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国政治形势发生变化,国民党政权兵败如山倒急匆匆退往台湾,因为大陆解放台湾的计划紧锣密鼓,所以台湾的前景并不明朗,因此香港引来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难民潮。
数十万难民流亡香港,香港政府显然准备不足,难民初时非常艰难,拥挤的环境加上生活资料短缺演绎出很多悲情故事。
香港社会当局动员香港各界和慈善机构积极帮助难民度过难关,在这些流亡香港的难民中,其中就有一些天主教信友家庭,香港天主教会向世界各地教会发出呼吁,希望对这些难民伸出救援之手,帮助难民寻找出路。
早在1943年,于斌就赴美國为中国抗战呐喊,并在华盛顿创办中美文化协会,促进美国人对中國的了解,1949年9月,于斌以“中国天主教文化协进会”(1941年成立于重庆)的名义赴美国在紐約成立中美联谊会。
于斌主教了解到香港难民教友的情况后,经过考察和咨询,认为移民南美国家对于香港难民教友来说,是一个可行的出路。
于斌利用自己的主教身份和人脉关系,前往南美洲各国,和巴西、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等等南美国家天主教会取得联系,与当地天主教机构协商争取支持,并一起和国家有关层面协商,得到了肯定和善意的回复。
于斌特别和阿根廷总统夫人会面,讨论中国天主教家庭移民阿根廷有关事宜,因阿根廷地处南美土地极其丰饶的地方,表示欢迎中国移民前来建设国家,最后阿根廷政府批准了他的建议。
于斌一班人的这一计划传到香港,香港天主教会表示大力支持,香港难民教友也非常高兴,当时的台湾方面也态度积极,给予4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教会特别委任高思谦神父负责在香港与南美两地具体操办相关事宜。
高思谦神父本是陕西户县人,他是国际世界语协会终身会员,1930年初赴欧洲留学,留学期间多次参加国际世界语大会,曾以布里瓦特的特使身份参加各种国际活动,所以比较熟悉世界有关国家之间移民的操作。
高思谦神父赴欧洲留学期间,就和当时也在罗马留学的于斌相识,1942年回国后曾在陕西凤翔教区任副主教,后来再次出国,这次被委派处理此项工作。
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于斌主教的这一计划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那时候的南美洲政变频繁,各种矛盾交织,但不管怎样这项计划最终得以实施。
高思谦神父为很多教友办理了阿根廷签证。这其中最著名的家庭就是著名画家张大千一家,张大千本人并不是天主教信友,但他却出生于天主教家庭。
他的母亲曾友贞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友,他最敬畏的二哥张善孖亦笃信天主教,因和于斌一起为抗日募捐,有深厚的友谊(详见抗战时期的画虎大师,中华美术界抗敌协会主席,第一个进入美国白宫的中国画家)。
当张大千听说了于斌的移民南美计划后,就有了举家移民阿根廷的设想,于斌主教非常支持,嘱托高思謙神父很快就幫助他们全家人辦好了入境阿根廷的文件。
据当事人回忆:阿根廷当时在香港有领事馆,签证官听说我们是高神父介绍来的,没有过多查问,就批了签证。
当时在香港的难民教友,有很多都是通过这项计划走上了前往南美的移民之路,他们移民的国家不仅有阿根廷,还有巴西、智利、秘鲁、圭亚那等多个国家。
慧言历史妙语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