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大理白族佛教密宗的特点及其在国际佛学界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3/6/29日    【字体:
作者:张锡禄
关键词:  大理白族佛教 密宗  
 


、佛教密宗与大理白密

 

佛教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一。其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公元前6世纪中期,大约孔子同时期的人。创教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连绵不断的历史。

 

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国的王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因为他属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逝世一百多年后即公元前370年至公元150年前后的五百年间,佛教教团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两大派。后又逐渐形成相当多的部派,主要有十八部。公元13世纪初,在伊斯兰教军队的进攻下,佛教从印度本土消失了。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的时间,至今学术界有种种说法,以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算起,至今(1998年)已整整二千年,中国佛教经过近五个世纪的流传发展,隋代以后,在汉地形成有影响的八大佛教流派。它们是天台宗(法华宗).三论宗.律宗(南山宗).法相宗(慈恩宗.唯识宗).华严宗(贤首宗).净土宗(莲宗).禅宗.密宗。密宗是在唐代形成的汉地佛教最后一个宗派,这里讨论此宗大理白族化的问题,其余宗派问题故不多涉及。

 

二、佛教密宗概述

 

关于佛教在我国的流传过程及密宗的定义,古代白族密宗的僧人有过精采的论述:

 

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年),大理凤仪北汤天的大阿吒力董贤撰《南山大法藏寺碑》说:“国家封疆之广,自古所无,始自京城,至于郡县,普及无边刹海,莫不崇奉吾佛之教也。然教相之始,从中印土国佛入寂后,诸大勇猛欲报佛恩,结集三百余会之文,以为经,又为律,复为论。其所诠者,曰戒、曰定、曰慧,修戒完慧而得者何也?谓法、报、化之三身焉。是能诠教蕴结大夏千二十年。洎乎后汉孝明皇帝永平十年,梵僧摩腾、法兰二人,将经像舍利来于中华,宣传佛化。当时五岳道士诸善信等六百九十人表请比校,明帝印许,便将道经与佛经像放火验之,道教火化,悉作灰烬;佛法放光,天雨宝花,音乐供养。梵僧腾空说:狐非狮子类,灯非日月明等偈。明帝欢喜,归依三宝,放人出家二千余人,即立十寺,三寺在城,七寺在外。外寺安僧,内寺安尼。从兹之后,佛法兴焉。此乃中华释教之初,小乘之本也。”[1]

 

关于大乘显密二宗的区别,董贤说“其大乘者,谓显密之二宗也。显谓五乘八藏之修多罗也;密谓三业[2]四主之单多罗也。修显教者,得十无障碍之内身,获十他受用之外体,微尘有情,咸蒙腾利;习密宗者,谓证方便胜慧之十无尽,悟妙法教令之十有玄。刹海尘区,法轮常转,是等法门,即一乘之纪纲也。或依北秀之讲宗,或修南能之心印,或局大小之止作,或通一多之顿渐,兹之法海,不可得而思识也。”

 

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大理海东乡明庄村大理府儒医杨聪撰的《大师陈公寿藏铭》说“夫天地始判、阴阳初分,遵三教而为首,凭五常乃作先。天以覆地,而地以载;阴而施,则阳而化。释开囗四千之门,法演小始终顿之教导。传丹之九转儒海。人之五常,教有显密,理无东西。”指出儒、释、道三教的作用及佛教有显密二宗之别。

 

接着他指出佛教的来历及密宗在大理传播的特点说:“佛法之教,始自於从彼西竺之国,流于震旦中华,已经数百余载。分别显密三乘以济物利人,密则伏神役鬼,最奥妙,甚幽甚玄,能返本还原,惟背尘合觉。当则大唐已丑,大摩揭陀始从中印土至於苍洱之中,传此五秘密,名为教外别传。即蒙氏第七世异牟习(应为寻,原文如此)之代也,以立在家之僧,钦崇密教、瞻礼圣容,设此十四之学,立斯内外之坛。各习本尊为教主,有止禁恶风暴雨,有祛除鬼魅之妖邪、善神常来拥护、恶鬼不能侵临,教法愈隆,威风大振。至段酋之代,见鼻祖陈道护,道德深妍,功行逾众,能降龙而伏虎、可祷雨而祈晴,以为护界之僧,敬称道护之名也。……”

 

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

 

1、立在家之僧。可以在家修持,父传子继,代代相承。

 

2、钦崇密教。他们信奉的是密教。而不是显教。

 

3、瞻礼圣容。观看圣相,作意密之功。

 

4、设此十四之学,即设密教通说的十六生成佛,托于仁王经所说的十四忍,称为十四生成佛。

 

5、立斯内外之坛。坛,又称为曼陀罗。内坛为家坛,外坛为家外所设之坛,如在寺院设坛。

 

6、各习本尊为教主。白密的本尊很多。各习的本尊不同。有大日**、观音、八大明王、天王、大黑天神等。并将所信仰的本尊的佛号夹在姓与名中间。如,李大日贤、张观音得、董金刚寿、杨天王秀、赵迦罗成等。

 

7,有止禁恶风暴雨,有祛除鬼魅之妖邪、善神常来庇护、恶鬼不能侵临,等教法。这是白密僧人阿吒力常修的禳灾祈福的法术。以上七个方面,对大理白族密宗的部分特征是很好的概括。其余他们还有抄经传经、活人治病、绘画雕塑、建寺造塔等多种的功能,在此不祥述。

 

在当代,关于佛教密宗,中外学术界有多种说法。

 

密宗自称受法身佛大日**深奥的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故名密教。据密宗经典说,大日**授法金刚萨陲,释迦牟尼逝世八百年后时,龙树开南山铁塔,亲从金刚萨陲受法,后传龙智,龙智传金刚智和善无畏。但学术界认为,密宗是7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相结合的产物。它盛行于今德干高原等地,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民俗信仰为其特征。主要经典是《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

 

李冀诚先生说:所谓密宗,也称密教(Esoterie Buddhism, 国际上一般习惯通称怛特罗(Tantra)佛教,也有称为之为真言乘(Mantrayana),持明乘(Vidyadhara-yana)、密乘(Esoteric-yana),果乘(Phala-yana),金刚乘(Vajra-yana)者。它是印度大乘佛教发展的后期阶段,也是最高阶段。

 

他指出,显宗是释迦牟尼(应身佛)所说的种种经典;密宗是毗卢遮那(大日)佛(法身)直接所传的秘奥大法。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教人修身近佛;密宗重在秘密传法,传承真言、密咒,以求即身成佛。显宗要人悟道;密宗要人修持。显宗典籍主要是经、律、论、戒;密宗除此之外,更有颂、赞、法、咒、仪轨、瑜伽、契印等。显宗有行、住、坐、卧四种威仪;密宗除此之外,尚需“观想”。学显宗,“若能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语即至佛地”(《坛经》);学密宗,必须随师传授,遵守严格仪轨,从初皈灌顶到金刚**,都有一定的修习程序。①这种对显密二宗的比较是对的。指出了它们之间不同之处。

 

黄心川先生说:密教是佛教中秘密教的略称,它是相对显教而言的,《大智度论》四说:“佛教有两种:一秘密,二现示。”

 

密教流行在不同地区,由于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同有着不同的名称,我国和日本传统把印度初期佛教经典特别是巴利文律藏和经藏中所传的密咒、仪规等等称为杂密;把7世纪中叶以后相继成立的《大日经》、《金刚顶经》为中心内容的的教义和实践称为纯密,但这两者也不能严格分开;另外,把8世纪中叶以后印度佛教受到印度性力派影响而兴起的派别称为坦多罗佛教或密教,其中包括金刚乘、易行乘和时轮乘,但也有人把纯密迳直称为金刚乘,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密教传入中国后,我国学术界一直把公元3世纪前半期就开始的传入中国的的各种经咒散说、仪规等称之为杂密;在8世纪上叶《大日经》(724年译出)、《金刚顶经》(723)等传后出现的体系化的密教称纯密;把7世纪后叶由印度直接传入西藏的的密教称为藏密或西密;把9世纪日本空海归国后在东寺(教王护国寺)建立的真言宗称为东密;把同一世纪初由印度传入缅甸并进而传入云南大理一带的密教称为滇密。[3]

 

我们认为密宗是佛教的一个派别。是相对显宗而言的。本书所指的密宗是指公元8世纪以后在中国汉地所形成的区别于佛教的显宗的一个派别。它流传到白族地区之后,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与白族原有的宗教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白族特点的中国佛教密宗的一个支派,这就是大理白族佛教密宗,简称“大理密宗”或“白密”,前者指地域;后者指民族。有人称之为“滇密”,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滇是云南省的简称,云南是的多民族省份其中人口5000人以上的民族就326个。除了白族之外,云南省内的迪庆、怒江、丽江地区的藏族、纳西族(包括摩梭人)、普米族都不同程度信奉藏传佛教密宗[4]。所以要称之为“滇密”是不完全的。换句话说,“滇密”包括“白密”和本省内的“藏密”两大部分。而这两部分的历史、传承系统、经典和仪轨是大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在本书里,关于大理这个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所辖的地域.约为今云南省全境及四川、贵州一部分。狭义指今大理白族自治州所辖12个县市。所以广义的大理白族密宗是包括历史上生活在今云南全省及四川、贵州等地的白族所信奉的佛教密宗的。而不仅仅是指今大理州范围。

 

白密的僧人称为阿阇梨、阿吒力等,所以又称之为阿阇梨教,后民间泛称阿吒力教。

 

三、佛教有关阿阇黎(阿吒力)的定义

 

阿阇黎是梵文acarya,巴利文acariya,的音译,又写作阿舍黎、阿阇梨、阿祗利、阿遮利耶。略称阇梨。意译为轨范师、正行、悦众、应可行、应供养、教授、智贤、传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故又称导师。

 

在印度古代,阿阇黎本为婆罗门教中教授弟子有关吠陀祭典规矩,行仪、之师,此一名词后为佛教所采用。且为佛世之时已普遍采用。据五分律卷十六、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载,阿阇黎有五种:1)出家阿阇黎,受戒时之授十戒师,故又作十戒阿阇黎。(2)受戒阿阇黎,受具足戒时之羯磨师,故又称羯磨阿阇黎。(3)教授阿阇黎,受具足戒时之授威仪师,故又作威仪阿阇黎。(4)受经阿阇黎,教授经典读法、意义之师。(5)依止阿阇黎,与比丘共居,指导比丘起居之师。或比丘仅依止从学一宿之师,亦可依止阿阇黎。以上五种加上剃发阿阇黎,则为六种阿阇黎。西域另有一种称君持阿阇黎。乃灌顶之师。受具足戒时,须有三师七证师等十位。三师,指得戒和尚、羯磨阿阇黎、教授阿阇黎。小乘受戒法必须有三师亲临;而大乘受戒法,根据观音普贤经,得以释尊、文殊、弥勒像替代。如大乘圆顿戒,即以释尊为戒和尚,以文殊为羯磨阿阇黎,以弥勒为教授阿阇黎。

 

另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载,在家众欲出家作沙弥、沙弥尼、必须要有戒和尚及阿阇黎,以此诸师比喻为出家父母。禅宗沙弥之受戒,必定有戒师、作梵阇黎(诵梵呗之师)以及引诸阇黎(指导起居之师)参加。

 

在密教,对通达曼荼罗及一切诸尊、真言、手印、观行悉地、传法灌顶者、即称之为阿阇黎、有时亦称佛、菩萨、为阿阇黎。据大日经卷一具缘品载,阿阇黎须具足如下十三德:1)发菩提心。(2)妙慧慈悲。(3)兼综众生。(4)善巧修行。(5)通达三乘。(6)善解真言实义。(7)知众生心。(8)信诸佛菩萨。(9)得传授灌顶等妙解曼茶罗画。(10)调柔其性,远离我执。(11)於真言行善得决定。(12)究习瑜伽。(13)住于勇健之菩提心。准此,故谓如能殷重服侍阿阇黎,即可得极大之福报,正如勤耕田地、必能丰收,故又称为阿阇黎田,列为八福田之一。

 

又密教之阿阇黎即一般所习称之**,金刚**。如上所说能任灌顶授法之阿阇黎,又称大阿阇黎。然据密教诸经轨之所载,一般阿阇黎亦可分为学法灌顶之阿阇黎与传法灌顶之阿阇黎,两类皆有多种之别。大日经疏卷三就载有十六重阿阇黎。

 

(二)为日本平安朝以来的一种僧官职称。系由政府所任命。有七高山阿阇黎、传法阿阇黎、一身阿阇黎三种。内又各分为大阿阇黎和小阿阇黎。此外尚有悉昙阿阇黎、声明阿阇黎等[5]

 

四、 对古文献中有关大理白族密宗阿阇黎(阿吒力)教的称谓的考释

 

首先,古人们注意到在云南明代以前即南诏大理国及元代佛法很盛,但在多民族的云南省,在其时只有白族信仰佛教密宗。

 

元延佑七年(1320年)杨兴贤撰《狮山建正续寺碑记》载:“南诏右释其来尚矣,然三十七部之俗,嗜杀成性。虽老师宿德,家至日见,提耳训诲,犹执迷不悛,无缘而化。”

 

明代云南首任布政合张紞在《荡山寺记》中指出“大理为郡,负山而面海。由唐以来蒙段氏据而有之,殆六百年。二氏皆为白人,西南夷为类虽杂,知文教者唯白焉。其俗嗜佛尚释;段氏有国用僧为相,或已任而更出家,故大理佛教最盛而僧拔萃亦多。”他在《具足禅院记》又指出“西南诸种,曰白、曰爨、曰僚、曰夷,而旁孽庶丑,又不可悉记。独白人事佛,余种皆不之信,盖其习气使然,无足怪者。”“白人修缮刹宇,寻袭师宗,事佛惟谨。”

 

《景泰志·卷一》引旧志书曰:“白人无问贫富,家有佛堂,老幼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居半,朔望则裹饭袖香,入寺礼佛,饭僧。二月八日为迎佛会,相率罄其资从事,虽废万钱,莫之惜者。”

 

景泰·《云南图经志·卷四》:“镇南州……境内白人风俗大抵与云南府同。……人死则置于中堂,请阿吒力僧咒之三日焚于野,取其骨,贴以金箔,出梵咒其上,以磁瓶盛而瘗之。”

 

从上述记载我们得知:

 

一、在明以前云南有白人即今天的白族,有爨即今天的彝族,有僚即今天的孟高棉语诸民族。还有其他的一些民族,是多民族的省份,“独白人事佛,余种皆不之信,”但仅有白族信仰佛教密宗阿吒力教。

 

二、受阿吒力教的影响,白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如葬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再者,从大量的白族古代文献中我们得知关于大理白密有多种的称谓。反映了他们对这种宗教现象的种种认识和理解。现逐一加以考释如下:

 

1、婆罗门教:

 

据元元统甲戌(公元1334年)《故正直恭谦和尚墓碑铭并叙》载:“南诏归义王皮罗阁之嫡男蒙阁皮,厌俗而剃。于时,公卿子弟、洎士民之俊秀从之游者以千数。咸曰:‘王子仁人也’。同日囗囗五百余人,举国追慕不已。诏曰:‘乾竺婆罗门僧,求佛而在家者也’。”

 

大理喜洲弘圭山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杨宗碑》“公讳宗,喜郡寺下婆罗门僧□也,蒙氏之时始祖以秘密教名于世,尊以为师……孝桓王,(蒙异牟寻)而称其号曰‘宣峰’统领诸僧。”

 

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处士陇西郡李氏讳土公禾墓志》为“古生三友轩婆罗门杜得篆盖书梵。”古生是大理的一白族村名,三友轩是坛会的名字。

 

按,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源于约二千年前的吠陀教,约形成于前7世纪。以《吠陀》为最古的经典。信仰多神,奉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为三大主神,并认为他们是三种相,分别代表宇宙的的“创造”、“护持”和“毁灭”。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把人分为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和工商业者)、首陀罗(无技术的劳动者)四个种姓,另有“贱民”。各个阶级等级森严。前6世纪至前5世纪因佛教和耆那教的广泛传播,婆罗门教日趋衰落。4世纪前后,吸收佛教、耆那教的某些教义以及印度各地民间信仰;89世纪间经过商羯罗改革,逐渐形成现代雏形的印度教,即新印度教。[6]

 

大理密教来自于婆罗门教----印度教这也是一种代表性的观点。

 

因为关于密教的起源,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有吠陀说、土著说、道教说、混合说、大乘说、等等。莫衷一是。

 

吠陀说,全称可为吠陀--婆罗门--印度教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密教直接来自古雅利安人的吠陀,四《吠陀本集》、尤其《阿达*婆吠陀》中的神祇、赞颂、祷词、明咒祭祀仪式以及护火摩火祭法等为主的构成最初的密教。或者认为密教是把婆罗门教的祭祀主义的作法改头换面而成的,如说婆罗门教的土坛改换为曼荼罗,承袭婆罗门教行事中分智品(理论)、祭事(实践)的方法来编造经轨等。或者认为印度教的神祇和性力崇拜组成密教的主要内容,如说密教中金刚、明王、明妃都能在印度教中找相应的形象。或者认为吠陀--婆罗门教为密教的主要来源,或者认为是婆罗门教--印度教为主要来源。总之,持这种观点的,在东方各西方学术界都比较普遍,在诸起源说中占优势[7]

 

黄心川先生的观点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他说:“密教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仪轨和世俗性信仰为其主要特征。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大量摄取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的教义、神话、咒语、仪轨和法术等等,而这些咒术、密法在一定程度上又渊源于古代印度原始居民的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行事,例如:种植、牲畜、医疗行为、占星术、巫术等等。”[8]

 

据以上论述可得知:明代大理的一些文献说本地的密宗信仰为“婆罗门教”,密僧为“婆罗门僧”是不足为奇的。他们是认为密宗也是密教,而密教是来渊源于婆罗门教的。更为有意思的是有的白族密僧还自称为“婆罗门”种。[9]

 

2、密教:

 

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故颖川郡处士陈公墓志碑铭并序》有“……蒙段统御山川,分守囗囗囗囗囗囗囗蒙习时立在家僧,崇修密教。”这里的蒙是指南诏国;段是指大理国。

 

又,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处士赵公寿藏同妻杜氏墓志铭》“处士讳帑,字文中,姓赵氏。其先出自九隆族,世居大理弘圭之史城。昔蒙诏主守斯土,以赵铎为辅弼,任演习之爵,即始祖也。簪缨继世,密教传家,莫胜屡纪。曾大父讳成,精通秘典四术,应于影响,号大阿左梨。”

 

明宣德庚戌(公元1430年)《故颖川郡处士陈公墓志碑铭并序》“惟公姓陈讳奴,字国用,始祖七代世居云南大理太和河东寅地庄村人氏。高囗囗囗囗囗囗囗生,生生隆,隆生智,智生长,长生实,实生福,福生胜,胜生兴,兴生奴,奴生坚,即父囗囗囗囗囗囗囗明堂陈氏即道护之曾孙,兴之嫡嗣也。存于元季,不胜之高祖,蒙段统御山川,分守囗囗囗囗囗囗囗蒙习时立在家僧,崇修密教。彼盛隆时,称有神风爽恺,德行勤修,呼吸阴阳,吞吐乾(坤),囗囗囗囗囗囗之翩翩,顶五冠之靴靴,霆雷腾虹,蒸沙澍雨,厥乃神功迅烈,不可殚论。”此陈氏从南诏国蒙氏时起即修密教,一直传到明代宣德还在传。我在199612月到该村调查时当地白族居民现在还称其家为“陈大法师家。”可见其至今还有影响。

 

他们认为的密教是:一、立在家僧。即此密僧可在家娶妻生子,密法可代代相传。二、此密法很高明:首先是在神气和德行上得到修炼“称有神风爽恺,德行勤修”。其次在气功方面“呼吸阴阳,吞吐乾(坤)”有很高的造脂。在服饰上他们“顶五(服)冠之靴靴,霆雷腾虹,蒸沙澍雨,”很有神韵。“厥乃神功迅烈,不可殚论”。

 

3、秘密教:《居士杨公墓志》“公讳胜,字愈之,乃太和蒙郡人也。曾祖大阿左梨讳日,精通秘密教。蒙氏时,为僧官。”

 

明天顺三年大理《董处士同妻寿藏铭》“处士讳成,姓董氏,世传西竺秘密教,唐蒙氏有护法国师神僧董伽罗者,是其鼻祖也。”

 

4、秘密戒:《李庆墓志》李庆者,赵州之人也。……洪武年间,于五峰寺内请于不动罗谟,启灌顶中围,受秘密戒,”

 

据佛典所谓秘密、秘密教、密教都是密宗的称谓之一。

 

《佛光大辞典》秘密条说“秘密 梵语guhya,巴利语guyha。深奥隐密,不为人知。……一般又将佛教分为显露之教(显教)与秘密之教(密教)两种。”[10]

 

密宗条说“密宗又作真言宗、瑜伽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开元宗、秘密乘。依真言陀罗尼之法门,修五相、三密之等妙行,以期即身成佛之大乘宗派。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主要以金刚顶经为经藏,苏婆呼经为律藏,释摩诃衍论为论藏。统称密教之经典为密经。此宗派通称密教(显教之对称)者,系显示自宗所诠解之教理最为尊密,而鄙视其余 诸大乘教派为浅显,认为法身佛大日**所说之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教法,方为佛自内证之境界,深妙奥秘,故以密自称;又不得对未灌顶人宣示其法,故称密。然就诠理之教而言,本无显密之别,惟其摄理成规所宗尚之行轨特殊,为区别其余宗派,故称密宗为宜。……”[11]可见大理白密所称本宗为密教、秘密、秘密教、秘密戒法等类是有理有据的,因为这类称呼是佛教密宗的别称之一。

 

5、瑜伽或瑜伽教

 

《大理弘圭赵公墓志铭》“建峰之后显于西南,择居榆城,其后有铎些者,仕蒙为演习,即今宰辅也。传至永,法号波罗者,酷好金仙氏之道,勤修行能,建荡山寺,阐扬本教,蒙主尊礼为师。高祖大阿左梨福惠,徙居弘圭之市户。曾祖惠升,祖升海,率皆奉瑜伽,精秘密,能降龙伏虎,旱涝祈祷,无不辄应。”

 

据《龙关赵氏族谱》载:“蒙晟罗时,天竺僧人摩伽陀,阐瑜伽教,传大理阿左梨辈,而赵氏与焉。”

 

瑜伽,梵语yoga之音译。巴利语同。意译作相应。依调息(调呼吸)等方法,集中心念于一点,修止观(奢摩他与毗舍那)为主之观行,而与正理之相应冥合一致。於密教,盛行三密瑜伽相应之说。[12]

 

上已引述密宗又称为瑜伽宗。有人指出“金刚乘和瑜伽教的名称的使用,几乎是平行的,其所指完全相同。其名如金刚乘、金刚一乘、金刚法门、金刚乘教法、瑜伽教、瑜伽上乘、瑜伽教、瑜伽宗、瑜伽上乘、瑜伽秘密之宗、瑜伽总持教等。他们大量见之于八世纪汉译的《金刚顶经》和唐代有关密宗的的著述之中,主要指《金刚顶经》系统的教法及其传承流派。89世纪之后金刚乘、瑜伽教几乎成了密教的通称,……”[13]由此可见大理白密自称为瑜伽、瑜伽教是有依据的。

 

另外剑川县明正统甲子《耆宿王公墓志》说,剑川王药师隆之子善奴,其“有颖德,幼学佛书,习婆罗门教,精穷梵华,超拔群伦。……惟有姓王讳善奴一人,虽在瑜伽僧流,颇通儒雅……”这里把既是习婆罗门教者又认为是瑜伽僧流是有意思的。反映了他们自认为婆罗门教与瑜伽教都是密宗的别称。两者是等同的。

 

6、持明及持明法:

 

大理北汤天村发现的大理国写经有题识为:“爰有佛第子持明沙门释照明俗讳杨义隆。为幼男杨隆俊,为己为人,敬写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叶一百张壹卷……,时保天八年……”保天是大理国的年号,八年为公元1136年。

 

明万历《云南通志》载:“张予辰,南诏密教七师之一,习天竺持明法,常讽诏为善,勿嗜杀人。诏重建寺成……”又

 

载:“何清,精勤持明,往见鸟恩藏大宝法王,受戒,得法书,……”

 

按上引在大理白族地区,宋代大理国时有称“持明沙门释照明”,明代有称“习天竺持明法”。那么什么是持明和持明法呢?

 

查《佛光大辞典》“持明(一)梵语dharani。音译陀罗尼。真言之异名。《大日经疏》卷九称,持明者,梵云陀罗尼,即总持一切明门明行。(二)谓所谓受持传持真言陀罗尼。持即受持传持之义,明即真言之义。真言现于本尊之光明轮中,故称明。又真言之功力,以大慧光明照破无明,显现实智,故称明。”[14]

 

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持明即陀罗尼、即真言、即受持传持真言陀罗尼。我们知道密宗又称真言宗,这持明也是密宗的又一称谓。

 

7、灌顶、灌顶师

 

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杨森撰《故宝瓶长老墓志铭》“宝瓶讳德,字守仁,姓杨氏,世居喜睑。稽郡志,唐贞观时,观音自西域建此土,国号大理,化人为善,摄授杨法律等七人为吒力灌顶僧。开元初,法律运妙用,取佛舍利置于班山塔,即其始祖也。传至大容、仲容、小容,俱精秘术。当蒙氏孝恒王,迁都喜睑,尊大容为灌顶国师,赐金軲法衣。迨至生,能达赞陀屈多源流,四业之间奥,为世所重。”

 

灌顶、梵语abhisecana,abhiseka。即以水灌于头顶,受灌者即获晋升一定地位之仪式。原为古代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的一种仪式,国师以四大海之水灌其头顶,表示祝福。密教所行之灌顶,总称为秘密灌顶(略称为密灌)。佛教诸宗之中,以密教特重灌顶,其作法系由**以五瓶水(象征五智)灌弟子顶。显示继承佛位的意义。灌顶作法之种类繁多,主要为结缘灌顶、学法灌顶、传法灌顶三种。即1)、结缘灌顶,不论僧俗、机根等,为广结佛缘之灌顶。受者投花于坛上诸尊佛像,选定有缘之佛(投华得佛)为本尊,而后唱佛名号,由**三度灌以瓶水,授一印(印契)、一明(陀罗尼)。2)、学法灌顶、又称受明灌顶、弟子灌顶、许可灌顶。对于欲学密教之弟子,先选定人、时、处,并作准备作法,再授以有缘一尊之仪轨明法。3)、传法灌顶,又称传教灌顶、付法灌顶、阿阇梨灌顶。如修法之人欲为人师,或欲得阿阇梨位者,则授以大日**之仪轨明法。此种灌顶为传真言之最大奥秘。密教之受戒,皆须行灌顶,故受真言三昧耶戒,称为授戒灌顶。又于灌顶之际,若受者欲由灌顶消除灾障、成就悉地,则烧香花、乳木等种种供物,修护摩法。大理白密僧人或称为灌顶僧或称为灌顶师说明其受过密灌顶或有为人作密灌顶之职权。

 

8、阿吒力教:

 

《姚安县志》载:“阿吒力教昔为异术之最。有杨澄颗者,嘉靖间被召入京,祛大崇,赐圣坊。”

 

明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三》“仙释”条:“摩伽陀、天竺人,蒙氏时卓锡于腾冲长洞山,阐瑜伽教,演秘密法,祈祷必应。至今云南土僧名阿叱力,皆服其教。”

 

阿吒力教这个名称是具有大理特点的白密的一个专有名词。因为在当今中外佛学辞典中是找不出有关它词条的。所以我们不得不花大力作一些研究以填补这项学术上的空白。

 

关于阿吒力教的称谓的形成有一个漫长历史过程。这可以从阿阇黎一词的音译和意译两个方面来考察。

 

上述佛教典藉对阿阇黎的定义可以知道它是一个外来语。即从梵文或巴利文译来。阿阇黎是音译,汉字记外来语有多种记法。或记为阿舍黎、阿阇梨、阿祗利、阿遮利耶。略称阇梨。方国瑜先生认为有20种记法[15]

 

对此20种记法,我们不能肯定。但在有关大理白密的文献中有下列记法却是肯定的:

 

1、阿阇梨、阇梨:

 

如:《大理国上国公高榆(足)城光再建弄栋华府阳派郡兴宝寺德化铭并序》和《褒州阳派县稽肃灵峰明帝记》的作者杨才照。其结衔是“皇都崇圣寺粉团侍郎、赏米黄绣手披、释儒、才照僧录阇梨”。

 

又据元代《故溪氏谥曰襄行宜德履戒大师墓志并序》“溪其姓,智其名,其先出自长和之世。安国之时为医疗济世成业。洞究仙丹神术,名显德归。”“术著脉诀要书,布行后代。时安国遭公主之疾,命疗应愈,勤立功,大赍,褒财物之□焉。继补者阇梨之职。”碑文明确指出阇梨是一种官方授予的高级职位。即所谓的僧官。这与日本密教的阿阇梨是一种僧官的职称是极为相似的。

 

2、阿左梨、左梨:

 

如:杨延福《法藏寺古经卷清理杂记》载:“大理国写经残卷《通用启请议轨》卷末题‘师阿左梨王德彰’名下画一花押”[16] 。可知在宋代大理国已通用阿左梨一词。

 

