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我们如何兼顾社会公义与福音事工?
发布时间: 2021/1/14日    【字体:
作者:Russell Moore
关键词:  社会公义 福音事工  
 
 
以下是TGC编辑总监克林韩森的备注:
 
在洛桑大会第三次的世界佈道议题里,从200个国家召集了4000位福音派领导,他们讨论的内容包含贫穷、爱滋病、消费主义和儿童非法性交易。
 
传福音受这些以及其他许多需要维护正义的议题深深地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已经有许多人开始怀疑这只福音鸟(约翰斯托得写的比喻,在洛桑常被使用)太过于偏向维护正义,而失去了福音的真谛。
 
所以,TGC向四位领导者问了这个问题:基督徒该如何伸张正义却不削弱福音?罗素摩尔今天会回答这个问题。在他之前,我们已有问过唐卡森和瑞欧特兰。之后,我们将访问迈克维特摩尔。
 
有些福音派的人似乎认为个人的传道与大众的正义是相互抵触的。又或者,他们认为一个是教会的任务,而另外一个不是。但我不这么认为,而且我认为这个议题是当今教会得面对的重大问题。
 
首先,教会的任务即是耶稣的任务。这项任务不是从给大使命或是五旬节的那天开始。大使命是耶稣把自己的权利赐下,派遣教会到世界里做工(马太福音28:18);而五旬节则是他将自己的力量降下所以我们有能力能遵从大使命(使徒行传1:8)。
 
这项任务的重点不只是个人的重生,更包含门徒造就(马太福音28:19)。不单单是教导,而是将凡耶稣所吩咐的“都教训他们遵守”(马太福音28:20)。
 
我们在耶稣的一生中就已经看见了这项任务的实行。他的任务是根据旧约的期待(例如诗篇第72篇),以及在福音书里呈现的全人救赎的爱,包含身体与心灵。从他降生为人,这些就记录在玛丽亚歌颂她救主来到的祈祷中(路加福音1:46-55),然后也在耶稣自己宣称他的国来临的话语里(路加福音4:18-19)。
 
福音将这项任务总结为以下讯息:这是一个和好的讯息,包含上下和左右的关系,要让我们与神和与人都能建立平安。圣经教导我们要爱人“如己”(路加福音10:27-28)。
 
这不单单只是一个“属灵”的事工;耶稣给我们立的榜样,就是要以全人的视野去关怀他人。比如:一个受伤的人的肉体和经济需求,更不用提到现在越来越敌对的种族关系。就像神学家卡尔亨利在一个世代以前提醒福音派的人,我们爱人不是只是用“属灵的方式”,而是全面的爱。
 
当然,耶稣就是这么做的。圣经也是从一开始就让我们知道诅咒的毁灭范围是全面的 ——个人、万物、社会、工作(创世记3-11),而福音的救赎也是全面的——个人、万物、社会、工作(启示录21-22)。
 
圣经里各个先知预言也都一致地述说这个事实。亚哈向拿伯要地(列王纪上21:1-19)是个人的罪还是社会不公?其实两者皆是。所多玛的罪孽是一群个人罪聚集在一起,还是属社会上的不义?两者皆是(创世记18:26;以西结书16:49)。
 
过去的先知从来不像我们将维护义分成“个人”和“大众”的问题。先知以赛亚就写下神对个人的自傲和崇拜偶像(以赛亚书2:11)以及“搓摩”贫穷人的脸(以赛亚书3:14-15)有最终审判。往后读,约珥书、弥迦书、玛拉基书一直到施洗者约翰,他们的见证都是相同的。
 
新约的教会也持续这个见证。在耶稣的事工后使徒的教会也延续了这个信息:个人的称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公义。雅各指导分散各地的教会应当注意他们个人的言行(雅各书3:1-12)和工人被不公平的对待(雅各书5:1-6)。
 
雅各定义了“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为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雅各书1:27)。他当然这么说了。他的哥哥就是这么做的(马太福音25:40)。
 
有些人可能会辩论说雅各与保罗的说法抵触,但新约里对于个人的救赎或是对软弱者的服事的教导没有这样的冲突。当使徒们一开始接受保罗时,他们当然有些顾忌,会担心保罗是否宣扬正确的福音并且同时看顾到穷人。而这也正是保罗见证的:“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加拉太书2:10)。
 
既然如此,那教会该如何在传福音和行义之间取得平衡呢?就像一个人要因为福音而在成圣上进步,教会也理当这么做。当然,已经有许多教会太过于注重大众的正义却忘了个人的得救。这些教会便是已经舍弃了福音。
 
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教会强调个人的行义(例如:对性的道德观)却没有清楚的解释福音。还有一些教会甚至教导个人的道德是获得神青睐的途径。这些也都与福音抵触。
 
但是,我们不应该在个人的行义上用唯信仰论去否决律法主义。面对持续的“社会福音”(包括左派和右派)时,我们也不应该假装耶稣没有叫他的教会要为贫穷的、无家的、无父的、软弱的、饥饿的、被迫行非法性交易的、未出生的人站出来。我们不管做任何事,都是以福音为基准,永远不偏离,不管是言语上的宣告或是行动上的表现。
 
对于教会该如何在这当中取得平衡,最简单的答案就是:跟随耶稣。我们是基督徒。这个意思就是:随着我们成长,我们就会越来越关心耶稣关心的事。耶稣是他国度里的王,且他爱的是全人,身心皆包含在内。
 
耶稣基督永远不会将饥饿的人用“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雅各书2:16)送走。相反的,他将我们指向上帝和邻舍的爱来关怀肉体和心灵,他说的是:“你去照样行吧。”(路加福音10:37)
 
 福音联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中国天主教会的慈善思想和实践
       下一篇文章:体验禅味,助寺安贫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