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1929年罗马梵蒂冈聘用第一批女大学生——首开先河的重要开端
发布时间: 2024/4/6日    【字体:
作者:慧言历史妙语古今
关键词:  梵蒂冈 女大学生 教廷图书馆现代化  
 

95年前梵蒂冈聘用第一批女大学——这是教廷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一个重要开端

 

1929年起,教宗掌管的国家首次聘用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今天梵蒂冈图书馆超过半数的职员由妇女组成,其中多名妇女担任领导职务。

 

一,迎来创新的一年

 

据梵蒂冈新闻网报道:

 

这一切始于1927年在美洲的一次旅行。当时在梵蒂冈宗座图书馆供职的东方学家、法国籍蒂斯朗(Eugène Tisserant)神父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游历美国最重要的几个图书馆。他对于创新格外感兴趣,渴望亲眼目睹图书馆领域的多项重大创新。

 

蒂斯朗神父带著计划从新大陆回到了旧大陆,有意把古老的梵蒂冈图书馆变成以使用者为导向:目录齐全、提供查询服务、书籍快速归位、书架井然有序、阅览室宽敞。

 

当然,图书馆依然是存放稀有书籍和手抄本的安全场所,开放学者进入。蒂斯朗神父的目标是要提升梵蒂冈图书馆的实用性,达成每个图书馆在现代的跨时代跃进。

 

这名学识渊博的司铎在美国各大图书馆注意到的另一个新意是妇女:许多知识丰富的妇女在图书馆作馆员。这在梵蒂冈从未发生过。但1929年是教宗的国家迎来创新的一年。

 

这所有的创新都与庇护十一世教宗博学多识的品味相符合。拉蒂(Achille Ratti)教宗曾在1914年至1918年担任过梵蒂冈图书馆馆长。

 

二,她们受过良好培育,从事扎实的工作

 

到了1929年,他答应了所有的改变,同意让首批妇女进入他的现代化图书馆。该年10月份,第一位拥有大学毕业文凭的妇女进入梵蒂冈,她是法国籍的中世纪研究学者奥迪耶(Jeanne Odier)女士。

 

2012年起在梵蒂冈图书馆担任秘书处主任的维琴蒂(Raffaella Vincenti)女士解释了当年的情况,指出首批妇女的职责是「为手抄本写简述、编目录,起草规则,以便于在撰写描述时有一套规矩可循」。

 

图书馆的首批妇女大约有24人。她们大多是罗马智慧大学的学者,还有一些是梵蒂冈古文字学、古代文献学和档案学学院的毕业生。

 

体制的整顿,以及先前蒂斯朗神父的关键性旅行,都得到了来自美国的赞助。创建于1910年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重建作出贡献。

 

维琴蒂女士阐明,该基金会「特别支持文化活动,视之为重建的支点」。美国人觉得梵蒂冈格外有潜力,因为梵蒂冈对欧洲学术界深具影响力。

 

由于图书馆女性馆员在美国并不罕见,这个事实也促使教宗的图书馆首次受益于称职的妇女。她们受过良好培育,从事扎实的工作。

 

三,图书馆员不是首批「职业妇女」

 

24名在梵蒂冈图书馆工作的妇女并非正职员工,她们领的是时薪。而且她们不是「第一批在梵蒂冈工作的职业妇女」。开创先河的是1915年的女裁缝师佩佐利。

 

但无论如何,奥迪耶女士和她的女同事是在教宗的国家里第一批受过学术培育的妇女。她们代表了新一代在教会中服务的妇女,她们的榜样很快变成了先例。

 

五年后,犹太裔德国籍考古学家施派尔女士到梵蒂冈博物馆的相片收藏室服务,起初只是长期合作的自由职业者。

 

与图书馆的女同事们不同的是,施派尔女士在梵蒂冈工作的时间够长,因此她在1964年成了首位固定在梵蒂冈工作的女职员,有权领退休俸。

 

今天,梵蒂冈图书馆有将近100名职员,「其中超过半数是妇女」。维琴蒂女士说:「我们大部分的部门是由妇女领导的。」

 

95年前,在图书馆现代化的轨迹上,首批拥有大学毕业文凭的妇女进入梵蒂冈工作,这只是个开端而已。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罗马教廷对宗教改革的回应 \张锐
摘要:1517年宗教改革运动爆发,1545年罗马天主教会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特兰托召开大公会…
 
孟加拉国世俗主义发展道路的嬗变与现状 \杨玉龙
摘要:世俗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学说、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是当代孟加拉国体制的主要…
 
宗教组织法人类型定位及其治理结构研究 \黄晓林
摘要:《宗教事务条例》中的三类宗教组织法人属于《民法典》中的非营利法人。其中,宗…
 
博尼佐的政教关系思想研究 ——以《致友人书》为例 \潘鹏程
摘要:在11世纪中后期关于帝权与教权的众多论战文章中,《致友人书》以历史为载体,旨…
 
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宗教财产归属的法律思考 \杜应芳 李荣
摘要:宗教财产归属不明,导致社会乱象比比皆是。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财产…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教宗接见罗马尼日利亚裔信友团体
       下一篇文章:走进“亚伯拉罕之家”,感受三大宗教的和谐共处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