据元统甲戌《故正直恭谦和尚墓碑铭并叙》载:“……时元统甲戌正月望日。孝嗣大阿左梨李宝立石。布燮杨智彤。”

 

据大理五华楼基址出土元代《故大阿左梨赵道宗墓碑》载有玄通秘法大阿左梨赵泰、德行高洁传印大阿左梨赵隆、神功梵德大阿左梨赵道宗、大阿左梨赵明、泰宽直善大阿左梨赵祥等。

 

明大理喜洲弘圭山《居士杨公墓志》“公讳胜,字愈之,乃太和蒙郡人也。曾祖大阿左梨讳日,精通秘密教。蒙氏时,为僧官。祖讳兴。父讳保,继祖业,永为世用,感应之效,不可析举。愈之为人,敦厚好善,修德舍施田亩,塑饰佛像于大慈之寺。持诵金刚经典,由是乡里莫不推尊,士友莫不亲爱。可知在元代、明代阿左梨这词一直在延用。

 

如:《南诏野史》载:“段氏第三代总管段庆,奉命征交趾,平之。入朝,带僧左黎同往。”僧左黎是阿左黎僧的简称。并不多见。

 

3、阿左黎

 

如:张禾为昆明泰定二年《人匠提举杜昌海墓志铭》的书咒者。碑文有:“乃创尊胜宝塔,刻佛尊容,又书真言,用祈拔识。”

 

4、阿佐梨:昆明官渡区《妙谌寺碑》署功德主阿佐梨杨庆。碑文则称“轨范僧杨庆”,此碑立碑时间为元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

 

5、阿喳黎:许实篡修《宜良县志》卷九下录作:“密教阿吒力,无言和尚,姓李名无言,邑人俗称阿喳黎,……

 

6、阿吒力

 

剑川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阿吒力僧李久成墓碑》

 

7、阿拶梨

 

现存弥渡县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的《故安人车氏墓铭》为“苍山习密阿拶梨僧首李懋书”。

 

8、阿拶哩

 

如:明代董贤的结衔为大理府赵州法藏寺住持神僧,钦取赐红阿拶哩。

 

9、阿拶里:

 

明代《李公墓志》大理苍山阿拶里洪宗撰。

 

10、阿叱力:

 

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一引旧志云“其僧有二种:居山者曰净戒,居家室者曰阿叱力,事之甚谨。”

 

明《英宗实录》卷九十四:“正统七年(1442年)七月丁丑,命云南大理府阿叱力僧纲司土僧何清等为本司都纲等官。”这里又称阿叱力为“土僧”,这是有意思的。说明在明代阿叱力教已成为本地土著居民白族的宗教,以此区别于此时盛行于汉地并大规模传入大理地区的禅宗。

 

11、阿托力

 

剑川沙溪乡明天顺八年(1464年)《故阿托力僧李久成字永终墓志并铭》,称为阿托力。

 

12、不动辣麻:

 

董贤又称不动辣麻。见《南山大法藏寺碑》。从上述资料我们得知梵文acraya一词的音译在大理白族佛教的文献里有12种不同的记录。当然还不止这12种,但有12种以上是肯定的。

 

佛典对阿阇黎意译为轨范师、正行、悦众、应可行、应供养、教授、智贤、传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故又称导师。我们注意到,在大理白密的文献中意译有如下称谓:

 

1、国师

 

据元代大师赵俊生述《故大师白氏墓碑铭  并序》载:“大师姓白氏,讳长善,大师白兴智(下缺)(四行)囗囗囗国师张汝佑之女,其家世勋行,具有谱录。据元统甲戌《故正直恭谦和尚墓碑铭并叙》载“道达天下兼济国师李僧拨”为师僧李伴富和尚的27世孙。

 

《南诏野史》载:段氏第三代总管段庆,奉命征交趾,平之。入朝,带僧左黎同往。适成宗手疽甚,黎以法水洗之立愈。帝欲试其术,乃掘地窖,令八人潜其中,击鼓佯云有怪。召黎治之,黎行法,倾之,不闻鼓声。启窖视之,八人已死。帝敬其法,封为国师。

 

据大理凤仪北汤天村董氏家祠内《董氏本音略叙》载:

 

一世祖董迦罗尤敕封阴阳燮理仙术神功天童国师。

 

四世祖董眉聚          敕封  无量神功国师

 

这国师是高一级的为国家王室作法事的的密宗僧人。有的是为高级官员所兼任。

 

如:大理五华楼新出土有杨俊升碑其头衔全称为“衡鉴君国谏议大夫杨俊升谥曰释龟儒镜圆悟国师释照明。”同时出土的还有《大理国故高姬墓铭》,即为其所撰。其碑额为“谏议大夫敕紫大师杨俊升撰。”前者杨俊升死后的谥号,后者为生前的官衔和释职。从两者看来他官为谏议大夫,是高级官员;又为国师是敕紫大师,是位大阿吒。

 

2、大师,如段清奇:云南省博物馆藏的《太和龙关赵氏族谱》写本,在其背面有楷书抄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第十一,并附有天开十九年癸亥中秋望日大师段清奇识的题记,天开是大理国的年号,十九年为公元1223年。

 

又如:元代碑刻《故大理□□氏躬节仁道济大师墓铭并叙》说:“公姓杨,讳公,曾祖大师,讳圆慧,建德皇帝尊为师。

 

3、儒释

 

:段进全是大理国“皇都大佛顶寺都知天下四部众、洞明儒释、慈济大师”。为昆明地藏寺经幢《造幢记》的撰述者即作者。

 

这儒释是以读儒书为主,又习密法的大师,如段进全。

 

4、释儒

 

《大理国上国公高榆(足)城光再建弄栋华府阳派郡兴宝寺德化铭并序》和《褒州阳派县稽肃灵峰明帝记》的作者。其结衔是“皇都崇圣寺团侍郎、赏米黄绣手披、释儒、才照僧录阇梨”。

 

这释儒是以释为主业又习儒书者。如杨才照,他首先是高级的僧官,是“皇都崇圣寺团侍郎、赏米黄绣手披。”

 

5、师僧

 

元郭松年《大理行记》说∶“(大理)凡诸寺宇皆有得道居之。得道者,非师僧之比也。师僧有妻子,然往往读儒书,段氏而上有国家者设科选士,皆出此辈。今则不尔。其得道者,戒行精严,日中一食,所诵经律一如中国;所居洒扫清洁,云烟静境,花木禅房,水☆☆循堂厨,至其处者,使人名利之心俱尽。”

 

6、轨范师。昆明官渡区《妙谌寺碑》署功德主阿佐梨杨庆。碑文则称“轨范僧杨庆”,此碑立碑时间为元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从此碑我们得知,阿佐梨即轨范僧。只是一为音译,一为意译。

 

7、通儒密大师:明代《故善士赵公墓志铭》大理府太和县行化乡通儒密大师杨玉撰。

 

8、习密净志《李武公墓志铭》为囗导福城圆净堂习密净志杨资书并篆盖。

 

9、灌顶僧

 

大理市喜洲弘圭山杨氏(白族)祖茔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杨森撰《故宝瓶长老墓志铭》载:“宝瓶讳德,字守仁,姓杨氏,世居喜脸,稽郡志,唐贞观时,观音自西域建此土国,号大理。化人为善,摄授杨法律等七人为吒力灌顶僧。”

 

10、密显坛主

 

明宣德庚戌年,大理海东《故颖川郡处士陈公墓志碑铭并序》为本郡密显坛主大阿左梨书丹并篆额。所谓书丹就是书写碑文,篆额就是书写碑额上的梵文六真言。所谓密显坛主说明这位阿左梨是密显两法都双修的。

 

11、咒师

 

如:杨长生《大理国彦贲赵兴明为亡母造墓幢》的书丹者。其幢上有“□梵咒师金澜(衣)僧杨长生书。”时间在“元亨十一年,岁遇乙卯”为公元?年。咒师,即结印契诵真言、而行加持祈祷之法师。又称法咒师、咒禁师。一般多指持咒行法的密教修行者。咒,指陀罗尼;禁,指未受密教之灌顶者,则禁止修法。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咒师教其发弘誓愿,永断众恶,常修诸善。於诸有情与大悲心。唐代时曾设立咒禁师,称为咒禁博士,乃教授咒禁,祛除疫厉者。故咒师又为辅助医疗之官职。於日本,文武天皇(697--700)时,亦设立咒禁师。又於供养会时,司掌诵读咒愿文者,称为咒愿师。”在大理白密中,禁咒师为亡人设五七斋事、书写碑文及梵文佛顶尊胜托罗尼经咒。

 

12、持明沙门

 

大理北汤天村发现的大理国写经有题识为:“爰有佛第子持明沙门释照明俗讳杨义隆。为幼男杨隆俊,为己为人,敬写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叶一百张壹卷……,时保天八年……”保天是大理国的年号,八年为公元1136年。杨义隆为持明沙门释照明,即持密的师僧号照明,是位阿吒力。

 

13、大密

 

喜洲弘圭山有明代《故大密李公墓志铭》。

 

14、法师

 

前引明代《故大密李公墓志铭》的书写者为“钦取密教灵通鉴彻玄妙法师叶榆杨逻书”。

 

15、五密僧

 

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故宝瓶长老墓志铭》载:“妣妙圆,五密僧师杨俊之女。”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凤羽乡密僧段金刚成撰。《五密僧杨祯碑志》

 

所谓五密,查佛典,又为五秘密菩萨,五金刚菩萨,指密教金刚界之金刚萨及欲、触、爱、慢、五金刚萨陲。有金刚顶瑜伽金刚萨陲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17]

 

16、习讲密僧

 

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故弘圭法主玉泉庵贯公墓志铭》为“成化丁酉科乡贡进士五峰杨政撰。习讲密僧李魁书。”

 

要指出的是有的音、义两种称谓都有。如前述杨才照、段进全等,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的一些大德各有特长,因而有种种不同的封号。从上述称谓来看,在大理白密中称僧人为阿吒力是在元代以后,盛行于明代,这无疑是密宗在白族中已逐步世俗化的结果。因为在大理国时期阿阇黎是国家法定的一种高级的僧官,只有那些信仰密宗的高僧大德才或对国家有贡献的在家僧人有可能得到如此的荣誉。如奚智是在家密僧,但他有高超的医术救过公主的命,被补授阇黎之职。而到了明代有权授予阿阇黎称号的大理国政权已被元灭亡。没有可授阿阇黎的权力机构了。密宗阿吒力教成了土教,其僧人成了土僧,他们也有自知之明,一律不用高级的阿阇黎一词了,这就是我们在元以后的碑刻里见不到阿阇黎的称谓的原因之一。明代,禅宗在大理白族地区得到发展,密宗越来越世俗化,阿阇黎这个密僧的高僧大德的称谓不见了,代之的是阿吒力一词,(又写为阿左梨、阿叱力、阿拶哩等十余种,在本书中为了行文的统一,就写为阿吒力。)这阿吒力成了区别于禅宗僧人的一般密宗僧人的代名词一直流传至今。明代大理白族的密宗又被称之为“土教”,其意即本土的一种密教。因为这种“土教”的“土僧”都称之为“阿吒力”故又称之为“阿吒力教”。要指出的是所谓“土教”、“阿吒力教”都有蔑视的成分在内。就像俗称西藏的密僧为“喇嘛”,民间也有称其密宗为喇嘛教的,但在学术界我们还是尊称为西藏密教,简称藏密。所以我们为严肃起见一般不称阿吒力教。还是称为大理白族佛教密宗为好。

 

五、白密的部派

 

密教有四部:事部(初期杂密)、行部、瑜伽部、(中期纯密,金刚部、胎藏部)、无上瑜伽部、(后期左道密)

 

有学者认为云南大理密教是杂密,[18]我们经多年考察认为,非也。而应属瑜伽部。

 

白密的密教为正纯密教。又称中期正纯密、右道密教。相当于四中部的行部、瑜伽部。

 

行部,也称修密,此部以《大日经》为主要经典,以《大日经》住心品的中的“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三句为根本。又讲十缘生(一幻、二阳炎、三梦、四影、五乾达婆城、六响、七水月、八浮浪、九虚空花、十旋火轮。以上十缘生皆为从缘生自性之义,真言行修瑜伽之时,于所现之本尊海会生著相,魔即得便,是故以此十喻观无性生而不执著也。)颇类似般若经的性空之说,但在“菩提心”的心中已带常我的色彩。以大悲为本,以随机的的方便而渡众生,表现了大乘佛教的特色。

 

瑜伽部:该部配合行部的“方便为究竟”而融摄世俗,故以作在家相(天人相)的大日**为其中心,以金刚手等为其护翼,出家相的释迦牟尼及二圣者,被置于外围。此由胎藏界及金刚界是化身释迦佛的本尊。本尊应居中心;在实际上;是圆融了外教的群神;且以外教的群神,均为本尊方便摄化的显现。 的曼陀罗即可看出。这在理论上说是因为大日**为法身佛。

 

侯冲在《南诏大理写经与南诏大理密教》中说:与大黑天神有关的残卷中,有以“香焚柏子,灯点兰膏”,礼请“诸佛**部”、“佛母莲花部”、“真智金刚部”、“法性毗卢佛”、“法王释迦佛”、“帝释因陀罗”、“摩诃迦罗天”、“二乘二权众”等八圣众,恳祈“垂哀悯、广施无遮、受请供”的载录。这里的“诸佛**部”、“佛母莲花部”、“真智金刚部”、正是瑜伽部的三大部。其部主分别为大日**、观世音、金刚手、在《张胜温梵画卷》均有图像。证明它们在大理也是受到广泛崇奉的。这里所载礼请包括瑜伽部三大部的八圣众广施无 遮法会,以使众生蒙赈、其实正是瑜伽部为配合行部的“方便为究竟”,使众生速证无上菩提、“得无为于三密之中”的表现。因此,云南大理的密教属瑜伽部。这是正确的。

 

另外,邱宣充先生更进一步指出,根据大理三塔出土的经卷上的曼陀罗图像看与塔藏的各种金属铸像的题材是相吻合的,这反映了唐宋时期云南大理地区的佛教是属密宗由瑜伽部衍生而来的胎藏部佛教。[19]如果光是指三塔的文物这是对的。但我们认为,白密当然不止有胎藏部,还有金刚部,如,昆明地藏寺经幢就是金刚部的代表作。

 

关于“四业”:所谓“持明法”,其实就是“陀罗尼法”,指诵读受持真言。但陀罗尼有四种,真言也有四义。四种陀罗尼为法、义、咒术、忍。依《大乘义章卷十一》之解释:1)法陀罗尼,又作闻陀罗尼,法总持。谓对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2)义陀罗尼,又作义总持。谓对于诸法无量之义趣总持不忘。3)咒术陀罗尼,又作咒总持。谓菩萨能依禅定力起咒术为众生除患。4)忍陀罗尼,又作忍总持。谓安住于法住持之实相而忍持不失。[20]

 

查四种法:一、四种坛法之略称。又称四种护摩法、四种成就法,即指密教修法中的之息灾法、增益法、敬爱法、降伏法等四种。1)息灾法,梵文santika,又作寂灾法,为消除自身及他人之种种病难之事而修之法。2)增益法,梵文pustika.为增益自身及他人之寿命、福慧、智慧等之修法.3)敬爱法,梵文vasikarana.为自身及他人欲得佛菩萨加被,或欲得君王众人的爱护的祈祷法.4)降伏法,梵文abhicarka.又作调伏法,为自身及他人调伏怨敌恶人等之祈祷法.[21]

 

四德,指**法身所具有之四德,即:常、乐、我、净.1)常,谓**法身其体常住,永远不坏不迁.2)乐,谓**法身永离众苦,住于涅猇寂灭之大乐.3)我,**法身自在无碍.为远离有我、无我二妄执之大我.4)净,谓**法身离垢无染,湛然清净.[22]

 

侯冲说,由于大理国时已有《转四业洒(?)歌》等著述故后人在描述南诏密僧的行实时往往称此四陀罗尼为“四业”或“四术”.如明代大理喜洲弘圭山的墓志铭中有“行四业法”,“精通□(密)典四术”,“能达赞陀屈哆源流四业之阃奥”.这就说明瑜伽部不仅是云南密教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云南密教的主要成分.瑜伽部与行部同属正纯密.……来自内地的华密和印度密宗是云南密教的主体。[23]这是对的。

 

我们考察了大理白族密宗的来由,其主要是传承了唐代汉地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及弟子们所弘扬的正纯密教(又称唐密、华密,下面为全书统一起见,统称汉地密宗),因为唐代南诏国的北部抵益州以大渡河为界,与大唐帝国相接壤。益州,唐武德至开元,北宋太宗时,曾先后改蜀郡、成都府为益州。州内有成都平原,自汉以来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密宗在什么时候传入四川,目前掌握的线索不多。我们知道,密宗胎藏、金刚两部密法中,以金刚界传承较盛。金刚智传不空,不空门下弟子号称“六哲”,而以惠果承其法脉。青龙寺惠果(752805年)光耀宗门,“法灯满界,流派遍域”。密宗的兴起和流传,首先在长安和洛阳两京地区,然后西至河西走廊,北至太原、五台。据日本僧人空海撰《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等史料记载,其南传弟子中有“剑南惟上”,一作“成都惟尚,”说他求法是“饮风振纲,渴法负籍”。

 

惟上(惟尚)学成后是否返回四川,尚不可得知,但西川成都一带曾派人往京师学密法,却是事实。成都唐墓中,曾出土成都府卞家印的梵文陀罗尼经,说明密宗已在当地传布。《资治通鉴》卷908记载,五代时:“蜀主(王建)登兴义楼,有僧抉一目以献,蜀主命饭万僧以报之”,从这僧人的行为看,应为密宗僧。又据《益州名画录》记载,成都大圣慈寺为一代名刹,其规制宏大,总共有九十六院,晚唐时有壁画万幅,宋时还有屋宇八千余间,其中有不少密宗题材的壁画和塑像,如毗卢佛、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北方毗沙门天王等。至少从晚唐以来,大圣慈寺已是密宗的活动重镇。宋代,大圣慈寺沙门藏川撰述的《佛说十王经》曾广为流布,成为绘塑地藏与十王变题材的经本。

 

唐末五代,正当中原北方密宗法脉几近断绝时,西川却出现了一位祖师式的密宗传教人物一柳本尊(855942年),柳本尊宗金刚部密法,主要行化于西川一带。到了南宋,四川大足又有赵智凤(11591249年)传教。赵智凤秉承柳本尊法脉,一系相传,首创大足宝顶山和密宗金刚部道场,主要活动于川中一带。这样,从唐末至南宋,从西川到川中,在几乎近四百年的时间里,密宗在四川盛传不衰。现存以密宗题材为主的大批石窟造像,便是最好的证明。晚唐以后密宗(以金刚部为主)在四川的传播,确实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24]

 

南诏大理国北境与四川相接,四川盛行的汉地密宗也传必然传到南诏大理国。前已述唐代汉地密宗是正纯密教,传到日本(日本留学僧弘法大师空海与剑南惟上都是惠果的大弟子。[25])与南诏的都是正纯密教。这是日密与白密在地域上相距万里,互不往来,却有许多共同处的奥秘所在。

 

六、白密的宗旨

 

白密的宗旨有二条,一是方便成佛;一是禳灾祈福。

 

一、方便成佛,即身成佛。

 

根据密宗的理论修密教,比显教更方便成佛。所谓显密二教差异,在于成佛之速迟。显教之修行方法成佛极难;密教之修行方法成佛甚易。

 

白密阿吒力僧曾很精辟地向大明皇帝解释了这个问题。

 

大理市凤仪北汤天村《董氏本音图略叙》载,董贤孙焰慧智明“天顺五年(1461年),正月,差总兵官镇守太监御史罗奉旨召慧智于端拱门,至宫内行法事,帝问曰:你做阿叱力是什么名号?”答曰:是西天梵语,此间即是灌顶之师。可以超凡入圣。皇上钦信,令其荣归。”[26]作阿吒力可以超凡入圣,可以即身成佛,这是他们的信仰,也是其教的宗旨之一。

 

二、禳灾祈福护国佑民

 

我们纵观白密的整个历史,它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仅管它有多种的仪轨,所持的是各种真言密咒,所行事神秘不经,令人难于相信。而其宗旨在于禳灾祈福。这可以从多种文献得到证实。

 

首先我们看产生于公元899年的《中兴二年画卷·文字卷》南诏王舜化贞明确地说:

 

“阿嵯耶观音之妙用也,威力罕测,变相难思,运悲而导诱迷途,施权化而拯救济含识,顺之则福至,逆之则害生。心期愿谐,犹声逐响也。”此阿嵯耶观音可禳灾祈福于是南诏王才“化俗设教,会时立规,感其度笃信之情,遂现神通之力。则知降梵释之形状,示象马之珍奇,铁杖则执于拳中,金镜而开于掌上。”[27]

 

南诏王舜化贞“开秘密之妙门”即大兴密宗的目的是“息灾殃之患难。”此是禳灾。又文的方面祈求“聿兴文德,爰立典章,叙宗祧之昭穆,启龙女之轨仪,”,武的方面祈求“广施武略,权现天兵。外建十二之威神,内列五七之星曜。降临有异,器杖乃殊。启摧凶折角之方,广开疆辟土之义。”这是祈福。从此可见南诏国后期之所以弘扬密教其功利性是十分明确的。这种功利性一直传承到如今,是白密的特点之一。

 

在大理国时期,白密的这种特点得到传承。

 

大理国王段政兴在阿嵯耶观音上的铭文(发愿文)是国王们思想的代表。其为:皇帝信段政兴资为太子段易长生段易长兴等造记愿禄     尘沙为喻保庆千春孙嗣天地标机相承万世。

 

是祈祷皇帝骠信段政兴及子子孙孙的皇位“天地标机相承万世”。是段氏大理国皇位永固,万代相承。当然这只是皇僧们的一种愿望罢了。

 

如天开十九年(1223年)大师段清奇在《大般若大波罗蜜多经卷第四十一》上加的识语云:“大理国灌顶大阿左梨赵泰昇敬造大波若经一部,聊申记云:懿哉,能仁演于甚深教宝理,包法界而难思觉,后谈於微细真铨义同太虚而难恻我灌顶大阿左梨。冀申厄而防御,请分犀以写金文,虑魔障而弗干,蒙卷秩以早全跋矧,欲:上福皇王国宰保基祚则基祚久长;次腄贵及僧伦懋德业,则德业兴显;又祝躬验坚利济物遂以逾厚逾富则子孙绍陵履芳踪以妄偏无党;福及内眷;庆洽黎蒸;永添禄寿之期,俱沾利荼之兆。时天开十九年……大师段清奇识”[28]

 

很明显,这位段清奇大师在“大理国灌顶大阿左梨赵泰昇”造的经上指出阿吒力僧们种种行事的目的只不过是这样几点:

 

1、“上福皇王国宰保基祚则基祚久长;”

 

是祈祷大理国皇帝王子相国们及他们统治大理国的命运天长地久。

 

2、“次佑贵及僧伦懋德业,则德业兴显;”

 

是祈祷佛僧们的德业兴盛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理国时期僧侣们的地位是第二位的,是仅次于“皇王国宰”的。

 

3、“又祝躬验坚利济物遂以逾厚逾富则子孙绍陵履芳踪以妄偏无党;”

 

是祈祷子子孙孙们在得到所积的又厚又富的阴德的基础上正常的发展。

 

4、“福及内眷;庆洽黎蒸;永添禄寿之期,俱沾利荼之兆。”

 

是祈祷家属及黎民百姓得到富贵和寿。

 

这是祈的四个方面。

 

禳呢,他说:“冀申厄而防御”,“虑魔障而弗干”是期冀表明防御厄难,因为考虑到魔障是存在的。

 

这是大理国时期白密阿吒力僧们“禳灾祈福”及具体内容。

 

到了明代,白密的这种“禳灾祈福”的思想得到继承和发展,只是对像有所变化,所谓的“皇帝”不是南诏大理国王,而是大明皇帝了,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了。

 

如董贤说:他“密念护国真言,上祝皇帝圣寿万万岁,太子诸王,福寿千千春,文武百官高增禄算,次荐慈考,董阿拶哩量、慈妣杨氏和寿养育之恩,并多生父母,上答四恩,下资三有,普及舍情,齐登佛地者。”[29]

 

也是1、“上祝皇帝圣寿万万岁,太子诸王,福寿千千春,文武百官高增禄算,”

 

2、“次荐慈考,董阿拶哩量、慈妣杨氏和寿养育之恩,并多生父母,上答四恩,下资三有,普及舍情,齐登佛地者。”

 

其思想宗旨与大理国的是一致的。是护国佑民。不同的是这个国是明代的大明帝国了。

 

明代许多阿吒力僧人们谈到本教的宗旨时也常用这样的话他们“流传密印,译咒翻经”是为了“上则阴翊王度,下则福佑人民。”[30]也说是为了“护国安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足食。”[31]

 

当今在大理白族地区的剑川县,洱源县还有一些阿吒力僧在为人家作法事。著者多次深入到他们中间作田野调查,当问及他们所行法事的宗旨时,他们往往用“禳灾祈福,护国佑民”八个字作回答。我也多次看他们的经书,科仪,目睹他们的法事,了解来求作法事的人家,他们都说我们请阿吒力来家里念经的目的是“禳灾祈福,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其宗旨古今是一致的。

 

白密有几大特点:一是历史长,绵延了一千多年。二是民族性,其一直在白族内部传播,当然其他民族也有受其影响的,但主要是在本民族内传承。三是传承的家族血缘性。四是宗教上的祭祀性和兼容性。五、有特殊的神祇。六、佛经的白族化等。

 

七、古代白族大姓之佛教密僧

 

在前面我们提到,民族化是白密的一大特征,因为在多民族的云南省从唐代至今一直崇信佛教密宗的仅仅是白族。本章着力从民族宗教学的角度阐述一下白族与佛教密宗的关系。

 

白族是我国西南诸少数民族中受佛教影响程度较深、时间较长、群众面较广的民族。传入的佛教不止一种宗派[32],但大乘教的瑜伽秘密宗从唐宋时至今一千余年时间里,给予白族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形成与汉密、藏密、日密等不同的白族密教流派,对整个云南以及附近的国家和民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佛教的中国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值得深入研究。

 

多年来,白族佛教的研究十分薄弱,著者从事大理民族文物工作,接触了一些为正史未载的史料。如历代大理白族古碑刻铭文;各大姓家谱族谱等。从中可以看出白族的名家大姓与密宗在大理流行的奥秘。以段、高、杨、赵、李、董、张、王、何、尹、杜、施等为首的大姓在南诏国前期是雄距国家的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事业的渠帅。他们占了南诏高级官员的绝大多数。密宗的传入他们起了重要作用;后来各大姓的一些头人变为大大小小的阿吒力(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写作“阿阇黎”等,现为行文的统一,都写成阿吒力)。在南诏国后期至近代他们在经济上是富甲一方的领主,在宗教文化上是统领一方的“释儒”或“儒释”,是白族的上层知识阶层。因而在政治上也是一方的领袖。他们是佛教在白族中传播的骨干力量。南诏国王依靠他们引入了佛教,从中原迎来佛骨和经典。并修建了大批的佛寺、佛塔、石窟,抄写了大量的经卷。宋代大理国王依靠了他们使佛教成为鼎盛的国教,并绘制了象《张胜温画卷》那样被称之为“南天瑰宝”的梵画长卷。在元明时期他们乃是佛教的骨干力量,清代以后大理佛教衰微,但影响一直存在,直至今日。

 

阿吒力,梵文作Acarya,音译为汉字有二十多种写法。[33]译意为轨范师、受教师等。大理地区泛称“释儒”、“儒释”。又称师儒、大师、长老、国师等。碑刻上又有“大密”“大密法师”、“密教师”、“坛主”、“灌顶师”等称谓。白族语称之为“师主波”、“斗(头)波”、“金(经)师”。他们是广大白族民众皈依密教的老师。他们有文化读得懂佛教经典。没有文化,不懂佛典的广大白族民众依靠他们口传心授才逐渐知道佛教的奥义,从而皈依了佛法。所以研究佛教在白族中的传播和影响,抓住白族上层知识分子集团、即贵族、即大姓、即名家才抓到问题的核心。不然只见物而不见人,不能深入。这里就古代白族上层大姓的密僧阿吒力问题作以下讨论。

 

八、唐初洱海地区河蛮大姓及其宗教

 

白族是生活繁衍在以今天大理洱海地区为中心的一个定居的以种植水稻及渔猎等为主的崇尚白色的古老民族。已有四千多年可考的文化史。在汉代史称昆明人、唐代称洱河蛮,有东、西洱河两部,是西爨白蛮之一。简称河蛮或白蛮。产生了一批大部落酋长,他们已吸收了部分汉姓作姓氏,又称为名家(贵族)。

 

方国瑜教授辑录各种史料题作《西洱河风土记》现摘录如下.[34]

 

其西洱河,从嶲州西两千五百里,其地有数十百部落,大者五六百户,小者二三百户。无大君长,有数十姓,以杨、李、赵、董为名家,各擅山川,不相役属。

 

有船无车。男女以毡皮为披,女子蕦布为裙,衫仍帔毡皮之帔。头髻一盘而成形如鯠。至于死丧哭泣,无不毕备。

 

