺术装饰。但是,近些年来新修的龙形水槽则完全不一样,“以前泼水节(笔者注:德昂族习惯称浇花节为泼水节)用的水槽,要不是做了一个龙头的形状,你都看不出来那是龙。现在是和电视上面一样的,每年端午节都要赛龙舟,我们的水槽就是按照龙舟做的,你从远处看过去,那就是一条龙的形状,龙头那里最明显,龙角、龙须这些都有,龙的身子都是画上去的,看得就像真的一样,这比我们以前的水槽好看多了”。除了浇花节的龙形水槽以外,现在德昂族很多建筑装饰上都有了龙形象,比如近些年新修的德昂族民居或者奘房,一般会在房顶、屋脊或者廊柱上安放双龙,而这些龙形象与我们在汉族地区建筑上看到的龙形象并没有差别。但据学者研究,以前德昂族龙形象与汉族地区龙形象是有较大差别的,带有很强的地方性和民族性特征。而到了当下,德昂族主动改造传统德昂族龙形象,努力贴近主流龙文化形象,从造型艺术上消除二者之间的差别。
 
其次,从审美趣味来看,据德昂族老人回忆,以前他们对龙很敬畏,“以前我们做龙亭,挑寨子里面最好的树,在准备做的时候,就要老人带着我们,老人要念经的。做好了,要送到奘房里面,佛爷也要念经。以后每次泼水节用的时候,都是要念经的”。因此,以往德昂族将龙看作是神圣的存在物,带着一种虔诚的敬拜心理。而随着世俗化思潮的影响,现在的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宗教意味降低。随着电视等现代媒介的传播,影视剧中的龙文化逐渐被德昂族所接纳,他们觉得龙作为一种灵性动物,象征着尊贵的身份和无上的权力,在视觉符号上应该具有气派、美观和庄严的特征。在2000年的时候,陇川德昂族将陇川龙阳塔拆除重建,理由是原来的龙阳塔上的龙太小,不够气派,体现不出龙的气势。在重建的时候,他们特意加高了雕塑高度,扩大了龙身的比例,并且在周围贴上瓷砖,以衬托出龙的光辉形象。更为有趣的是,卡通龙形象开始在德昂族村寨流行开来。每年泼水节过后,德昂族村寨之间会相互“干朵”,由村寨老人带领队伍,去其他村寨拜佛、走访,一般持续两天。每辆出行的车上,都会系上旗帜,旗帜上面绘有龙、老虎、大象等形象,希望这些灵性动物保佑“干朵”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以前旗帜都是手画,要求动物形象尽量逼真,而现在旗帜上面大多是卡通动物形象,比如出冬瓜老寨旗帜上的龙就是一条卡通龙,村寨里的人觉得卡通龙很可爱,他们很喜欢这种风格的龙形象。可以看出,德昂族龙文化的审美趣味,开始逐渐跟主流龙文化和当代视觉时尚发展进程同步。
 
再次,从意义阐释来看,龙阳文化由两个意象组成,分别是作为母亲的龙和作为父亲的太阳,现在,德昂族凸显龙阳文化中的龙文化,并刻意弱化与太阳相关的内容,通过这种带有明显偏向性的文化建构策略,方便德昂族龙文化与中华龙文化的桥接。作为龙阳文化的重要推动者,陇川县德昂族研究会会长XT在接受笔者访谈过程中多次强调:“龙阳节是中华龙文化与德昂族茶文化融合形成的结果,我们德昂族的龙文化跟你们汉族龙文化有密切的关系,都是中华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笔者继续追问龙阳文化中的太阳意象,XT回答道:“我们龙阳文化最重要的是龙文化,传说里面主干内容都是与龙母有关,龙阳塔最显眼的标志也是龙,所以在这个里面,龙文化更为关键。”龙是一个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也是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具有极强的文化象征意味。为了强化德昂族自身的文化认同,以龙文化符号作为媒介,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可以说,此时的龙阳文化成为一个文化资源库,德昂族从里面抽取出龙文化,将其与中华龙文化联系在一起,主动贴合主流龙文化的解释框架,努力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性的高度来阐释德昂族龙阳文化,赋予德昂族龙阳文化以新的时代含义。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德昂族龙阳形象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是由外而内的文化输入,在影视媒介和流行文化的影响下,主流龙文化逐渐传播进入德昂族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是由内而外的文化策略,德昂族立足于德昂族龙阳文化资源,主动贴合主流龙文化的形式与内容,重新建构并阐释德昂族龙阳形象,并在民族国家框架下建立德昂族龙阳形象的叙事体系。当然,在具体实践中,二者是交织在一起的,共同促成了德昂族龙阳形象被激活。
 
