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政治
 
宋代理学家常常“妄想”以师道自居,教导皇帝如何当个好皇帝
发布时间: 2023/11/24日    【字体:
作者:黄博
关键词:  宋代理学家 师道 帝王师  
 

到了宋代,理学家们常常“妄想”以师道自居,教导皇帝如何当个好皇帝。

 

理宗可以说是第一个在理学氛围特别浓厚的时代成长起来的皇帝,理宗本人对理学家的那套说辞极为娴熟,他在召见大臣时,常常说的都是很漂亮的话,如曾自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朕平日力行此二者”。这不是简单的自夸,而是将理学崇尚“恭俭”的道理娓娓道来,顺便再凡尔赛一下。理宗并不想将“道理”的解释权拱手让给理学家,他既要做权力的化身,也要做道理的化身,既作之君,也作之师,所以他才去写《道统十三赞》。

 

在理学家看来,古往今来的众多杰出人物,能被儒家认可的屈指可数,而哪些人有资格承继道统,这是一个争论了上百年的学术问题,但理宗以皇帝之尊,亲自下场,给这个争论画上了句号。理宗的《道统十三赞》,一锤定音,钦定了理学道统的十三位传承人。现存的马麟为《道统十三赞》所绘的四幅图,无一例外的都是以理宗的相貌为原型绘制的,理宗不好意思把自己列在十三人之后,但通过画像,已向天下昭示了理宗就是当今道统传承人的“硬事实” —上古圣王都跟理宗长得一样!

 

不过,理宗的理学修为,明显不足以支撑他这君师合一的野心。

 

理学大臣常常直言不讳地揭他的短,宝祐二年(1254),大臣牟子才上疏,批评理宗,“讲学于今三十年”,对理学的道理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但实际上却是“学不足以明理,理不足以制欲”。也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可见在大臣们看来,理宗与儒家所谓“圣王”的差距,何止霄壤!牟子才为什么会这么毫不客气地指责理宗呢?

 

原来上一年,即宝祐元年 1253 正月十五上元节的晚上,理宗在亲信太监董宋臣的唆摆之下,居然在宫中召妓 —“上呼妓入禁中”,而且还不止一个,其中有一个叫“唐安安”的名妓,据说“歌舞绝伦”,理宗一时把持不住,就“爱幸之”了。此事很快就传到宫外,牟子才听说后气愤地上书理宗说:“此皆董宋臣辈引诱陛下,坏陛下三十年自修之操。”

 

理宗听后也有点不好意思,就派奸臣丁大全去给牟子才递话说:“你的忠言我是听得进去的,这事儿知道的人就到这个范围就行了,你写的‘折子’千万不要搞什么副本哈,散布到外面去就不好了。”可牟子才也不是省油的灯,理宗让他不要做“副本”把这事儿宣扬出去,那就不做副本,反正搞“文宣”不一定要用文章嘛,画画也可以。于是他就画了一幅画,名叫《高力士脱靴图》,把理宗召妓这事儿形于图画,可想而知,传播效果显然更好。

 

有人看到后就制作了一幅“拓本”送给董宋臣,董宋臣看后气得半死,大怒道:“嘴上说就算了,还画这些‘死模活样’出来是干什么!”立即跑去向理宗告状,说:“牟某在当涂骂官家” —“牟某人公然唱衰皇上”。理宗的表现看起来也不太聪明的样子,他拿起画来看了看,居然笑着说:“此骂汝,非骂我也。”简直把董宋臣“整不会了”,只得给理宗详细解释说:“他这画是说陛下是唐明皇,阎妃为杨太真 (即杨贵妃),臣为高力士,而他则以李太白自居!”理宗听后才笑不出来了。

 

更绝的是,理宗不但擅长在画里玩“角色扮演”,也非常善于利用宋代既有的御容画像资源来做他政治表演的道具。

 