唯服内不废婚嫁,娶妻不避同姓。富室娶嫁,金银各数十两,马、牛、羊皆数十头,酒数十瓶,女之所赍金银将□亦称是。

 

其俗有盗窃杀人淫秽之事,酋长即立一长木,为击鼓警众,共会其下,强盗者众共杀之。若贼家富强,但烧其屋宅,夺其田业而已,不至于死。穿窬盗者,九倍偿脏。处女、孀妇淫秽不坐,有夫而淫,男女俱死,男子不跨有夫女子之衣。若妇淫之人其族强者,输金请和,妻则弃之;其两杀者死,其家即报复,力不能敌,则招其部落举兵相攻。

 

此《西洱河风土记》之文为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粱建方至西洱河时之记录。

 

从上述记载中我们可作三点推论:

 

1.当时已有数十百部落组织。

 

2.有数十姓,以杨、赵、李、董为名家,各有君长,不相役属。

 

3.从婚丧礼葬的习俗方面来看其宗教信仰没有佛教道教的影响,一句话他们信仰的是原始宗教即巫教。

 

其部落酋长是宗教领袖兼政治领袖,即史书上所称的“鬼主”。《新唐书·南诏传》云,夷人尚鬼,谓主祭者为鬼主,每岁出一牛或一羊。

 

南诏国建国之后,河蛮的张、杨、赵、李、董、尹、杜、苏、段等大姓成为文武高级官员。是南诏王室蒙氏安邦治国的元勋。是上层知识集团,是贵族阶层。

 

唐贞元年间(公元八世纪末)唐朝官员韦皋在成都办了一所学校,供南诏的王子及白蛮贵族子第学习,一批毕业回国后又派一批。这所学校共办了五十年,先后培养出南诏子弟数千人。[35]

 

这些人在学习文化的同时也肯定学习了成都等地当时盛行的佛教密宗,传回了南诏国。后来段义宗入蜀,于佛理十分透彻。何光远《鉴诫录》卷六:“布燮朝”条曰“蜀后主(王衍)乾德中南蛮选布燮段义宗……等为使入蜀,义宗不欲朝拜,遂秃削为僧,……谈论敷奏道理,一歌一咏,捷应如流。”

 

九、白族大姓的密僧阿吒力

 

1、张 

 

白族原来是无姓的。张姓是白族最早吸收的汉姓之一。《白古通纪》等地方史料记载,三国时,蜀武候诸葛亮册封白王仁果九代孙龙佑那为采地主,赐姓张氏。[36]

 

唐初,张龙佑那的后裔张乐进求为三赕白大首领将军,曾与兴宗王蒙罗晟等九人共祭天于铁柱侧。[37]这说明该张氏是白族东洱河部落的大首领,又是他们共同的宗教领袖。是主祭天于铁柱侧的。下面考释张氏为密僧者如下:

 

张予辰:

 

明·万历《云南通志》载:“张予辰,南诏密教七师之一,习天竺持明法,常讽诏为善,忽嗜杀人。诏重建寺成,以问予辰有何功德,予辰曰,勿腾口说当为证明,端生露地,……”[38],此张予辰是大阿吒力无疑。

 

张胜温:

 

大理国时释界著名画师。《大理国梵画卷》又称《张胜温画卷》即其所作。其作品表现了他对佛教经典研究的精深和超凡的绘画技巧。是当时名家大姓中的高级知识分子。是皈依佛教的高级人才。

 

元代,张氏为僧的情况不详。从近年新出土的元碑《张长老墓碑》可见一斑。碑载:“长老姓张,讳明,释号道真,乃蒙国舅张乐进宁(求)之□,(上阙)兴,兴德,德□,□温,温成,成俸,俸英,英生明,明生势,势生护”,这段说明这张明长老,是南诏国国舅张乐进宁(求)之裔,子孙相继,有较长的父子联名的谱系。“尚胜大理人(下阙)”,“皇庆元年春,中奉大夫肃政访使张子元临按大理,(下阙)云南王因命祈晴祷雨,莫不立应,累锡赏赍。”“命□充云南碑□长老,复蒙云省扎椁谕提调碑殿,仍(下阙)生之嗣,明、连、福也。明乃今之长老,洞晓释儒。”下面一段我们可知张明长老的祖辈也是大阿吒力,因此云南王(元世祖第七子西平王奥鲁赤之子老的)命他作法术,祈晴祷雨其道法极高,莫不立验,累累得到赏赐。被命为云南碑殿的长老。其后裔之一的张明仍世袭了长老,因为其遵奉家传,洞晓释儒。

 

从这块残碑我们得到极为重要的信息。

 

1.作为云南国诏首领大将军的张乐进求这样一位在唐初以祭天在铁柱侧,搞白族古代巫术的头面人物,其后裔在元代作了世袭的“祈晴祷雨莫不立验”的大阿吒力,服务于云南王。

 

2.这张氏的长老一职也是世袭的,释号道真的张明长老一职是从上辈传袭下来的。

 

明代张氏乃为阿吒力。

 

大理喜洲弘圭山存明宣德九年的《张宗墓志铭》说:“张宗氏,世居弘圭乡下阳溪之善士。”“祖考张庆释氏之书,以长老称之,名誉益彰。”“宗赖考张慧、母杨氏观好抚育教训。”“今宗享年六十有余,精通佛门之教,性禀□□,九遇岁旱,请祷祈求,无不应感。由是道播名扬、姓字显著。娶杨氏之女观凤为妻,生子三人:长曰守廉;次曰守学;三曰守道,咸习其父之释教。倜傥豁达,承祖宗□□之业。”

 

这位长老张宗也是位能呼风唤雨的阿吒力,他九次遇到大旱之年,请祷祈求,无不应感。值得注意的是张宗的祖父张庆号长老习释氏之书,张宗得父母教训精通佛门之教,他的三个儿子都承袭其父的释教。这一家四代都相传为释教之师,即“阿吒力”。

 

为什么他们能几代人相传为密教之师呢?这跟他们政治地位、家庭影响有关。明景泰八年《故善人张公墓志铭》说:“公讳福,姓张氏,九隆族之裔,世处大理太和之喜脸(应为)。”这家人产业富实,世代为里长。张富继承父兄之业亦为里长。他尊依(佛典)教民梵文,是位师主波即阿吒力,劝善化恶,“修理圆通庵宇、敬佛供僧,常修水陆诸斋,课诵释典。”他的妻子高氏,“凡有佛刹神祠,朔望上下弦日,焚香祝祷。”综上碑文所述,这张福在经济上是个富户,政治上是一里长,宗教上是能教民梵文的师主波,家庭里有虔诚的佛教徒,有敬佛习释的家庭。因为他们的经济、政治地位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得到承袭,而且宗教地位也得到承袭,家风也相应成俗,这样就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释儒来。

 

2、段氏

 

段氏为白族大姓之一。段姓的祖先在唐代南诏国任了五代的清平官(相当于宰相),任了大理国二十二代国王,当了元代十二代云南省大理总管。历明清至今段氏子孙都生活在云南各地,主要在大理。[39]

 

段氏在南诏国时期引唐王朝的佛教入大理,立下了功绩:《新唐书·艺文志》曾著录有‘七科义状’一卷,就是南诏国派往西川求法的段立之,与释悟达(即知玄法师)讨论佛教有关问题的记录。

 

段氏在南诏时有人为僧:

 

1.段义宗:

 

何光远《鉴诫录》云:“蜀后主乾德中,布燮段义宗等人使蜀,义宗削发为僧,号曰大长和尚,左街崇金寺赐紫沙门银钵,有题大慈寺芍药诗云。”

 

2.段道超:

 

据明万历《云南通志》载:“段道超为南诏密僧七师之一”,他能役使鬼神,召致风雨,降龙制水,救灾禳疫”先后为南诏礼教致教其国人,号曰七师,是位大阿吒力。”

 

3.段长老:

 

据清·鄂尔泰篡《云南通志》卷二十五载:“曲靖府,唐·阿阇梨姓段,人呼段长老,幼得驱龙术,不事符牒,凡请祷,立应……”

 

大理国时期,以第一代国君段思平为首,就十分好佛。胡尉本《南诏野史》云:“帝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据此本书所载大理国立国316年,传22主,竟有10主避位为僧。其中仅有1主是被逼,废为僧,其余9主是崇信佛法禅位为僧。。他们是:

 

1、文经皇帝段思英,在位一年,废为僧,法名宏修大师。

 

2、秉义皇帝段素隆,在位四年,禅位为僧。

 

3、圣德皇帝段素贞,在位十五年,禅位为僧。

 

4、孝德皇帝段思廉,在位三十一年,禅位为僧。

 

5、上明皇帝段寿辉,在位一年,禅位为僧。

 

6、保定皇帝段正明,在位十五年,禅位为僧。

 

7、中宗皇帝段正淳,在位十二年,禅位为僧。

 

8.宪宗皇帝段正严,在位三十九年,禅位为僧。

 

9、景宗皇帝段正兴,在位二十五年,禅位为僧。

 

10、神宗皇帝段智祥,在位三十三年,禅位为僧。

 

问题是这胡尉本《南诏野史》仅仅著了这十位国王有1位是因争王位,废为僧,9位是崇信佛法,禅位为僧。他们是什么僧并没有阐明,这是研究问题的关键。著者也曾百思不得其解。近细细玩味藏于美国圣第安哥博物馆的大理国观音像的铭文,问题豁然而解。铭文为:

 

皇帝信段政兴资为太子

 

段易长生段易长兴筹造

 

记愿禄尘沙为喻保庆千

 

春孙嗣天地标机相承万世

 

这里的皇帝信段政兴就是上述野史上记录的禅位为僧之九的景宗正康皇帝,他的父亲是禅位为僧之八的宪宗皇帝段正严,他的孙子是禅位为僧之十的段智祥,这一家子三代人都先后为僧的事实说明,这几位皇帝僧都是有妻子有儿女的。再者从段政兴造的观音像,父子都有夹梵名易长(张胜温梵像卷有易长观音菩萨的画像,充分说明他们崇拜的是观音菩萨,这正是大理佛教密宗的特征。禅位为僧之十的段智祥之孙后被封为“摩诃罗嵯”又称“大黑天神”,白族语称“朵恨黑日”是密教的主神。再从当时造的经现存有段思廉保安六年(公元1052年)及段智祥天开十六年(公元1223年)的写经。另外,同时代的还有《佛说灌顶药师经疏》、《通用启请仪轨》卷末题“国师阿左梨王德彰”,这些都是属瑜伽密宗即阿吒力派的经典。

 

从这几位禅位的皇僧:1.有妻子儿女;2.有的夹佛号名;3.崇拜密教的神祇;4.抄写的主要是密宗的经典等四个方面,我们论证这些皇僧信仰密宗的僧人。虽不是高僧,但他们礼佛最虔诚,是大护法。由于得到他们皇族的支持才有密宗在大理国一直盛行三百多年而不衰的记录。也是由于他们的皇族表率,其他白族贵族大姓高、杨、赵、李、董等才纷纷效仿,涌入阿吒力的行列,并建寺的建寺,造塔的造塔,写经的写经,驱龙降鬼,作法降敌,口诵真言,形成特有的白族密宗流派,与日密、藏密等相比较而存在。

 

在大理国时,不仅国王段氏信佛,其族人段氏也有为高僧者。如:段进全,现存昆明古幢公园的大理国经幢的《造幢记》作者则为段氏族人。[40]其号曰“皇都大佛顶寺都知天下四部众洞明儒释兹济大师段进全”,皇都指大理,为当时大理国的都城。佛顶寺在今太和村侧山麓,是大理国重要的寺宇。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理国文治九年(公元118年)的经文尾部题跋有:“佛顶寺主僧尹运富监造。”[41]儒释,方国瑜先生考说,儒释为佛门之读儒书者,即阿阇梨。[42]这是正确的。兹济大师,徐嘉瑞说:“李修通志及释圆鼎《滇释记》皆有宗释兹济和尚,大理人。其地、其时、其名皆同,则造幢记之作者段进全,为兹济和尚,亦可定也”[43],此说不误。该经幢为密教的典型艺术作品,段进全则为密教高僧阿吒力可知。

 

段清奇:云南省博物馆藏的《太和龙关赵氏族谱》写本,在其背面有楷书抄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第十一,并附有天开十九年癸亥中秋望日大师段清奇识的题记,天开是大理国的年号,十九年为公元1223年。

 

元代,大理总管段兴智被封为摩诃罗嵯。其号有密宗大王之意。其段氏仍有政治首领兼宗教领袖的地位。[44]元代段氏为阿吒力者史书无考,近年来在大理五华楼发现一批元碑,[45]其中有《段氏长老墓碑铭并序》说:“长老姓段,讳长,蒙时慈爽官员义之后也。义生君,敕号经白撰官,写万德寺钟记。君生保,保生世,世生忠,其宗族世世获爵,为国耳目,作慈爽之事。慈爽者,蒙时礼部之司也。凡有爵秩班列位次,进退百官,郊禘蒸尝天当神地祇,宗(中缺)所职也,其为官则百度维贤。至中福则亦袭其祖业,能美其教化,厚人伦”,“福生成,今之长老,则成之子也。”由此可见此段长老是南诏国礼部官员慈爽段义之八世孙。以二十五年为一世,有二百余年。碑又说:“时大理总管段忠顺见其忠信,善行精专,荐其材干□□□院,号为大师,亦以其主功□□事则神人□风行化合,无所不宜矣。至云南诸路参知政事段中奉见是世□遍□□□□□□□其德于位下,敕受法旨,为大理等处长老。成法门之领袖。”说明大理第五代总管段忠顺见其善行精专,授予大师的称号,主祈祷神人之事,很有灵验,后来又被段中奉敕受法旨,成为大理等处长老,成为“王公敬其德,士民遵其法”的法门领袖,即大理等地区的大阿吒力了。

 

但是这位元代大理地区段长老与前引南诏时期曲靖地区阿吒力段长老有何联系因无史可考,不得而知。只知后这位段长老之成为法门领袖,是与段总管的提拔、任用分不开的,当然也与自己精于密教阿吒力之法术有关。

 

明代段氏为阿吒力者不少,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

 

如:洱源县邓川明政统三年(公元1438年)《故老人段公墓志铭》说:“公讳恭,字思敬,姓段氏,世居邓川洱源之市坪。按郡志:唐贞观时,观音大士自西域来建大理,以金仙氏之口化人为善,摩顶蒙氏,以主斯土,摄受段超等七人为阿吒力灌顶僧,祈祷雨晴,御灾捍患,超即公始祖也。谱谍逸坠,不可详记。曾大父讳益能,袭祖术,通显密;至段恭“家庭之训,自幼力学,”“崇修五佛寺,创家庙于后院,□饰佛像,赎奉□□等经,深究寂灭之理”为居士。

 

又如: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故考大阿拶哩段公墓志铭》说:“夫西竺有姓名曰阿拶哩(即阿吒力之异写——笔者注),是毗卢遮那族,姓婆罗门,从梵天口中而生,教习秘密大道。唐贞观己丑年,观音大士自乾竺来,率领段道超、杨法律等二十五姓之僧伦,开化此方,流传密印,译咒翻经,上以阴翊王度,下以福佑人民。迨至南诏蒙氏奇王之朝大兴密教,封赠法号、开建五密坛场,为君之师。王重法以公主之女甥□之,承续助道,和光同境,受灌顶之师也。粤若段氏大和尚,乃道超之宗裔也。一传至段和尚羌时,有五德,为观音坛之教主。羌生政、政生善、世居大理邓川之上邑,皆修密法门,世不乏人。善生忠,字玄悟,戒行精严,道德高隆,本州郡守段知州请为守护僧首,命写唐梵之经咒,号曰:“才德教诲五密阇梨。忠生祥,即公之考也。生二男:长曰成,次曰生,即公也。自幼聪敏,受业于喜洲杨姓大法师兴学经,广览密术,精通存者,祈福禳灾,亡者咸蒙济度,配乃杨氏名门之女,曰圆。生五男:曰海、曰俊、曰嵩、曰顺、□□。□□先卒,绍袭宗风,勤修德业”。

 

从以上碑文我们可知这大理邓川白族大阿拶哩段祥一门宗族从唐代南诏其段道超起,历大理国、元代至明泰三年时约历六百余年,一直“皆修秘密法门,世不乏人”。其孙辈乃“绍袭宗风,勤修德业”,世传阿吒力之职。另外段姓阿吒力与杨姓阿吒力也有相互关系,一可相互学习经文,以便“广览密术”。二可结成姻亲。相互开亲,生育新一代阿吒力的传人。

 

关于段姓阿吒力的材料还有很多,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三)高氏

 

高氏为白族大姓之一,据《鹤庆高氏家谱》所载,已有文字记载的家史达六十世,可上溯一千五百年[46]。高氏在大理国时期世为大理国相,执政柄,号令咸出其门,段氏拥虚位而已。

 

高氏世重佛学,现存的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大都与高氏有关。大理崇圣寺及三塔、祥云水目寺及水目寺塔、楚雄兴宝寺、宾川鸡足山、大理挖色高兴寺、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的大理国写经《维摩诘经》等等,凡此种种无不与其没有联系。滇人袁嘉谷先生评论说,高氏世重佛学故能上辅国,下浴民,世家乔木与同休戚。高氏轻职重佛,与段氏同,[47]这是有道理的。

 

高泰明,宋政和七年(1117年)卒,因其为相时弘扬佛法,段氏封为护法明公。楚雄现存大理国《护法明公德运碑赞》不录。

 

高量成,智升之侄,动合书史,喜建伽篮,众山兰若,无不周,敕号曰护法公。

 

高皎渊,量成之子,英姿卓茂,气韵清远,视荣如幻淡,慨然有出世之心。年二十,辞父兄出家,号智之。临于玄凝尊者,又与戒尊长老求法界之游。天开甲戌(宋嘉定七年)圆寂,谥曰顿觉禅师。其孙明生,侄善佑、弟观音政申奏上闻,琢石立碑。[48]

 

净妙澄,俗姓高,大理国段氏时,妙澄为段氏国公,秉政十余年,有于济才,悟禅理,祝发为僧,嗣玄凝尊者,住水目山,寿七十八,为端坐而化。文安帝段正淳时,遗翰林学士苏达为之撰《净妙澄碑》,碑在水目山。[49]

 

高逾城光,再建弄栋华府阳派郡兴宝寺。

 

高观音政、高观音明为兄弟,为昆明大理国地藏寺经幢上所记有功人员。

 

高阿容(又作育),《滇云历年传》高阿容为国主,广建寺宇,废国事,榆成高隆(应为高城隆)代之。

 

元以后,高氏因强烈抵抗过元军对大理国的进攻,[50]所以得不到信任,在滇池和洱海腹心地区其权势跌落,现有资料说明元代高氏余部仍在楚雄、鹤庆、腾冲等地修寺建塔,大兴佛事,惟不详其族人做阿吒梨的记录[51]。民国年间滇人由云龙编的《姚安志》提到该县作阿吒力有高氏但不详其人其事。说明高氏在姚安信仰密教从宋代大理国直至近代绵延八百余年,可见其时代延续之深长久远,不可低估。

 

由氏又说:“(姚安)明清之际,所建尤多,大抵诸寺新建重修,多赖檀信高氏之力。清季提倡兴学,尤见衰落,入民国后,世变日极,崇信渐众,净土、真言,均多信行。是又佛法复生之动也。”笔者按,所谓真言即真言宗即密宗阿吒力教,可见阿吒力在民国时在姚安还有余力。

 

(四)杨姓

 

杨姓是白族中最大的一个姓,其人数几乎占白族人口的三分之一。据张旭先生统计南诏国时期有杨姓高级官员53人,占整个南诏国高级官员的42.5%。杨姓作为白族大姓从南诏时起至近代一直十分稳定,故其资料较多,现叙述如下:

 

南诏时期:

 

1.杨法律:《白古通纪浅述》载:“世子晟罗皮即位,为第三主,在位十六年,寿四十,僭谥威王。张俭成为国老,以杨法律和尚为国师。”这晟罗皮是南诏第三代王。明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二载,杨法律为南诏蒙氏礼教国人的七师之一。他能役使鬼神,召致风雨,降龙制水,救灾禳疫;是位为国师的大阿吒力。

 

2.杨道清:明万历《云南通志》载:(唐)道清,姓杨,滇人。殉道忘躯,日课经典,感观音大士。蒙氏册封为显密融通大义法师。《记古滇说集》载:“邦人有杨道清者,殉道忘躯……,樵纲于滇水之旁,……王闻之,亲幸于滇,封道清为显密圆通大义法师。”有人说杨法律即杨道清,误。一人在洱海地区,一人在滇池地区;一人是南诏王的国师,另一个只是法师,相差远矣。

 

3.杨都师:[52]《滇释记》载“杨都师居洱河东罗荃寺,寺前有田四十亩,每栽秧,约三日,佣者戏言曰:‘若能系日,当为毕栽。’师即默念咒,田栽既毕,乃暝。佣归后,甫知历二昼矣。山下有黑龙,常作浪复舟,师以白犬吠之,龙怒而出,师视龙若蜒蚓,犹教训之……”。

 

4.杨名寿:大理喜洲弘圭山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大阿拶哩杨嵩碑》载:“其后七世之孙杨名寿就大慈寺结坛修秘密教……即南诏孝惠王已丑之岁也。”(按己丑岁为公元809年)

 

5.杨宗:大理喜洲弘圭山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杨宗碑》“公讳宗,喜郡寺下婆罗门僧□也,蒙氏之时始祖以秘密教名于世,尊以为师……孝桓王,(蒙异牟寻)而称其号曰‘宣峰’统领诸僧。”

 

6.杨常满:明万历《云南通志》载“杨常满,位峨良山,南诏昭成时,诵咒能取死回生,移山缩地。”

 

7.杨迤苏:黄元治辑《荡山志略》卷上载:“莫残溪,在圣应,佛顶二峰之间,相传五诏结吐蕃、征南诏。南诏请阿左梨杨迤苏和尚咒此溪水,洪流没焉。吐蕃遂遁,蛮咒此溪水谓莫留也,该同此名。

 

大理国时期:

 

1、杨才照:楚雄姚安《兴宝寺德化铭》的撰碑人。全称是:“皇都崇圣寺粉团侍郎赏米黄绣手披释儒才照僧录阇梨杨才照奉命撰。”徐嘉瑞说:“以衔名推之,则粉团待郎当为儒官,而阇梨为僧官,曰‘释儒’者,信仰佛教之儒士也。”[53]赏米黄绣手披,是大理国王的一种高级奖励,待后文详考。

 

2.杨俊昇:大理五华楼新出土有《杨俊昇碑》其头衔全称为“衡鉴君国谏议大夫杨俊昇谥曰释龟儒镜圆悟国师释照明。”同时出土的还有《大理国故高姬墓铭》,即为其所撰。其碑额为“谏议大夫敕紫大师杨俊昇撰。”前者杨俊昇死后的谥号,后者为生前的官衔和释职。从两者看来他官为谏议大夫,是儒士;又为国师是敕紫大师,是位大阿吒力。

 

3.杨义隆:大理北汤天村发现的大理国写经有题识为:“爰有佛弟子持明沙门释照明俗讳杨义隆。为幼男杨隆俊,为己为人,敬写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叶一百张壹卷……,时保天八年……”保天是大理国的年号,八年为公元1136年。杨义隆为持明沙门释照明,即持密的师僧号照明,是位阿吒力。

 

所谓持明即陀罗尼、即真言、即受持传持真言陀罗尼。我们知道密宗又称真言宗,这持明也是密宗的又一称谓。

 

4.圆慧:姓杨,大理国建德皇帝段正兴尊为师。元代碑刻《故大理□□氏躬节仁义道济大师墓铭并叙》说:“公姓杨,讳公,曾祖大师,讳圆慧,建德皇帝尊为师。”这圆慧大师无疑是位大阿吒力。

 

5.慧升:姓杨,前引圆慧之子,释号智天大师。

 

6.慧福:姓杨,前引圆慧之次子,慧升之弟,释号戒辩大师。

 

7.升宗:姓杨,前引圆慧之孙,慧升之子,释号智明。

 

元代:

 

1.杨公,释号躬节仁义道济大师。其曾祖、祖、从祖、父都在大理国任大师,是大阿吒力。他本人也是阿吒力,一家四代为阿吒力。都有大师的称号。碑文说他,“每习威仪,勤道业,讽释典,念真,孜孜不怠,淳□人也。天定癸丑,皇帝亲征南方,十二月□十三日,兵至大理。是时,理之王公士民逃亡四散,而公有顺命安□□志,十五日,独自一身,最先投拜。”因为其在元世祖忽必烈“军簿大理城”时深明大义,最先投拜,保持了政治地位和宗教文化领袖的地位。

 

据元碑所载。元代杨姓几代人都习密教者还有一些例子,如:《追为亡人杨昭宗神道》说:“彦诚,号复斋,世谱:高祖曰琮,乃大理巨族。琮生福,福生庆,庆生三子,长曰坚为□,(上阙)婆塞戒法,三曰生,生生明,为人性善,日课观音万声……”是阿吒力世家。

 

2.杨庆:不仅大理等地有杨姓为阿吒力者,昆明亦有。昆明官渡区《妙湛寺碑》署功德主阿佐梨杨庆。碑文则称“轨范僧杨庆”,此碑立碑时间为元·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

 

3.杨祥益:据宾川县村《故智周术妙圆鉴大师墓铭》载:“渠父祥益,职阿左梨,母赵氏,讳约师桂。师于延腄乙卯年生。”圆鉴大师生于延腄乙卯年,即公元1315年,假定其生时其父二十岁,当在1296年即元贞二年。该杨氏也是世袭僧官,限于篇幅,不赘述。

 

明代,大理地区杨姓阿吒力人材辈出。

 

1.杨德:大理喜洲人,号宝瓶长老。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故宝瓶长老墓志铭》载:“宝瓶讳德,字守仁,姓杨氏世居喜脸,稽郡志,唐贞观时,观音自西域建此土国,号大理。摄授杨法律等七人为吒力灌顶僧。开元初,法律运妙,用取佛舍利,置于斑山塔,即其始祖也。传至大容、仲容、小容俱精秘术。当蒙氏孝桓王迁都喜脸,‘尊大容为灌顶师,赐金軲法衣,迨至生,能达赞陀崛多源流四业之阃奥,为世所重。有土主九堂神,甚有雄威,往来惊异,题诗止之。又遇释迦佛像腾空而来,默咒降下聚堂。如斯显应,代不乏人。曾祖海、祖泰、考和,俱袭祖术,请藏经,坚轮藏于大慈寺前殿,蓷塑毗卢罗汉于两庑。重建家堂圣像,金碧光辉。供佛饭僧,周急恤孤,务崇苦行而已。妣妙圆,五密僧师杨俊之女。生三子:山、节、德,德即宝瓶也。生于洪武三十二年己卯十有六日丑时。天资颖悟,从守一斋,涉猎□□,抉金丹之旨。又游董**之门,究竟禅定,得其要领,号曰宝瓶。才通显密阴阳地理蕴;艺兼绘塑雕铸图像之妙,非一才一艺之可比也。宣得辛亥夏初,蒙选阿吒力。”

 

据此碑我们得之:(1)此杨德是世袭阿吒力之职,其祖杨法律,杨大容在南诏时就为灌顶国师。(2)至杨德时(明代)也学了显宗“究竟禅定,得其要领”,但还是蒙选为阿吒力。从此可研究大理密教在明代之演变。(3)杨德之母是五密僧师杨俊之女,可见杨姓阿吒力之间的婚姻关系。

 

2.杨胜:据大理喜洲明永乐十八年《居士杨公墓志》载:Š“公讳胜,字愈之,乃太和蒙郡人也。曾祖大阿佐梨讳日,精通秘密教,蒙氏时,为僧官。祖讳兴,父讳保,继祖业,永为世用,感应之效,不可析举。愈之为人,敦厚好善,修德舍施田亩,塑饰佛像于大慈寺,持诵金刚经典,由是乡里莫不推尊……,今翁媪皆年六十之余,无嗣,于是外孙杨安先,先营其墓……,”此杨胜是祖传的阿吒力,是乡里持诵金刚经的师傅。因六十多岁无子嗣,所以预建寿藏。立碑时是明乐十八年,为公元1420年;其时胜六十多岁,就假定为六十五岁,那他生于1355年,为至正十五年。假定30年为一世,其父杨保生于1325年,为元泰定二年。是“继祖业,永为世用感应之效,不可析举”的大阿吒力。照此推论其祖父杨兴生于1295年,是阿吒力;其曾祖杨日生于1265年,为宋度宗咸淳元年。碑文说他是大阿佐梨,精通秘密教,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是在南诏国的蒙氏时,最多是在大理国末期段氏时,因为大理国1253年被元所灭。

 

3.杨嵩:大阿吒力,喜洲人。其生平事迹详见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大阿拶哩杨嵩墓志铭》,意即其先有杨珠、杨珠觉等为天竺国婆门之种族,其后七世孙杨名寿就大慈寺结坛修行密教,感而有灵,南诏孝惠王之已丑岁诏敕为瑜伽选官,赐金軲法衣,重以公主妻之,可见南诏孝惠王寻阁劝对杨氏阿吒力之重视。杨嵩之父大阿拶哩释智照,俗讳杨释迦?,高氏段氏日加敬重,娶圣元寺观音坛主段氏女曰禾,生蒿为一方坛主云云,其碑文长,不赘录。