那么,促使德昂族“改造”龙阳形象的核心动力是什么?笔者认为,这与德昂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有关。陇川德昂族在2000年重建龙阳塔,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部分德昂族人认为陇川龙阳塔由缅甸德昂族帮忙修建,上面的龙形象更接近缅甸龙形象,与中国龙形象有所差别,所以要推倒重建。另外,关于复兴的龙阳节节期选择问题,据XT介绍,他们本来打算将龙阳节的时间节点确定为农历二月初二,以配合汉族的龙抬头习俗,但是按照德昂族先生的推算,农历二月二不吉利,后来才改成了现在的农历正月十九。这些都说明,在德昂族龙阳形象生产过程中,民族国家观念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象征的龙,成为传统龙阳形象激活的参照系。
 
如果继续追问,为什么德昂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能够增强?那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德昂族地区发展历程有关。德昂族村寨一般分布在半山腰地区,地理环境较为封闭、农业生产条件艰难、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贫困现象十分严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和政府一直关心德昂族地区的发展,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努力解决德昂族地区贫困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兴边富民、对口帮扶、精准扶贫等政策帮助下,切实改变了德昂族地区的社会发展面貌,提高了德昂族群众的生活水平。2019年4月,德昂族实现整族脱贫,彻底摆脱绝对贫困。与此同时,缅甸德昂族常年受战争、毒品、艾滋病等问题的困扰,基本生存条件都难以保障。经过对比,中国德昂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德昂族倾向于在中华民族的坐标体系中理解德昂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所以,德昂族龙阳形象再生产实践,背后实际上是中国边境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呈现,展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成效。
 
因此,伴随着德昂族地区的发展,德昂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这也促使他们倾向于在民族国家框架内理解、阐释和建构龙阳形象。同时,龙阳形象的再生产实践,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强德昂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德昂族选择龙阳形象,并放大其中的龙文化,将其放入中华龙文化之中,表征着德昂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一员。随着龙阳形象意义的丰富和发展,又会强化他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这也是“我们也是龙的传人”观念出现的根本原因。本案例提醒我们,各民族共享文化符号是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发掘龙文化一类的符号,不仅可以丰富各民族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内容,而且也可以增强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
 
结 
 
龙是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血液之中,不仅在汉族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而且在少数民族地区也传播广泛。从本质上来说,中华龙文化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性。本文以德昂族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探讨当代德昂族龙阳形象再生产过程、实践和逻辑。德昂族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以既有的龙阳文化为基础,吸收主流龙文化因子,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对德昂族龙阳形象进行再生产,不仅扩大了德昂族龙阳文化的影响力,而且推动了德昂族龙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透过共享的龙文化符号,增强了德昂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此案例反映出,对共享文化符号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刻把握当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现实,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运行机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基础。
 
另外,此案例说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政策,也是自下而上的民间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德昂族已经有意识通过龙文化符号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们喊出“我们也是龙的传人”口号,即是最好的证明。其实,借助龙符号来完成文化再生产的案例较多,比如著名的河北龙牌会,通过将带有信仰色彩的龙牌爷与中华龙图腾联系起来,取得了政治和文化的合法性。可见,龙文化符号具有生命活力,在民间日常生活中,早已成为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
 
因此,除了政策解读和理论阐释研究外,我们更应该“眼光向下”,充分发挥田野调查的优势,努力发掘那些被民众所接纳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充分发挥它们在民间生活中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实现国家与民间、政策与实践、社会与文化、制度与习俗的良性互动,让各族群众形成文化自觉,从心理和情感层面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真正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
 
原文刊载于《民族艺术》2022年第5期
民族艺术杂志社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
       下一篇文章:疾患叙事与粤北瑶族的宗族复兴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