端平元年 1234 三月二日,理宗一个人在寝殿斋默闭关,晚上睡下之后,突然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真人”来到他的面前,这个真人“峨冠佩玉”,长得有点像传说中的太祖,面色黑中带黄,而相貌却极为方正。这个真人见到当朝皇帝不但毫不紧张,反倒气势十足,竟招手让理宗上殿,然后真人自己找了个主人家才坐的东席的位子西向而坐,接着又以“宾礼”招呼理宗在客人的位子西席东向而坐,并当面给理宗讲了许多提点他的话,不一会儿理宗就醒了。

 

理宗正在纳闷,是什么人敢跑到宫里面来以“主人”自居,巧的是,三天之后,有个宗室子弟赵善来拿着太祖的御容画像前来进献给理宗,理宗展开画卷,看到太祖御容画像中的太祖相貌,“如梦中真人,毫发无异”,惊喜得不得了,于是写下 《纪梦昌陵古律二十韵》,可惜的是诗已不存,让我们无缘得知理宗梦见太祖时的心情。

 

宋太祖传世的御容画像最常见的是这幅“宋太祖坐像”(图9-14),画中的宋太祖头戴方形硬胎的展翅乌纱帽(展角幞头),身穿圆领大袖宽衫,这是宋代早期皇帝常服的典型形制。太祖最有名的黄袍加身的故事,在这幅画中也得到了触目可见的展现,由于年代久远,画中的淡黄色衫袍有点褪色,有时会让人误会他穿的是白衣。画中太祖的相貌相当写实,方脸长须,浓眉细眼,看上去已是中老年人的光景。但事实上太祖三十出头就当上皇帝,死时也才不过五十岁,他在位期间,正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阶段,以现代人的经验来看,不应该这么老才对。

 

不过,古人喜欢蓄须,平均寿命又短,中年以后的相貌是不能和现代人相比的,古人的五十岁已属老年,四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像“中老年人”确实是比较符合古人的实际情况。

 

事实上,传世画像中,太祖年轻的时候就已显老了。收藏于台北故宫的“宋太祖点检像”,画的是太祖未当皇帝前,还是后周的殿前都检点时的形象 (见图9-15),画中太祖相貌特征与前揭“宋太祖坐像”一致,胡须稍短,但面部肌肉已有明显的褶皱感,看起来跟现在四、五十岁的人差不多,而实际上,太祖担任殿前都点检时也才刚刚三十出头而已。

 

虽然显老,但太祖的相貌还是英气逼人的,宋人的笔记里有很多关于太祖早年的故事,往往能够看到时人都被他骨相非凡的长相所慑服。太祖在从军前曾游历关中,在路过泾州的长武镇时,当地寺院中有个叫做“守严”的僧人发现他骨气非凡,有异于一般的凡夫俗子。于是暗中叫来画工,偷偷地在寺院的墙壁上给太祖画了一幅人像写真壁画。这幅画中的太祖,当然只是个“普通青年”,其打扮是“青巾褐裘”,但其气度却有“天人之相”。太祖当皇帝以后,寺中僧人又在原画的基础上,改换了太祖的衣装,给太祖换上了帝王冠服的新装。

 

守严的“眼光”在宋代也得到了回报,朝廷因为该寺有太祖御容而对该寺一直特别照顾。

 

太祖当上皇帝后,对于自己画像的绘制也很上心。五代时期最擅长画人物画的画家是王霭,他特别“长于写貌”,后晋开运四年(947)契丹大军攻破开封,灭亡后晋时,将王霭掠走,流落契丹十多年。宋太祖称帝后,与契丹交涉,王霭才得以回到中原。《图画闻见志》中记载,最早的宋太祖御容标准像就是他画的。宋太祖不但对自己的长相很关心,他也对“对手”的长相也很有兴趣。

 