 

4.杨籕:号五密坛主。大理喜洲《五密坛主杨籕碑》说:“公讳籕,姓杨氏,乃密祖杨法律之裔也。”此碑刻年代为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

 

5.杨宗:大理喜洲人,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杨宗碑》“公讳宗,喜郡寺上下婆罗门僧□也,蒙氏之时,始祖以秘密教名于世,尊以为师。……”

 

6.杨澄颗:由云龙《姚安县志》载:“阿吒力教昔为异术之最,有杨澄颗者,嘉靖间被召入京,祛大崇,赐圣坊……”。

 

7.杨资:号苍洱福城圆净堂习密净志,是明天顺六年宾川村《李公墓志铭》的书写者。

 

关于杨氏明代为阿吒力者材料较多,不一一录出。他们的特点是祖孙相传,世习密教之业,又与大姓阿吒力结为婚盟关系。

 

(五)赵氏

 

赵氏为白族名家大姓之一。南诏时期有大军将、清平官、入唐使等高级官员23人。占总数230人的10%。历大理国、元明清至今都是白族大姓,人材辈出。其历代为阿吒力者考之如下:

 

南诏时期:

 

赵波罗:南诏王国师。《白古通纪浅述》载“第十三主讳法,一名世舜,又名隆舜。杨良佐为国老、赵波罗为国师。”赵波罗又为感通寺的修建者。明·张《感通寺记》说:“大理山明水秀,……可十里许有荡山寺,又名感通寺。……至蒙氏时,有僧赵波罗更葺之。”

 

大理国时期

 

赵寿:大理国王的心腹,密教大师。其是南诏国清平官赵铎之裔。赵姓是密教传家。明正统十四年《处士赵公寿藏同妻杜氏墓志铭》说:“赵氏其先出自九隆族,世居大理弘圭之史城。昔蒙诏主宰斯土,以赵铎为辅弼,任演习之爵,即始祖也。簪缨继世,密教传家,莫胜屡纪。”《元故副相墓铭》说:“祖曰寿,遵廉耻忠诚之道。故理天开间,事国公高泰公视之如腹心,未尝离诸左右。宠锡梵相妙音大士一躯,及宝物鞍马,旌其成效。天辅二年,丙戌之夏,国公遘疾,秘遗寿召国弟世隆于剑川,鎄逊位而嘱寿焉。由是国甚重之,加殊勋,不胜备数。”是位国王信任的密教大师。

 

元代:

 

1.赵实:前述赵铎之裔,赵寿之子。号戒光,“投先君试官杨简易之门,讲《金刚》、《楞严》等经,深知义趣。遂修露地一餐,树宿,衣棕衣,截指刺血,自书秘典,其忘形,慕道者类如此。迨老,诏升武威公,请创感通北山,三真宝宫,仍以师之棕衣塑宫中。观自在之像,延师迁住再光上刹。”是位出家得道的“截指刺血,自书秘典”显密双修的阿吒力。有人认为出家者不称阿吒力,误也。阿吒力为密教之轨范师、教授,凡习此道者,有轨范师、教授之资格,又得到批准者即是。

 

2.赵成:前述赵铎之裔。他家“密教传家。莫胜屡纪。"“赵成精通秘典四术,应于影响,号大阿左梨”。详见前引《处士赵公寿藏同妻杜氏墓志铭》。

 

3.赵迦罗:万历《云南通志》“元·赵迦罗,昆明人,世精阿吒力教,尤通梵经。大德间,乡有蛟,化为美少年,淫妇女,父老请治之,即遣黑貌胡奴擒至,以水‹y之,蛟见其形,因斩之,胡奴去,大黑天神也。”

 

4.赵道宗:号“神功梵德大阿佐梨”。据大理五华楼新出元碑《故神功梵德大阿佐梨赵道宗墓碑》载,道宗之祖赵泰为元初大理僧官,至元二十六年,云南诸路都元帅也先八哈失赐职曰:“玄通秘法大阿佐梨”。“嫂大阿佐梨赵明之女。其父赵隆,号智生。天资□谨,道行严明,精通瑜伽,缁俗怀信,□不道非法之言,足不履非善之地,肃肃羽羽如也。”云南释教都总统所补“德行高洁传印大阿佐梨”。造佛宇于家园,经象交辉,香灯显焕,院落深静,花木繁荣……。其从弟赵祥,叔寿之子也,修身慎行,职受泰宽直善大阿佐梨。赵道宗元大德己亥生,自家塾就好传,勤道好学,聪明敏毅,深通瑜伽,而观念精专,意气闲*,而周急善友。尝曰:报四恩,资三有,可不务乎?其与人行已类比名实显然,启宣政分院,擢补神功梵德大阿佐梨,聿修世业,罔有攸怠。这位阿左梨是世袭的。

 

明代:

 

在明代,赵氏阿吒力辈出,现仅举三例:

 

1.赵护:鄂尔泰等编《云南通志》卷二十五载:赵护,太和人。家世习降龙法,传至父赐,洪武间召入京,赏赍甚厚,遣还。护迎父至滇,会滇池孽龙为厉,滇人诣护求治之,护坐海口演法,龙去患除。

 

2.赵寿:感通宝庆山僧,受持密教,戒行精严,驱邪降龙,祈祷屡应,宣德,天顺两诏至京,赐礼甚厚,卒蒙谕祭。[54]

 

3.赵坚:据大理喜洲城南《赵氏族谱》载:其为城南村人。是位“师主”即阿吒力。喜洲弘圭山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Š的《故善士赵公墓□》的白文“十哀词”即对这师主的哀悼之词。每联按白族民歌“三七一五”的句式结构,有十联之多,不繁引。

 

(六)李氏

 

李氏也是白族大姓之一。在南诏国李姓有大军将、清平官、慈爽等高级文武官员十九名。历大理国、元明清至今,李姓仍是洱海地区白族大姓之一,人材辈出,史不绝书。密教传入大理后,李姓也出了不少大阿吒力,简要考述如下:

 

南诏大理国时期:

 

1、无言和尚: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二载:“无言和尚,姓李氏,绍祖父精密法教,尝持一铁钵入定,……蒙氏时封为罐顶国师,尝以崇圣寺讲经。”许实篡修《宜良县志》卷九下录作:“密教阿吒力,无言和尚,姓李名无言,邑人俗称阿喳黎,……术能服虎降龙,蒙氏封为灌顶国师,后不知所终。”考,蒙氏时应指南诏时期,但此人不见有文物相印证,不能肯定,所以疑为南诏至大理国时期。

 

2.李畔富:南诏时期大阿吒力。元元统二年(1334)《故正直温良恭谦和尚墓碑铭》说:“南诏归义王皮罗阁之嫡男蒙阁皮厌俗而剃,于时公卿子弟洎士民之俊秀从游者以千数,咸曰:王子,仁人也,不可失也。同日□□五百余人,举国追慕不已。诏曰:乾竺婆罗门僧求佛而在家者也。遂命世禄,尚以贵属,号‘师僧’,上首李畔富和尚。”这师僧上首即大阿吒力。明景泰三年(1452年)《故大椽李公同室李氏墓志铭》说:“公讳惠,字思聪,姓李氏,世处苍洱之喜脸(原如此,应为),密祖李畔富之裔,按郡志,昔蒙诏主宰斯土,选立七祖而为灌顶师,而畔富居其一,为继世而袭其裘,代不乏人。”说明该李氏从唐代南诏始祖李畔富起一直有人相继为阿吒力,代不乏人。

 

元代,据大理五华楼新出土之元碑可对李氏在元代及其祖辈在前期的情况作较详细的研究。

 

李珠庆:号大师。大理望族李氏子。据《追为亡人大师李珠庆神道》碑载,李氏鼻祖李胜,宗说兼备,才德光时,大理国赐号李白金軲。高祖父讳宗,法名智宝,寂于崇圣寺上方。曾祖父讳升,研精绘画之事,兀马八合师很器重他,命给绘画。父讳珠,洞明释儒之奥,每天都渴望做善事,手画华严僧经论,被赐号:玄机拔萃明德大师。皇庆壬子(1312年)他四十五岁时厌离世谛,投到崇圣寺。长构别堂于感通山,而崇奉经像,附以僧房,为栖隐之所。至元戊寅(1278年)春,赵州牧守段敦武,曾迎接他到凤仪华藏寺。享年五十七岁。大理段氏总管厚礼葬之。珠庆本人十分勤苦,写穷天竺梵书,每应檀越之诚心,常演琅函之妙义,占卜有准,符蒟通灵,吏案职权,是个大阿吒力。有精于绘画,对王维和黄筌的绘画技巧都有深入研究,遐迩请求,官民敬仰,元帅段镇国请画龙顶佛像。后迁赐僧首,卒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这李姓一家六代人都是释儒,即阿吒力,又都是精于绘画之术,分别被大理国王和元大理总管段氏赐以各种大师的称号。死后又被厚礼葬之。由此可见该氏在宋元两朝的宗教文化之地位。白族大姓中绘画艺术人材亦在此时层出不穷,大理国有张胜温,此碑之数人亦为有力之例证。

 

明代李氏为阿吒力者甚多,现仅录三例如下:

 

1.李久成:剑川人。该县明天顺四年(1460年),《阿托力僧李久成墓碑》载:“姓李,讳久成,字永终,世为弥沙井之巨族,由高、曾、祖、考、世以僧业相仍,及充本井盐课司丁之总甲。至永终而家益裕,行益坚,奉公惟谨,推余济急。”“恒奉三宝,晨夕讽诵,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素居半,尝舍家资,修设三圣佛官,殆有数筵。”这是既为僧业阿吒力,又为盐课总甲,并已知相传五世之久的李氏家族。“虽家处深山”,十分富裕。值得深入研究。

 

2.李成:大理喜洲人,大阿吒力。喜洲弘圭山明成化七年(1471年)《故大密李公墓铭》载:“李氏钜门,乃观音菩萨从西乾带来麽伽陀来到大理,建立西苍东洱,上下两关。小奴逻为白皇,皇乃乾阿育王孙也。后蒙氏十三皇帝,将李氏始祖为国师。金榜李神秀为天师。日主阳,夜判阴,能使十二青兵,降龙伏虎。至李释脸海,亦遣鬼驱邪,祈晴祷雨。祖考讳释脸恒,考李救,亦然如是。妣杨氏,生二男:曰成,曰俊。成,即公也,精通显密,贯彻阴阳,行四业法……,是位大阿吒力,此喜洲李氏为富有之家,亦祖传习密之法从南诏时起至当时已历六、七百年了。

 

3.李懋:现存弥渡县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的《故安人车氏墓铭》为“苍山习密阿拶梨僧首李懋书”。其书法苍劲有力、淳厚,可见其阿吒力有善书法者,撰写墓碑也是他们乐于做的善事之一。可供研究阿吒力的职能之用,故录于此,其余材料恕不详录。

 

(七)董姓

 

董姓为白族大姓之一,南诏国时有为清平官董成者;有为安南之役大军将董铎龙者;有国师董迦逻(尤)者,有鬼主董扑者。密教传入后董氏的一支人即东洱河蛮的董姓成为阿吒力世家从南诏末(唐末)至近代,一直相延近一千余年。是典型的白族密宗阿吒力世家,很有代表性。

 

南诏大理国时期有:

 

1.董奖疋: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二载:董奖疋能役使鬼神,召致风雨,降龙制水,救灾禳疫。为南诏蒙氏礼教其国人,是南诏七师之一。

 

2.董善明:据《白古通纪浅述》载,唐昭宗光化元年戊午郑买嗣命董善明铸崇圣寺钟,并后殿观音,高一丈六尺。[55]

 

3.董明清:大理千寻塔近年发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题:“为施主并僧董明清、妇人法珠坚等。经科学测定该经卷为大理国时遗物[56]

 

为了详细地了解董氏阿吒力的关系,我们以大理市凤仪北汤天董氏为代表作一下研究。1956年该村法藏寺大殿内,发现古代佛经两大橱。详情已见周泳先先生《凤仪县北汤天南诏大理国以来古本经卷整理记》及杨延福先生《法藏寺古经卷清理杂记》等文。据我们近年对该村董氏家祠的家谱碑文及有关材料研究,发现他们是个阿吒力世家。

 

一世祖董迦罗尤敕封阴阳燮理仙术神功天童国师、夫人蒙氏

 

二世祖董三廓 敕封  追日惠光王

 

三世祖董廓眉 敕封  王子职

 

四世祖董眉聚 敕封  无量神功国师

 

五世祖董丈疋 敕封  世袭滇池指挥

 

六世祖董             敕封  世袭善阐土官

 

七世祖董朝臣 清平官

 

八世祖董德普 清平官

 

九世祖董普明 敕封  神功济世护国国师

 

十世祖董明祥 敕封  神验如日卫国国师

 

十一世祖董祥义 敕封  梵业崇广旨故国师

 

十二世祖董祥福 敕封  补天神验佐国圣师

 

十三世祖董义明 敕封  神通妙化卫国真人

 

十四世祖董明连 敕封  道弘济世保合国师

 

十五世祖董连义 敕封  道济无方近天国师

 

十五世祖董连福       敕封  享天地之恩大阿左梨

 

十六世祖董福温 敕封  爵男席山东官侍御

 

十七世祖董温明 敕封  镇功浩王

 

十八世祖董明寿 敕封  疑心妙理恩门师

 

十九世祖董忠义 清平官

 

二十世             敕封  五密栋梁大神通

 

二十一世董有福 敕封  钵莲列水大法师

 

二十二世董                 清平官

 

二十二世董           敕封  开国元勋顺应国师

 

二十三世董           敕封  法通显密镇□大阿左梨

 

二十四世董 敕封  伏魔卫正神通五密大我国师

 

二十五世董金刚寿 敕封  灌顶国师

 

二十六世董文殊福 旌表祷禳神验法师

 

二十七世董焰慧智 敕封  灌顶国师

 

二十七世董普法照 世袭赵州秘密法官

 

二十八世董           法官

 

二十九世董           秘密师

 

三十世             僧纲师

 

三十一世董顺天 法官

 

三十二世董嗣先 僧纲司

 

到现在在大理州地震局工作的董国胜该董氏有谱可记的世系为四十三世。从三十三世以后近十世人,以每世二十五年记,近二百五十年间该村董氏的阿吒力已衰落。但在大理海东、挖色等地,董氏后嗣直至近年仍有以宗教为职业者。

 

该董氏为什么在这么长时间内信奉密教,累世为阿吒力,主要是他们得到了历代王室的支持。其始祖董迦罗尤《南诏野史》及《董氏本音图略叙》等记载是大理国国王段思平的国师,曾帮助段氏夺得大理国政权,所以在段氏掌权的大理国及元代都得到重用。明代该族人董贤又得到王朝的赏识(详见《法藏寺铭》),所以在明中后期大为兴盛。清初国家下令严禁此教,遂逐渐衰落。康熙《云南通志·凡列》曰:“阿吒力教非释非道,其术足以动众,其说足以惑人,此固盛世之乱民,王法所必禁者也,删之何疑。”康熙《大理府志》卷二十七载:“大我寺名敕赐为阿吒力僧纲司,今毁其址为尼僧庵”。故其教派在大理已衰落,不独董氏一族而已。

 

(八)、其余各大姓举偶

 

白族的王、尹、洪、何、苏等大姓都有历代为阿吒力者,有的姓,人很少如溪姓,但古代也有阿吒力,限于篇幅略作介绍如下:

 

1.王姓,在南诏国是东洱河蛮大姓,曾有十六人任南诏高级官员。密宗传入后历代有为阿吒力者。万历《云南通志》载:“王左梨,南诏时密僧,以功行称”。杨延福《法藏寺古经卷清理杂记》载:“大理国写经残卷《通用启请议轨》卷末题‘师阿左梨王德彰’名下画一花押”。可见王德彰是大理国时身为国师的一位大阿吒力。元·泰定元年《鹤庆路王氏墓铭》载其王氏与密教关系,不录。

 

2.尹姓是白族大姓,在南诏时有为清平官尹仇宽、尹辅酋者;有为大军将尹嵯迁者。密教传入后,也是有不少为阿吒力者,较著名者为尹运富,是大理国佛顶寺主僧。因现存文治九年(公元1118年)维摩诘经卷首有其监造的题跋。李霖灿先生说,这尹运富不知是否尹辅酋一家之后,以运富为名,世俗金钱之念,形乎其外,可能是位世俗的师僧,我认为这是无疑的。这师僧即阿吒力也。

 

3.洪姓也是历史较早的姓,在南诏有大军将洪光乘、洪罗栋者,有入唐使洪成酋者。密教传入后,阿吒力有洪宗者,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喜洲《李公墓志》即为其撰文。有洪仁者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故考大阿拶哩段公墓志铭》即大理鹤拓密僧洪仁撰文。

 

4.苏姓:康熙《蒙化府志》卷之五仙释载:“苏国师,郡卜,

 

失其名,业西竺秘密教,以其法术有感,蒙诏封为国师,锡以碑记,今犹有后”。在巍山古城村附近今犹有俗称“苏白子”火葬墓地,有梵文经幢及火葬罐出土。

 

5.周姓:大理国时期写本残经《海会八明王四种化现赞》卷Š末书“大阿左黎周梵彰述”。可见周梵彰是位大阿吒力。

 

6.何姓:万历《云南通志》载:“何清,精勤持明,往见乌思藏大宝法王,受戒,得法书,既回至澜沧江,路遇猛虎,清叱之,虎靡然伏。正统六年,奉檄从征麓川,结坛行法有功。天顺六年,敕取入京,卒,上遣礼部主事曾卓谕祭。

 

十、白族大姓阿吒力的几个特点

 

关于白族大姓阿吒力的研究过去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这里仅作初步探索。著者认为有下列几个特点:

 

1.时间长。当公元9世纪密宗在大理开始盛行之时起,迄今日止,经历一千多年阿吒力一直在白族大姓中有较深的影响。尤其是南诏晚期,大理国时期极为盛行,元、明时期其势不衰,至清初才衰微。这是和我国汉地密宗有所不同的。因为密宗在汉地只一度十分盛行,结果流传时间不长。它也与藏地密教的情况不同。密教在藏地传入比大理早,又经历大的反复,但清以后其势比大理要盛得多。藏密现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在欧美好多个国家大有发展的趋势。

 

2.分布面广。大凡历史上白族居住过的区域都留下了密教阿吒力的遗迹。除大理之外有云南有昆明滇池区域、玉溪、楚雄、保山、丽江、曲靖、临昌等地区。四川省的西昌地区等。

 

四川的西昌地区、贵州的毕节地区等都发现白族的火葬墓群,其突出的标志是有梵文的经咒、经幢,火葬罐内的骨质用梵文朱书经咒等。在元代以前等地(原南诏、大理国范围之内)诸种民族之中只白族有信仰佛教,而且主要是密宗。[57]当时凡是白族聚居的村落都有一名至几名阿吒力。没有阿吒力白族民间的一些节日和丧葬等民俗活动则无法进行。

 

从白族大姓来讲,每一姓都有阿吒力,有的是祖传的。从贫富的分别来讲,无论贫富均信佛,这与藏民有所相似。

 

3.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系血亲为传承的阿吒力传承关系。

 

4、从地域来说,在密宗盛行时,几乎每一个白族村寨都有阿吒力。张旭先生谈到剑川县1949年前的情况时说,“直到解放前夕,白族农村和小城镇,多数还是他们活动的地盘。那时剑川一带每个较大一点的农村或小城镇就有一两家阿吒力。他们平时务农,念经成了他们的一种世袭的家庭副业。”[58]

 

前面我们可从诸各大姓大量的例证,尤其是董氏最典型,其阿吒力在各大姓间几乎都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每代人中都有阿吒力者,甚至同代人中就有几个阿吒力的,要指出的是阿吒力都是男性,现还没有见到有女性的见证。白族大姓阿吒力是三种文化的集合体。(1)白族古代的原始巫教文化。白族巫教被称之为“鬼教”,其主要职能是驱鬼去邪,禳灾降福。密教师僧阿吒力的职能之一是驱鬼去邪,禳灾降福。这就可以相互吸收、相互统一。

 

2)中原汉族长兄的儒家及道家文化。在密教传入前,白族已充分学习吸收了先进的、源远流长的儒道文化。白族学习的佛教典籍包括密宗的经典大都是经汉地传入的。这些已译为汉文的典籍在翻译过程中或多或少已渗透进了儒道的观念。这样习儒书的白族上层知识分子,就容易理解这些不太纯正的经典了。要当教师亦方便了。

 

3)印度婆罗门教的文化。《新唐书·西域传》说:“婆罗门……信盟誓,传梵咒,能致龙起云雨。”白族古代各大姓的阿吒力都习密教的真言密咒,熟悉特殊的仪轨,在不同程度长得到批准和认可。其职位和称号的高低是由其学习和掌握印度的这Š种古典的宗教文化程度来确认的。[59]有人可成为皇帝国王的国师,有人只是一村或村内一姓人家的小阿吒力。在白族大姓的阿吒力身上白族文化、中原汉儒道文化、印度古婆罗门教文化三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其结果形成了白族的密教,即白密。这些白密的师僧本身是白族人,懂白族语,又识汉字,要用白语讲解译密典,如,“大黑天神”读作“朵恨嘿日”;“日光佛”读作“连哇飞”;“月光佛”读作“弥哇飞”等,白族群众易于接受。因为他们是白族人,熟知本民族的风俗习尚及心理,在传教时能利用这些优越条件,把外来的文化巧妙地溶入民俗之中,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白地密教长盛不衰的奥秘之一。

 

总而言之,白族的大姓阿吒力在千余年的时间里,尤其是唐至明的古代的时间里世代相传人才辈出,为密宗在云南在大理的传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对他们应作更深入的研究。

 

十一、密在国际佛学界的影响

 

印度密教传入我国汉地后,在唐代开元四年以后,正式形成了汉地密宗。又经汉地东传日本,在日本形成了真言宗,又称日密或东密。由印度传西藏的,后在西藏得到大发展的密宗俗称“喇嘛教”,学术界称之为藏密。无论是印密、汉密、日密、藏密,不同程度的受到学术界的重视,长期以来有一大批专家学者在研究,形成专门的学问,有很多的著作问世。

 

在云南,唐代中晚期,佛教已传入南诏国,方国瑜先生说:“唐、宋间传至云南的之佛法,当不止一宗派。有阿吒力教,阿吒力者,瑜伽密宗也。蒙、段时期,此宗盛传,元、明亦流行,至清而衰。”[60]指出佛教密宗在云南的阿吒力教已有千年的历史。我们认为在这千年时间内,它对云南民族文化尤其是白族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加以调查研究的。

 

要指出的是唐代初期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开元三大士”所弘传的而形成的汉地密宗到了唐晚期“会昌灭法”以后及五代变乱后渐已无闻。而云南大理白族地区的佛教密宗却流行了千年之久。这是中外学术界鲜为人知的一段重要史实。是中国和世界佛教密宗研究上的空白点。所以白密的研究在国际佛学界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香港的一些佛学研究的专家学者都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云南大理,注视着白密问题,因为白密是世界密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点的部分。

 

原佛

 

注释:

 

[1] 本文所引碑文均摘自下列几种书刊:1、石钟:《大理喜洲访碑记》,昆明,云南省立龙渊中学中国边疆问题研究会油印本。19441月。2、王云、方龄贵《大理五华楼新出元碑选录并注释》抽印本,昆明,19864月。3、田怀清、张锡禄选辑整理《大理白族古代碑刻和墓志选辑》载《白族社会历史调查(四)》55254页,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4月。4、杨世钰主编《大理丛书·金石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5、大理市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大理古碑存文录》,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8月。下面引证繁多不一一注明,特此说明。

 

[2] 三业,密教指身、口、意三密为三业。

 

[3] 黄心川:《中国密教史·序》,19958月第一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页。

 

[4] 见杨学政:《云南藏族纳西族普米族的藏传佛教及其特色》,云南宗教研究,1993年第2 期,1--6页。

 

[5] 慈怡 主编:《佛光大辞典》1989年第5版,台湾,佛光出版社。3688页。

 

[6] 参见: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1版,972页。

 

[7] 吕建福著:《中国密教史》22页。

 

[8] 黄心川:《中国密教史·序》2页。

 

[9] 参见本书南诏国密僧一章。

 

[10] 《佛光大辞典》4262页。

 

[11] 《佛光大辞典》4477页。

 

[12] 《佛光大辞典》5529页。

 

[13] 《中国密教史》8页。

 

[14] 《佛光大辞典》3817页。

 

[15] 方国瑜:《云南佛教之阿吒力派二、三事》,载《滇史论丛》21723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16] 杨延福:《法藏寺古经卷整理杂记》载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诏史研究会编《南诏史论丛(2)》145153页。1986年,大理。

 

[17] 《佛光大辞典》,1141页。

 

[18] 蓝吉富:《阿吒力教与密教----依现存之大理古代文物所作的考察》载台湾佛光出版社出版《云南大理佛教论文集》,1991年,台北,

 

[19]见:邱宣充:《大理三塔塔藏写经》,载《云南民族文物调查》,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2月第一版,116页。

 

[20]见《佛光大辞典》1726页。

 

[21]《佛光大辞典》1807页,参见,王弘愿著《密宗纲要》台湾,台北,天华1981110页.)

 

[22]《佛光大辞典》1824页。

 

[23]侯冲:《南诏大理写经与南诏大理密教》。

 

[24] 见李冀诚、丁夷明《佛教密宗百问》,中国建设出版社,19896月版。122---124页。

 

[25] 拇尾祥云著,释圣严译:《密教史》,93页。

 

[26] 见《白族社会历史调查(四)》,24页。

 

[27] 见李霖灿《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

 

[28] 录自云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南诏大理文物》一书所示图片第99图《大理国写经·大波若波罗密多经》的识语。

 

[29] 引自《大法藏寺碑铭》。

 

[30] 见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故考大阿拶哩段公墓志铭》。翊,音yi,意为辅助。

 

[31] 见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大阿拶哩杨嵩墓志铭》。

 

[32] 据近年的研究,佛教禅宗、华严宗等在南诏时也传入了云南大理,禅宗元代以后其势日盛,因本书是研究密宗的,故不多涉及。

 

[33] 详见方国瑜:《云南佛教之阿吒力派二三事》,载《滇史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7页。

 

[34] 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一册,第147页。

 

[35]《孙樵集》卷三(书田将军边事):《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唐纪》六十五。

 

[36] 见尤中:《„•古通纪浅述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7] 李霖灿:《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

 

[38] 尤中:《白古通纪浅述校注》载:南诏第九主券龙晟时国师有张与真、李贤者。此张与真和张予辰疑为一人,关于张与真其人其事见该书58页。

 

[39] 详见张锡绿:《从白族家谱看南诏大理国洱海地区白蛮大姓——兼驳南诏是泰人建立的国家论》,第四届泰学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英文版)第一卷1-26页,1990年昆明印。

 

[40] 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第三册,第948页。

 

[41] 李霖灿:《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1967年版,Š4页。

 

[42] 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第三册,第951页。

 

[43] 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第380

 

[44]《元史》卷一百六十六《信苴日传》:“信苴日,„•(白)人也,姓段氏,其生世为大理国王,……宪宗大喜,赐兴智名摩诃罗嵯,悉主诸蛮白爨等部,以信苴福其领军。”

 

[45] 王云、方龄贵:《大理五华楼新出元碑选录并注释》。

 

[46] 见张锡绿:《鹤庆高氏族谱调查》,载《云南文物》,1986年总第20期,第57页。

 

[47] 见袁嘉谷:《卧雪堂文集》卷二十二,民国二十三年石印本。

 

[48] 详见祥云水目寺《渊公碑》。

 

[49]见《云南通志》卷十〈人物志〉。

 

[50] 见《元史》及《南诏野史》等各种材料。

 

[51] 由云龙篡《姚安县志》载“阿吒力教(旧志)昔为异术之最,……其族为杨、何、高、赵四姓……。”

 

[52] 关于杨都师,《„•(白)古通纪浅述》载:(唐)天宝十三年罗荃山下有龙作九层浪翻,杨都师降龙鞭浪云云,见该书第45页。

 

[53] 见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第353页。

 

[54] 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二。

 

[55]  见尤中:《„白古通纪浅述校注》,第88页。

 

[56] 见邱宣充:《大理三塔塔藏写经》载《云南民族文物调查》,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2页。

 

[57] 元·李京《云南志略》“诸种蛮夷……不知神佛,若*獍然。惟白人事佛其谨,故杀心差少……”

 

[58] 张旭:《佛教在南诏、大理的盛行与白族文化的兴起》。

 

[59] 一般的白族阿吒力都能认、读、写常用的梵文经咒。如:“佛顶尊胜陀罗尼神咒”,“往生净土弥陀真言”等。

 

[60] 方国瑜:《云南佛教之阿吒力派二、三事》,载滇史论丛第一辑,217--23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大理白族佛教密宗的特点及其在国际佛学界的影响

张锡禄

 

、佛教密宗与大理白密

 

佛教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一。其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公元前6世纪中期,大约孔子同时期的人。创教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连绵不断的历史。

 

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国的王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因为他属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逝世一百多年后即公元前370年至公元150年前后的五百年间,佛教教团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两大派。后又逐渐形成相当多的部派,主要有十八部。公元13世纪初,在伊斯兰教军队的进攻下,佛教从印度本土消失了。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的时间,至今学术界有种种说法,以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算起,至今(1998年)已整整二千年,中国佛教经过近五个世纪的流传发展,隋代以后,在汉地形成有影响的八大佛教流派。它们是天台宗(法华宗).三论宗.律宗(南山宗).法相宗(慈恩宗.唯识宗).华严宗(贤首宗).净土宗(莲宗).禅宗.密宗。密宗是在唐代形成的汉地佛教最后一个宗派,这里讨论此宗大理白族化的问题,其余宗派问题故不多涉及。

 

二、佛教密宗概述

 

关于佛教在我国的流传过程及密宗的定义,古代白族密宗的僧人有过精采的论述:

 

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年),大理凤仪北汤天的大阿吒力董贤撰《南山大法藏寺碑》说:“国家封疆之广,自古所无,始自京城,至于郡县,普及无边刹海,莫不崇奉吾佛之教也。然教相之始,从中印土国佛入寂后,诸大勇猛欲报佛恩,结集三百余会之文,以为经,又为律,复为论。其所诠者,曰戒、曰定、曰慧,修戒完慧而得者何也?谓法、报、化之三身焉。是能诠教蕴结大夏千二十年。洎乎后汉孝明皇帝永平十年,梵僧摩腾、法兰二人,将经像舍利来于中华,宣传佛化。当时五岳道士诸善信等六百九十人表请比校,明帝印许,便将道经与佛经像放火验之,道教火化,悉作灰烬;佛法放光,天雨宝花,音乐供养。梵僧腾空说:狐非狮子类,灯非日月明等偈。明帝欢喜,归依三宝,放人出家二千余人,即立十寺,三寺在城,七寺在外。外寺安僧,内寺安尼。从兹之后,佛法兴焉。此乃中华释教之初,小乘之本也。”[1]

 

关于大乘显密二宗的区别,董贤说“其大乘者,谓显密之二宗也。显谓五乘八藏之修多罗也;密谓三业[2]四主之单多罗也。修显教者,得十无障碍之内身,获十他受用之外体,微尘有情,咸蒙腾利;习密宗者,谓证方便胜慧之十无尽,悟妙法教令之十有玄。刹海尘区,法轮常转,是等法门,即一乘之纪纲也。或依北秀之讲宗,或修南能之心印,或局大小之止作,或通一多之顿渐,兹之法海,不可得而思识也。”

 

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大理海东乡明庄村大理府儒医杨聪撰的《大师陈公寿藏铭》说“夫天地始判、阴阳初分,遵三教而为首,凭五常乃作先。天以覆地,而地以载;阴而施,则阳而化。释开囗四千之门,法演小始终顿之教导。传丹之九转儒海。人之五常,教有显密,理无东西。”指出儒、释、道三教的作用及佛教有显密二宗之别。

 

接着他指出佛教的来历及密宗在大理传播的特点说:“佛法之教,始自於从彼西竺之国,流于震旦中华,已经数百余载。分别显密三乘以济物利人,密则伏神役鬼,最奥妙,甚幽甚玄,能返本还原,惟背尘合觉。当则大唐已丑,大摩揭陀始从中印土至於苍洱之中,传此五秘密,名为教外别传。即蒙氏第七世异牟习(应为寻,原文如此)之代也,以立在家之僧,钦崇密教、瞻礼圣容,设此十四之学,立斯内外之坛。各习本尊为教主,有止禁恶风暴雨,有祛除鬼魅之妖邪、善神常来拥护、恶鬼不能侵临,教法愈隆,威风大振。至段酋之代,见鼻祖陈道护,道德深妍,功行逾众,能降龙而伏虎、可祷雨而祈晴,以为护界之僧,敬称道护之名也。……”

 

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

 

1、立在家之僧。可以在家修持,父传子继,代代相承。

 

2、钦崇密教。他们信奉的是密教。而不是显教。

 

3、瞻礼圣容。观看圣相,作意密之功。

 

4、设此十四之学,即设密教通说的十六生成佛,托于仁王经所说的十四忍,称为十四生成佛。

 

5、立斯内外之坛。坛,又称为曼陀罗。内坛为家坛,外坛为家外所设之坛,如在寺院设坛。

 

6、各习本尊为教主。白密的本尊很多。各习的本尊不同。有大日**、观音、八大明王、天王、大黑天神等。并将所信仰的本尊的佛号夹在姓与名中间。如,李大日贤、张观音得、董金刚寿、杨天王秀、赵迦罗成等。

 

7,有止禁恶风暴雨,有祛除鬼魅之妖邪、善神常来庇护、恶鬼不能侵临,等教法。这是白密僧人阿吒力常修的禳灾祈福的法术。以上七个方面,对大理白族密宗的部分特征是很好的概括。其余他们还有抄经传经、活人治病、绘画雕塑、建寺造塔等多种的功能,在此不祥述。

 

在当代,关于佛教密宗,中外学术界有多种说法。

 

密宗自称受法身佛大日**深奥的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故名密教。据密宗经典说,大日**授法金刚萨陲,释迦牟尼逝世八百年后时,龙树开南山铁塔,亲从金刚萨陲受法,后传龙智,龙智传金刚智和善无畏。但学术界认为,密宗是7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相结合的产物。它盛行于今德干高原等地,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民俗信仰为其特征。主要经典是《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

 

李冀诚先生说:所谓密宗,也称密教(Esoterie Buddhism, 国际上一般习惯通称怛特罗(Tantra)佛教,也有称为之为真言乘(Mantrayana),持明乘(Vidyadhara-yana)、密乘(Esoteric-yana),果乘(Phala-yana),金刚乘(Vajra-yana)者。它是印度大乘佛教发展的后期阶段,也是最高阶段。

 

他指出,显宗是释迦牟尼(应身佛)所说的种种经典;密宗是毗卢遮那(大日)佛(法身)直接所传的秘奥大法。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教人修身近佛;密宗重在秘密传法,传承真言、密咒,以求即身成佛。显宗要人悟道;密宗要人修持。显宗典籍主要是经、律、论、戒;密宗除此之外,更有颂、赞、法、咒、仪轨、瑜伽、契印等。显宗有行、住、坐、卧四种威仪;密宗除此之外,尚需“观想”。学显宗,“若能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语即至佛地”(《坛经》);学密宗,必须随师传授,遵守严格仪轨,从初皈灌顶到金刚**,都有一定的修习程序。①这种对显密二宗的比较是对的。指出了它们之间不同之处。

 

黄心川先生说:密教是佛教中秘密教的略称,它是相对显教而言的,《大智度论》四说:“佛教有两种:一秘密,二现示。”

 

密教流行在不同地区,由于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同有着不同的名称,我国和日本传统把印度初期佛教经典特别是巴利文律藏和经藏中所传的密咒、仪规等等称为杂密;把7世纪中叶以后相继成立的《大日经》、《金刚顶经》为中心内容的的教义和实践称为纯密,但这两者也不能严格分开;另外,把8世纪中叶以后印度佛教受到印度性力派影响而兴起的派别称为坦多罗佛教或密教,其中包括金刚乘、易行乘和时轮乘,但也有人把纯密迳直称为金刚乘,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密教传入中国后,我国学术界一直把公元3世纪前半期就开始的传入中国的的各种经咒散说、仪规等称之为杂密;在8世纪上叶《大日经》(724年译出)、《金刚顶经》(723)等传后出现的体系化的密教称纯密;把7世纪后叶由印度直接传入西藏的的密教称为藏密或西密;把9世纪日本空海归国后在东寺(教王护国寺)建立的真言宗称为东密;把同一世纪初由印度传入缅甸并进而传入云南大理一带的密教称为滇密。[3]

 

我们认为密宗是佛教的一个派别。是相对显宗而言的。本书所指的密宗是指公元8世纪以后在中国汉地所形成的区别于佛教的显宗的一个派别。它流传到白族地区之后,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与白族原有的宗教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白族特点的中国佛教密宗的一个支派,这就是大理白族佛教密宗,简称“大理密宗”或“白密”,前者指地域;后者指民族。有人称之为“滇密”,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滇是云南省的简称,云南是的多民族省份其中人口5000人以上的民族就326个。除了白族之外,云南省内的迪庆、怒江、丽江地区的藏族、纳西族(包括摩梭人)、普米族都不同程度信奉藏传佛教密宗[4]。所以要称之为“滇密”是不完全的。换句话说,“滇密”包括“白密”和本省内的“藏密”两大部分。而这两部分的历史、传承系统、经典和仪轨是大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在本书里,关于大理这个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所辖的地域.约为今云南省全境及四川、贵州一部分。狭义指今大理白族自治州所辖12个县市。所以广义的大理白族密宗是包括历史上生活在今云南全省及四川、贵州等地的白族所信奉的佛教密宗的。而不仅仅是指今大理州范围。

 

白密的僧人称为阿阇梨、阿吒力等,所以又称之为阿阇梨教,后民间泛称阿吒力教。

 

三、佛教有关阿阇黎(阿吒力)的定义

 

阿阇黎是梵文acarya,巴利文acariya,的音译,又写作阿舍黎、阿阇梨、阿祗利、阿遮利耶。略称阇梨。意译为轨范师、正行、悦众、应可行、应供养、教授、智贤、传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故又称导师。

 

在印度古代,阿阇黎本为婆罗门教中教授弟子有关吠陀祭典规矩,行仪、之师,此一名词后为佛教所采用。且为佛世之时已普遍采用。据五分律卷十六、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载,阿阇黎有五种:1)出家阿阇黎,受戒时之授十戒师,故又作十戒阿阇黎。(2)受戒阿阇黎,受具足戒时之羯磨师,故又称羯磨阿阇黎。(3)教授阿阇黎,受具足戒时之授威仪师,故又作威仪阿阇黎。(4)受经阿阇黎,教授经典读法、意义之师。(5)依止阿阇黎,与比丘共居,指导比丘起居之师。或比丘仅依止从学一宿之师,亦可依止阿阇黎。以上五种加上剃发阿阇黎,则为六种阿阇黎。西域另有一种称君持阿阇黎。乃灌顶之师。受具足戒时,须有三师七证师等十位。三师,指得戒和尚、羯磨阿阇黎、教授阿阇黎。小乘受戒法必须有三师亲临;而大乘受戒法,根据观音普贤经,得以释尊、文殊、弥勒像替代。如大乘圆顿戒,即以释尊为戒和尚,以文殊为羯磨阿阇黎,以弥勒为教授阿阇黎。

 

另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载,在家众欲出家作沙弥、沙弥尼、必须要有戒和尚及阿阇黎,以此诸师比喻为出家父母。禅宗沙弥之受戒,必定有戒师、作梵阇黎(诵梵呗之师)以及引诸阇黎(指导起居之师)参加。

 

在密教,对通达曼荼罗及一切诸尊、真言、手印、观行悉地、传法灌顶者、即称之为阿阇黎、有时亦称佛、菩萨、为阿阇黎。据大日经卷一具缘品载,阿阇黎须具足如下十三德:1)发菩提心。(2)妙慧慈悲。(3)兼综众生。(4)善巧修行。(5)通达三乘。(6)善解真言实义。(7)知众生心。(8)信诸佛菩萨。(9)得传授灌顶等妙解曼茶罗画。(10)调柔其性,远离我执。(11)於真言行善得决定。(12)究习瑜伽。(13)住于勇健之菩提心。准此,故谓如能殷重服侍阿阇黎,即可得极大之福报,正如勤耕田地、必能丰收,故又称为阿阇黎田,列为八福田之一。

 

又密教之阿阇黎即一般所习称之**,金刚**。如上所说能任灌顶授法之阿阇黎,又称大阿阇黎。然据密教诸经轨之所载,一般阿阇黎亦可分为学法灌顶之阿阇黎与传法灌顶之阿阇黎,两类皆有多种之别。大日经疏卷三就载有十六重阿阇黎。

 

(二)为日本平安朝以来的一种僧官职称。系由政府所任命。有七高山阿阇黎、传法阿阇黎、一身阿阇黎三种。内又各分为大阿阇黎和小阿阇黎。此外尚有悉昙阿阇黎、声明阿阇黎等[5]

 

四、 对古文献中有关大理白族密宗阿阇黎(阿吒力)教的称谓的考释

 

首先,古人们注意到在云南明代以前即南诏大理国及元代佛法很盛,但在多民族的云南省,在其时只有白族信仰佛教密宗。

 

元延佑七年(1320年)杨兴贤撰《狮山建正续寺碑记》载:“南诏右释其来尚矣,然三十七部之俗,嗜杀成性。虽老师宿德,家至日见,提耳训诲,犹执迷不悛,无缘而化。”

 

明代云南首任布政合张紞在《荡山寺记》中指出“大理为郡,负山而面海。由唐以来蒙段氏据而有之,殆六百年。二氏皆为白人,西南夷为类虽杂,知文教者唯白焉。其俗嗜佛尚释;段氏有国用僧为相,或已任而更出家,故大理佛教最盛而僧拔萃亦多。”他在《具足禅院记》又指出“西南诸种,曰白、曰爨、曰僚、曰夷,而旁孽庶丑,又不可悉记。独白人事佛,余种皆不之信,盖其习气使然,无足怪者。”“白人修缮刹宇,寻袭师宗,事佛惟谨。”

 

《景泰志·卷一》引旧志书曰:“白人无问贫富,家有佛堂,老幼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居半,朔望则裹饭袖香,入寺礼佛,饭僧。二月八日为迎佛会,相率罄其资从事,虽废万钱,莫之惜者。”

 

景泰·《云南图经志·卷四》:“镇南州……境内白人风俗大抵与云南府同。……人死则置于中堂,请阿吒力僧咒之三日焚于野,取其骨,贴以金箔,出梵咒其上,以磁瓶盛而瘗之。”

 

从上述记载我们得知:

 

一、在明以前云南有白人即今天的白族,有爨即今天的彝族,有僚即今天的孟高棉语诸民族。还有其他的一些民族,是多民族的省份,“独白人事佛,余种皆不之信,”但仅有白族信仰佛教密宗阿吒力教。

 

二、受阿吒力教的影响,白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如葬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再者,从大量的白族古代文献中我们得知关于大理白密有多种的称谓。反映了他们对这种宗教现象的种种认识和理解。现逐一加以考释如下:

 

1、婆罗门教:

 

据元元统甲戌(公元1334年)《故正直恭谦和尚墓碑铭并叙》载:“南诏归义王皮罗阁之嫡男蒙阁皮,厌俗而剃。于时,公卿子弟、洎士民之俊秀从之游者以千数。咸曰:‘王子仁人也’。同日囗囗五百余人,举国追慕不已。诏曰:‘乾竺婆罗门僧,求佛而在家者也’。”

 

大理喜洲弘圭山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杨宗碑》“公讳宗,喜郡寺下婆罗门僧□也,蒙氏之时始祖以秘密教名于世,尊以为师……孝桓王,(蒙异牟寻)而称其号曰‘宣峰’统领诸僧。”

 

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处士陇西郡李氏讳土公禾墓志》为“古生三友轩婆罗门杜得篆盖书梵。”古生是大理的一白族村名,三友轩是坛会的名字。

 

按,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源于约二千年前的吠陀教,约形成于前7世纪。以《吠陀》为最古的经典。信仰多神,奉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为三大主神,并认为他们是三种相,分别代表宇宙的的“创造”、“护持”和“毁灭”。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把人分为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和工商业者)、首陀罗(无技术的劳动者)四个种姓,另有“贱民”。各个阶级等级森严。前6世纪至前5世纪因佛教和耆那教的广泛传播,婆罗门教日趋衰落。4世纪前后,吸收佛教、耆那教的某些教义以及印度各地民间信仰;89世纪间经过商羯罗改革,逐渐形成现代雏形的印度教,即新印度教。[6]

 

大理密教来自于婆罗门教----印度教这也是一种代表性的观点。

 

因为关于密教的起源,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有吠陀说、土著说、道教说、混合说、大乘说、等等。莫衷一是。

 

吠陀说,全称可为吠陀--婆罗门--印度教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密教直接来自古雅利安人的吠陀,四《吠陀本集》、尤其《阿达*婆吠陀》中的神祇、赞颂、祷词、明咒祭祀仪式以及护火摩火祭法等为主的构成最初的密教。或者认为密教是把婆罗门教的祭祀主义的作法改头换面而成的,如说婆罗门教的土坛改换为曼荼罗,承袭婆罗门教行事中分智品(理论)、祭事(实践)的方法来编造经轨等。或者认为印度教的神祇和性力崇拜组成密教的主要内容,如说密教中金刚、明王、明妃都能在印度教中找相应的形象。或者认为吠陀--婆罗门教为密教的主要来源,或者认为是婆罗门教--印度教为主要来源。总之,持这种观点的,在东方各西方学术界都比较普遍,在诸起源说中占优势[7]

 

黄心川先生的观点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他说:“密教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仪轨和世俗性信仰为其主要特征。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大量摄取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的教义、神话、咒语、仪轨和法术等等,而这些咒术、密法在一定程度上又渊源于古代印度原始居民的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行事,例如:种植、牲畜、医疗行为、占星术、巫术等等。”[8]

 

据以上论述可得知:明代大理的一些文献说本地的密宗信仰为“婆罗门教”,密僧为“婆罗门僧”是不足为奇的。他们是认为密宗也是密教,而密教是来渊源于婆罗门教的。更为有意思的是有的白族密僧还自称为“婆罗门”种。[9]

 

2、密教:

 

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故颖川郡处士陈公墓志碑铭并序》有“……蒙段统御山川,分守囗囗囗囗囗囗囗蒙习时立在家僧,崇修密教。”这里的蒙是指南诏国;段是指大理国。

 

又,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处士赵公寿藏同妻杜氏墓志铭》“处士讳帑,字文中,姓赵氏。其先出自九隆族,世居大理弘圭之史城。昔蒙诏主守斯土,以赵铎为辅弼,任演习之爵,即始祖也。簪缨继世,密教传家,莫胜屡纪。曾大父讳成,精通秘典四术,应于影响,号大阿左梨。”

 

明宣德庚戌(公元1430年)《故颖川郡处士陈公墓志碑铭并序》“惟公姓陈讳奴,字国用,始祖七代世居云南大理太和河东寅地庄村人氏。高囗囗囗囗囗囗囗生,生生隆,隆生智,智生长,长生实,实生福,福生胜,胜生兴,兴生奴,奴生坚,即父囗囗囗囗囗囗囗明堂陈氏即道护之曾孙,兴之嫡嗣也。存于元季,不胜之高祖,蒙段统御山川,分守囗囗囗囗囗囗囗蒙习时立在家僧,崇修密教。彼盛隆时,称有神风爽恺,德行勤修,呼吸阴阳,吞吐乾(坤),囗囗囗囗囗囗之翩翩,顶五冠之靴靴,霆雷腾虹,蒸沙澍雨,厥乃神功迅烈,不可殚论。”此陈氏从南诏国蒙氏时起即修密教,一直传到明代宣德还在传。我在199612月到该村调查时当地白族居民现在还称其家为“陈大法师家。”可见其至今还有影响。

 

他们认为的密教是:一、立在家僧。即此密僧可在家娶妻生子,密法可代代相传。二、此密法很高明:首先是在神气和德行上得到修炼“称有神风爽恺,德行勤修”。其次在气功方面“呼吸阴阳,吞吐乾(坤)”有很高的造脂。在服饰上他们“顶五(服)冠之靴靴,霆雷腾虹,蒸沙澍雨,”很有神韵。“厥乃神功迅烈,不可殚论”。

 

3、秘密教:《居士杨公墓志》“公讳胜,字愈之,乃太和蒙郡人也。曾祖大阿左梨讳日,精通秘密教。蒙氏时,为僧官。”

 

明天顺三年大理《董处士同妻寿藏铭》“处士讳成,姓董氏,世传西竺秘密教,唐蒙氏有护法国师神僧董伽罗者,是其鼻祖也。”

 

4、秘密戒:《李庆墓志》李庆者,赵州之人也。……洪武年间,于五峰寺内请于不动罗谟,启灌顶中围,受秘密戒,”

 

据佛典所谓秘密、秘密教、密教都是密宗的称谓之一。

 

《佛光大辞典》秘密条说“秘密 梵语guhya,巴利语guyha。深奥隐密,不为人知。……一般又将佛教分为显露之教(显教)与秘密之教(密教)两种。”[10]

 

密宗条说“密宗又作真言宗、瑜伽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开元宗、秘密乘。依真言陀罗尼之法门,修五相、三密之等妙行,以期即身成佛之大乘宗派。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主要以金刚顶经为经藏,苏婆呼经为律藏,释摩诃衍论为论藏。统称密教之经典为密经。此宗派通称密教(显教之对称)者,系显示自宗所诠解之教理最为尊密,而鄙视其余 诸大乘教派为浅显,认为法身佛大日**所说之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教法,方为佛自内证之境界,深妙奥秘,故以密自称;又不得对未灌顶人宣示其法,故称密。然就诠理之教而言,本无显密之别,惟其摄理成规所宗尚之行轨特殊,为区别其余宗派,故称密宗为宜。……”[11]可见大理白密所称本宗为密教、秘密、秘密教、秘密戒法等类是有理有据的,因为这类称呼是佛教密宗的别称之一。

 

5、瑜伽或瑜伽教

 

《大理弘圭赵公墓志铭》“建峰之后显于西南,择居榆城,其后有铎些者,仕蒙为演习,即今宰辅也。传至永,法号波罗者,酷好金仙氏之道,勤修行能,建荡山寺,阐扬本教,蒙主尊礼为师。高祖大阿左梨福惠,徙居弘圭之市户。曾祖惠升,祖升海,率皆奉瑜伽,精秘密,能降龙伏虎,旱涝祈祷,无不辄应。”

 

据《龙关赵氏族谱》载:“蒙晟罗时,天竺僧人摩伽陀,阐瑜伽教,传大理阿左梨辈,而赵氏与焉。”

 

瑜伽,梵语yoga之音译。巴利语同。意译作相应。依调息(调呼吸)等方法,集中心念于一点,修止观(奢摩他与毗舍那)为主之观行,而与正理之相应冥合一致。於密教,盛行三密瑜伽相应之说。[12]

 

上已引述密宗又称为瑜伽宗。有人指出“金刚乘和瑜伽教的名称的使用,几乎是平行的,其所指完全相同。其名如金刚乘、金刚一乘、金刚法门、金刚乘教法、瑜伽教、瑜伽上乘、瑜伽教、瑜伽宗、瑜伽上乘、瑜伽秘密之宗、瑜伽总持教等。他们大量见之于八世纪汉译的《金刚顶经》和唐代有关密宗的的著述之中,主要指《金刚顶经》系统的教法及其传承流派。89世纪之后金刚乘、瑜伽教几乎成了密教的通称,……”[13]由此可见大理白密自称为瑜伽、瑜伽教是有依据的。

 

另外剑川县明正统甲子《耆宿王公墓志》说,剑川王药师隆之子善奴,其“有颖德,幼学佛书,习婆罗门教,精穷梵华,超拔群伦。……惟有姓王讳善奴一人,虽在瑜伽僧流,颇通儒雅……”这里把既是习婆罗门教者又认为是瑜伽僧流是有意思的。反映了他们自认为婆罗门教与瑜伽教都是密宗的别称。两者是等同的。

 

6、持明及持明法:

 

大理北汤天村发现的大理国写经有题识为:“爰有佛第子持明沙门释照明俗讳杨义隆。为幼男杨隆俊,为己为人,敬写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叶一百张壹卷……,时保天八年……”保天是大理国的年号,八年为公元1136年。

 

明万历《云南通志》载:“张予辰,南诏密教七师之一,习天竺持明法,常讽诏为善,勿嗜杀人。诏重建寺成……”又

 

载:“何清,精勤持明,往见鸟恩藏大宝法王,受戒,得法书,……”

 

按上引在大理白族地区,宋代大理国时有称“持明沙门释照明”,明代有称“习天竺持明法”。那么什么是持明和持明法呢?

 

查《佛光大辞典》“持明(一)梵语dharani。音译陀罗尼。真言之异名。《大日经疏》卷九称,持明者,梵云陀罗尼,即总持一切明门明行。(二)谓所谓受持传持真言陀罗尼。持即受持传持之义,明即真言之义。真言现于本尊之光明轮中,故称明。又真言之功力,以大慧光明照破无明,显现实智,故称明。”[14]

 

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持明即陀罗尼、即真言、即受持传持真言陀罗尼。我们知道密宗又称真言宗,这持明也是密宗的又一称谓。

 

7、灌顶、灌顶师

 

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杨森撰《故宝瓶长老墓志铭》“宝瓶讳德,字守仁,姓杨氏,世居喜睑。稽郡志,唐贞观时,观音自西域建此土,国号大理,化人为善,摄授杨法律等七人为吒力灌顶僧。开元初,法律运妙用,取佛舍利置于班山塔,即其始祖也。传至大容、仲容、小容,俱精秘术。当蒙氏孝恒王,迁都喜睑,尊大容为灌顶国师,赐金軲法衣。迨至生,能达赞陀屈多源流,四业之间奥,为世所重。”

 

灌顶、梵语abhisecana,abhiseka。即以水灌于头顶,受灌者即获晋升一定地位之仪式。原为古代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的一种仪式,国师以四大海之水灌其头顶,表示祝福。密教所行之灌顶,总称为秘密灌顶(略称为密灌)。佛教诸宗之中,以密教特重灌顶,其作法系由**以五瓶水(象征五智)灌弟子顶。显示继承佛位的意义。灌顶作法之种类繁多,主要为结缘灌顶、学法灌顶、传法灌顶三种。即1)、结缘灌顶,不论僧俗、机根等,为广结佛缘之灌顶。受者投花于坛上诸尊佛像,选定有缘之佛(投华得佛)为本尊,而后唱佛名号,由**三度灌以瓶水,授一印(印契)、一明(陀罗尼)。2)、学法灌顶、又称受明灌顶、弟子灌顶、许可灌顶。对于欲学密教之弟子,先选定人、时、处,并作准备作法,再授以有缘一尊之仪轨明法。3)、传法灌顶,又称传教灌顶、付法灌顶、阿阇梨灌顶。如修法之人欲为人师,或欲得阿阇梨位者,则授以大日**之仪轨明法。此种灌顶为传真言之最大奥秘。密教之受戒,皆须行灌顶,故受真言三昧耶戒,称为授戒灌顶。又于灌顶之际,若受者欲由灌顶消除灾障、成就悉地,则烧香花、乳木等种种供物,修护摩法。大理白密僧人或称为灌顶僧或称为灌顶师说明其受过密灌顶或有为人作密灌顶之职权。

 

8、阿吒力教:

 

《姚安县志》载:“阿吒力教昔为异术之最。有杨澄颗者,嘉靖间被召入京,祛大崇,赐圣坊。”

 

明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三》“仙释”条:“摩伽陀、天竺人,蒙氏时卓锡于腾冲长洞山,阐瑜伽教,演秘密法,祈祷必应。至今云南土僧名阿叱力,皆服其教。”

 

阿吒力教这个名称是具有大理特点的白密的一个专有名词。因为在当今中外佛学辞典中是找不出有关它词条的。所以我们不得不花大力作一些研究以填补这项学术上的空白。

 

关于阿吒力教的称谓的形成有一个漫长历史过程。这可以从阿阇黎一词的音译和意译两个方面来考察。

 

上述佛教典藉对阿阇黎的定义可以知道它是一个外来语。即从梵文或巴利文译来。阿阇黎是音译,汉字记外来语有多种记法。或记为阿舍黎、阿阇梨、阿祗利、阿遮利耶。略称阇梨。方国瑜先生认为有20种记法[15]

 

对此20种记法,我们不能肯定。但在有关大理白密的文献中有下列记法却是肯定的:

 

1、阿阇梨、阇梨:

 

如:《大理国上国公高榆(足)城光再建弄栋华府阳派郡兴宝寺德化铭并序》和《褒州阳派县稽肃灵峰明帝记》的作者杨才照。其结衔是“皇都崇圣寺粉团侍郎、赏米黄绣手披、释儒、才照僧录阇梨”。

 

又据元代《故溪氏谥曰襄行宜德履戒大师墓志并序》“溪其姓,智其名,其先出自长和之世。安国之时为医疗济世成业。洞究仙丹神术,名显德归。”“术著脉诀要书,布行后代。时安国遭公主之疾,命疗应愈,勤立功,大赍,褒财物之□焉。继补者阇梨之职。”碑文明确指出阇梨是一种官方授予的高级职位。即所谓的僧官。这与日本密教的阿阇梨是一种僧官的职称是极为相似的。

 

2、阿左梨、左梨:

 

如:杨延福《法藏寺古经卷清理杂记》载:“大理国写经残卷《通用启请议轨》卷末题‘师阿左梨王德彰’名下画一花押”[16] 。可知在宋代大理国已通用阿左梨一词。

 

据元统甲戌《故正直恭谦和尚墓碑铭并叙》载:“……时元统甲戌正月望日。孝嗣大阿左梨李宝立石。布燮杨智彤。”

 

据大理五华楼基址出土元代《故大阿左梨赵道宗墓碑》载有玄通秘法大阿左梨赵泰、德行高洁传印大阿左梨赵隆、神功梵德大阿左梨赵道宗、大阿左梨赵明、泰宽直善大阿左梨赵祥等。