据说王霭从契丹回朝后,立即被派往南唐。他此行是混在宋朝派往南唐的使团中的,在随使臣走访南唐君臣之际,他暗中将南唐的名臣宋齐丘、韩熙载、林仁肇等人相貌画下来进呈给宋太祖,太祖对他画的这些对手的画像很是满意,提升他当了“翰林待诏”。这三人都是南唐的重要人物,也是太祖心目中宋朝统一江南的最大障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太祖对于南唐可谓费尽心机了。

 

观相识人是干大事的先决条件,太祖一即位,就想知道南唐重臣的相貌,也就是想从中得知对手的水平,也表明了他立志解决南唐问题的决心。

 

被暗中画像的三人中,宋齐丘最为“老奸巨猾”,为南唐的建立,谋划颇多,出任南唐宰相多年。但他晚年因结党擅权,引起南唐中主李璟的忌恨,被罢官后软禁于九华山,而且还不给他吃的,全家都被迫饿着肚子,眼见都要活活饿死了。有人给宋家的人讲,只有宋相公死了,你们全家才可以活命,于是他的家人用碎布堵住他的嘴,让其窒息而死。

 

宋齐丘死于显德六年 959 春,刚好在宋太祖当上皇帝前一年。可能是因为信息不通畅的原因,这事儿从江南传到中原比较晚,宋太祖即位后竟然不知道这个对手已经被对方的老大“自毁长城”了。

 

韩熙载在现代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是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的主角,而这幅画的出现,恰恰是因为他自觉怀才不遇,纵情声色,而为舆论所不容。韩熙载虽然小有文采,其实对于南唐政权的存亡,并无多大影响。三人之中,真正对于宋朝的统一大业有威胁的是林仁肇。

 

南唐大将林仁肇英勇善战,最为太祖所忌,太祖在全面进攻南唐之前,曾设计除掉这个心腹大患,而林仁肇的画像在行反间计的过程中起到了临门一击的作用。林仁肇时任南唐的南都留守,率重兵镇守南昌。宋太祖暗中派人画下林仁肇的写真画像,等南唐的使者前来朝贡的时候,派人把林仁肇的画像悬挂起来,太祖带着南唐的使者一起赏画,故意问使者画中人是谁,使者脱口而出:这是林仁肇啊!太祖立即顺着使者的话说道:“仁肇马上就会前来归降,所以先派人送来自己的画像作为信物。”又用手指着旁边空着的豪宅说:“朕已将这幢房子赏赐给他了。”

 

南唐的使者果然中计,回国后就给李煜打了林仁肇的小报告,林仁肇就被李煜赐了毒酒,一命呜呼。林仁肇死后,太祖立即发兵南下,一举灭掉了南唐。这个故事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表现出宋太祖的足智多谋,另一方面又勾画出了李煜的昏庸无能,活该亡国。太祖的英明神武,使后人想起来就精神振奋。难怪亲政后想要振作的理宗会梦见太祖了。

 

回过头来看,理宗在这个时候梦见太祖,绝非偶然,恐怕真是日有所思而夜有所梦。这时,与南宋对峙百余年的金国终于在蒙古铁骑的打击下,进入了亡国之境,就在上一年的十月,南宋江陵驻军大将孟珙、襄阳守将江海率领两万人马奉命北上,与蒙古军队一起围攻金国的最后据点 —蔡州。蔡州之战打了两个多月,对金军来说,战况异常惨烈,而对南宋来说,却是百余年来最扬眉吐气的一次,对宋朝而言,靖康之耻的大仇,终于得报。

 

端平元年 1234 正月十日,蒙、宋联军攻破蔡州,金国正式灭亡。金国灭亡以后,下一步该怎么走,是摆在南宋君臣面前的头一件大事。攻破蔡州,金国亡国时,南宋与蒙古约定以陈州和蔡州一线为界,然后各自退兵,蒙古军队随即北撤,而南宋军队则在孟珙和江海的率领下,分别南归,各自回屯于襄阳和信阳等地。

 