 

明大理喜洲弘圭山《居士杨公墓志》“公讳胜,字愈之,乃太和蒙郡人也。曾祖大阿左梨讳日,精通秘密教。蒙氏时,为僧官。祖讳兴。父讳保,继祖业,永为世用,感应之效,不可析举。愈之为人,敦厚好善,修德舍施田亩,塑饰佛像于大慈之寺。持诵金刚经典,由是乡里莫不推尊,士友莫不亲爱。可知在元代、明代阿左梨这词一直在延用。

 

如:《南诏野史》载:“段氏第三代总管段庆,奉命征交趾,平之。入朝,带僧左黎同往。”僧左黎是阿左黎僧的简称。并不多见。

 

3、阿左黎

 

如:张禾为昆明泰定二年《人匠提举杜昌海墓志铭》的书咒者。碑文有:“乃创尊胜宝塔,刻佛尊容,又书真言,用祈拔识。”

 

4、阿佐梨:昆明官渡区《妙谌寺碑》署功德主阿佐梨杨庆。碑文则称“轨范僧杨庆”,此碑立碑时间为元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

 

5、阿喳黎:许实篡修《宜良县志》卷九下录作:“密教阿吒力,无言和尚,姓李名无言,邑人俗称阿喳黎,……

 

6、阿吒力

 

剑川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阿吒力僧李久成墓碑》

 

7、阿拶梨

 

现存弥渡县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的《故安人车氏墓铭》为“苍山习密阿拶梨僧首李懋书”。

 

8、阿拶哩

 

如:明代董贤的结衔为大理府赵州法藏寺住持神僧,钦取赐红阿拶哩。

 

9、阿拶里:

 

明代《李公墓志》大理苍山阿拶里洪宗撰。

 

10、阿叱力:

 

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一引旧志云“其僧有二种:居山者曰净戒,居家室者曰阿叱力,事之甚谨。”

 

明《英宗实录》卷九十四:“正统七年(1442年)七月丁丑,命云南大理府阿叱力僧纲司土僧何清等为本司都纲等官。”这里又称阿叱力为“土僧”,这是有意思的。说明在明代阿叱力教已成为本地土著居民白族的宗教,以此区别于此时盛行于汉地并大规模传入大理地区的禅宗。

 

11、阿托力

 

剑川沙溪乡明天顺八年(1464年)《故阿托力僧李久成字永终墓志并铭》,称为阿托力。

 

12、不动辣麻:

 

董贤又称不动辣麻。见《南山大法藏寺碑》。从上述资料我们得知梵文acraya一词的音译在大理白族佛教的文献里有12种不同的记录。当然还不止这12种,但有12种以上是肯定的。

 

佛典对阿阇黎意译为轨范师、正行、悦众、应可行、应供养、教授、智贤、传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故又称导师。我们注意到,在大理白密的文献中意译有如下称谓:

 

1、国师

 

据元代大师赵俊生述《故大师白氏墓碑铭  并序》载:“大师姓白氏,讳长善,大师白兴智(下缺)(四行)囗囗囗国师张汝佑之女,其家世勋行,具有谱录。据元统甲戌《故正直恭谦和尚墓碑铭并叙》载“道达天下兼济国师李僧拨”为师僧李伴富和尚的27世孙。

 

《南诏野史》载:段氏第三代总管段庆,奉命征交趾,平之。入朝,带僧左黎同往。适成宗手疽甚,黎以法水洗之立愈。帝欲试其术,乃掘地窖,令八人潜其中,击鼓佯云有怪。召黎治之,黎行法,倾之,不闻鼓声。启窖视之,八人已死。帝敬其法,封为国师。

 

据大理凤仪北汤天村董氏家祠内《董氏本音略叙》载:

 

一世祖董迦罗尤敕封阴阳燮理仙术神功天童国师。

 

四世祖董眉聚          敕封  无量神功国师

 

这国师是高一级的为国家王室作法事的的密宗僧人。有的是为高级官员所兼任。

 

如:大理五华楼新出土有杨俊升碑其头衔全称为“衡鉴君国谏议大夫杨俊升谥曰释龟儒镜圆悟国师释照明。”同时出土的还有《大理国故高姬墓铭》,即为其所撰。其碑额为“谏议大夫敕紫大师杨俊升撰。”前者杨俊升死后的谥号,后者为生前的官衔和释职。从两者看来他官为谏议大夫,是高级官员;又为国师是敕紫大师,是位大阿吒。

 

2、大师,如段清奇:云南省博物馆藏的《太和龙关赵氏族谱》写本,在其背面有楷书抄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第十一,并附有天开十九年癸亥中秋望日大师段清奇识的题记,天开是大理国的年号,十九年为公元1223年。

 

又如:元代碑刻《故大理□□氏躬节仁道济大师墓铭并叙》说:“公姓杨,讳公,曾祖大师,讳圆慧,建德皇帝尊为师。

 

3、儒释

 

:段进全是大理国“皇都大佛顶寺都知天下四部众、洞明儒释、慈济大师”。为昆明地藏寺经幢《造幢记》的撰述者即作者。

 

这儒释是以读儒书为主,又习密法的大师,如段进全。

 

4、释儒

 

《大理国上国公高榆(足)城光再建弄栋华府阳派郡兴宝寺德化铭并序》和《褒州阳派县稽肃灵峰明帝记》的作者。其结衔是“皇都崇圣寺团侍郎、赏米黄绣手披、释儒、才照僧录阇梨”。

 

这释儒是以释为主业又习儒书者。如杨才照,他首先是高级的僧官,是“皇都崇圣寺团侍郎、赏米黄绣手披。”

 

5、师僧

 

元郭松年《大理行记》说∶“(大理)凡诸寺宇皆有得道居之。得道者,非师僧之比也。师僧有妻子,然往往读儒书,段氏而上有国家者设科选士,皆出此辈。今则不尔。其得道者,戒行精严,日中一食,所诵经律一如中国;所居洒扫清洁,云烟静境,花木禅房,水☆☆循堂厨,至其处者,使人名利之心俱尽。”

 

6、轨范师。昆明官渡区《妙谌寺碑》署功德主阿佐梨杨庆。碑文则称“轨范僧杨庆”,此碑立碑时间为元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从此碑我们得知,阿佐梨即轨范僧。只是一为音译,一为意译。

 

7、通儒密大师:明代《故善士赵公墓志铭》大理府太和县行化乡通儒密大师杨玉撰。

 

8、习密净志《李武公墓志铭》为囗导福城圆净堂习密净志杨资书并篆盖。

 

9、灌顶僧

 

大理市喜洲弘圭山杨氏(白族)祖茔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杨森撰《故宝瓶长老墓志铭》载:“宝瓶讳德,字守仁,姓杨氏,世居喜脸,稽郡志,唐贞观时,观音自西域建此土国,号大理。化人为善,摄授杨法律等七人为吒力灌顶僧。”

 

10、密显坛主

 

明宣德庚戌年,大理海东《故颖川郡处士陈公墓志碑铭并序》为本郡密显坛主大阿左梨书丹并篆额。所谓书丹就是书写碑文,篆额就是书写碑额上的梵文六真言。所谓密显坛主说明这位阿左梨是密显两法都双修的。

 

11、咒师

 

如:杨长生《大理国彦贲赵兴明为亡母造墓幢》的书丹者。其幢上有“□梵咒师金澜(衣)僧杨长生书。”时间在“元亨十一年,岁遇乙卯”为公元?年。咒师,即结印契诵真言、而行加持祈祷之法师。又称法咒师、咒禁师。一般多指持咒行法的密教修行者。咒,指陀罗尼;禁,指未受密教之灌顶者,则禁止修法。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咒师教其发弘誓愿,永断众恶,常修诸善。於诸有情与大悲心。唐代时曾设立咒禁师,称为咒禁博士,乃教授咒禁,祛除疫厉者。故咒师又为辅助医疗之官职。於日本,文武天皇(697--700)时,亦设立咒禁师。又於供养会时,司掌诵读咒愿文者,称为咒愿师。”在大理白密中,禁咒师为亡人设五七斋事、书写碑文及梵文佛顶尊胜托罗尼经咒。

 

12、持明沙门

 

大理北汤天村发现的大理国写经有题识为:“爰有佛第子持明沙门释照明俗讳杨义隆。为幼男杨隆俊,为己为人,敬写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叶一百张壹卷……,时保天八年……”保天是大理国的年号,八年为公元1136年。杨义隆为持明沙门释照明,即持密的师僧号照明,是位阿吒力。

 

13、大密

 

喜洲弘圭山有明代《故大密李公墓志铭》。

 

14、法师

 

前引明代《故大密李公墓志铭》的书写者为“钦取密教灵通鉴彻玄妙法师叶榆杨逻书”。

 

15、五密僧

 

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故宝瓶长老墓志铭》载:“妣妙圆,五密僧师杨俊之女。”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凤羽乡密僧段金刚成撰。《五密僧杨祯碑志》

 

所谓五密,查佛典,又为五秘密菩萨,五金刚菩萨,指密教金刚界之金刚萨及欲、触、爱、慢、五金刚萨陲。有金刚顶瑜伽金刚萨陲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17]

 

16、习讲密僧

 

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故弘圭法主玉泉庵贯公墓志铭》为“成化丁酉科乡贡进士五峰杨政撰。习讲密僧李魁书。”

 

要指出的是有的音、义两种称谓都有。如前述杨才照、段进全等,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的一些大德各有特长,因而有种种不同的封号。从上述称谓来看,在大理白密中称僧人为阿吒力是在元代以后,盛行于明代,这无疑是密宗在白族中已逐步世俗化的结果。因为在大理国时期阿阇黎是国家法定的一种高级的僧官,只有那些信仰密宗的高僧大德才或对国家有贡献的在家僧人有可能得到如此的荣誉。如奚智是在家密僧,但他有高超的医术救过公主的命,被补授阇黎之职。而到了明代有权授予阿阇黎称号的大理国政权已被元灭亡。没有可授阿阇黎的权力机构了。密宗阿吒力教成了土教,其僧人成了土僧,他们也有自知之明,一律不用高级的阿阇黎一词了,这就是我们在元以后的碑刻里见不到阿阇黎的称谓的原因之一。明代,禅宗在大理白族地区得到发展,密宗越来越世俗化,阿阇黎这个密僧的高僧大德的称谓不见了,代之的是阿吒力一词,(又写为阿左梨、阿叱力、阿拶哩等十余种,在本书中为了行文的统一,就写为阿吒力。)这阿吒力成了区别于禅宗僧人的一般密宗僧人的代名词一直流传至今。明代大理白族的密宗又被称之为“土教”,其意即本土的一种密教。因为这种“土教”的“土僧”都称之为“阿吒力”故又称之为“阿吒力教”。要指出的是所谓“土教”、“阿吒力教”都有蔑视的成分在内。就像俗称西藏的密僧为“喇嘛”,民间也有称其密宗为喇嘛教的,但在学术界我们还是尊称为西藏密教,简称藏密。所以我们为严肃起见一般不称阿吒力教。还是称为大理白族佛教密宗为好。

 

五、白密的部派

 

密教有四部:事部(初期杂密)、行部、瑜伽部、(中期纯密,金刚部、胎藏部)、无上瑜伽部、(后期左道密)

 

有学者认为云南大理密教是杂密,[18]我们经多年考察认为,非也。而应属瑜伽部。

 

白密的密教为正纯密教。又称中期正纯密、右道密教。相当于四中部的行部、瑜伽部。

 

行部,也称修密,此部以《大日经》为主要经典,以《大日经》住心品的中的“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三句为根本。又讲十缘生(一幻、二阳炎、三梦、四影、五乾达婆城、六响、七水月、八浮浪、九虚空花、十旋火轮。以上十缘生皆为从缘生自性之义,真言行修瑜伽之时,于所现之本尊海会生著相,魔即得便,是故以此十喻观无性生而不执著也。)颇类似般若经的性空之说,但在“菩提心”的心中已带常我的色彩。以大悲为本,以随机的的方便而渡众生,表现了大乘佛教的特色。

 

瑜伽部:该部配合行部的“方便为究竟”而融摄世俗,故以作在家相(天人相)的大日**为其中心,以金刚手等为其护翼,出家相的释迦牟尼及二圣者,被置于外围。此由胎藏界及金刚界是化身释迦佛的本尊。本尊应居中心;在实际上;是圆融了外教的群神;且以外教的群神,均为本尊方便摄化的显现。 的曼陀罗即可看出。这在理论上说是因为大日**为法身佛。

 

侯冲在《南诏大理写经与南诏大理密教》中说:与大黑天神有关的残卷中,有以“香焚柏子,灯点兰膏”,礼请“诸佛**部”、“佛母莲花部”、“真智金刚部”、“法性毗卢佛”、“法王释迦佛”、“帝释因陀罗”、“摩诃迦罗天”、“二乘二权众”等八圣众,恳祈“垂哀悯、广施无遮、受请供”的载录。这里的“诸佛**部”、“佛母莲花部”、“真智金刚部”、正是瑜伽部的三大部。其部主分别为大日**、观世音、金刚手、在《张胜温梵画卷》均有图像。证明它们在大理也是受到广泛崇奉的。这里所载礼请包括瑜伽部三大部的八圣众广施无 遮法会,以使众生蒙赈、其实正是瑜伽部为配合行部的“方便为究竟”,使众生速证无上菩提、“得无为于三密之中”的表现。因此,云南大理的密教属瑜伽部。这是正确的。

 

另外,邱宣充先生更进一步指出,根据大理三塔出土的经卷上的曼陀罗图像看与塔藏的各种金属铸像的题材是相吻合的,这反映了唐宋时期云南大理地区的佛教是属密宗由瑜伽部衍生而来的胎藏部佛教。[19]如果光是指三塔的文物这是对的。但我们认为,白密当然不止有胎藏部,还有金刚部,如,昆明地藏寺经幢就是金刚部的代表作。

 

关于“四业”:所谓“持明法”,其实就是“陀罗尼法”,指诵读受持真言。但陀罗尼有四种,真言也有四义。四种陀罗尼为法、义、咒术、忍。依《大乘义章卷十一》之解释:1)法陀罗尼,又作闻陀罗尼,法总持。谓对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2)义陀罗尼,又作义总持。谓对于诸法无量之义趣总持不忘。3)咒术陀罗尼,又作咒总持。谓菩萨能依禅定力起咒术为众生除患。4)忍陀罗尼,又作忍总持。谓安住于法住持之实相而忍持不失。[20]

 

查四种法:一、四种坛法之略称。又称四种护摩法、四种成就法,即指密教修法中的之息灾法、增益法、敬爱法、降伏法等四种。1)息灾法,梵文santika,又作寂灾法,为消除自身及他人之种种病难之事而修之法。2)增益法,梵文pustika.为增益自身及他人之寿命、福慧、智慧等之修法.3)敬爱法,梵文vasikarana.为自身及他人欲得佛菩萨加被,或欲得君王众人的爱护的祈祷法.4)降伏法,梵文abhicarka.又作调伏法,为自身及他人调伏怨敌恶人等之祈祷法.[21]

 

四德,指**法身所具有之四德,即:常、乐、我、净.1)常,谓**法身其体常住,永远不坏不迁.2)乐,谓**法身永离众苦,住于涅猇寂灭之大乐.3)我,**法身自在无碍.为远离有我、无我二妄执之大我.4)净,谓**法身离垢无染,湛然清净.[22]

 

侯冲说,由于大理国时已有《转四业洒(?)歌》等著述故后人在描述南诏密僧的行实时往往称此四陀罗尼为“四业”或“四术”.如明代大理喜洲弘圭山的墓志铭中有“行四业法”,“精通□(密)典四术”,“能达赞陀屈哆源流四业之阃奥”.这就说明瑜伽部不仅是云南密教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云南密教的主要成分.瑜伽部与行部同属正纯密.……来自内地的华密和印度密宗是云南密教的主体。[23]这是对的。

 

我们考察了大理白族密宗的来由,其主要是传承了唐代汉地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及弟子们所弘扬的正纯密教(又称唐密、华密,下面为全书统一起见,统称汉地密宗),因为唐代南诏国的北部抵益州以大渡河为界,与大唐帝国相接壤。益州,唐武德至开元,北宋太宗时,曾先后改蜀郡、成都府为益州。州内有成都平原,自汉以来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密宗在什么时候传入四川,目前掌握的线索不多。我们知道,密宗胎藏、金刚两部密法中,以金刚界传承较盛。金刚智传不空,不空门下弟子号称“六哲”,而以惠果承其法脉。青龙寺惠果(752805年)光耀宗门,“法灯满界,流派遍域”。密宗的兴起和流传,首先在长安和洛阳两京地区,然后西至河西走廊,北至太原、五台。据日本僧人空海撰《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等史料记载,其南传弟子中有“剑南惟上”,一作“成都惟尚,”说他求法是“饮风振纲,渴法负籍”。

 

惟上(惟尚)学成后是否返回四川,尚不可得知,但西川成都一带曾派人往京师学密法,却是事实。成都唐墓中,曾出土成都府卞家印的梵文陀罗尼经,说明密宗已在当地传布。《资治通鉴》卷908记载,五代时:“蜀主(王建)登兴义楼,有僧抉一目以献,蜀主命饭万僧以报之”,从这僧人的行为看,应为密宗僧。又据《益州名画录》记载,成都大圣慈寺为一代名刹,其规制宏大,总共有九十六院,晚唐时有壁画万幅,宋时还有屋宇八千余间,其中有不少密宗题材的壁画和塑像,如毗卢佛、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北方毗沙门天王等。至少从晚唐以来,大圣慈寺已是密宗的活动重镇。宋代,大圣慈寺沙门藏川撰述的《佛说十王经》曾广为流布,成为绘塑地藏与十王变题材的经本。

 

唐末五代,正当中原北方密宗法脉几近断绝时,西川却出现了一位祖师式的密宗传教人物一柳本尊(855942年),柳本尊宗金刚部密法,主要行化于西川一带。到了南宋,四川大足又有赵智凤(11591249年)传教。赵智凤秉承柳本尊法脉,一系相传,首创大足宝顶山和密宗金刚部道场,主要活动于川中一带。这样,从唐末至南宋,从西川到川中,在几乎近四百年的时间里,密宗在四川盛传不衰。现存以密宗题材为主的大批石窟造像,便是最好的证明。晚唐以后密宗(以金刚部为主)在四川的传播,确实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24]

 

南诏大理国北境与四川相接,四川盛行的汉地密宗也传必然传到南诏大理国。前已述唐代汉地密宗是正纯密教,传到日本(日本留学僧弘法大师空海与剑南惟上都是惠果的大弟子。[25])与南诏的都是正纯密教。这是日密与白密在地域上相距万里,互不往来,却有许多共同处的奥秘所在。

 

六、白密的宗旨

 

白密的宗旨有二条,一是方便成佛;一是禳灾祈福。

 

一、方便成佛,即身成佛。

 

根据密宗的理论修密教,比显教更方便成佛。所谓显密二教差异,在于成佛之速迟。显教之修行方法成佛极难;密教之修行方法成佛甚易。

 

白密阿吒力僧曾很精辟地向大明皇帝解释了这个问题。

 

大理市凤仪北汤天村《董氏本音图略叙》载,董贤孙焰慧智明“天顺五年(1461年),正月,差总兵官镇守太监御史罗奉旨召慧智于端拱门,至宫内行法事,帝问曰:你做阿叱力是什么名号?”答曰:是西天梵语,此间即是灌顶之师。可以超凡入圣。皇上钦信,令其荣归。”[26]作阿吒力可以超凡入圣,可以即身成佛,这是他们的信仰,也是其教的宗旨之一。

 

二、禳灾祈福护国佑民

 

我们纵观白密的整个历史,它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仅管它有多种的仪轨,所持的是各种真言密咒,所行事神秘不经,令人难于相信。而其宗旨在于禳灾祈福。这可以从多种文献得到证实。

 

首先我们看产生于公元899年的《中兴二年画卷·文字卷》南诏王舜化贞明确地说:

 

“阿嵯耶观音之妙用也,威力罕测,变相难思,运悲而导诱迷途,施权化而拯救济含识,顺之则福至,逆之则害生。心期愿谐,犹声逐响也。”此阿嵯耶观音可禳灾祈福于是南诏王才“化俗设教,会时立规,感其度笃信之情,遂现神通之力。则知降梵释之形状,示象马之珍奇,铁杖则执于拳中,金镜而开于掌上。”[27]

 

南诏王舜化贞“开秘密之妙门”即大兴密宗的目的是“息灾殃之患难。”此是禳灾。又文的方面祈求“聿兴文德,爰立典章,叙宗祧之昭穆,启龙女之轨仪,”,武的方面祈求“广施武略,权现天兵。外建十二之威神,内列五七之星曜。降临有异,器杖乃殊。启摧凶折角之方,广开疆辟土之义。”这是祈福。从此可见南诏国后期之所以弘扬密教其功利性是十分明确的。这种功利性一直传承到如今,是白密的特点之一。

 

在大理国时期,白密的这种特点得到传承。

 

大理国王段政兴在阿嵯耶观音上的铭文(发愿文)是国王们思想的代表。其为:皇帝信段政兴资为太子段易长生段易长兴等造记愿禄     尘沙为喻保庆千春孙嗣天地标机相承万世。

 

是祈祷皇帝骠信段政兴及子子孙孙的皇位“天地标机相承万世”。是段氏大理国皇位永固,万代相承。当然这只是皇僧们的一种愿望罢了。

 

如天开十九年(1223年)大师段清奇在《大般若大波罗蜜多经卷第四十一》上加的识语云:“大理国灌顶大阿左梨赵泰昇敬造大波若经一部,聊申记云:懿哉,能仁演于甚深教宝理,包法界而难思觉,后谈於微细真铨义同太虚而难恻我灌顶大阿左梨。冀申厄而防御,请分犀以写金文,虑魔障而弗干,蒙卷秩以早全跋矧,欲:上福皇王国宰保基祚则基祚久长;次腄贵及僧伦懋德业,则德业兴显;又祝躬验坚利济物遂以逾厚逾富则子孙绍陵履芳踪以妄偏无党;福及内眷;庆洽黎蒸;永添禄寿之期,俱沾利荼之兆。时天开十九年……大师段清奇识”[28]

 

很明显,这位段清奇大师在“大理国灌顶大阿左梨赵泰昇”造的经上指出阿吒力僧们种种行事的目的只不过是这样几点:

 

1、“上福皇王国宰保基祚则基祚久长;”

 

是祈祷大理国皇帝王子相国们及他们统治大理国的命运天长地久。

 

2、“次佑贵及僧伦懋德业,则德业兴显;”

 

是祈祷佛僧们的德业兴盛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理国时期僧侣们的地位是第二位的,是仅次于“皇王国宰”的。

 

3、“又祝躬验坚利济物遂以逾厚逾富则子孙绍陵履芳踪以妄偏无党;”

 

是祈祷子子孙孙们在得到所积的又厚又富的阴德的基础上正常的发展。

 

4、“福及内眷;庆洽黎蒸;永添禄寿之期,俱沾利荼之兆。”

 

是祈祷家属及黎民百姓得到富贵和寿。

 

这是祈的四个方面。

 

禳呢,他说:“冀申厄而防御”,“虑魔障而弗干”是期冀表明防御厄难,因为考虑到魔障是存在的。

 

这是大理国时期白密阿吒力僧们“禳灾祈福”及具体内容。

 

到了明代,白密的这种“禳灾祈福”的思想得到继承和发展,只是对像有所变化,所谓的“皇帝”不是南诏大理国王,而是大明皇帝了,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了。

 

如董贤说:他“密念护国真言,上祝皇帝圣寿万万岁,太子诸王,福寿千千春,文武百官高增禄算,次荐慈考,董阿拶哩量、慈妣杨氏和寿养育之恩,并多生父母,上答四恩,下资三有,普及舍情,齐登佛地者。”[29]

 

也是1、“上祝皇帝圣寿万万岁,太子诸王,福寿千千春,文武百官高增禄算,”

 

2、“次荐慈考,董阿拶哩量、慈妣杨氏和寿养育之恩,并多生父母,上答四恩,下资三有,普及舍情,齐登佛地者。”

 

其思想宗旨与大理国的是一致的。是护国佑民。不同的是这个国是明代的大明帝国了。

 

明代许多阿吒力僧人们谈到本教的宗旨时也常用这样的话他们“流传密印,译咒翻经”是为了“上则阴翊王度,下则福佑人民。”[30]也说是为了“护国安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足食。”[31]

 

当今在大理白族地区的剑川县,洱源县还有一些阿吒力僧在为人家作法事。著者多次深入到他们中间作田野调查,当问及他们所行法事的宗旨时,他们往往用“禳灾祈福,护国佑民”八个字作回答。我也多次看他们的经书,科仪,目睹他们的法事,了解来求作法事的人家,他们都说我们请阿吒力来家里念经的目的是“禳灾祈福,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其宗旨古今是一致的。

 

白密有几大特点:一是历史长,绵延了一千多年。二是民族性,其一直在白族内部传播,当然其他民族也有受其影响的,但主要是在本民族内传承。三是传承的家族血缘性。四是宗教上的祭祀性和兼容性。五、有特殊的神祇。六、佛经的白族化等。

 

七、古代白族大姓之佛教密僧

 

在前面我们提到,民族化是白密的一大特征,因为在多民族的云南省从唐代至今一直崇信佛教密宗的仅仅是白族。本章着力从民族宗教学的角度阐述一下白族与佛教密宗的关系。

 

白族是我国西南诸少数民族中受佛教影响程度较深、时间较长、群众面较广的民族。传入的佛教不止一种宗派[32],但大乘教的瑜伽秘密宗从唐宋时至今一千余年时间里,给予白族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形成与汉密、藏密、日密等不同的白族密教流派,对整个云南以及附近的国家和民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佛教的中国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值得深入研究。

 

多年来,白族佛教的研究十分薄弱,著者从事大理民族文物工作,接触了一些为正史未载的史料。如历代大理白族古碑刻铭文;各大姓家谱族谱等。从中可以看出白族的名家大姓与密宗在大理流行的奥秘。以段、高、杨、赵、李、董、张、王、何、尹、杜、施等为首的大姓在南诏国前期是雄距国家的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事业的渠帅。他们占了南诏高级官员的绝大多数。密宗的传入他们起了重要作用;后来各大姓的一些头人变为大大小小的阿吒力(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写作“阿阇黎”等,现为行文的统一,都写成阿吒力)。在南诏国后期至近代他们在经济上是富甲一方的领主,在宗教文化上是统领一方的“释儒”或“儒释”,是白族的上层知识阶层。因而在政治上也是一方的领袖。他们是佛教在白族中传播的骨干力量。南诏国王依靠他们引入了佛教,从中原迎来佛骨和经典。并修建了大批的佛寺、佛塔、石窟,抄写了大量的经卷。宋代大理国王依靠了他们使佛教成为鼎盛的国教,并绘制了象《张胜温画卷》那样被称之为“南天瑰宝”的梵画长卷。在元明时期他们乃是佛教的骨干力量,清代以后大理佛教衰微,但影响一直存在,直至今日。

 

阿吒力,梵文作Acarya,音译为汉字有二十多种写法。[33]译意为轨范师、受教师等。大理地区泛称“释儒”、“儒释”。又称师儒、大师、长老、国师等。碑刻上又有“大密”“大密法师”、“密教师”、“坛主”、“灌顶师”等称谓。白族语称之为“师主波”、“斗(头)波”、“金(经)师”。他们是广大白族民众皈依密教的老师。他们有文化读得懂佛教经典。没有文化,不懂佛典的广大白族民众依靠他们口传心授才逐渐知道佛教的奥义,从而皈依了佛法。所以研究佛教在白族中的传播和影响,抓住白族上层知识分子集团、即贵族、即大姓、即名家才抓到问题的核心。不然只见物而不见人,不能深入。这里就古代白族上层大姓的密僧阿吒力问题作以下讨论。

 

八、唐初洱海地区河蛮大姓及其宗教

 

白族是生活繁衍在以今天大理洱海地区为中心的一个定居的以种植水稻及渔猎等为主的崇尚白色的古老民族。已有四千多年可考的文化史。在汉代史称昆明人、唐代称洱河蛮,有东、西洱河两部,是西爨白蛮之一。简称河蛮或白蛮。产生了一批大部落酋长,他们已吸收了部分汉姓作姓氏,又称为名家(贵族)。

 

方国瑜教授辑录各种史料题作《西洱河风土记》现摘录如下.[34]

 

其西洱河,从嶲州西两千五百里,其地有数十百部落,大者五六百户,小者二三百户。无大君长,有数十姓,以杨、李、赵、董为名家,各擅山川,不相役属。

 

有船无车。男女以毡皮为披,女子蕦布为裙,衫仍帔毡皮之帔。头髻一盘而成形如鯠。至于死丧哭泣,无不毕备。

 

唯服内不废婚嫁,娶妻不避同姓。富室娶嫁,金银各数十两,马、牛、羊皆数十头,酒数十瓶,女之所赍金银将□亦称是。

 

其俗有盗窃杀人淫秽之事,酋长即立一长木,为击鼓警众,共会其下,强盗者众共杀之。若贼家富强,但烧其屋宅,夺其田业而已,不至于死。穿窬盗者,九倍偿脏。处女、孀妇淫秽不坐,有夫而淫,男女俱死,男子不跨有夫女子之衣。若妇淫之人其族强者,输金请和,妻则弃之;其两杀者死,其家即报复,力不能敌,则招其部落举兵相攻。

 

此《西洱河风土记》之文为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粱建方至西洱河时之记录。

 

从上述记载中我们可作三点推论:

 

1.当时已有数十百部落组织。

 

2.有数十姓,以杨、赵、李、董为名家,各有君长,不相役属。

 

3.从婚丧礼葬的习俗方面来看其宗教信仰没有佛教道教的影响,一句话他们信仰的是原始宗教即巫教。

 

其部落酋长是宗教领袖兼政治领袖,即史书上所称的“鬼主”。《新唐书·南诏传》云,夷人尚鬼,谓主祭者为鬼主,每岁出一牛或一羊。

 

南诏国建国之后,河蛮的张、杨、赵、李、董、尹、杜、苏、段等大姓成为文武高级官员。是南诏王室蒙氏安邦治国的元勋。是上层知识集团,是贵族阶层。

 

唐贞元年间(公元八世纪末)唐朝官员韦皋在成都办了一所学校,供南诏的王子及白蛮贵族子第学习,一批毕业回国后又派一批。这所学校共办了五十年,先后培养出南诏子弟数千人。[35]

 

这些人在学习文化的同时也肯定学习了成都等地当时盛行的佛教密宗,传回了南诏国。后来段义宗入蜀,于佛理十分透彻。何光远《鉴诫录》卷六:“布燮朝”条曰“蜀后主(王衍)乾德中南蛮选布燮段义宗……等为使入蜀,义宗不欲朝拜,遂秃削为僧,……谈论敷奏道理,一歌一咏,捷应如流。”

 

九、白族大姓的密僧阿吒力

 

1、张 

 

白族原来是无姓的。张姓是白族最早吸收的汉姓之一。《白古通纪》等地方史料记载,三国时,蜀武候诸葛亮册封白王仁果九代孙龙佑那为采地主,赐姓张氏。[36]

 

唐初,张龙佑那的后裔张乐进求为三赕白大首领将军,曾与兴宗王蒙罗晟等九人共祭天于铁柱侧。[37]这说明该张氏是白族东洱河部落的大首领,又是他们共同的宗教领袖。是主祭天于铁柱侧的。下面考释张氏为密僧者如下:

 

张予辰:

 

明·万历《云南通志》载:“张予辰,南诏密教七师之一,习天竺持明法,常讽诏为善,忽嗜杀人。诏重建寺成,以问予辰有何功德,予辰曰,勿腾口说当为证明,端生露地,……”[38],此张予辰是大阿吒力无疑。

 

张胜温:

 

大理国时释界著名画师。《大理国梵画卷》又称《张胜温画卷》即其所作。其作品表现了他对佛教经典研究的精深和超凡的绘画技巧。是当时名家大姓中的高级知识分子。是皈依佛教的高级人才。

 

元代,张氏为僧的情况不详。从近年新出土的元碑《张长老墓碑》可见一斑。碑载:“长老姓张,讳明,释号道真,乃蒙国舅张乐进宁(求)之□,(上阙)兴,兴德,德□,□温,温成,成俸,俸英,英生明,明生势,势生护”,这段说明这张明长老,是南诏国国舅张乐进宁(求)之裔,子孙相继,有较长的父子联名的谱系。“尚胜大理人(下阙)”,“皇庆元年春,中奉大夫肃政访使张子元临按大理,(下阙)云南王因命祈晴祷雨,莫不立应,累锡赏赍。”“命□充云南碑□长老,复蒙云省扎椁谕提调碑殿,仍(下阙)生之嗣,明、连、福也。明乃今之长老,洞晓释儒。”下面一段我们可知张明长老的祖辈也是大阿吒力,因此云南王(元世祖第七子西平王奥鲁赤之子老的)命他作法术,祈晴祷雨其道法极高,莫不立验,累累得到赏赐。被命为云南碑殿的长老。其后裔之一的张明仍世袭了长老,因为其遵奉家传,洞晓释儒。

 

从这块残碑我们得到极为重要的信息。

 

1.作为云南国诏首领大将军的张乐进求这样一位在唐初以祭天在铁柱侧,搞白族古代巫术的头面人物,其后裔在元代作了世袭的“祈晴祷雨莫不立验”的大阿吒力,服务于云南王。

 

2.这张氏的长老一职也是世袭的,释号道真的张明长老一职是从上辈传袭下来的。

 

明代张氏乃为阿吒力。

 

大理喜洲弘圭山存明宣德九年的《张宗墓志铭》说:“张宗氏,世居弘圭乡下阳溪之善士。”“祖考张庆释氏之书,以长老称之,名誉益彰。”“宗赖考张慧、母杨氏观好抚育教训。”“今宗享年六十有余,精通佛门之教,性禀□□,九遇岁旱,请祷祈求,无不应感。由是道播名扬、姓字显著。娶杨氏之女观凤为妻,生子三人:长曰守廉;次曰守学;三曰守道,咸习其父之释教。倜傥豁达,承祖宗□□之业。”

 

这位长老张宗也是位能呼风唤雨的阿吒力,他九次遇到大旱之年,请祷祈求,无不应感。值得注意的是张宗的祖父张庆号长老习释氏之书,张宗得父母教训精通佛门之教,他的三个儿子都承袭其父的释教。这一家四代都相传为释教之师,即“阿吒力”。

 

为什么他们能几代人相传为密教之师呢?这跟他们政治地位、家庭影响有关。明景泰八年《故善人张公墓志铭》说:“公讳福,姓张氏,九隆族之裔,世处大理太和之喜脸(应为)。”这家人产业富实,世代为里长。张富继承父兄之业亦为里长。他尊依(佛典)教民梵文,是位师主波即阿吒力,劝善化恶,“修理圆通庵宇、敬佛供僧,常修水陆诸斋,课诵释典。”他的妻子高氏,“凡有佛刹神祠,朔望上下弦日,焚香祝祷。”综上碑文所述,这张福在经济上是个富户,政治上是一里长,宗教上是能教民梵文的师主波,家庭里有虔诚的佛教徒,有敬佛习释的家庭。因为他们的经济、政治地位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得到承袭,而且宗教地位也得到承袭,家风也相应成俗,这样就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释儒来。

 

2、段氏

 

段氏为白族大姓之一。段姓的祖先在唐代南诏国任了五代的清平官(相当于宰相),任了大理国二十二代国王,当了元代十二代云南省大理总管。历明清至今段氏子孙都生活在云南各地,主要在大理。[39]

 

段氏在南诏国时期引唐王朝的佛教入大理,立下了功绩:《新唐书·艺文志》曾著录有‘七科义状’一卷,就是南诏国派往西川求法的段立之,与释悟达(即知玄法师)讨论佛教有关问题的记录。

 

段氏在南诏时有人为僧:

 

1.段义宗:

 

何光远《鉴诫录》云:“蜀后主乾德中,布燮段义宗等人使蜀,义宗削发为僧,号曰大长和尚,左街崇金寺赐紫沙门银钵,有题大慈寺芍药诗云。”

 

2.段道超:

 

据明万历《云南通志》载:“段道超为南诏密僧七师之一”,他能役使鬼神,召致风雨,降龙制水,救灾禳疫”先后为南诏礼教致教其国人,号曰七师,是位大阿吒力。”

 

3.段长老:

 

据清·鄂尔泰篡《云南通志》卷二十五载:“曲靖府,唐·阿阇梨姓段,人呼段长老,幼得驱龙术,不事符牒,凡请祷,立应……”

 

大理国时期,以第一代国君段思平为首,就十分好佛。胡尉本《南诏野史》云:“帝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据此本书所载大理国立国316年,传22主,竟有10主避位为僧。其中仅有1主是被逼,废为僧,其余9主是崇信佛法禅位为僧。。他们是:

 

1、文经皇帝段思英,在位一年,废为僧,法名宏修大师。

 

2、秉义皇帝段素隆,在位四年,禅位为僧。

 

3、圣德皇帝段素贞,在位十五年,禅位为僧。

 

4、孝德皇帝段思廉,在位三十一年,禅位为僧。

 

5、上明皇帝段寿辉,在位一年,禅位为僧。

 

6、保定皇帝段正明,在位十五年,禅位为僧。

 

7、中宗皇帝段正淳,在位十二年,禅位为僧。

 

8.宪宗皇帝段正严,在位三十九年,禅位为僧。

 

9、景宗皇帝段正兴,在位二十五年,禅位为僧。

 

10、神宗皇帝段智祥,在位三十三年,禅位为僧。

 

问题是这胡尉本《南诏野史》仅仅著了这十位国王有1位是因争王位,废为僧,9位是崇信佛法,禅位为僧。他们是什么僧并没有阐明,这是研究问题的关键。著者也曾百思不得其解。近细细玩味藏于美国圣第安哥博物馆的大理国观音像的铭文,问题豁然而解。铭文为:

 

皇帝信段政兴资为太子

 

段易长生段易长兴筹造

 

记愿禄尘沙为喻保庆千

 

春孙嗣天地标机相承万世

 

这里的皇帝信段政兴就是上述野史上记录的禅位为僧之九的景宗正康皇帝,他的父亲是禅位为僧之八的宪宗皇帝段正严,他的孙子是禅位为僧之十的段智祥,这一家子三代人都先后为僧的事实说明,这几位皇帝僧都是有妻子有儿女的。再者从段政兴造的观音像,父子都有夹梵名易长(张胜温梵像卷有易长观音菩萨的画像,充分说明他们崇拜的是观音菩萨,这正是大理佛教密宗的特征。禅位为僧之十的段智祥之孙后被封为“摩诃罗嵯”又称“大黑天神”,白族语称“朵恨黑日”是密教的主神。再从当时造的经现存有段思廉保安六年(公元1052年)及段智祥天开十六年(公元1223年)的写经。另外,同时代的还有《佛说灌顶药师经疏》、《通用启请仪轨》卷末题“国师阿左梨王德彰”,这些都是属瑜伽密宗即阿吒力派的经典。

 

从这几位禅位的皇僧:1.有妻子儿女;2.有的夹佛号名;3.崇拜密教的神祇;4.抄写的主要是密宗的经典等四个方面,我们论证这些皇僧信仰密宗的僧人。虽不是高僧,但他们礼佛最虔诚,是大护法。由于得到他们皇族的支持才有密宗在大理国一直盛行三百多年而不衰的记录。也是由于他们的皇族表率,其他白族贵族大姓高、杨、赵、李、董等才纷纷效仿,涌入阿吒力的行列,并建寺的建寺,造塔的造塔,写经的写经,驱龙降鬼,作法降敌,口诵真言,形成特有的白族密宗流派,与日密、藏密等相比较而存在。

 

在大理国时,不仅国王段氏信佛,其族人段氏也有为高僧者。如:段进全,现存昆明古幢公园的大理国经幢的《造幢记》作者则为段氏族人。[40]其号曰“皇都大佛顶寺都知天下四部众洞明儒释兹济大师段进全”,皇都指大理,为当时大理国的都城。佛顶寺在今太和村侧山麓,是大理国重要的寺宇。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理国文治九年(公元118年)的经文尾部题跋有:“佛顶寺主僧尹运富监造。”[41]儒释,方国瑜先生考说,儒释为佛门之读儒书者,即阿阇梨。[42]这是正确的。兹济大师,徐嘉瑞说:“李修通志及释圆鼎《滇释记》皆有宗释兹济和尚,大理人。其地、其时、其名皆同,则造幢记之作者段进全,为兹济和尚,亦可定也”[43],此说不误。该经幢为密教的典型艺术作品,段进全则为密教高僧阿吒力可知。

 

段清奇:云南省博物馆藏的《太和龙关赵氏族谱》写本,在其背面有楷书抄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第十一,并附有天开十九年癸亥中秋望日大师段清奇识的题记,天开是大理国的年号,十九年为公元1223年。

 

元代,大理总管段兴智被封为摩诃罗嵯。其号有密宗大王之意。其段氏仍有政治首领兼宗教领袖的地位。[44]元代段氏为阿吒力者史书无考,近年来在大理五华楼发现一批元碑,[45]其中有《段氏长老墓碑铭并序》说:“长老姓段,讳长,蒙时慈爽官员义之后也。义生君,敕号经白撰官,写万德寺钟记。君生保,保生世,世生忠,其宗族世世获爵,为国耳目,作慈爽之事。慈爽者,蒙时礼部之司也。凡有爵秩班列位次,进退百官,郊禘蒸尝天当神地祇,宗(中缺)所职也,其为官则百度维贤。至中福则亦袭其祖业,能美其教化,厚人伦”,“福生成,今之长老,则成之子也。”由此可见此段长老是南诏国礼部官员慈爽段义之八世孙。以二十五年为一世,有二百余年。碑又说:“时大理总管段忠顺见其忠信,善行精专,荐其材干□□□院,号为大师,亦以其主功□□事则神人□风行化合,无所不宜矣。至云南诸路参知政事段中奉见是世□遍□□□□□□□其德于位下,敕受法旨,为大理等处长老。成法门之领袖。”说明大理第五代总管段忠顺见其善行精专,授予大师的称号,主祈祷神人之事,很有灵验,后来又被段中奉敕受法旨,成为大理等处长老,成为“王公敬其德,士民遵其法”的法门领袖,即大理等地区的大阿吒力了。

 

但是这位元代大理地区段长老与前引南诏时期曲靖地区阿吒力段长老有何联系因无史可考,不得而知。只知后这位段长老之成为法门领袖,是与段总管的提拔、任用分不开的,当然也与自己精于密教阿吒力之法术有关。

 

明代段氏为阿吒力者不少,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

 

如:洱源县邓川明政统三年(公元1438年)《故老人段公墓志铭》说:“公讳恭,字思敬,姓段氏,世居邓川洱源之市坪。按郡志:唐贞观时,观音大士自西域来建大理,以金仙氏之口化人为善,摩顶蒙氏,以主斯土,摄受段超等七人为阿吒力灌顶僧,祈祷雨晴,御灾捍患,超即公始祖也。谱谍逸坠,不可详记。曾大父讳益能,袭祖术,通显密;至段恭“家庭之训,自幼力学,”“崇修五佛寺,创家庙于后院,□饰佛像,赎奉□□等经,深究寂灭之理”为居士。

 

又如: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故考大阿拶哩段公墓志铭》说:“夫西竺有姓名曰阿拶哩(即阿吒力之异写——笔者注),是毗卢遮那族,姓婆罗门,从梵天口中而生,教习秘密大道。唐贞观己丑年,观音大士自乾竺来,率领段道超、杨法律等二十五姓之僧伦,开化此方,流传密印,译咒翻经,上以阴翊王度,下以福佑人民。迨至南诏蒙氏奇王之朝大兴密教,封赠法号、开建五密坛场,为君之师。王重法以公主之女甥□之,承续助道,和光同境,受灌顶之师也。粤若段氏大和尚,乃道超之宗裔也。一传至段和尚羌时,有五德,为观音坛之教主。羌生政、政生善、世居大理邓川之上邑,皆修密法门,世不乏人。善生忠,字玄悟,戒行精严,道德高隆,本州郡守段知州请为守护僧首,命写唐梵之经咒,号曰:“才德教诲五密阇梨。忠生祥,即公之考也。生二男:长曰成,次曰生,即公也。自幼聪敏,受业于喜洲杨姓大法师兴学经,广览密术,精通存者,祈福禳灾,亡者咸蒙济度,配乃杨氏名门之女,曰圆。生五男:曰海、曰俊、曰嵩、曰顺、□□。□□先卒,绍袭宗风,勤修德业”。

 

从以上碑文我们可知这大理邓川白族大阿拶哩段祥一门宗族从唐代南诏其段道超起,历大理国、元代至明泰三年时约历六百余年,一直“皆修秘密法门,世不乏人”。其孙辈乃“绍袭宗风,勤修德业”,世传阿吒力之职。另外段姓阿吒力与杨姓阿吒力也有相互关系,一可相互学习经文,以便“广览密术”。二可结成姻亲。相互开亲,生育新一代阿吒力的传人。

 

关于段姓阿吒力的材料还有很多,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三)高氏

 

高氏为白族大姓之一,据《鹤庆高氏家谱》所载,已有文字记载的家史达六十世,可上溯一千五百年[46]。高氏在大理国时期世为大理国相,执政柄,号令咸出其门,段氏拥虚位而已。

 

高氏世重佛学,现存的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大都与高氏有关。大理崇圣寺及三塔、祥云水目寺及水目寺塔、楚雄兴宝寺、宾川鸡足山、大理挖色高兴寺、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的大理国写经《维摩诘经》等等,凡此种种无不与其没有联系。滇人袁嘉谷先生评论说,高氏世重佛学故能上辅国,下浴民,世家乔木与同休戚。高氏轻职重佛,与段氏同,[47]这是有道理的。

 

高泰明,宋政和七年(1117年)卒,因其为相时弘扬佛法,段氏封为护法明公。楚雄现存大理国《护法明公德运碑赞》不录。

 

高量成,智升之侄,动合书史,喜建伽篮,众山兰若,无不周,敕号曰护法公。

 

高皎渊,量成之子,英姿卓茂,气韵清远,视荣如幻淡,慨然有出世之心。年二十,辞父兄出家,号智之。临于玄凝尊者,又与戒尊长老求法界之游。天开甲戌(宋嘉定七年)圆寂,谥曰顿觉禅师。其孙明生,侄善佑、弟观音政申奏上闻,琢石立碑。[48]

 

净妙澄,俗姓高,大理国段氏时,妙澄为段氏国公,秉政十余年,有于济才,悟禅理,祝发为僧,嗣玄凝尊者,住水目山,寿七十八,为端坐而化。文安帝段正淳时,遗翰林学士苏达为之撰《净妙澄碑》,碑在水目山。[49]

 

高逾城光,再建弄栋华府阳派郡兴宝寺。

 

高观音政、高观音明为兄弟,为昆明大理国地藏寺经幢上所记有功人员。

 

高阿容(又作育),《滇云历年传》高阿容为国主,广建寺宇,废国事,榆成高隆(应为高城隆)代之。

 

元以后,高氏因强烈抵抗过元军对大理国的进攻,[50]所以得不到信任,在滇池和洱海腹心地区其权势跌落,现有资料说明元代高氏余部仍在楚雄、鹤庆、腾冲等地修寺建塔,大兴佛事,惟不详其族人做阿吒梨的记录[51]。民国年间滇人由云龙编的《姚安志》提到该县作阿吒力有高氏但不详其人其事。说明高氏在姚安信仰密教从宋代大理国直至近代绵延八百余年,可见其时代延续之深长久远,不可低估。

 

由氏又说:“(姚安)明清之际,所建尤多,大抵诸寺新建重修,多赖檀信高氏之力。清季提倡兴学,尤见衰落,入民国后,世变日极,崇信渐众,净土、真言,均多信行。是又佛法复生之动也。”笔者按,所谓真言即真言宗即密宗阿吒力教,可见阿吒力在民国时在姚安还有余力。

 

(四)杨姓

 

杨姓是白族中最大的一个姓,其人数几乎占白族人口的三分之一。据张旭先生统计南诏国时期有杨姓高级官员53人,占整个南诏国高级官员的42.5%。杨姓作为白族大姓从南诏时起至近代一直十分稳定,故其资料较多,现叙述如下:

 

南诏时期:

 

1.杨法律:《白古通纪浅述》载:“世子晟罗皮即位,为第三主,在位十六年,寿四十,僭谥威王。张俭成为国老,以杨法律和尚为国师。”这晟罗皮是南诏第三代王。明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二载,杨法律为南诏蒙氏礼教国人的七师之一。他能役使鬼神,召致风雨,降龙制水,救灾禳疫;是位为国师的大阿吒力。

 

2.杨道清:明万历《云南通志》载:(唐)道清,姓杨,滇人。殉道忘躯,日课经典,感观音大士。蒙氏册封为显密融通大义法师。《记古滇说集》载:“邦人有杨道清者,殉道忘躯……,樵纲于滇水之旁,……王闻之,亲幸于滇,封道清为显密圆通大义法师。”有人说杨法律即杨道清,误。一人在洱海地区,一人在滇池地区;一人是南诏王的国师,另一个只是法师,相差远矣。

 

3.杨都师:[52]《滇释记》载“杨都师居洱河东罗荃寺,寺前有田四十亩,每栽秧,约三日,佣者戏言曰:‘若能系日,当为毕栽。’师即默念咒,田栽既毕,乃暝。佣归后,甫知历二昼矣。山下有黑龙,常作浪复舟,师以白犬吠之,龙怒而出,师视龙若蜒蚓,犹教训之……”。

 

4.杨名寿:大理喜洲弘圭山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大阿拶哩杨嵩碑》载:“其后七世之孙杨名寿就大慈寺结坛修秘密教……即南诏孝惠王已丑之岁也。”(按己丑岁为公元809年)

 

5.杨宗:大理喜洲弘圭山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杨宗碑》“公讳宗,喜郡寺下婆罗门僧□也,蒙氏之时始祖以秘密教名于世,尊以为师……孝桓王,(蒙异牟寻)而称其号曰‘宣峰’统领诸僧。”

 

6.杨常满:明万历《云南通志》载“杨常满,位峨良山,南诏昭成时,诵咒能取死回生,移山缩地。”

 

7.杨迤苏:黄元治辑《荡山志略》卷上载:“莫残溪,在圣应,佛顶二峰之间,相传五诏结吐蕃、征南诏。南诏请阿左梨杨迤苏和尚咒此溪水,洪流没焉。吐蕃遂遁,蛮咒此溪水谓莫留也,该同此名。

 

大理国时期:

 

1、杨才照:楚雄姚安《兴宝寺德化铭》的撰碑人。全称是:“皇都崇圣寺粉团侍郎赏米黄绣手披释儒才照僧录阇梨杨才照奉命撰。”徐嘉瑞说:“以衔名推之,则粉团待郎当为儒官,而阇梨为僧官,曰‘释儒’者,信仰佛教之儒士也。”[53]赏米黄绣手披,是大理国王的一种高级奖励,待后文详考。

 

2.杨俊昇:大理五华楼新出土有《杨俊昇碑》其头衔全称为“衡鉴君国谏议大夫杨俊昇谥曰释龟儒镜圆悟国师释照明。”同时出土的还有《大理国故高姬墓铭》,即为其所撰。其碑额为“谏议大夫敕紫大师杨俊昇撰。”前者杨俊昇死后的谥号,后者为生前的官衔和释职。从两者看来他官为谏议大夫,是儒士;又为国师是敕紫大师,是位大阿吒力。

 

3.杨义隆:大理北汤天村发现的大理国写经有题识为:“爰有佛弟子持明沙门释照明俗讳杨义隆。为幼男杨隆俊,为己为人,敬写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叶一百张壹卷……,时保天八年……”保天是大理国的年号,八年为公元1136年。杨义隆为持明沙门释照明,即持密的师僧号照明,是位阿吒力。

 

所谓持明即陀罗尼、即真言、即受持传持真言陀罗尼。我们知道密宗又称真言宗,这持明也是密宗的又一称谓。

 

4.圆慧:姓杨,大理国建德皇帝段正兴尊为师。元代碑刻《故大理□□氏躬节仁义道济大师墓铭并叙》说:“公姓杨,讳公,曾祖大师,讳圆慧,建德皇帝尊为师。”这圆慧大师无疑是位大阿吒力。

 

5.慧升:姓杨,前引圆慧之子,释号智天大师。

 

6.慧福:姓杨,前引圆慧之次子,慧升之弟,释号戒辩大师。

 

7.升宗:姓杨,前引圆慧之孙,慧升之子,释号智明。

 

元代:

 

1.杨公,释号躬节仁义道济大师。其曾祖、祖、从祖、父都在大理国任大师,是大阿吒力。他本人也是阿吒力,一家四代为阿吒力。都有大师的称号。碑文说他,“每习威仪,勤道业,讽释典,念真,孜孜不怠,淳□人也。天定癸丑,皇帝亲征南方,十二月□十三日,兵至大理。是时,理之王公士民逃亡四散,而公有顺命安□□志,十五日,独自一身,最先投拜。”因为其在元世祖忽必烈“军簿大理城”时深明大义,最先投拜,保持了政治地位和宗教文化领袖的地位。

 

据元碑所载。元代杨姓几代人都习密教者还有一些例子,如:《追为亡人杨昭宗神道》说:“彦诚,号复斋,世谱:高祖曰琮,乃大理巨族。琮生福,福生庆,庆生三子,长曰坚为□,(上阙)婆塞戒法,三曰生,生生明,为人性善,日课观音万声……”是阿吒力世家。

 

2.杨庆:不仅大理等地有杨姓为阿吒力者,昆明亦有。昆明官渡区《妙湛寺碑》署功德主阿佐梨杨庆。碑文则称“轨范僧杨庆”,此碑立碑时间为元·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

 

3.杨祥益:据宾川县村《故智周术妙圆鉴大师墓铭》载:“渠父祥益,职阿左梨,母赵氏,讳约师桂。师于延腄乙卯年生。”圆鉴大师生于延腄乙卯年,即公元1315年,假定其生时其父二十岁,当在1296年即元贞二年。该杨氏也是世袭僧官,限于篇幅,不赘述。

 

明代,大理地区杨姓阿吒力人材辈出。

 

1.杨德:大理喜洲人,号宝瓶长老。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故宝瓶长老墓志铭》载:“宝瓶讳德,字守仁,姓杨氏世居喜脸,稽郡志,唐贞观时,观音自西域建此土国,号大理。摄授杨法律等七人为吒力灌顶僧。开元初,法律运妙,用取佛舍利,置于斑山塔,即其始祖也。传至大容、仲容、小容俱精秘术。当蒙氏孝桓王迁都喜脸,‘尊大容为灌顶师,赐金軲法衣,迨至生,能达赞陀崛多源流四业之阃奥,为世所重。有土主九堂神,甚有雄威,往来惊异,题诗止之。又遇释迦佛像腾空而来,默咒降下聚堂。如斯显应,代不乏人。曾祖海、祖泰、考和,俱袭祖术,请藏经,坚轮藏于大慈寺前殿,蓷塑毗卢罗汉于两庑。重建家堂圣像,金碧光辉。供佛饭僧,周急恤孤,务崇苦行而已。妣妙圆,五密僧师杨俊之女。生三子:山、节、德,德即宝瓶也。生于洪武三十二年己卯十有六日丑时。天资颖悟,从守一斋,涉猎□□,抉金丹之旨。又游董**之门,究竟禅定,得其要领,号曰宝瓶。才通显密阴阳地理蕴;艺兼绘塑雕铸图像之妙,非一才一艺之可比也。宣得辛亥夏初,蒙选阿吒力。”

 

据此碑我们得之:(1)此杨德是世袭阿吒力之职,其祖杨法律,杨大容在南诏时就为灌顶国师。(2)至杨德时(明代)也学了显宗“究竟禅定,得其要领”,但还是蒙选为阿吒力。从此可研究大理密教在明代之演变。(3)杨德之母是五密僧师杨俊之女,可见杨姓阿吒力之间的婚姻关系。

 

2.杨胜:据大理喜洲明永乐十八年《居士杨公墓志》载:Š“公讳胜,字愈之,乃太和蒙郡人也。曾祖大阿佐梨讳日,精通秘密教,蒙氏时,为僧官。祖讳兴,父讳保,继祖业,永为世用,感应之效,不可析举。愈之为人,敦厚好善,修德舍施田亩,塑饰佛像于大慈寺,持诵金刚经典,由是乡里莫不推尊……,今翁媪皆年六十之余,无嗣,于是外孙杨安先,先营其墓……,”此杨胜是祖传的阿吒力,是乡里持诵金刚经的师傅。因六十多岁无子嗣,所以预建寿藏。立碑时是明乐十八年,为公元1420年;其时胜六十多岁,就假定为六十五岁,那他生于1355年,为至正十五年。假定30年为一世,其父杨保生于1325年,为元泰定二年。是“继祖业,永为世用感应之效,不可析举”的大阿吒力。照此推论其祖父杨兴生于1295年,是阿吒力;其曾祖杨日生于1265年,为宋度宗咸淳元年。碑文说他是大阿佐梨,精通秘密教,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是在南诏国的蒙氏时,最多是在大理国末期段氏时,因为大理国1253年被元所灭。

 

3.杨嵩:大阿吒力,喜洲人。其生平事迹详见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大阿拶哩杨嵩墓志铭》,意即其先有杨珠、杨珠觉等为天竺国婆门之种族,其后七世孙杨名寿就大慈寺结坛修行密教,感而有灵,南诏孝惠王之已丑岁诏敕为瑜伽选官,赐金軲法衣,重以公主妻之,可见南诏孝惠王寻阁劝对杨氏阿吒力之重视。杨嵩之父大阿拶哩释智照,俗讳杨释迦?,高氏段氏日加敬重,娶圣元寺观音坛主段氏女曰禾,生蒿为一方坛主云云,其碑文长,不赘录。

 

4.杨籕:号五密坛主。大理喜洲《五密坛主杨籕碑》说:“公讳籕,姓杨氏,乃密祖杨法律之裔也。”此碑刻年代为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

 