联蒙灭金的成功,大大激发了理宗的雄心壮志。理宗的皇位本来就来路不正,当年史弥远窜改宁宗遗诏,废掉拥有“皇子”身份的赵竑,而扶持只是“皇侄”的理宗即位。史弥远死前,理宗形同傀儡,史弥远死后,理宗亲政,很想成就一番功业以证明自己。金国倾覆,中原地区处于暂时的权力真空,让理宗认为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在召见封疆大吏以及与侍讲官员闲谈之际,经常流露出趁机收复中原的意愿 —“屡有中原好机会之叹”。

 

灭金宋军班师之后,边境将帅,特别是主持两淮地区军政的赵葵、赵范、全子才等人,纷纷上书建议趁蒙古军队北返,河南空虚之际出兵一举收取中原。就在理宗梦见太祖的三月份,朝廷经过讨论后决定派遣官员前往洛阳,祭扫祖陵 (即宣祖、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八帝的皇陵)。面对理宗建功立业的春秋大梦,许多有识之士纷纷上书劝阻,指出南宋财政困难、军备不振、将帅无能等种种现实,不宜轻举妄动。尽管包括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乔行简、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在内的朝廷内外众多大臣的反对,理宗最终还是坚定地支持了以右相郑清之和两淮将帅为首的主战派的主张,决意出兵,恢复中原。

 

理宗在这时梦见太祖,显然是给自己和主战派大臣们打气用的。

 

六月十二日,全子才奉命率领淮西宋军万余人从庐州北上,由于金国覆亡,蒙军北撤,宋军所过皆是空城,在未打一仗的情况下,于七月五日进驻已经沦陷超过一百年的故都开封。七月二十五日,淮东大军五万人在赵葵的带领下也进驻开封,并派部将徐敏子继续西进,于七月二十八日,进驻洛阳。看起来一切进展顺利。但蒙古军队很快就发现了宋军竟然企图占领中原,立即出兵洛阳,八月二日,驻守洛阳的宋军徐敏子部被蒙古军队包围,因为军粮不继,决定弃城突围,结果被蒙军追击,全军溃散,徐敏子非常狼狈地带领残部逃回了南宋控制下的光州(今河南潢川县)。

 

宋军收复中原,本就是想来“捡漏”的,根本没有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粮草军资毫无安排,两路宋军进驻开封后就几乎处于“断粮”的状态。徐敏子部与蒙军遭遇时已断粮几日,根本不敢与蒙军正面交战,只得放弃洛阳突围,结果在突围时遭到蒙古军队的重创。洛阳之败的消息传到开封,当时城中尚有赵葵、全子才的两淮宋军五、六万人,可以说主力完整,但也断粮多日。当得知蒙古军队来了之后,发现捡漏不成,立即弃城南逃,看似轰轰烈烈的“端平入洛”,就此草草收场。不但使收复中原成了笑话,更是消耗了大批的后勤装备,折损了大量的精锐兵马,还落下了个公然破坏宋蒙之间早已约好的盟约的恶名,给接下来蒙古大举侵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口实。

 

本文选编自《如朕亲临: 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政治生活》

勿食我黍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民法典背景下宗教活动场所监督管理研究 \蒋子翘
摘要:<正>《民法典》第92条第2款规定,依法设立的、具备法人条件的宗教活动场所自愿申…
 
宗教政治化: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再次兴起及其对印度外交的影响 \许娟
摘要:自2014年莫迪当选印度总理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政治思想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宪法中契约观念的始源与演变 \揭梅
摘要:近代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源于早期日耳曼的部落社会契约。中世纪以后,一…
 
宗教改革对德国文化影响研究 \赵倩
摘要: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了宗…
 
再议基督教新教伦理对美国宪政中现实主义发展的影响 \刘贤达
摘要:本文从基督教新教文化和美国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来作为本次论文探讨的主要方向。本…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政治结社的起源:人们依靠信念战胜阴谋和制服叛乱
       下一篇文章:论泰山崇拜与东岳泰山神的形成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