5.杨宗:大理喜洲人,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杨宗碑》“公讳宗,喜郡寺上下婆罗门僧□也,蒙氏之时,始祖以秘密教名于世,尊以为师。……”

 

6.杨澄颗:由云龙《姚安县志》载:“阿吒力教昔为异术之最,有杨澄颗者,嘉靖间被召入京,祛大崇,赐圣坊……”。

 

7.杨资:号苍洱福城圆净堂习密净志,是明天顺六年宾川村《李公墓志铭》的书写者。

 

关于杨氏明代为阿吒力者材料较多,不一一录出。他们的特点是祖孙相传,世习密教之业,又与大姓阿吒力结为婚盟关系。

 

(五)赵氏

 

赵氏为白族名家大姓之一。南诏时期有大军将、清平官、入唐使等高级官员23人。占总数230人的10%。历大理国、元明清至今都是白族大姓,人材辈出。其历代为阿吒力者考之如下:

 

南诏时期:

 

赵波罗:南诏王国师。《白古通纪浅述》载“第十三主讳法,一名世舜,又名隆舜。杨良佐为国老、赵波罗为国师。”赵波罗又为感通寺的修建者。明·张《感通寺记》说:“大理山明水秀,……可十里许有荡山寺,又名感通寺。……至蒙氏时,有僧赵波罗更葺之。”

 

大理国时期

 

赵寿:大理国王的心腹,密教大师。其是南诏国清平官赵铎之裔。赵姓是密教传家。明正统十四年《处士赵公寿藏同妻杜氏墓志铭》说:“赵氏其先出自九隆族,世居大理弘圭之史城。昔蒙诏主宰斯土,以赵铎为辅弼,任演习之爵,即始祖也。簪缨继世,密教传家,莫胜屡纪。”《元故副相墓铭》说:“祖曰寿,遵廉耻忠诚之道。故理天开间,事国公高泰公视之如腹心,未尝离诸左右。宠锡梵相妙音大士一躯,及宝物鞍马,旌其成效。天辅二年,丙戌之夏,国公遘疾,秘遗寿召国弟世隆于剑川,鎄逊位而嘱寿焉。由是国甚重之,加殊勋,不胜备数。”是位国王信任的密教大师。

 

元代:

 

1.赵实:前述赵铎之裔,赵寿之子。号戒光,“投先君试官杨简易之门,讲《金刚》、《楞严》等经,深知义趣。遂修露地一餐,树宿,衣棕衣,截指刺血,自书秘典,其忘形,慕道者类如此。迨老,诏升武威公,请创感通北山,三真宝宫,仍以师之棕衣塑宫中。观自在之像,延师迁住再光上刹。”是位出家得道的“截指刺血,自书秘典”显密双修的阿吒力。有人认为出家者不称阿吒力,误也。阿吒力为密教之轨范师、教授,凡习此道者,有轨范师、教授之资格,又得到批准者即是。

 

2.赵成:前述赵铎之裔。他家“密教传家。莫胜屡纪。"“赵成精通秘典四术,应于影响,号大阿左梨”。详见前引《处士赵公寿藏同妻杜氏墓志铭》。

 

3.赵迦罗:万历《云南通志》“元·赵迦罗,昆明人,世精阿吒力教,尤通梵经。大德间,乡有蛟,化为美少年,淫妇女,父老请治之,即遣黑貌胡奴擒至,以水‹y之,蛟见其形,因斩之,胡奴去,大黑天神也。”

 

4.赵道宗:号“神功梵德大阿佐梨”。据大理五华楼新出元碑《故神功梵德大阿佐梨赵道宗墓碑》载,道宗之祖赵泰为元初大理僧官,至元二十六年,云南诸路都元帅也先八哈失赐职曰:“玄通秘法大阿佐梨”。“嫂大阿佐梨赵明之女。其父赵隆,号智生。天资□谨,道行严明,精通瑜伽,缁俗怀信,□不道非法之言,足不履非善之地,肃肃羽羽如也。”云南释教都总统所补“德行高洁传印大阿佐梨”。造佛宇于家园,经象交辉,香灯显焕,院落深静,花木繁荣……。其从弟赵祥,叔寿之子也,修身慎行,职受泰宽直善大阿佐梨。赵道宗元大德己亥生,自家塾就好传,勤道好学,聪明敏毅,深通瑜伽,而观念精专,意气闲*,而周急善友。尝曰:报四恩,资三有,可不务乎?其与人行已类比名实显然,启宣政分院,擢补神功梵德大阿佐梨,聿修世业,罔有攸怠。这位阿左梨是世袭的。

 

明代:

 

在明代,赵氏阿吒力辈出,现仅举三例:

 

1.赵护:鄂尔泰等编《云南通志》卷二十五载:赵护,太和人。家世习降龙法,传至父赐,洪武间召入京,赏赍甚厚,遣还。护迎父至滇,会滇池孽龙为厉,滇人诣护求治之,护坐海口演法,龙去患除。

 

2.赵寿:感通宝庆山僧,受持密教,戒行精严,驱邪降龙,祈祷屡应,宣德,天顺两诏至京,赐礼甚厚,卒蒙谕祭。[54]

 

3.赵坚:据大理喜洲城南《赵氏族谱》载:其为城南村人。是位“师主”即阿吒力。喜洲弘圭山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Š的《故善士赵公墓□》的白文“十哀词”即对这师主的哀悼之词。每联按白族民歌“三七一五”的句式结构,有十联之多,不繁引。

 

(六)李氏

 

李氏也是白族大姓之一。在南诏国李姓有大军将、清平官、慈爽等高级文武官员十九名。历大理国、元明清至今,李姓仍是洱海地区白族大姓之一,人材辈出,史不绝书。密教传入大理后,李姓也出了不少大阿吒力,简要考述如下:

 

南诏大理国时期:

 

1、无言和尚: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二载:“无言和尚,姓李氏,绍祖父精密法教,尝持一铁钵入定,……蒙氏时封为罐顶国师,尝以崇圣寺讲经。”许实篡修《宜良县志》卷九下录作:“密教阿吒力,无言和尚,姓李名无言,邑人俗称阿喳黎,……术能服虎降龙,蒙氏封为灌顶国师,后不知所终。”考,蒙氏时应指南诏时期,但此人不见有文物相印证,不能肯定,所以疑为南诏至大理国时期。

 

2.李畔富:南诏时期大阿吒力。元元统二年(1334)《故正直温良恭谦和尚墓碑铭》说:“南诏归义王皮罗阁之嫡男蒙阁皮厌俗而剃,于时公卿子弟洎士民之俊秀从游者以千数,咸曰:王子,仁人也,不可失也。同日□□五百余人,举国追慕不已。诏曰:乾竺婆罗门僧求佛而在家者也。遂命世禄,尚以贵属,号‘师僧’,上首李畔富和尚。”这师僧上首即大阿吒力。明景泰三年(1452年)《故大椽李公同室李氏墓志铭》说:“公讳惠,字思聪,姓李氏,世处苍洱之喜脸(原如此,应为),密祖李畔富之裔,按郡志,昔蒙诏主宰斯土,选立七祖而为灌顶师,而畔富居其一,为继世而袭其裘,代不乏人。”说明该李氏从唐代南诏始祖李畔富起一直有人相继为阿吒力,代不乏人。

 

元代,据大理五华楼新出土之元碑可对李氏在元代及其祖辈在前期的情况作较详细的研究。

 

李珠庆:号大师。大理望族李氏子。据《追为亡人大师李珠庆神道》碑载,李氏鼻祖李胜,宗说兼备,才德光时,大理国赐号李白金軲。高祖父讳宗,法名智宝,寂于崇圣寺上方。曾祖父讳升,研精绘画之事,兀马八合师很器重他,命给绘画。父讳珠,洞明释儒之奥,每天都渴望做善事,手画华严僧经论,被赐号:玄机拔萃明德大师。皇庆壬子(1312年)他四十五岁时厌离世谛,投到崇圣寺。长构别堂于感通山,而崇奉经像,附以僧房,为栖隐之所。至元戊寅(1278年)春,赵州牧守段敦武,曾迎接他到凤仪华藏寺。享年五十七岁。大理段氏总管厚礼葬之。珠庆本人十分勤苦,写穷天竺梵书,每应檀越之诚心,常演琅函之妙义,占卜有准,符蒟通灵,吏案职权,是个大阿吒力。有精于绘画,对王维和黄筌的绘画技巧都有深入研究,遐迩请求,官民敬仰,元帅段镇国请画龙顶佛像。后迁赐僧首,卒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这李姓一家六代人都是释儒,即阿吒力,又都是精于绘画之术,分别被大理国王和元大理总管段氏赐以各种大师的称号。死后又被厚礼葬之。由此可见该氏在宋元两朝的宗教文化之地位。白族大姓中绘画艺术人材亦在此时层出不穷,大理国有张胜温,此碑之数人亦为有力之例证。

 

明代李氏为阿吒力者甚多,现仅录三例如下:

 

1.李久成:剑川人。该县明天顺四年(1460年),《阿托力僧李久成墓碑》载:“姓李,讳久成,字永终,世为弥沙井之巨族,由高、曾、祖、考、世以僧业相仍,及充本井盐课司丁之总甲。至永终而家益裕,行益坚,奉公惟谨,推余济急。”“恒奉三宝,晨夕讽诵,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素居半,尝舍家资,修设三圣佛官,殆有数筵。”这是既为僧业阿吒力,又为盐课总甲,并已知相传五世之久的李氏家族。“虽家处深山”,十分富裕。值得深入研究。

 

2.李成:大理喜洲人,大阿吒力。喜洲弘圭山明成化七年(1471年)《故大密李公墓铭》载:“李氏钜门,乃观音菩萨从西乾带来麽伽陀来到大理,建立西苍东洱,上下两关。小奴逻为白皇,皇乃乾阿育王孙也。后蒙氏十三皇帝,将李氏始祖为国师。金榜李神秀为天师。日主阳,夜判阴,能使十二青兵,降龙伏虎。至李释脸海,亦遣鬼驱邪,祈晴祷雨。祖考讳释脸恒,考李救,亦然如是。妣杨氏,生二男:曰成,曰俊。成,即公也,精通显密,贯彻阴阳,行四业法……,是位大阿吒力,此喜洲李氏为富有之家,亦祖传习密之法从南诏时起至当时已历六、七百年了。

 

3.李懋:现存弥渡县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的《故安人车氏墓铭》为“苍山习密阿拶梨僧首李懋书”。其书法苍劲有力、淳厚,可见其阿吒力有善书法者,撰写墓碑也是他们乐于做的善事之一。可供研究阿吒力的职能之用,故录于此,其余材料恕不详录。

 

(七)董姓

 

董姓为白族大姓之一,南诏国时有为清平官董成者;有为安南之役大军将董铎龙者;有国师董迦逻(尤)者,有鬼主董扑者。密教传入后董氏的一支人即东洱河蛮的董姓成为阿吒力世家从南诏末(唐末)至近代,一直相延近一千余年。是典型的白族密宗阿吒力世家,很有代表性。

 

南诏大理国时期有:

 

1.董奖疋: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二载:董奖疋能役使鬼神,召致风雨,降龙制水,救灾禳疫。为南诏蒙氏礼教其国人,是南诏七师之一。

 

2.董善明:据《白古通纪浅述》载,唐昭宗光化元年戊午郑买嗣命董善明铸崇圣寺钟,并后殿观音,高一丈六尺。[55]

 

3.董明清:大理千寻塔近年发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题:“为施主并僧董明清、妇人法珠坚等。经科学测定该经卷为大理国时遗物[56]

 

为了详细地了解董氏阿吒力的关系,我们以大理市凤仪北汤天董氏为代表作一下研究。1956年该村法藏寺大殿内,发现古代佛经两大橱。详情已见周泳先先生《凤仪县北汤天南诏大理国以来古本经卷整理记》及杨延福先生《法藏寺古经卷清理杂记》等文。据我们近年对该村董氏家祠的家谱碑文及有关材料研究,发现他们是个阿吒力世家。

 

一世祖董迦罗尤敕封阴阳燮理仙术神功天童国师、夫人蒙氏

 

二世祖董三廓 敕封  追日惠光王

 

三世祖董廓眉 敕封  王子职

 

四世祖董眉聚 敕封  无量神功国师

 

五世祖董丈疋 敕封  世袭滇池指挥

 

六世祖董             敕封  世袭善阐土官

 

七世祖董朝臣 清平官

 

八世祖董德普 清平官

 

九世祖董普明 敕封  神功济世护国国师

 

十世祖董明祥 敕封  神验如日卫国国师

 

十一世祖董祥义 敕封  梵业崇广旨故国师

 

十二世祖董祥福 敕封  补天神验佐国圣师

 

十三世祖董义明 敕封  神通妙化卫国真人

 

十四世祖董明连 敕封  道弘济世保合国师

 

十五世祖董连义 敕封  道济无方近天国师

 

十五世祖董连福       敕封  享天地之恩大阿左梨

 

十六世祖董福温 敕封  爵男席山东官侍御

 

十七世祖董温明 敕封  镇功浩王

 

十八世祖董明寿 敕封  疑心妙理恩门师

 

十九世祖董忠义 清平官

 

二十世             敕封  五密栋梁大神通

 

二十一世董有福 敕封  钵莲列水大法师

 

二十二世董                 清平官

 

二十二世董           敕封  开国元勋顺应国师

 

二十三世董           敕封  法通显密镇□大阿左梨

 

二十四世董 敕封  伏魔卫正神通五密大我国师

 

二十五世董金刚寿 敕封  灌顶国师

 

二十六世董文殊福 旌表祷禳神验法师

 

二十七世董焰慧智 敕封  灌顶国师

 

二十七世董普法照 世袭赵州秘密法官

 

二十八世董           法官

 

二十九世董           秘密师

 

三十世             僧纲师

 

三十一世董顺天 法官

 

三十二世董嗣先 僧纲司

 

到现在在大理州地震局工作的董国胜该董氏有谱可记的世系为四十三世。从三十三世以后近十世人,以每世二十五年记,近二百五十年间该村董氏的阿吒力已衰落。但在大理海东、挖色等地,董氏后嗣直至近年仍有以宗教为职业者。

 

该董氏为什么在这么长时间内信奉密教,累世为阿吒力,主要是他们得到了历代王室的支持。其始祖董迦罗尤《南诏野史》及《董氏本音图略叙》等记载是大理国国王段思平的国师,曾帮助段氏夺得大理国政权,所以在段氏掌权的大理国及元代都得到重用。明代该族人董贤又得到王朝的赏识(详见《法藏寺铭》),所以在明中后期大为兴盛。清初国家下令严禁此教,遂逐渐衰落。康熙《云南通志·凡列》曰:“阿吒力教非释非道,其术足以动众,其说足以惑人,此固盛世之乱民,王法所必禁者也,删之何疑。”康熙《大理府志》卷二十七载:“大我寺名敕赐为阿吒力僧纲司,今毁其址为尼僧庵”。故其教派在大理已衰落,不独董氏一族而已。

 

(八)、其余各大姓举偶

 

白族的王、尹、洪、何、苏等大姓都有历代为阿吒力者,有的姓,人很少如溪姓,但古代也有阿吒力,限于篇幅略作介绍如下:

 

1.王姓,在南诏国是东洱河蛮大姓,曾有十六人任南诏高级官员。密宗传入后历代有为阿吒力者。万历《云南通志》载:“王左梨,南诏时密僧,以功行称”。杨延福《法藏寺古经卷清理杂记》载:“大理国写经残卷《通用启请议轨》卷末题‘师阿左梨王德彰’名下画一花押”。可见王德彰是大理国时身为国师的一位大阿吒力。元·泰定元年《鹤庆路王氏墓铭》载其王氏与密教关系,不录。

 

2.尹姓是白族大姓,在南诏时有为清平官尹仇宽、尹辅酋者;有为大军将尹嵯迁者。密教传入后,也是有不少为阿吒力者,较著名者为尹运富,是大理国佛顶寺主僧。因现存文治九年(公元1118年)维摩诘经卷首有其监造的题跋。李霖灿先生说,这尹运富不知是否尹辅酋一家之后,以运富为名,世俗金钱之念,形乎其外,可能是位世俗的师僧,我认为这是无疑的。这师僧即阿吒力也。

 

3.洪姓也是历史较早的姓,在南诏有大军将洪光乘、洪罗栋者,有入唐使洪成酋者。密教传入后,阿吒力有洪宗者,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喜洲《李公墓志》即为其撰文。有洪仁者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故考大阿拶哩段公墓志铭》即大理鹤拓密僧洪仁撰文。

 

4.苏姓:康熙《蒙化府志》卷之五仙释载:“苏国师,郡卜,

 

失其名,业西竺秘密教,以其法术有感,蒙诏封为国师,锡以碑记,今犹有后”。在巍山古城村附近今犹有俗称“苏白子”火葬墓地,有梵文经幢及火葬罐出土。

 

5.周姓:大理国时期写本残经《海会八明王四种化现赞》卷Š末书“大阿左黎周梵彰述”。可见周梵彰是位大阿吒力。

 

6.何姓:万历《云南通志》载:“何清,精勤持明,往见乌思藏大宝法王,受戒,得法书,既回至澜沧江,路遇猛虎,清叱之,虎靡然伏。正统六年,奉檄从征麓川,结坛行法有功。天顺六年,敕取入京,卒,上遣礼部主事曾卓谕祭。

 

十、白族大姓阿吒力的几个特点

 

关于白族大姓阿吒力的研究过去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这里仅作初步探索。著者认为有下列几个特点:

 

1.时间长。当公元9世纪密宗在大理开始盛行之时起,迄今日止,经历一千多年阿吒力一直在白族大姓中有较深的影响。尤其是南诏晚期,大理国时期极为盛行,元、明时期其势不衰,至清初才衰微。这是和我国汉地密宗有所不同的。因为密宗在汉地只一度十分盛行,结果流传时间不长。它也与藏地密教的情况不同。密教在藏地传入比大理早,又经历大的反复,但清以后其势比大理要盛得多。藏密现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在欧美好多个国家大有发展的趋势。

 

2.分布面广。大凡历史上白族居住过的区域都留下了密教阿吒力的遗迹。除大理之外有云南有昆明滇池区域、玉溪、楚雄、保山、丽江、曲靖、临昌等地区。四川省的西昌地区等。

 

四川的西昌地区、贵州的毕节地区等都发现白族的火葬墓群,其突出的标志是有梵文的经咒、经幢,火葬罐内的骨质用梵文朱书经咒等。在元代以前等地(原南诏、大理国范围之内)诸种民族之中只白族有信仰佛教,而且主要是密宗。[57]当时凡是白族聚居的村落都有一名至几名阿吒力。没有阿吒力白族民间的一些节日和丧葬等民俗活动则无法进行。

 

从白族大姓来讲,每一姓都有阿吒力,有的是祖传的。从贫富的分别来讲,无论贫富均信佛,这与藏民有所相似。

 

3.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系血亲为传承的阿吒力传承关系。

 

4、从地域来说,在密宗盛行时,几乎每一个白族村寨都有阿吒力。张旭先生谈到剑川县1949年前的情况时说,“直到解放前夕,白族农村和小城镇,多数还是他们活动的地盘。那时剑川一带每个较大一点的农村或小城镇就有一两家阿吒力。他们平时务农,念经成了他们的一种世袭的家庭副业。”[58]

 

前面我们可从诸各大姓大量的例证,尤其是董氏最典型,其阿吒力在各大姓间几乎都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每代人中都有阿吒力者,甚至同代人中就有几个阿吒力的,要指出的是阿吒力都是男性,现还没有见到有女性的见证。白族大姓阿吒力是三种文化的集合体。(1)白族古代的原始巫教文化。白族巫教被称之为“鬼教”,其主要职能是驱鬼去邪,禳灾降福。密教师僧阿吒力的职能之一是驱鬼去邪,禳灾降福。这就可以相互吸收、相互统一。

 

2)中原汉族长兄的儒家及道家文化。在密教传入前,白族已充分学习吸收了先进的、源远流长的儒道文化。白族学习的佛教典籍包括密宗的经典大都是经汉地传入的。这些已译为汉文的典籍在翻译过程中或多或少已渗透进了儒道的观念。这样习儒书的白族上层知识分子,就容易理解这些不太纯正的经典了。要当教师亦方便了。

 

3)印度婆罗门教的文化。《新唐书·西域传》说:“婆罗门……信盟誓,传梵咒,能致龙起云雨。”白族古代各大姓的阿吒力都习密教的真言密咒,熟悉特殊的仪轨,在不同程度长得到批准和认可。其职位和称号的高低是由其学习和掌握印度的这Š种古典的宗教文化程度来确认的。[59]有人可成为皇帝国王的国师,有人只是一村或村内一姓人家的小阿吒力。在白族大姓的阿吒力身上白族文化、中原汉儒道文化、印度古婆罗门教文化三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其结果形成了白族的密教,即白密。这些白密的师僧本身是白族人,懂白族语,又识汉字,要用白语讲解译密典,如,“大黑天神”读作“朵恨嘿日”;“日光佛”读作“连哇飞”;“月光佛”读作“弥哇飞”等,白族群众易于接受。因为他们是白族人,熟知本民族的风俗习尚及心理,在传教时能利用这些优越条件,把外来的文化巧妙地溶入民俗之中,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白地密教长盛不衰的奥秘之一。

 

总而言之,白族的大姓阿吒力在千余年的时间里,尤其是唐至明的古代的时间里世代相传人才辈出,为密宗在云南在大理的传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对他们应作更深入的研究。

 

十一、密在国际佛学界的影响

 

印度密教传入我国汉地后,在唐代开元四年以后,正式形成了汉地密宗。又经汉地东传日本,在日本形成了真言宗,又称日密或东密。由印度传西藏的,后在西藏得到大发展的密宗俗称“喇嘛教”,学术界称之为藏密。无论是印密、汉密、日密、藏密,不同程度的受到学术界的重视,长期以来有一大批专家学者在研究,形成专门的学问,有很多的著作问世。

 

在云南,唐代中晚期,佛教已传入南诏国,方国瑜先生说:“唐、宋间传至云南的之佛法,当不止一宗派。有阿吒力教,阿吒力者,瑜伽密宗也。蒙、段时期,此宗盛传,元、明亦流行,至清而衰。”[60]指出佛教密宗在云南的阿吒力教已有千年的历史。我们认为在这千年时间内,它对云南民族文化尤其是白族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加以调查研究的。

 

要指出的是唐代初期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开元三大士”所弘传的而形成的汉地密宗到了唐晚期“会昌灭法”以后及五代变乱后渐已无闻。而云南大理白族地区的佛教密宗却流行了千年之久。这是中外学术界鲜为人知的一段重要史实。是中国和世界佛教密宗研究上的空白点。所以白密的研究在国际佛学界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香港的一些佛学研究的专家学者都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云南大理,注视着白密问题,因为白密是世界密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点的部分。

 

原佛

 

注释:

 

[1] 本文所引碑文均摘自下列几种书刊:1、石钟:《大理喜洲访碑记》,昆明,云南省立龙渊中学中国边疆问题研究会油印本。19441月。2、王云、方龄贵《大理五华楼新出元碑选录并注释》抽印本,昆明,19864月。3、田怀清、张锡禄选辑整理《大理白族古代碑刻和墓志选辑》载《白族社会历史调查(四)》55254页,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4月。4、杨世钰主编《大理丛书·金石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5、大理市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大理古碑存文录》,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8月。下面引证繁多不一一注明,特此说明。

 

[2] 三业,密教指身、口、意三密为三业。

 

[3] 黄心川:《中国密教史·序》,19958月第一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页。

 

[4] 见杨学政:《云南藏族纳西族普米族的藏传佛教及其特色》,云南宗教研究,1993年第2 期,1--6页。

 

[5] 慈怡 主编:《佛光大辞典》1989年第5版,台湾,佛光出版社。3688页。

 

[6] 参见: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1版,972页。

 

[7] 吕建福著:《中国密教史》22页。

 

[8] 黄心川:《中国密教史·序》2页。

 

[9] 参见本书南诏国密僧一章。

 

[10] 《佛光大辞典》4262页。

 

[11] 《佛光大辞典》4477页。

 

[12] 《佛光大辞典》5529页。

 

[13] 《中国密教史》8页。

 

[14] 《佛光大辞典》3817页。

 

[15] 方国瑜:《云南佛教之阿吒力派二、三事》,载《滇史论丛》21723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16] 杨延福:《法藏寺古经卷整理杂记》载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诏史研究会编《南诏史论丛(2)》145153页。1986年,大理。

 

[17] 《佛光大辞典》,1141页。

 

[18] 蓝吉富:《阿吒力教与密教----依现存之大理古代文物所作的考察》载台湾佛光出版社出版《云南大理佛教论文集》,1991年,台北,

 

[19]见:邱宣充:《大理三塔塔藏写经》,载《云南民族文物调查》,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2月第一版,116页。

 

[20]见《佛光大辞典》1726页。

 

[21]《佛光大辞典》1807页,参见,王弘愿著《密宗纲要》台湾,台北,天华1981110页.)

 

[22]《佛光大辞典》1824页。

 

[23]侯冲:《南诏大理写经与南诏大理密教》。

 

[24] 见李冀诚、丁夷明《佛教密宗百问》,中国建设出版社,19896月版。122---124页。

 

[25] 拇尾祥云著,释圣严译:《密教史》,93页。

 

[26] 见《白族社会历史调查(四)》,24页。

 

[27] 见李霖灿《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

 

[28] 录自云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南诏大理文物》一书所示图片第99图《大理国写经·大波若波罗密多经》的识语。

 

[29] 引自《大法藏寺碑铭》。

 

[30] 见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故考大阿拶哩段公墓志铭》。翊,音yi,意为辅助。

 

[31] 见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大阿拶哩杨嵩墓志铭》。

 

[32] 据近年的研究,佛教禅宗、华严宗等在南诏时也传入了云南大理,禅宗元代以后其势日盛,因本书是研究密宗的,故不多涉及。

 

[33] 详见方国瑜:《云南佛教之阿吒力派二三事》,载《滇史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7页。

 

[34] 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一册,第147页。

 

[35]《孙樵集》卷三(书田将军边事):《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唐纪》六十五。

 

[36] 见尤中:《„•古通纪浅述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7] 李霖灿:《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

 

[38] 尤中:《白古通纪浅述校注》载:南诏第九主券龙晟时国师有张与真、李贤者。此张与真和张予辰疑为一人,关于张与真其人其事见该书58页。

 

[39] 详见张锡绿:《从白族家谱看南诏大理国洱海地区白蛮大姓——兼驳南诏是泰人建立的国家论》,第四届泰学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英文版)第一卷1-26页,1990年昆明印。

 

[40] 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第三册,第948页。

 

[41] 李霖灿:《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1967年版,Š4页。

 

[42] 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第三册,第951页。

 

[43] 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第380

 

[44]《元史》卷一百六十六《信苴日传》:“信苴日,„•(白)人也,姓段氏,其生世为大理国王,……宪宗大喜,赐兴智名摩诃罗嵯,悉主诸蛮白爨等部,以信苴福其领军。”

 

[45] 王云、方龄贵:《大理五华楼新出元碑选录并注释》。

 

[46] 见张锡绿:《鹤庆高氏族谱调查》,载《云南文物》,1986年总第20期,第57页。

 

[47] 见袁嘉谷:《卧雪堂文集》卷二十二,民国二十三年石印本。

 

[48] 详见祥云水目寺《渊公碑》。

 

[49]见《云南通志》卷十〈人物志〉。

 

[50] 见《元史》及《南诏野史》等各种材料。

 

[51] 由云龙篡《姚安县志》载“阿吒力教(旧志)昔为异术之最,……其族为杨、何、高、赵四姓……。”

 

[52] 关于杨都师,《„•(白)古通纪浅述》载:(唐)天宝十三年罗荃山下有龙作九层浪翻,杨都师降龙鞭浪云云,见该书第45页。

 

[53] 见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第353页。

 

[54] 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二。

 

[55]  见尤中:《„白古通纪浅述校注》,第88页。

 

[56] 见邱宣充:《大理三塔塔藏写经》载《云南民族文物调查》,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2页。

 

[57] 元·李京《云南志略》“诸种蛮夷……不知神佛,若*獍然。惟白人事佛其谨,故杀心差少……”

 

[58] 张旭:《佛教在南诏、大理的盛行与白族文化的兴起》。

 

[59] 一般的白族阿吒力都能认、读、写常用的梵文经咒。如:“佛顶尊胜陀罗尼神咒”,“往生净土弥陀真言”等。

 

[60] 方国瑜:《云南佛教之阿吒力派二、三事》,载滇史论丛第一辑,217--23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宪法中契约观念的始源与演变 \揭梅
摘要:近代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源于早期日耳曼的部落社会契约。中世纪以后,一…
 
宗教改革对德国文化影响研究 \赵倩
摘要: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了宗…
 
再议基督教新教伦理对美国宪政中现实主义发展的影响 \刘贤达
摘要:本文从基督教新教文化和美国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来作为本次论文探讨的主要方向。本…
 
马丁•路德的世俗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余佳琦
摘要: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也是基督教路德宗的开创者。他不…
 
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路径——从民法解释论到宗教法治方案 \刘焓
摘要:对于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问题,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也不具有一致性。…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世界基督教历史的多中心结构
       下一篇文章:教宗嘱咐修道人:祈祷、团体生活、财物归公和为教会服务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